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级管理心理学4篇-班级管理

2023-10-28 来源:小奈知识网
 班级管理心理学4篇-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心理学第1篇

班主任在把握好德育工作这个核心重点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引入心理教学案例,有效的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情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明白他们最想要和最喜爱的活动,完善管理和分配工作,制定出有效的中职班级管理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经验,现对融入了心理学的中职班主任教学任务和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一、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

首先,班主任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学者,一个特殊的群体,一定要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并且随时保持健康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班主任自身的生理健康,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思考交往的意义,体会班级生活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制度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每日都要自我总结和整理,对自身诚信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模式相配合,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力量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定期和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多和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坚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懂得潜移默化的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和成长,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二、丰富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内容,提高心理学的效率性

1

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遵循有效管理模式,调配一些可控因素,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从而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积极地面对生活。在进行管理和监督方面,班主任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看到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给予引导和教学,配合当代先进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问题比较突出的方面,利用心理学不断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教育政策。例如,班级日常的卫生工作,每日都要进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这项工作中,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较差。而有的班主任就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一些可控因素和管理策略,给学生加官晋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如窗户长负责每天擦窗户,劳动委员负责班级的一系列卫生管理,门长每天擦门,讲台长每天整理讲台等,同样是搞卫生,但是换了一种思路,引起学生的生活意识,自由学习,快乐成长,班级管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多了一个称号,学生在活动中能自然而然的感受德育的重要性,或许会变被动为主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值日也有了荣誉感。

三、完善班主任的综合管理模式,保证心理学的质量性

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应该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积极的引导因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工作内容。班主任要不断的完善日常的综合管理模式,保证心理学的质量性,才能有效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让班级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教师充分运用积极的激励手段,提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责任感、生活意识、义务感、班级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自觉配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勇于挑战当前就业竞争困难,发展自己。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加强全体与局部、社会与自我、多元和统一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心理学坚持

2

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班主任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愿望,都能积极的应对生活,都有积极地力量。班主任要适当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规范性思想,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得到帮助的过程中自我感悟和反思,体会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自觉的融入到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向着更高、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管理和教学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一定要根据中职院校教学的理念和指导方法,依据心理学的理念和模式,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丰富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内容,从而不断的完善班主任的综合管理模式,保证心理学的质量性。

班级管理心理学第2篇

1、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 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

3

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人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3、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4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怯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4、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

①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②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5、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让鱼在途中死去,在鱼舱室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

5

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②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6、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7、齐加尼克效应

6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后这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这种效应启示我们: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这一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二是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得愉快。

8、期望效应

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

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9、空白效应

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要善于留白。

7

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班主任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实践方面留白,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思考方面留白,班主任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

这样学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

10、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

作为班主任,不一定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班主任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班级管理心理学第3篇

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必要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动向。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巧用心理学知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8

一、初建班时的心理学运用

一个好的班主任是不应该放弃最好的控班时机的,那就是刚刚组建一个新的班级之时。这对于接手刚进校新生的班主任是相当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只要在班级形成的那一刹那为整个班风奠定基础的话,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就会简单容易的多了。

1.巧用暗示作用(SUGGESTION)

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的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一个班级在刚刚建立的时候,班中的学生对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此时,是他们最易受到外在事物影响的时刻。因此,班主任适时的介入到新生的生活中去,其一可以稳定人心,其二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时间上千载难逢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我在学生军训时就已经发现学生特别好奇各位任课教师的情况,不断有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打听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那时的学生还未与任课教师有过任何的接触,也就没有形成任何主观的想法,因而,这时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美国就有心理学家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对某个班的新生说教授他们的老师都是这所学校中最优秀的老师,而对教授这个班的老师则说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结果这个班级的学生的确在一学年后各项考试中的成绩都是名列第一。其实,学生只不过是普通的学生,老师也不过是普通的老师而已,但是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激励着彼此,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于是我就特地将我班的任课教师的优点及长处集中起来,对学生广为宣传。有的班主任可能觉得自己不教的学科没有发言权,其他老师的水平也不清楚,怎么向学生讲呢?其实,此时学生心中真正要的就是班主任的肯定、积极的回应,这种有效的回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安心,并能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任课老师都那么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

9

态,充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介绍任课教师时,一定要突出他们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说好话。比如,某某老师是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的等等,领导的头衔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虽然还未接触,但已经让学生一下子肃然起敬。没有头衔的老师同样可以说出许多优点,比如这位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教龄了;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认真严谨,对学生是严格要求等等。即使是介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同样可以说出优点来,比如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早已通过某某水平的考试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任课老师起敬重之意,对自己的学习满怀希望,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即使今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不会简单的将失败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暗示作用还非常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的信念。

2.学生气质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TEMPERAMENT)

所谓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往往是与生俱来而且没有好坏之分的。它与性格的区分就在于性格有可塑性,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而气质大多是天生的,稳定的。所以在刚开始了解学生时,看的是气质而非性格。气质可以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下表反映出气质类型的各项特质。

气质类型 感受性 速度与灵活 内向与外向 情绪兴奋性 情绪和行为特征 外在表现

多血质 低 快、灵活 外向 高 愉快机敏不稳定 活泼好动

胆汁质 低 快、不灵活 外向 高 容易激怒 冲动性急

黏液质 低 慢、不灵活 内向 低 冷漠 稳重细心

10

抑郁质 高 慢、不灵活 内向 体验深 悲观 敏感谨慎

那么,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班级管理又有什么帮助呢?

1)对安排座位具有指导性意义。不少班主任喜欢简单的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来安排座位,而且,通常在还未真正了解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排好了,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我直到军训结束后才精心安排了学生座位,这张座位表是我结合了在军训中所观察到的个人的气质表现而最终拟定的。根据气质类型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多血质和胆汁质是外倾性的,而黏液质和抑郁质是内倾性的,这两类气质是互补的。因而在安排座位时需要相互搭配,千万不可将都是外倾性气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坐,否则班级纪律难以保证。同时,还要兼顾前后左右的学生气质的互补。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敢于发言,脑子比较灵活,但韧性、持久力不够,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则稳定强,对学习有韧劲,好打持久战但胆子较小,不太敢提问。这两类学生互相搭配可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我在安排好座位后,整整一年之中我都没有进行过学生座位的大规模调整,任课教师与家长也从没向我提出过由于上课受影响而要学生换位子的要求。这样班级的课堂纪律就能完全在班主任的掌控之中。有些班主任一直要等到1、2个月过去了,发现问题再来调整座位,这时的难度就大大提高,由于学生往往会形成小团体,对老师换座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被动,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说服学生。因而班主任一定要利用最初接触的一周时间,对学生的气质加以观察分析,然后才能够排座位表。安排座位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今后的工作的繁简,千万不可马虎草率。

2)对选拔干部有指导意义。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级的中流砥柱,好的班干部可以让班主任轻松不少。我们可对四种类型的气质特征善加利用来挑选班干部。例如,挑选班长,最好是选择多血质和黏液质的混合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是既有外倾性的特点又有内倾性的特点。多血质意味着他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可以在班级事务中做出决策;

11

而黏液质则可以看出稳重细心的特性,正所谓粗中带细,这两种气质的混合可以很好的成为班级领导人。生活委员则可以选取黏液质或抑郁质类型的学生,拥有这两项气质的人都是非常细心的,班主任就不用担心在收取费用方面出错,千万不可选用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学生做生活委员,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却粗心大意,经常会算错钱款。而学习委员则可由多血质的或黏液质的学生担当,他们会将一天的学习任务快速仔细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纪录等等。不同气质的学生各有所长,互相搭配,便能较为顺利的开展班级工作,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

二、班级日常事务处理中的心理运用

1.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动机理论中有一个叫做归因理论(ATTRIBUTION),对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意义。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比如,我做班主任时就经常在考完试后让学生写周记,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得失,从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根据这三个维度,我们可以去分为四种情况。

(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高低。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好坏归因于此,认为学习好是由于能力高,那他就会信心充足,甚至趾高气扬;或认为学习差是由于能力低,那他就会丧失信心,只好听任失败。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适时向学生指出个人的能力与努力是分不开的,只要肯下苦功,能力就会提高。要是不够努力的话,能力也是会下降的。

(2)内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如果一个学生认为学习成功是由于努

12

力的结果,那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班主任对这类学生可以放心,当然,在他们过于执著时也要提醒他们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要适度调节,看看学习方法有什么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而不要一味的闷头苦学。

(3)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如果一个学生把学习不好归因于任务困难,那他就会埋怨客观,并把今后学习好的希望寄托在减轻任务的难度上;或认为自己学习好是由于任务容易,那他就会提醒自己,今后要认真学习,以应付困难任务的挑战。班主任对待此类学生时要让他看清整体水平,主观客观因素一起分析,从而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4)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好坏。如果一个学生把得失归因于运气好坏,那么学习成功,他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并祈求今后仍能碰上好运,倘若学习失败,那他只好自认倒霉,但愿今后福星高照,好运来临。班主任要让该类学生了解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下陷饼,运气不会总是伴随你的。因而该类学生需要班主任引导将学习动机从外归因向内归因转变。作为班主任,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学生的周记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归因,这样,就可以分门别类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指导。一句话,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归因从而对症下药。

2.妥善处理男女交往过密问题。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烦恼的,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们互有好感,互相欣赏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一旦发展成为两人世界的关系,则对彼此都不利,还会影响班风。产生此类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3

a、模仿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了,例如各种影视作品、文艺小说以及网上QQ等等。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和爱情有关的。高中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弱,对一些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描写照单全收,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公开或半公开地与异性谈起了恋爱。这种行为其实和他们模仿歌星影星的行为如出一辙。

b、从众心理。我认为这是校园恋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情况往往是:如果在一个班级中出现1、2对小恋人的话,马上会像野草一样蔓延开来。高中学生不仅善于模仿,更有严重的从众心理。

在一个成双成对较多的环境中,一个男生或女生没有要好的异性的话,他则会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从众心理促使他要和别人一样,因此校园恋人就越来越多。在我的一个咨询案例中,有一位同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许多同学都问过我,你的初恋是怎样的,我回答没有过,他们都不相信,我觉得很难过。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从众心理在作祟。这个同学真正难过的其实并不是他没有恋爱过,而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由于人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群体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纳,被他人理解,而不愿被孤立,因此为了使自己不再感到孤独,许多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就走到了一起。那同一班级的男女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更容易走到一起。

c、家庭因素。主要体现一些学生家人缺乏沟通。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情感要负很大的责任。高中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父母的话不再符合潮流,或者对父母的某些做法存有异议,难以理解父母的想法和行为,而父母也觉得难以理解他们的子女,因此父子、母女间的沟通机会大大减少。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谈论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学习,对子女的成绩有一定要求,在物质上也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却不很在意。除此之外,由于工作

14

繁忙或是其他原因,还有的父母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缺少家庭温暖或沟通的学生往往会在家庭之外寻找知心朋友,若是异性的话,则有可能发展成恋爱关系。那班主任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外向型的学生。外向型的学生比内向型的更容易陷入感情的泥沼,因为他们更敢于表达感情,勇于追求喜欢的事物。班主任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有此迹象,建议班主任先找女生了解情况进行干预。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这话不无道理。只要女生能坚持保持正常的同学关系,男生也只能望而却步。同时,同龄的女生比男生更为成熟,她们也就比较能够体会老师的苦心。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中要注意说话的艺术,不要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要实实在在的让他们感觉你是真心关心他们,替他们着想。而且,班主任也需要了解一下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可对这些学生家长暗示对子女应当多采取关怀的态度,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对于男女交往过密问题,班主任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不要一味的指责,而要采取尊重,理解和同感的心理学技术去处理问题,这样才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敬重。处理好学生的青春期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做一个好班主任,才能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这样就能做到真正的师生和谐,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表率。

班级管理心理学第4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班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恶性事件不都是突然发生的,有些恶性事件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之间会吵闹、打架;有些学生会拉帮结派;有些学生会厌学,不完成作业,甚至逃课等不良行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将这些有可能形成恶性事件的苗头扼杀于萌芽阶段,并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真心的关爱。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1]。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那么这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就增强了。同学们积极为班集体争荣誉,在相亲相爱的班集体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这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促进情商的培养,更能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商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勤于思考,在活动中主动合作、合理构建知识体系,那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会有所提升。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重点地进行个案跟踪与辅导。我们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个案跟踪与辅导。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形成心理健康档案,对那些变化较大,表现异常的同学,及时制定辅导计划,有重点地针对个别学生开展个案辅导,为班级的良好管理打好基础。(二)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班级管理获得良性的循环。课堂教学是班级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班级的管

16

理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情感丰富的文章,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例如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数学概念、法则的形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做事严谨、事实求是的作风;例如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设计美、制作美,进而感受学习的美;例如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坚持、勇于战胜自我,并形成顽强的意志力这些美好的心理品质带动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所形成的必定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2]。(三)组织主题班会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方式,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每班每周均有一节班会课。而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全班学生为辅导对象,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后的情感与体验以及经验分享,使学生获得心理感悟,从而改善自己的认知、人格和行为,以达到发展健全的人格、促进健康心理的目的。将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会课进行融合,可以增进学生的信心,从内心感受到,我要成长、我要努力、我要做更好的自己,自觉主动地做好身边的事情,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在成长的同时,加强了班级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例如针对学生上课走神不专心的现象,开展《注意力训练》的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针对同学之间的争执、打架现象,开展《我的情绪我做主》的辅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及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问题等等。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就提升了,良好的班风班貌也就形成了,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到位了,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