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蚕集成技术示范与应用
2024-01-16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5年第3期江莩参上 规模养蚕集成技术示范与应用 严松俊 (南通市蚕桑指导站摘要226011) 分析了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探索以产业园区(企业)、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模化蚕桑生产模式,围绕规模化、省力化 对传统桑蚕产业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工厂化规模养蚕”、“人工饲料”、“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的集成应用,来提高桑蚕产业的生产 规模、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能力,旨在探索蚕桑产业应对现代化的发展策略,构建现代蚕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家蚕规模养殖技术集成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8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15-08-27-001 南通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也 是我国重要的高品位桑蚕丝出口基地,近年来,通过 调整结构、改良品种、规范技术、提高效率、综合开发 利用,努力建设能高效运行的蚕桑生产经营管理模 桑生产逐年下滑,桑田每年减少1—2万亩,养蚕数 量也以每年10万张的速度持续下滑。及至2014 年,全市尚有桑田23.5万亩,2015年春蚕过后,桑 田已剩18.3万亩。挖桑弃养的主要原因是养蚕还 式,稳固了由通盐地区组成的苏中优质桑蚕茧丝产 业带,引领了蚕桑产业的发展潮流。然而,近年来加 是费工费力的活计,年轻人不愿加人蚕桑生产,导致 养蚕劳力欠缺,近年的蚕茧价格下降,劳动力工价大 快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使得大量土地转化 为城镇和工业开发区,种桑养蚕的规模呈加快萎缩 态势。大幅减少的种桑面积,传统家庭散养模式和 三边桑(宅边、路边、河边)难有规模效益,加之养蚕 劳作异常辛苦,年轻人从事桑蚕养殖积极性不高,以 致近年的蚕桑与蚕茧总量持续衰减。如何推进技术 进步,稳定茧丝绸原料基础,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幅上升,养蚕大户请帮工已不合算,因此缘故挖桑的 占了极大比重。其余因道路建设用地、项目园区建 设而挖桑。南通所辖的几个县市,海安县桑田已不 足9万亩,如皋尚有6万多亩,如东大致2万亩。通 州区有5 000亩左右,海门、启东的桑田保有面积已 在5 000亩以下了,养蚕数量已然若微。 1.2产业结构单一,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 是蚕桑业乃至整个茧丝绸行业面临的一道课题。 2013年起,我们在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 开展了《规模养蚕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项目建设, 旨在依托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对传统的桑蚕产业进 行规模化、省力化关键技术的研创,通过“人工饲料 栽桑养蚕一直沿袭传统的千家万户进行的生产 方式,以手工劳作为主。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化服务 十分缺乏,极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就南通 地区而言,小蚕饲养形式以自行共育和联户共育为 主,规模集中共育的比例很小。单季平均共育规模 多在20张种左右。只有蚕种统一订购、蚕种催青和 部分地区的小蚕共育勉强可以称得上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虽然逐步出现了如夏季桑园伐条、统一集中 治虫和消毒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雏形,但总体而言, 养蚕”、“机械化管桑养蚕”、“规模化管理”和“生物 技术开发”等技术集成应用,提高桑蚕产业的生产 规模、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能力,找寻现代蚕桑产业 的发展方向,从而为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探路。 1 蚕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1.1规模逐步缩小,下滑速度加快 产业方面出于社会自发的社会化服务还很不健全, 不仅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即 便是与现代农业的优势项目相比也明显落后,其与 农业总体发展趋势和国家农业政策导向都有严重 脱节。 南通是江苏省重点蚕区,曾长期占据江苏省养 蚕、产茧的领先地位,但是,进入“十二五”之后,蚕 资助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SXGC[2014]093) 江莩套..匕2015年第3期 1.3劳动效能低下,无法充分利用相应资源 综合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弱等因素使得蚕桑 行业持续亏损。与茶叶、水果等相比,土地产出率和 比较效益较为低下,导致蚕桑业在日趋激烈的产业 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南通市2011~2013年三年 平均,户均桑田面积1.57亩,年均养蚕4.42张,生 产蚕茧164.62kg,茧款收入6 537.89元。蚕桑产业 的收入在从业人员的家庭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小, 正逐渐丧失农民家庭主导产业地位。蚕桑生产的比 较劳动效能越来越低,只能演变为农业中的副业。 以南通市2014年的生产状况,平均每人每8小时生 产蚕茧3.2kg,收人144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几乎 所剩无几。这样的产业效能,自然不可能对生产者 产生吸引力,从业人员长期得不到新生力量的补充, 逐渐由中青年人演变为了老年人,产业也就必然在 现代化的进程中惨遭淘汰。 1.4运行模式陈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桑蚕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虽经几千年 的发展,仍一直维系着几千年来的传统方式——一 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表现为极度分散、规模过 小、产供销脱节。此种运行模式必然与低效相连,而 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相去甚远。近些年来,桑 蚕技术人员竭力推广应用了小蚕共育、小蚕塑料薄 膜覆盖育、大蚕室外育、条桑育、自动上蔟技术等一 系列省力化养蚕技术,显著提高了生产水平,但因受 科研体制改革影响以及蚕桑产业特点的制约,蚕桑 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科研人员流失,可供推广应 用的实用型新成果极为缺乏。相比其他产业,蚕桑 产业的农户小规模低集约化经营,对现代规模化生 产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产业竞争力无法提升,即使 产业取得了一些科技进步,对于一家一户的运行模 式而言,也不会产生经济收益格局的变化,难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 2规模养蚕技术集成内容 2.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改变生产经营机制格局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产 业化为目标,以商品化为特征,以集约化为方向,加 快转变蚕业发展方向,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新 型经营主体的构成可以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以企业法人或家庭农场为 产业运行的最佳选择。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有志 于蚕业生产的规模大户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创办 蚕业家庭农场,激励种养大户、社会能人、村干部等 牵头创办蚕业家庭农场,帮助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 作社等转型成蚕业家庭农场。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 业兴办蚕业农场,通过发展蚕业农场建设,切实改变 传统生产经营格局,推进蚕业生产创新,加强蚕业物 质技术装备,集成应用蚕桑种、养、管先进技术和设 施设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 率,打造高效规模蚕业。 2.2研究应用规模生产模式 探索以产业园区(企业)、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 模化蚕桑生产模式。以企业化运作代替“一家一 户”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集成运用多项规模化生产 技术,改变原有的生产规模小、劳动效率低下、对新 技术需求不足的桑蚕产业生产现状,从而从根本上 促进桑蚕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2.3规模化养蚕设施技术研发 2.3.1人工饲料养蚕 将桑叶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杀青后热风干燥等 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工业化加工成桑叶粉,再添加 豆粕等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同诱食因子和防 腐剂材料,通过多因子、单因子等对比试验,筛选出 最经济有效的人工饲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家蚕 人工饲料给饵技术,开发给饵装备;进一步形成人工 饲料条件下的防病卫生操作细则。开发低成本的适 于工业化生产的小蚕人工饲料。 2.3.2桑园效能管理 研发桑园耕作、桑枝叶收获、治虫喷药一体化机 械装备,探索适应机械化操作的桑树栽植新模式,同 时通过对桑园立体种养与收获模式的研究,创新提 高桑园光能利用效能。研发机械化设施装备取代高 强度劳作,以桑园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桑园 的综合效益。 2.3.3省力化养蚕设施 创新研究1~3龄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给饵 器、人工饲料蒸煮器具、小蚕室温湿控制器具、3~4 龄蚕半自动回转蚕台等设施,初步开发出适应小中 蚕规模化饲育的设施、器具;研究大蚕期智能化养蚕 大棚的温湿度调控及饲养方式,形成千张级规模化 大蚕大棚饲蚕体系。研发规模化养蚕省工、省力、简 便易操作的现代化饲育设施和方式。 2.4桑蚕产业现代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 通过应用由转基因技术育成的抗病毒病家蚕新 品种和具有某些特殊生物性状(细纤度、粗纤度)的 家蚕新品种,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竞争力。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丰富家蚕品种,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 求,同时减少化学制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将蚕业 生产同生物医药紧密结合,开发蚕桑副产品综合利 用,研究开发系列营养品、保健品以及功能性药物, 开辟产业增效路径。拓展蚕桑生态、文化功能,推行 循环立体种养和复合材料深加工,推广蚕桑体验、采 摘等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延长产业链,发展蚕桑循环 经济新功能。 3实践与示范的成效 3.1 创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 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整 合良田万亩,实施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于2012年种 植1 200亩桑园,建设了高标准标准桑园。建设 9 O00m 智能大棚,通过规模化省力化养蚕,大棚循 环生产,桑田种菜、养鸡、种药草,生产食用菌、蛹虫 草、桑枝纤维等实践。园区的生产经营取得明显成 效,探索企业规模经营,重振蚕桑业的新路。从土地 流转到让农民倒包,农民收益大大增加,2014年周 边农民在园区工作的工资收入达100多万元,受到 周围农民群众的称赞。 在海安县大公镇群益村培育一个蚕桑家庭农 场。由村主任牵头,流转周边劳力紧张不愿继续养 蚕的农户桑田3O多亩,组建家庭农场。投资4O万 元,建设lOOm 的专用小蚕共育室,修建、新建 320m 大蚕室,新建设4个200m (计800m )的钢架 大棚,用于养大蚕。配套了小蚕智能共育、将物联网 技术首次应用于蚕桑生产、开始进行小蚕人工饲料 育技术推广应用,配套了相关设施。蚕桑家庭农场 边建设边生产,全年共养蚕138张,生产蚕茧 5 244kg,蚕茧产值23.86万元,形成较好的经济效 益。从规模养蚕的实际运转效果看,蚕桑家庭农场 不失为蚕桑生产的一种新的模式,对稳定蚕桑生产, 提高蚕桑生产水平具有示范引导作用。 受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的影响和启发, 海安县从2014年底开始,启动了蚕桑农场建设工 程,计划在2015年在全县新建11个蚕桑农场。每 个农场的规模在50~100亩桑田,不低于5O亩,建 2015年第3期 莩参卫 设目标系桑树成林后年亩桑养蚕5张蚕种,亩产茧 200kg。1 1个农场的土地流转工作已于一季度全部 完成,桑树栽植也全部落实就位。共新栽桑树730 多亩。2个农场的蚕室等相应设施已经开工建设。 3.2构建新型经营模式 围绕“公斤茧劳动时数不大于1小时”的目标, 通过机械化培桑、规模化作业、人工饲料养蚕、省力 化养蚕等蚕桑生产技术的推进,实现产业劳作的 “高效”。 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有限公司运用企业化管 理,开辟了蚕桑生产新型经营模式,其在蚕桑生产用 工上实行定额管理,以2个劳力为公司内的一个生 产小组核定工作量,按照2人管理1.67hm 桑园、饲 养100张蚕种、生产4 O00kg(单产40kg/张)蚕茧计 算用工水平,大致平均每年每人蚕桑生产用工254 个,用于其他相关作业(如桑田养鸡、桑田套种、利 用摘芯桑叶和富余桑叶生产桑叶茶等综合利用和相 关农业综合经营)用工51个,合计蚕桑生产用工和 农业综合经营用工每年每人305个;农业综合经营 用工期安排在非养蚕时间,具体的关联产业选择,则 因地、因时和因市场需求而灵活确定。目标责任制 为1个作业小组(2人),年产值为27.25万元左右, 其中养蚕收入18万元(以蚕茧价格45 kg测 算),占比66.1%;农业综合经营收益9.25万元(以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有限公司近年实践平均每亩桑田 0.37万元计算),占比33.9%。在27.25万元的年 产值当中,扣除生产成本l7.25万元,人均净收益5 万元。这样即使职工全年都有工作可做,同时也实 现了蚕桑业与其他产业的充分融合。 2015年春蚕开始,园区将桑田分包给36个农 户经营管理,从桑田管护、采桑养蚕到桑田套种套 养、综合利用等全部由基本生产单元——农户按园 区的统一要求进行生产,规模养蚕得以实现,2015 年全年集中规模养蚕数量达1 548张。其中,春蚕 一季饲养600张,秋蚕期计划饲养蚕种840张。 3.3饲养特色品种 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除了6O张人工饲料试 验和2015年夏蚕饲养的75新 ̄7532品种外,全部 饲养特色蚕品种苏秀×春丰,优特良种使用率 87.8%。海安先龙蚕桑家庭农场14年春期饲养菁 松×皓月,夏蚕饲养75新 ̄7532,秋蚕饲养野三元特 色新蚕品种。2015年春蚕饲养野三元,夏蚕饲养75 江莩争卫2015年第3期 新 ̄7532,优特良种使用率71.4%。 3.4研究应用人工饲料养小蚕 示范基地共进行人工饲料养蚕试验64张。分 别是2014年,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春秋两季实 施小蚕人工饲料养蚕各20张,家庭农场l4年秋蚕 期尝试了4张蚕种的人工饲料育小蚕。2015年春 蚕,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应用人工饲料养蚕20 张。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扩大示范应用范围和规 模,开展家蚕饲料饲育技术实用化研究,促进家蚕饲 料配方研究与改进,建设为蚕农提供合格蚕饲料的 加工厂,在农村生产中推广与应用小蚕饲料饲育技 术,构建完备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体系,根据生产需 求,探索与研究家蚕饲料标准化、产业化生产,逐步 降低饲料的生产成本,达到实用化水平。 3.5规模化养蚕设施的研创 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了桑园田间道路,建设了大 型清洗池和现代化蚕沙处理场,改进规模化养蚕立 体蚕台24组,自主设计制作了田间单体大棚及养蚕 多功能蚕台4 000套。创新采用钢铁结构的多层半 自动回转蚕台,取代了传统的木质蚕匾蚕架,摆脱了 人工手工搬运蚕匾的生产方式。应用具有遮阳系 统、保温系统、湿帘.负压风机系统为一体的智能养 蚕大棚,取代一家一户的普通蚕室,做到了对家蚕生 长发育所需的温湿度更有效地控制,避免了外界环 境的骤然变化对养蚕的不利影响。 3.6桑园机械化设施的创新。 提出了适合桑园机械化作业的桑树栽植模式, 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作,研发适合新 建基地桑园管培机械,以适应规模化现代蚕桑生产 的需要。提出了将桑园的耕作、桑叶、桑枝收获、治 虫喷药的一体化机械装备用以取代单一的桑枝伐条 机、治虫弥雾机的概念,大功率高效桑园治虫机械已 研制成功,2015年夏秋蚕期样机已在田间试用。应 用车载式担架喷雾器,以桑园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 的形式进行桑园治虫,全部覆盖核心示范区桑园。 在核心区应用新型省力化电动伐条机械,伐条工效 提高2.5倍。同时引进使用的简易圆锯式伐条机, 省力效果也很明显,提高劳动效率2倍以上。 3.7综合利用大棚和桑田 一是在桑园放养黄鸡。2014年,江苏现代蚕业 园区利用桑田养鸡,放养面积127亩,养鸡1.25万 羽,养鹅145只。2015年继续进行桑田养鸡,7月初 放养桑田鸡共1.2万羽。二是桑田套种蔬菜。2014 年,种植面积500亩,主要种植毛豆、如皋黑塌菜、洋 葱等品种。还用20亩地试验种植中草药贝母和元 胡。三是大棚种菜。在非蚕季节,利用大棚种植时 令蔬菜,主要品种有水果黄瓜、京玉西瓜、草莓、圣女 果以及本种芹菜、莴苣等。充分利用蚕桑资源,提高 了综合效益。 4蚕桑业转型升级展望 4.1创新运营机制 现代蚕桑产业,应当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 业”。其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尊重社会化分工, 宜桑则桑,宜蚕则蚕,能够应用机械化、规模化作业 的,就省却人工操作和小规模作业,能够进行社会 化、公司化开发的产品,就不应作个人的封闭式开 发。新型运营机制应当与社会科技进步同步,用现 代农业甚至是工业化的装备,来提高蚕桑产业的装 备水平,贯彻有机农业的核心技术体系,率先实现蚕 桑及套种农产品的有机化生产,实现畜禽产品、深加 工产品的优质化、高档化。吸收和利用当今世界先 进的生物技术、制药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尽早将桑、 蚕优良的自然资源转变为社会热门的产品资源和效 益,为广大消费者作出新贡献。 4.2建设蚕桑产业园区 现代蚕桑园区是集聚农业资本、科技、人才、管 理等要素的平台,是推动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 的良好载体。一是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在稳定、 巩固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建设蚕桑强镇强村,推进蚕 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二是推 进桑地流转,发展蚕桑农场。通过转包、出租、互换、 转让、人股等多种流转模式,把闲置桑园流转给有养 蚕能力的蚕农或者企业集中开发,连片种植,为蚕业 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建设蚕桑特 色园区,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要求,更新改造低 产桑园,建设品种优良、规模种养、设施先进、规模养 蚕的高标准现代蚕桑园区。建设诸如蚕桑主导产业 示范区、蚕桑精品产业园。 4.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其主要方法就是发展家庭农场和培育新型职 业农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发挥农业龙头 2015年第3期江葶套卫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汪玲康彬彬 226000) (南通市蚕桑指导站摘 要 随着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经营的蚕桑生产模式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劳动力、技术转化、生产经营成本、 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已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适应蚕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如皋率先在全国进行 了蚕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建成了集养蚕缫丝、蚕桑资源利用、医药保健、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笔者从江苏现 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在我国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条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蚕桑产业园区 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88-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15—07—09—0o2 1 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顺应产业发展要求 1.1传统蚕桑产业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境_l ;第三,产业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无法有效扩 大,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产业收益率相对下降,生 产要素流出本行业 等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的蚕桑产业的区域迁移已基本完成, 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转变蚕桑生产的模式, 蚕桑生产已经由传统的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 了以广西、四川、云南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并且发 展迅猛,但是我国的蚕桑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 的问题。首先,产品单一、行业不稳等,同时还面临 新兴养蚕国家印度、泰国、越南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 形成高组织化程度的生产,改变完全依靠一家一户 的手工生产方式,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等省力、现代 生产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业 基础。 1.2蚕桑资源综合多元化开发技术日渐成熟 争;其次,由于养蚕业在农村中的竞争力受到多方面 的挑战,栽桑养蚕单位土地面积收益和人工劳动报 酬已从优势向劣势转变,并面临后继乏人的窘 目前,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已从蚕丝纤维的 开发,扩展到桑叶畜禽饲料、桑树生态利用、景观及 休闲农业、蚕桑药食、桑枝条板材加工、蚕蛹加工与 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而要实现蚕桑产业的规模与 高效,实行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是必由之路。 以企业法人或家庭农场为基本经营单位的蚕桑产业 育、大棚育等省力化先进适用技术,最大化地减少劳 动力投入,提高生产率。 4.5开发资源循利用 运行架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依托这样 的操作单元运行,可以系统地规划蚕桑产业的运行, 充分利用蚕桑资源,挖掘桑枝、桑叶中富含抗氧 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能性物质,开发蚕桑 系列的营养品、保健品以及功能性药物,开发成市场 需要的产品,开辟产业增效路径。大力推广和实践 “桑+鸡”、“桑+食用菌”、“桑+渔”等循环立体种养 模式,果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复合材料等深加 工模式,丝绵、被服加工模式,蚕桑体验、采摘等为主 量化产品的生产要素,由规模效益产生科技创新的 内生动力,从而形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4.4推广相关技术应用 蚕桑业转型升级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利用现代 设施装备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 源利用率。突破机械化培桑、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 桑园饲养等技术难题,研发或引进推广“免化学除 草”、“免桑园化学防病治虫”等蚕桑生产生态技术 体系,集成应用推广条桑育、少回育、蚕台育、地蚕 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等延长蚕桑产业链发展 模式,拓展蚕桑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功能,发展蚕 桑循环经济,切实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提升产业附 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