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

2020-02-25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3 1卷,第1期 2 0 1 0年1月 文章编号:1001-4632(2010)01—0001—08 中 国 铁 道 科 学 CHINA RAILWAY SCIENCE Vo1.31 No.1 January,2010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 肖军华 ,刘建坤。 (1.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摘210009 ̄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要:为探讨铁路既有线粉土路基的工作性状及病害机理,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密实度、不 同含水率粉土路基土在不同动应力水平下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累积 塑性变形随动应力的增加而增大,随试样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动应力水平越高、 含水率越大、压实系数越小,变化趋势越明显;在既有线路基动应力水平范围内及路基土处于饱和含水率状态 下,可用粉土路基土的压实系数0.93作为路基土破坏形态的分界点;粉土路基土的临界动应力约为静强度的 5O 。基于试验结果,以Monismith指数模型为基础,引人路基动应力与静极限抗剪强度的应力比系数,建立 了能同时考虑动应力和土体物理状态条件的路基土循环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模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粉土路基土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 关键词:路基;粉土;循环荷载;累积变形;临界动应力 中图分类号:U213.1;TU411 文献标识码:A 粉土指粒径大于0.075 mill的颗粒含量不超过 改变下的变形性状尚缺乏深入的认识。为此,本文 通过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不同物理状态(密实度、 全部质量5O 且塑性指数≤10的土,当液限含水 率小于4O 9/6,又称低液限粉土¨1]。粉土按形成原 含水率)的粉土路基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 性变形发展规律及破坏演化机理。 因又可以分为风成粉土、水成粉土、残积粉土,其 中水成粉土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体经长途携带、 沉积形成。在我国,水力成因的粉土广泛分布于冲 洪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沿海平原地区。已有研 究[2]表明,黄河冲积粉土主要含原生矿物砂和粉 粒,颗粒不均、级配不良,具有弱可塑性、低黏结 1试验 1.1 土样性质 试验用土取自京九铁路曲线改造后废弃路段的 原路基填土,里程为K381+000--K594+434,位 于山东省西南部。根据《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结果见表l,根据规范可判断该土为低液限粉土。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类土的颗粒粒径分布不 性、高分散性等特点,难于压实,且水稳性较差。 粉土路基在土质湿度增加和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易 于产生路基下沉、边坡溜坍、道砟陷槽等病害。 目前,对粉土路基边坡病害的治理已有比较有 效的方法,但对路基下沉、道砟陷槽等基床病害的 预测与控制仍缺乏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这主要 均、级配较差,难于压实。该土的物质组成试验表 明_3],粉土中以石英、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为主 是由于对该类土体在列车循环荷载和土体物理状态 表1粉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收稿日期:2009一O1—19;修订日期:2009—07—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020);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OO5GO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660) 作者简介:肖军华(1980一),男,湖北仙桃人,讲师,博士。 中国铁道科学 第31卷 的非黏土矿物含量高,而以蒙脱石、高岭石为主的 变s 试验曲线,图3为加载过程中的应变累积历 黏土矿物含量少,土颗粒之间黏结较差。因此,粉 土的工程性质较差,为不良路基填料。 1.2动三轴试验 1.2.1试样制备 采用土体的压实系数和含水率控制试样的制 备。首先在最优含水率下制作不同压实系数的试 样,再根据需要的试验含水率,将所需的水分缓缓 注入试样,最后将试样放置密封容器24 h以上, 使水分渗透均匀,在试样注水和静置过程中要保证 其体积不发生变化。上述方法能模拟已建成路基受 环境影响导致土体湿度增加的过程。 试样为直径39.1 l-nnl、高80 mm的圆柱体, 其压实系数根据对既有线路基的调查取0.8O~ 0.97,含水率考虑大于最优含水率的情况。试验共 制备土样38个。 1.2.2加栽 试验在MTS858.2/TESTSTARII双向液压伺 服多功能循环三轴仪上进行。试验全部采取应力控 制,单向循环加载,动应力( 一 一 , 和0"3 分别为轴向应力和围压)幅值参考铁路既有线提速 路基动应力测试结果[4],最大取120 kPa,最小取 30 kPa,每次试验动应力增幅10 kPa。根据文献 E51的结论,在既有线路基的动应力水平范围内, 加载频率对粉土路基土的动力反应影响不大,本文 试验的加载频率及波形选用设备提供的1 Hz正弦 波。试验的动荷载时程曲线如图1所示。 其他试验条件为:围压0"3—25 kPa,采取固结 不排水试验,循环加载次数N一10 000次。 图1单向循环荷载理论曲线 2试验结果分析 图2为动应力幅值为120 kPa、压实系数K一 0.90的试样在2种含水率叫状态下的动应力一应 程。 H=ll_2896 8。 2。 0 ● _环10周 循环ll】周 0 0.4 0.8 1.2 1.60 0.4 0.8 1.2 1.6 £ £ (a)前10次循环 (I))第1,10,50,100次循环 图2试样的动应力一应变试验曲线 3.5 3.O 2.5 ≮ 2.0 1.5 l・O 0.5 0 20 40 60 舳 100 120 t (a]前100次循环 ds (b)金过程 图3循环荷载下试样的应变累积历程 第1期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 4 2 0 8 6 4 2 O 3 从图2可以看出,循环荷载下压实粉土产生明 应变为0.52 ,若认为试样塑性变形稳定,而加 载前100次的应变为0.38 ,已占最终变形量的 显的滞回圈并逐渐产生累积应变,变形稳定试样 (硼一11.28 )与变形破坏试样(硼一20.33 )的 73 ,说明加载前100次已完成大部分累积应变; 但对于破坏试样,循环荷载作用100次的变形已达 3.2 9/6,加载1 000次的变形达到7.6 9/6,塑性应变 增长率随加载次数增加一直较大。 图4为不同压实系数、含水率下粉土路基土加 载1 000次的累积塑性应变e 与动应力0"a的关系 曲线,限于篇幅并考虑规律相似,文中仅列出了 K≤0.93的6种压实系数试验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差别较大:对于稳定试样,循环荷 载作用100次后滞回圈面积较小,表明累积应变趋 于稳定,试样近似弹性变形,但对于破坏试样,循 环荷载作用100次时累积应变已达到3.2 ,且滞 回圈面积较大,表明试样已产生剪切破坏。从图3 可以看出,变形稳定与变形破坏试样的应变累积历 史相差较大:对于稳定试样,加载7 300次的累积 4 2 O 8 6 4 2 0 aflcPa (e)K=O.90 图4不同压实系数下的£p—鳓曲线 图4表明,压实系数相同时,不同W的£。一crd 图5给出了采用该方法确定的与粉土路基土静 极限强度对应的临界动应力以及临界动应力包络线 的上下限;作为对比,图中还列出了根据Cheung 曲线形状差别较大,当试样的W从最优含水率 Wopt附近增加到浸水饱和含水率叫 附近时,£ 一仃a 曲线有平稳或突然急剧增长2种形态。若随 的 增大£。增长斜率近似不变,说明试样逐步强化、 塑性变形稳定,而若e 在某个6rd值处突然增大, 说明试样在该级动应力下产生剪切破坏。 建议的方法[。 得到的临界动应力。 ∞ 里 需 若定义£。一鳓曲线上斜率突然增大的点对应 的动应力为临界动应力,从图4可以看出,在0"d≤ 陈 磐 120时,K≤0.83,W ̄Wop 的试样均可能达到土体 自身临界动应力而破坏;K为0.85和0.87的试样 在 一 。 附近不产生剪切破坏,而在W ̄Wopt时, 均可能产生突然剪切破坏;K≥0.90的试样除在 叫一锄 时达到自身临界动应力破坏,而在其余含 水率下均不产生突然剪切破坏;K≥0.93试样的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静极限强度/kPa 图5粉土的临界动应力与静极限强度的关系 土体临界动应力均超过100 kPa,且破坏应变低于 2 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2种方法得到的临界动 4 中国铁道科学 第3l卷 应力结果比较接近,其中,采用Cheung的方法偏 之间,且随着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路基土的临界 小,这与其严格的限定条件有关。循环荷载下粉土 动应力还要相应折减 。 路基土的临界动应力约为静强度的5O ,两者比 图6为初始含水率叫相近试样在不同动应力 例系数的上下限分别为0.374 5和0.698 6,这符 a下累积塑性应变e 与压实系数K的关系曲线。 合以往的研究结论:路基土的动静比在0.5~0.7 K K (.a)w=l1.40% (1))W=15.77%-16.84% (c)w=17.1,3%-18.70% (d)浸泡饱和含水量 图6相近含水率试样在不同动应力时的ep—K曲线 由图6可知,相近含水率的试样,在不同动应 过程中,对于K为0.80和0.83的试样,在Gd≥ 力下的e 一K曲线差别较大。当7.23在叫印 附近, 30 kPa时,s。均随硼迅速增大;对于K为0.85 Gd≤60 kPa时,e。随K的增加变化很小,而6d> 和0.87的试样,在crd≤40 kPa时,e 随W的变化 60 kPa时,e 随K的增加迅速减小,但当K≥ 较平缓,当ad ̄40 kPa,且W较高时,e 随W迅 0.85后,e 随K的变化较小;当训在 叩 +4附 速增大;对于K为0.90的试样,在ard≤50 kPa 近,Gd≤80时,K≥0.85后£。随K的变化较小, 时,£ 随叫的变化比较平缓,当Gd>50 kPa,且 而Gd>80时,只有K≥0.90后e。随K的变化才 训≥Wopt+8附近,e。随叫迅速增大;对于K≥ 较小;当训在叫 +6附近,6d≤70时,K≥O.85 0.93的试样,当ffd一120 kPa,且训≥ +6附 后£ 随K的变化较小,而 >70时,只有K≥ 近,e 随W迅速增大,但£ 比K≤0.90时小很 0.90后e 随K的变化才较小;当tU在叫 附近, 多。 6d≤70时,K≥0.87后e。随K变化较小,而6d> 上述试验表明,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累积 70时,只有K≥O.93后e。随K的变化才较小。 塑性变形与动应力、压实系数、含水率中任一因素 图7为K相同时,不同Gd条件下e。与叫的关 的变化关系都受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结合既有线 系曲线,限于篇幅并考虑规律类似,仅列出K≤ 提速线路路基的动应力水平(crd不超过120 kPa), 0.93的6种压实系数的试验曲线。 并考虑路基处于浸水饱和这一最不利含水率,可用 由图7可知,在W从叫 附近变化到W 附近 K=0.93作为路基土不同破坏形态的分界点。 第1期 4 2 O 8 6 4 2 0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 4 2 O 8 6 4 2 0 ≮ wD6 w/% ( K=0.80 4 2 0 8 6 4 2 0 (b)K=O.83 3_O 2 5 ≮ ; l。 5 0 8 w,96 10 l2 14 16 l8 20 w/% (e)K=0.90 ∞K=O.93 图7不同压实系数试样的e。一叫曲线 3循环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4 2 O 8 6 4 2 0 近些年,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路基土的循环累 积塑性变形预测模型,其中以Monismith指数模 型e。=ANb应用最广泛,式中N为循环次数,A 和b分别为模型参数,根据模型的物理意义,A表 示施加第1周动荷载时路基土产生的塑性应变,b 表示塑性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变化速率;已有研究表  ̄a/kPa 明A是应力水平、应力历史、路基土物理状态等 的多元函数,而b是只依赖于土体类型的常数r8]。 许多学者还对Monismith模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 改进。 本文首先以Monismith模型为基础,对不同 图8动应力对A的影响( ) 循环动应力、物理状态下粉土路基土的e。与N进 行数学拟和,分别得到了Monismith模型参数A, b的值。研究结果表明: (1)A的分布范围为0.026 一1.25 9/6,且当 K<0.93时,各种含水率条件下,A均随动应力 增加而增大,K越低、或W越高时,变化趋势越 明显;但当K≥0.93时,各种含水率条件下,A 随动应力的增加变化较小。相同压实系数下,一般 w/% 图9含水率对A的影响(ad一30 kPa) 而略变陡峭,说明动应力水平越高、塑性变盐速率 越快。对于动应力相同、物理状态不同的试样,b 并不随压实系数或含水率呈明显变化,如图11所 示。这说明对于同样类型的路基土,当物理状态改 A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而相同含水率下,A随压 实系数增加而减小,如图8一图9所示。 (2)b的分布范围为0.O4一O.5O,图1O给出 了多组不同压实系数和含水率试样在不同动应力下 的£。一N对数曲线。图中直线斜率随动应力增加 变时b值变化较小。其他同一动应力、不同物理状 态下试样的e ~N对数曲线有类似规律,限于篇 100 Ⅳ/次 摹 述 0 nl nOJ nO1 (b) :8OkPa 图ll n1 0.01 Ⅳ/次 ( d)K= 0.93 w=19,45% 000 数和确~ 啊 £p 濡 下粉土髓土的累积塑性应变 (O・0z4 2e4.125 ̄,+O.o33 .535 _o471) 第1期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 为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式(1)计算了循环 次数为1 000时不同物理力学状态粉土路基土的塑 性应变,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如图l4所示。由 图14可见,几乎所有点都分布在直线e试验一e预测两 侧,且与直线距离较近,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 粉土路基土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 魍性应变试验值 图14粉土路基土循环塑性应变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 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动应力水平越高、含 水率越大、压实系数越小,变化趋势越明显;结合 8 既有线路基的动应力水平,并考虑路基的最不利含 水率,可用K一0.93作为路基土不同破坏形态的 分界点。 图13参数b与应力比 的关系 (2)以Monismith指数模型为基础,并引入应 4结论 力比 变量,建立了只包含材料常数项的粉土路基 土循环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通过路基动应力和 静强度2个指标,即可对列车循环荷载下路基的塑 性变形进行预测。 (3)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I临界动应力约为 (1)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变形与 动应力、压实系数、含水率中任一变量的变化规律 都受其他2个变量的影响;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变形 随动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 静强度的50 。 文 献 参 考 [1]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 济南铁路局,北京交通大学.京九线粉土路基病害整治技术试验研究[R].济南:济南铁路局,2007. (Jinan Railway Bureau,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Silt Sub— grade Distresses of Beijing-Kowloon Railway fn].Jinan:Jinan Railway Bureau,2007.in Chinese) E33 肖军华,刘建坤,彭丽云,等.黄河冲积粉土的干密度及含水率对力学性质影响EJ].岩土力学,2008,29(2): 409—414. (XIAO Junhua,LIU Jiankun,PENG Liyun,et a1.Effect of Dry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Behaviors of Yellow-River Alluvial Silt EJ3.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8,29(2):409—414.in Chinese) [4] 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既有线提速200 km・h- 非改建地段试验报告ERJ.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 2006.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Experiments Report on Response of Non-Reconstructed Subgrade of Existing Railway with Train Speed Increasig nto 200 km・h~ER-}.Beijing: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2006.in Chinese) E5] 刘建坤,肖军华,杨献永,等.提速条件下粉土铁路路基动态稳定性研究EJ].岩土力学,2009,3O(2):399— 406. (HU Jiankun,XIAO Junhua,YANG Xianyong,et a1.Study on Dynamic Stability of Silt Subgrade Subjected to Train Movig Loading[J].Rock nand Soil Mechanics,2009,30(2):399—406.in Chinese) E6] CHEUNG L W.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Pavement Foundation Materials[D].Nottighanm:University of Not— tingham,1994. 8 中国铁道科学 第31卷 E7] 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不同线路等级、土质条件基床结构及技术条件的研究ER].北京:铁道科学研 究院,1990.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Study on the Subgrade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 Railway Grades and Soil Properties ER3.Beijing: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ciSences,1 990.in Chinese) [8] LI Dingqing.Railway Track Granular Layer Thickness Design Based on Subgrade Performance under Repeated Loading[D].Boston: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1994. Research 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Silt Subgrade Soil under Cyclic Loading XIAO Junhua ,LIU Jiankun。 (1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 210009,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iscuss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and disease mechanism of silt subgrade of the exist— ing railroad,a series of indoor dynamic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umu1ative D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the si1t subgrade soil at different degree of compaction,water content,and dy— namic stress levels.Results show that th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ilt SUbgrade soil grows with increasing the dynamic stress and reduces with decreasing the water content or increasing the compac— tion coefficient,especially at a higher dynamic stress,higher water content or smaller compaction coeffi— cient.In the scope of the dynamic stress level of the existing railroad subgrade and the saturated state of subgrade soil,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coefficient 0.93 of the silt subgrade soil can be regarded as a boundary point of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of subgrade soilMoreover,it is also obtained that the critica1 .dynamic stress of silt subgrade soil is about 5O percents of its static strengthBased on the tests resuIts and .Monismith’s power exponential model,and by introducing the stress ratio coefficient of the dynamic stress of the subgrade to its ultimate static shear strength,a new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umu1ative plastic de— formation of silt subgrade soil is established,which can take both the factors of the dynamic stress and soil physical states into considerationThe calculated value agrees well with the test value,which indi— .cates that the model can better predict th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lt subgrade so订under reDeat— ed loading. Key words:Subgrade;Silt;Cyclic loading;Accumulative deformation;Critical dynamic stress (责任编辑吴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