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63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观察
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毛金磊
(第二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观察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这次研究对象共100例,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骨龄、(IGF-1)、(IGFBP-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身高、骨龄、IGF-1和IGFBP-3没有明显差距;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高、骨龄、IGF-1和IGFBP-3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长,且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疗效更好,且能够有效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值得推广,但是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疗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97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0.163.02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相比于常规治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观察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现将本次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儿童,选取研究对象10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中男性28名,占56%,女性22名,占44%,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年龄(8.67±1.73)岁,平均身高(113.1±3.7)cm,平均骨龄(8.9±1.3)岁;对照组中男性24名,占48%,女性26名,占52%,年龄在7~14之间,平均年龄(9.18±1.52)岁,平均身高(112.8±3.5)cm,平均骨龄(9.1±1.4)岁。本次研究经我院批准后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其具体如下:①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严格执行;②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7岁及以下每天至少睡11小时,7岁以上每天至少睡10小时;③进行常规的营养治疗,适当补充钙、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等[1-2]。
1.2.2 研究组:研究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生长激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93033)治疗,皮下注射前将1ml注射用水沿瓶壁缓慢加入重组人生长激素中,轻微摇晃使之全部溶解,不得剧烈晃动,一次0.1~0.15 IU/kg,一天1次,持续一年[3]。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如下指标:身高、骨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4-5]。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
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骨龄,据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前的平均身高(113.1±3.7)cm,平均骨龄(8.9±1.3)岁,治疗后的平均身高(122.8±4.1)cm,平均骨龄(10.7±1.7)岁;对照组治疗前的平均身高(112.8±3.5)cm,平均骨龄(9.1±1.4)岁,治疗后的平均身高(117.3±4.2)cm,平均骨龄(9.8±1.5)岁。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身高和骨龄没有明显差距;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高和骨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长,且研究组的身高和骨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共有9例不良反应,其中甲状腺素低下4例,水肿3例,头疼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中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总而言之,配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疗效更好,且能够有效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值得推广,但是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沈琳娜,夏欢,宋月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
儿童的疗效观察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12):1262-1264.
[2] 宋叶梅,郁峰.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
(下转166页)
166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7月B第5卷/第20期Jul. B. 2018 Vol.5, No.20
推移逐渐改善,胆囊功能恢复良好,有利于预防胆囊炎及结石复发。应注意的是,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一般认为,对炎症较轻,胆囊壁无粘连,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的患者,可进行保胆取石治疗。在胆道镜取石时,应避免水压过大,防止小结石被冲入胆总管。尽量于胆囊底部血管较少的位置作手术切口,方便止血及缝合。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保留胆囊功能,避免胆囊切除的潜在影响,治疗效果良好,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2):141-142,144.
[2] 庞克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
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3):97-98.
本文编辑:李云峰
(上接163页)
症效果及对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9-10.
[3] 区远赵,黄诚花,陈秀英,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
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87-89.
[4] 韦柳娇.重组人生长激素配合综合干预治疗特发性矮小
症患儿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7.
[5] 黄薇.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
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165-167.
本文编辑:李云峰
(上接164页)
3 讨 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是在护理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护理对象及流程的特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护理措施,进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促进护理工作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提升[2]。儿科患者由于风险防范能力较弱、身体机能相对脆弱,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较高。将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的发生,提升护理效果和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3]。研究结果表明:防范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防范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风险防范式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与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促进医患关系的有效建立与发展,适宜广泛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曾倩,刘经飘,曾秋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
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7):3471-3473.
[2] 王菊萍,党吉.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
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2(14):49-50.
[3] 王倩,张爱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
用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0(12):223-225.
本文编辑:李云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