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2023-04-13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35卷第2期 浙江体育科学 Vo1.35,No.2 2 0 1 3年3月 Zhej iang Sport Science Mar.,201 3 文章编号:1004—3624(2013)02—0088—03 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童建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休闲、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教育诸概念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体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研究得出:高校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具 体的培养措施中应实现“封闭式”办学向“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课程设置 的优化改良以及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 关键词:休闲;休闲体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isure Sports Maj 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NG J ian-m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311231,China) Abstract:Based on documentation,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onnota— 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creation,leisure and sport,leisure and phys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isure sports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y obtained:Training goal is senior application type.The school system must change,need to strengthen the faculty building.The curriculum need to be optimized.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links. Key words:leisure;1eisure sports;talent training 国际休闲研究权威杰弗瑞・戈比和托马斯・古德尔,曾 经如此预言:“2015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l 对休闲体育相关概念的解读 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国民生产总值 1.1休闲释义 中会有一半以上的份额由休闲产业创造出来,人们将把生命 何为休闲?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难以诠释的命题。休 中一半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诚如其言,当今社会在经历 闲之“实”古已有之,而休闲之“名”则可追溯到古希腊语 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传统的 “schole”一词,指闲暇、休息、休闲及教育活动。然而,虽然 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休闲”已成 “休闲”的思想出现很早,但真正把休闲放在学术层面加以考 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休闲 察和研究并形成学科体系则是近一百多年的事,在此过程中 方式也备受人们的关注。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方面,教育部在 也逐渐诞生了较为成熟的休闲的概念、内涵等理论知识。目 2007年公布的本科招生目录首次列人“休闲体育”专业,2008 前影响较大、沿用较多的定义有: 年体育院校开始正式招收休闲体育专业学生,这标志着休闲 1970年在比利时召开的首次国际休闲会议上通过的《休 体育专业开始进入高等教育的殿堂。然而,由于我国休闲体 闲宪章》对于休闲的定义:“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 育研究相比西方而言起步较晚,在休闲体育的概念、内涵等 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是以补偿性活动为 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高校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师资 基础的活动。”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以国际宪章的形式对个人 队伍、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 休闲权利加以重视和保护。接下去在1979和1983年,世界 休闲与娱憩(International Recreation Association)协会又先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教育部专项课题(FI B070503) 收稿日期:2012—12—24 作者简介:童建民(1965一),男,浙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 88 ・ 童建民: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后对此加以修改,使之更为完善。 社会文化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四是身心的体验性。即 修改后的《休闲宪章》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在一定约束下 自由选择行动的时间,是可以使人们在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获得的快乐、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实现最大 抱负的体验”。 是满足身心的需求。这四点基本契合了“休闲”的构成要素。 然而作为休闲体育这样一种休闲与体育交叉衍生的社 会活动,又必须是既契合“休闲”的共性又要体现“体育”个性 的综合体。所以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定义的界定除了具备 休闲的基本属性外,还应有几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是:第五 点,实现方式。必须通过体育运动这一手段途径实现。第六 这一概念基本涵盖了休闲的几大组成要素(时间、活动、 存在方式、心态)。第一,时间(1eisure)。毋庸置疑,自由支配 的时间是构成休闲活动的前提条件。休闲本质就是一种自 在、自由的状态,首先应该是一种时间上的自由、闲暇。第 二,活动(1eisure as a recreational activity)。休闲必须是一种 点,自我现实的价值或者说目的性。在休闲体育活动中达到 一种与人沟通的目的,培养情趣、磨练意志的功能等。这一 点在以往的诸多概念中常常被忽视,因此本文将采用的概念 主体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可以是娱乐和休息的活动,也可以 是智力上、精神层面的高级活动。第三,存在方式(state of existence)。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休闲是一种存在,它的存在 状态或者说存在方式,更多的是一种自由无羁的精神状态。 第四,心态(state of mind;leisure as an attitude)。正如心理 学家约翰・纽林格(John Neulinger)所述:“心态自由感(per— ceived freedom)是判定有无休闲感的唯一依据。只要一种行 动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压抑的,那就是休闲的。休闲 意味着作为一个自由的主体可以自由选择,投身于某一项活 动之中。” 1.2解读“休闲体育”的几个维度 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点问题,“休闲体育”的概念在学界尚 未取得一致,近些年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及实践的积累,已 经产生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观点,本文谨取几种比较有代表性 的加以分析: 于涛(2001)认为:休闲体育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人们为了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充 实,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并能从中享受体 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的一种现代行为方式。 于可红,梁若雯(2003)认为:“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 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 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形 式,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 息、放松和享受。” 马惠娣(2008)认为:以放松为目的,或以休闲的心 态参与的体育活动。她强调的是以体育活动为方法、手段和 舞台,进而使参与者从中获得健康、高尚的魂魄。 本文认为“休闲体育”首先隶属于“休闲”的范畴,因此必 须契合休闲构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对于“休闲体育”概念的界 定则必然是在“休闲”概念基础上的推衍和个性化。因此,通 过对以上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于涛的观点主要从休闲 体育的心态(心理体验)和存在方式两方面界定,但是较多侧 重于体育属性的阐释而削弱了休闲的本质。学者于可红,梁 若雯的观点较为详尽全面的涵盖了休闲体育的各个方面,但 作为一个概念的界定,在文字提炼上稍显繁琐,后半部分则 更接近于对概念的诠释。学者马惠娣的观点是在“休闲”基 础上对休闲体育概念的推衍和提升,概念简洁明了,但是对 “休闲”这一要素的阐释略显薄弱。 综合以上几种定义,学者们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基本锁 定在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自由余暇的时间是从事 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二是主体的实践性。必须是直接或 者间接的参与其中。三是存在方式。休闲体育可以是一种 是李相如、凌平、卢峰(2011)指出:“休闲体育是人们在自由 支配的时间里,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 满足身心需求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l1]。” 1.3休闲体育教育内涵 休闲教育的悠久历史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希 腊,他们认为:“自由人如果不想使自己的生活沦为灾难,就 一定要接受休闲人生的教育。”由此可见休闲教育对于整个 人生的意义之重大。同样,休闲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 “玩的文化”的国度里自然也是古已有之。当然,休闲教育作 为一种提升生活质量和人生品味的基础教育,在当代的研究 显得更为系统和明晰。 本文在对马惠娣教授关于休闲教育观点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得出,休闲教育首先应该是包括智力的、肢体的、审美 的、心理的、社会经验的教育。并且是通过创造性的表达观 念、方法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培养一种达到小憩、休息和松 弛的平衡方法的过程。 由此可以推知,休闲体育教育起码应该是一个通过体育 手段,达到教育、休闲目的的过程。它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休闲体育技能, 培养良好的休闲体育方式。休闲体育教育同时应该具备时 代性、主体性、娱乐性、体验性、教育性、社会性的特点。 相比于西方休闲体育教育的历史,我们尚处于起步阶 段。随着2007年教育部将“休闲体育”纳入普通高等本科院 校专业目录,高校中休闲体育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由于尚 处于探索的阶段,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这诸多的问题,比如休 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 及教学实践中的细节上都有待完善提高。 2 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中的专业人才培养问 题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休闲意识的增强,休闲体育 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逐渐加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 所,对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服务社会的重任更是责无旁 贷。因此,科学培养从事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显得尤为重 要。在当前高校休闲体育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对本专业人才 的培养应该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首先要综合考虑三 方面因素:社会发展需要、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学术发展需 要,在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由个性发展的同时,应在专 业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级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需求E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 ・ 89 ・ 第35卷第2期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3月 养旨在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休闲体育基本理论、知 于传授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和角色意识的“双 师”型教师队伍对于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 是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 也是市场导向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证。 当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个短周期的过程, 识、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 策划与设计工作,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 型专门人才。一言以蔽之,即懂休闲体育技术,同时具备休 闲体育开发、策划及营销等技能的多方面人才。 通过对目前我国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部分高校进行了 解,可以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及目标做以下 几点总结:①在理论基础层面,掌握休闲体育相关的基本理 论、知识;②在技术层面,可以胜任大众健身、体育旅游、体 育赛事、休闲体育相关技术的指导工作;③在管理能力层 面,可以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咨询、基本培 但是可通过聘请、引进、加速培训等多种途径逐步提高“双师 型”教师队伍的比例。与之相应的还要改革研究教学队伍的 培训、管理以及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 学团队的高素质和稳定。 2.4课程设置的优化改良 课程设置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保证 训、开发经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高校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对教育资源和体育资 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省和整合具有积极意义。 各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主要依托旅游、管理(经济管理)、社会 体育等知识,将休闲体育与旅游、管理、经济等结合形成新的 领域。就目前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开展现状来看,重点在于 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的经营、开发、策划能力,同时课程安排 方面,不但开设有高尔夫球、攀岩等基础技术类课程,也有资 源管理类、游戏娱乐类、服务营销类课程。 2.2办学模式、办学理念的转变 “受教育管理体制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是真正意义 上自主办学主体,办学模式不灵活,主动面向市场的意识不 强[3]。”这样的现实条件导致了人才培养中的一系列问题,例 如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思维 创新能力较差等弊端。休闲体育作为一项十分注重实践能 力的社会活动,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 社会发展和经济生产相结合的各种方式。首先,在办学模式 上,要敢于突破传统,加大“校企结合”的开展力度,引导休 闲体育教育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良性转变。 其次,在培养目标层面,更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 分层定位,例如对休闲体育教育、研究、指导、组织和经营等 方面人才进行合理细化分层。当然,由于目前我国在休闲体 育领域的研究才起步不久,从而使得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休闲 体育课程普及、学科建设尤为迫切。 除此之外,还应该借鉴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成功的高等院 校经验,例如,暨南大学中旅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等 高校。只有严格秉持从实践技能出发的理念,在实践过程 中,注重体育教育与休闲旅游业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以“市 场”为导向的合格的实用人才。 2.3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休闲体育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休闲体育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快、项目开展多,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面对品目繁多的休闲运动项目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教 师必须了解前沿动态、掌握新生事物,依靠多种渠道提高业 务水平,丰富实践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既是具备较 高行业实践能力、了解前沿发展动态的“行业名师”,又是高 素养的“教学能师”。 同时,由于休闲体育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都要面 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这就必然使得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都 要充分考虑行业特色的性质。因此,一批熟知理论知识、精 ・ 9O・ 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休闲体育课程是为 实现休闲教育目标,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对受 教育者实施身心全面发展的休闲体育教育的过程和内 容Ⅲ。” 休闲体育是身体活动和心理体验的高度结合,是一个综 合的、跨学科领域,它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 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科。因此,休闲体育课程的构建必 然体现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它不是纯粹的理论 学科,而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程是对 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评价方式与内容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因此,在研究、探索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 实践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要开拓创新,充分体现该专业培养 目标与特色。要依照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既要符合学 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产品 服务;以定制式、订单式等培养方式改变传统专业课程与教 学模式单一的状况。 就休闲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而言,应具备普适性、整体 性及终身性的特质,而休闲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则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课内容。注重对休闲的历史、休闲的内涵进 行传授,涉及古今中外休闲历史的溯源、中西休闲文化的差 异。休闲教育的价值、休闲体育的社会背景分析。休闲、闲 暇、娱乐、旅游等相近概念的区别。 第二,技术课内容。一方面,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 基础的球类、田径、游泳等,同时包括新兴的轮滑、攀岩、自行 车、飞碟、蹦极以及传统的身体运动项目,武术、空竹等各种 体育游戏。另一方面,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休闲体育课程 中可以开设体现与“力与美”的艺术感强的经过改造的形体、 艺术体操,以及适合学生需求的街舞、俱乐部舞蹈等。 第三,隐蔽课内容。是广义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式课程相比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的特征。隐蔽课内 容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知识结构乃至价值观都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它能有效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体育 物质文化作为隐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赖以存 在的物质基础,再者,学校精神文化也是隐蔽课程内容的重 要组成,它对师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潜在的影响。“隐 蔽课程主要通过实体性和非实体性学校体育文化、体育精 神,传授学生的休闲体育思想、价值嘲。” 2.5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教学和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设 计好以后,要靠教学去实现既定目标。为提(下转第125页) 吴翠娥:山地车运动员躯干屈伸肌群的耐力特征研究 从表2、3可以看出,除了右侧胸段竖脊肌外,其余七块 来看,竖脊肌增大的幅度较腹肌小,但多裂肌增大的幅度较 肌肉的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均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多而增 腹肌大,这与均方根振幅的变化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这两 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双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 个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关,也可能与信号处理过程中选取的区 左侧胸段竖脊肌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多逐渐出现疲劳。而右 间有关。虽然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的变化存在不一致,但 侧胸段竖脊肌的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虽有增大,但不具有 腹肌、竖脊肌和多裂肌中,竖脊肌的疲劳程度是最小的。 统计学意义,表明该肌肉可能未出现疲劳或疲劳程度可忽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等速肌力测试可反映整个工作肌 略。 群的状态,而表面肌电信号可了解整个工作肌群中各块肌肉 从疲劳指数和耐力比可知,耐力测试中腹肌的疲劳程度 的变化情况。江苏省女子山地车运动员腹肌的抗疲劳程度 较背肌大,而从各肌肉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增加的幅度, 较背肌差,而背肌中,竖脊肌的抗疲劳程度最好,在制定核心 则可知各肌肉的疲劳程度。对各肌肉的均方根振幅和积分 力量训练计划时,要多加强腹肌和多裂肌的耐力训练。 肌电相对于运动次数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系数即为回归直线 的斜率,可反映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随运动次数增多而增 4 结 论 大的幅度。各肌肉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的回归系数见表4 4.1躯干等速耐力测试可反映腹背肌群的疲劳情况,表面 所示。 肌电可反映躯干各肌肉的疲劳变化情况,反映的结果基本一 致。 表4回归系数 4.2女子山地车运动员背肌的耐力好于腹肌。 4.3女子山地车运动员竖脊肌的耐力要好于腹肌和多裂 肌。 4.4制定核心力量训练计划时可有针对性地多加强腹肌和 多裂肌的耐力训练。 参考文献 E13张慧珍.山地自行车竞技项目特点与运动训练口].体 育科研,2011(3). E23刘宏.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力量训练EJ3.安徽体育科 技,2010(5). 从表4可以看出,腹肌的均方根振幅增大的幅度较竖脊 E3]王健,刘加海.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与展 肌和多裂肌大,表明腹肌的疲劳程度较竖脊肌和多裂肌大, 望EJ3.中国体育科技,2003(2). 这与疲劳指数和耐力比的结果一致。而从积分肌电的变化 ; (上接第9O页)高教学艺术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 实践中的问题亟待解决,高校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定 中需要合理采用教学方法,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位好培养目标,实施过程中就办学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 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理论与 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还要通过政策的支持建 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 立各级培训机构,做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有力补充,在宣 合;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 传上和对外交流方面积极进取,不断更新理念和方式。 体相结合的原则。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最终要面对社会、企业、休闲服务行 参考文献 业的选择,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就必须体现专业的实践性、 E13李相如,凌平,卢峰.休闲体育概论I-M].北京:高等教 社会性、市场性。因此,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亦是十分 育出版社,2011:21. 重要的。高校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休闲体育 E2]金银日,李学武,卫志强.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培养计划中制定相应的实践 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EJ3.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 课时数,并且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实践课学时数的 (3):91. 具体要求,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的过程。此外, E3]赵鹏,汤利华.旅游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 建立校内外实践训练基地是各高校采取的有效的措施。例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EJ-].旅游学刊,2006(3): 如首都体育学院在校内设立了社区服务实践实习基地;首都 72. 健身俱乐部实习基地;上海体育学院在社会体育专业与多家 [4]樊晓飞.校园休闲体育课程的建构设想EJ].教学与管 社区街道办建立合作。 理:理论版,2009(7):32. 3 结 语 [5]石振国.课程视域中的休闲体育EM3.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1:259. 休闲体育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兴学科,众多理论问题及 ・ 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