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共80分。 1.中医“五脏”指的是O
A.心、肝、脾、肺、肾(正确答案) B.肝、胆、胃、大肠、小肠 C.心、肝、胃、肺、膀胱 D.脾、肝、胃、肺、女子胞 E.心、肝、脾、胆、三焦
2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O A.上午 B.前半夜 C.中午 D.下午 E.后半夜
3 .中医的四种诊法O A.望、触、问、切 8 .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4.五行中哪一行具有“曲直生长”的特性?O A木 B.火
C.± D.金 E.水
5 .五行结构系统中,一行对另一行克制太过称作什么?O A.相克 B.相乘 C.相侮 D.所胜 E.所不胜
6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O A.膀胱 B.三焦 C.胆 D.脑 E.女子胞
7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O AJC? 8 .肝 C.脾 D.肾 E.肺I
8 .泌别清浊是属于:O A.胃的生理功能
B.小肠的生理功能I C.大肠的生理功能 D.膀胱的生理功能 E.肾的生理功能
9 .下列不能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是()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Ik C.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D.阴在内,阳之守也 E.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10 .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O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11 .母病及子的传变()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以上均非
12 .导致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O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阳病
13 .面见得色,脉见弦象的是O A肝病(正确答案) B心病 C脾病 D肺病 E肾病
14 .木火刑金是O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制化
15 .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O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相克1 E以上均非
16 .后天之本O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7 .称为刚脏的是O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8 .肾的功能为O A行血 B藏血 C主气 D纳气(I E统血
19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O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I E气化作用
2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O A肾中精气口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之精气 E以上均非
21.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
22、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O 贮臧气血 B.贮藏津液 C.贮藏水谷 D.贮藏精气> E.贮臧血液 23、正常舌象是O A.淡白舌、厚白苔 B.淡红舌、薄白苔X C.红绛、深黄苔 D.青紫舌、灰黑苔
E.鲜红舌、厚腻苔
24、中医学“证”的概念是O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E.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 25、五行相克规律的正确描述是O A.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一>木
B.木—±—>水一►火一►金一木(IIR”木一›1水>火>±->金一>木
D.水一>火—>±—►金一►木一►水 E.±—>木一>金一>水一>火一>±
-一
26、下列哪组经脉环绕口唇O A.肝经、胆经、胃经、冲脉 B.脾经、肝经、冲脉、任脉 C.肾经、任脉、胆经、冲脉 D.胃经、肝经、冲脉、任脉ι1÷. E.心经、牌经、肝经、胃经 27、与肺相表里的腑是O A.心包 B.小肠 C.大肠i
D.胃
E.三焦28、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O A.阴跷脉 B.督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29、风邪致病特点是O A.凝滞收引 B.耗气伤津 C.善行数变 D.腻滞重浊 E.耗气伤津
30、有统血功能的脏是:O A.肾 B.肝 C.肺 D/C? ㈤脾
31、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O A.心与心包络( B.脾与胃 C.肝与胆
D.肺与大肠 E.肾与膀胱
32、肺在志是什么?O A.喜 B.怒 C忧 DM E.恐
33、表证最具代表性的症状是:O A.恶寒发热 B.咳嗽 C.关节痛 D.气喘 E.头痛
34、未病先防应注意哪些方面:O A.法于阴阳 B.起居有常 C.饮食有节 D.精神愉快 E.以上都是
35、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称为O A.盗汗(
B.绝汗 C.自汗 D.大汗 E.冷汗
36、手厥阴经联系哪一脏腑?() A.肺 B.肝 C.心包 D.三焦 E.胆
37.辨证属于实证的患者多数不宜实施O A穴位贴敷 B灸法 C铜硬刮痴 D刺络放血
38、辨证属于虚证的患者多数不宜实施O A穴位贴敷 B刺络放血 C灸法 D穴位按摩
39、心脾两虚者,注意劳逸结合,鼓励患者多锻炼,如以下但不包括O A练太极拳
,>⅛)
B夜跑2小时 C五禽戏 D八段锦
40.心脾两虚证型的护理原则是O A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B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C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D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