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外感高热急症诊疗规范

2024-09-15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中医外感高热急症诊疗规范

【急症病名】

凡因外感邪毒所致急性发热、以体温升高(38.5℃以上),恶寒或伴有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即称为外感高热症。本症见于温病、伤寒之发病过程中。急性感染性疾病可参考本篇进行诊疗。 【诊断要点】

1、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有不同; 2、或伴有恶寒、口渴思饮或不欲饮、脉数等症; 3、发病急、一般在三天以内,病程短,一般在二周以内; 4、传变迅速,四季可见; 5、多由外感邪毒所致;

6、易于伤阴耗气,易致昏迷、痉厥闭脱等危侯。 【急救处理】

一、退热 1、外治降温:

(1)荆芥15g 薄荷15g 或麻黄10g 薄荷15g煎水擦浴,得微汗而解,适用风寒外感高热;石膏水煎液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

(2)刮痧:适用于高热而不恶寒者,有斑疹或出血倾向者慎用。 2、针刺:

一般选穴,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柴胡针、银黄针穴位注射。

1

3、滴鼻:

(1)三解素滴鼻液;(2)复方柴胡滴鼻液。 4、灌肠:

(1)大黄枳实汤:生大黄15g 枳实15g 甘草15g 山药15g 寒水石20g煎水取汁200ml,高位直肠滴注或灌肠(保留30分钟左右)每隔2—4小时一次,本方适用于各种外感高热。

(2)清热灌肠汤:生石膏30g 连翘15g 荆芥15g 芦根30g 薄荷15g 赤芍15g 煎水取汁200ml。用法同上,本方适用于卫分证,气分证或卫气同病之高热。

(3)大柴胡汤:柴胡15g 生大黄 枳实15g 黄芩15g 半夏15g 白芍15g 煎取200ml ,用法同上。本方适用于胆系疾病所致高热。

(4)大承气汤:生大黄15g 枳实15g 芒硝20g 厚朴15g 或用生大黄30g 或用蕃泻叶30g各煎取汁150—200ml,用法同上,其中大承气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效果较好。

5、针剂:

(1)柴胡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

(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

(3)银黄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卫气分发热;

(4)青蒿素注射液: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3-4次,适用

2

于卫气分发热;

(5)醒脑静注射液:每次4ml,肌肉注射,每日1-3次;或每次10-20ml,加入5%GS 500ml静脉滴注。

二、增液:

(1)10%养阴针或10%增液针,加入液体静滴,适用于高热伤津。

(2)或用10%GS,5%GNS,林格氏液1000-2000ml静脉滴注。 三、止痉:

(1)针刺:主穴百会、人中、大椎。备穴:少商、委中。 (2)止痉散:每次1.5g,每日1-2次。 (3)至宝丹、紫雪丹等。 四、开闭:

(1)针刺:用三棱针刺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委中。 (2)安宫牛黄丸口服。

(3)清开灵针:每次10—20ml加入5%GS500ml静滴。 五、固脱:

(1)针灸:凡阴脱者可用灸法,阳脱宜用针刺,取神阙、关元、气海,采用灸法。每穴灸15—20分钟或针刺内关,配少冲、少泽、中部、涌泉。

(2)生脉针:用50—100ml加入5%GS 100ml 静滴,适用于阴脱。

(3)红参10g水煎频服,用于阴脱。

3

(4)参附汤:红参10g 制附片10g 水煎频服,适用于阳脱。 【中医辨证施治】 一、外感风寒

1、太阳表实——荆防败毒散 2、太阳表虚——桂枝汤

3、风寒夹湿——麻黄汤、藿香正气散 4、表寒里热——大青龙汤 5、邪犯少阳——小柴胡汤

6、邪入阳明——经证白虎汤、腑证承气汤 二、外感风热

1、邪在卫分——银翘散、桑菊饮、热必清退热冲剂 2、邪在气分——白虎加人参汤 3、气营两燔——清瘟败毒散 4、邪入营分——清营汤、紫雪丹 5、邪入血分——犀角地黄汤 6、热毒壅肺——千金苇茎汤、透脓散 7、邪毒蕴结——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 三、湿热互结

1、邪伏膜原——达原饮

2、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蒿芩清胆汤 3、脾胃湿热

(1)热重于湿——甘露消毒饮

4

(2)湿重于热——藿朴夏芩汤 (3)湿热并重——王氏连朴饮 4、湿热下注——葛根芩连汤 5、膀胱湿热——龙胆泻肝汤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