一、
⒈解释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⑷沉鳞竞跃( ) ......
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参考答案:1.⑴交相辉映 ⑵消散 ⑶坠落 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⒈解释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参考答案:(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月色,月光 竹柏影 比喻
4.复杂细微情感
9.解释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9.①消散②门 ③院子④只是10. B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 ②闲 仙
9.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
11.翻译(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三峡》、《答谢中书书》
11.解释(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4)四时俱备 ....
5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参考答案:11.(1)或:有时。 (2)奔:飞奔的马。(3)绝:消失。 (4)俱:全,都。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6
四、
(甲)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噪鹤鸣,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7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参考答案2、见译文
3、运用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