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施工质量实测实量检测标准

2024-01-08 来源:小奈知识网
青岛青房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质量实测实量检测标准

目 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取样总则 4.模板工程

4.1基本规定

4.2模板安装一般要求 4.3胶合板模板配制要求 4.5模板支撑系统 4.6模板起拱高度

4.7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允许偏差 4.8现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4.9预制构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4.10模板拆除 5.钢筋工程

5.1基本原则

5.3梁、柱、板钢筋数量尺寸偏差(钢筋工程) 5.4钢筋位置偏差 5.5钢筋连接 6.1.基本原则

6.2.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6.3.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6.4.垂直度(砼结构)

6.5.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6.6.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6.7.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 7.砌筑工程

7.1.基本原则

7.2.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7.3.垂直度(砌筑工程) 7.4.方正度(砌筑工程)

4.4 模板安装数量和位置检查

7.5.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筑工程) 7.6.重要预制或现浇构件(砌筑工程) 7.7.砌筑工序(砌筑工程) 7.8灰缝

8.设备安装

8.1.基本原则

8.2.座便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设备安装) 8.3.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设备安装) 8.4.并列面板高度偏差(设备安装)

8.5.砼楼板和砼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 8.6.砌体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 8.7.砌体墙电线管暗埋(设备安装) 9.抹灰工程

9.1.基本原则

9.2.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9.3.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 9.4.室内净高偏差(抹灰工程) 9.5.顶板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9.6.阴阳角方正(抹灰工程)

9.7.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 9.8.方正度(抹灰工程)

9.9.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9.10. 地面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9.11.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9.12.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抹灰工程) 9.13. 降板(防水工程)

9.14.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

9.15. 同户型同厨卫间管井尺寸极差(抹灰工程)

9.16.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底框标高极差(抹灰工程) 9.17.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侧框墙距极差(抹灰工程) 9.18. 柜体嵌入位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10.外保温工程 10.1.基本原则

10.2.保温板表面平整度 10.3.保温层立面垂直度 10.4.保温板阴阳角方正 10.5.护角垂直差 10.7.翻包网格布 10.8.防火分隔 11.防水工程 11.1.基本原则

11.2.卫生间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11.3.外门窗框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11.4.卫生间附加防水层(防水工程) 11.5.防水反坎(防水工程) 11.6.卫生间地漏(防水工程) 11.7.蓄水试验

10.6.护角的阳角直度

9.19. 同户型同厨卫间开间/进深极差(抹灰工程)

11.8.淋水试验 12.涂饰工程 12.1.基本原则

12.2墙面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12.3.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 12.4.阴阳角方正(涂饰工程) 12.6.裂缝/空鼓(涂饰工程) 13.墙面饰面砖工程 13.1.基本原则

13.2. 表面平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 13.3. 垂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 13.4. 阴阳角方正(墙面饰面砖工程) 13.5. 接缝高低差(墙面饰面砖工程) 13.6. 裂缝/空鼓(墙面饰面砖工程) 14.地面饰面砖工程 14.1. 基本原则

14.2. 表面平整度(地面饰面砖工程) 14.3. 接缝高低差(地面饰面砖工程) 14.4. 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 15.室内门安装工程 15.1. 基本原则

15.2.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 15.3.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 15.4.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厨卫门) 16.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16.1. 基本原则

16.2. 型材拼缝宽度(铝合金门窗)

12.5.顶棚(吊顶)水平度极差(涂饰工程)

16.3.型材拼缝高低差(铝合金-塑钢门窗) 16.5.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16.6. 边框外表面防水层(铝合金-塑钢窗) 16.7.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17.木地板安装工程 17.1 基本原则

16.4. 铝合金门或窗框正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17.2. 表面平整度(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3. 地板接缝宽度(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4. 地板接缝高低差(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5. 地板水平度极差(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6. 踢脚线与面层间缝宽(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目的

根据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为使公司建筑安装施工技术更完整、全面,进一步扩大其使用性,满足建筑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青房建安集团所有在建工程(自开工至交付完成)项目。公司应根据本指引制定本公司实测实量执行细则,明确按分户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所有实测区进行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 3.取样总则

3.1.可追溯原则: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的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2.完整原则: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3.3.效率原则: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实测房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标,以提高实测效率。

3.4.真实原则: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

4.模板工程

4.1基本规定

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4.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1.4对模板及其支架应定期维修,特别是反复使用的钢模板要不断进行整修,防止锈蚀,保证其楞角顺直、平整。

4.1.5 模板检测结果占整个工程实测实量的20%。 4.2模板安装一般要求

4.2.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4.2.3 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必须坐落在坚实的基土上,且要求接触面平整。

4.2.4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2.5模板安装应按编制的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4.3胶合板模板配制要求

4.3.1木胶合板常用厚度一般为12或18mm,竹胶合板常用厚度一般为12mm,内、外棱的间距可随胶合板的厚度,通过设计计算进行调整。

4.3.2支撑系统可以选用钢管脚手,也可采用木材。采用木支撑时,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容易变形的木材。

4.3.3钉子长度应为胶合板厚度的1.5~2.5倍,每块胶合板与木棱相叠处至少

钉2个钉子。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4.4 模板安装数量和位置检查

4.4.1 指标说明:反映模板安装的数量和位置与施工图纸上的偏差。 4.4.2 合格标准:

表4-1 模板安装数量和位置的检查方法

检测项目 楼梯跑向 数量 梁、板 位置 数量 位置 数量 位置 施工单位 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合格标准(图纸) 检查结果 备注 排水沟积水坑 其他 构件 (图纸) 劳务单位 (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4.4.3 检查工具:目测

4.4.4 检查方法和数据记录:用观察法检查,具体见表4-1。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以每一构件为一个实测点,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4.5模板支撑系统

4.5.1指标说明:用于支撑水平混凝土结构模板的临时结构。 4.5.2合格标准:

(1)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质量:支放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保持平整光洁,不得产生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等现象。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

(3)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支架的立柱底部应铺设合适的木垫板和钢底座。

(4)模板支撑系统应按要求设置立柱和纵横向扫地杆及大横杆,各杆件的间距均由计算决定,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模板立柱间距不应大于1.2m;

b.第一步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8m,其它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2m;

c.最大一步大横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50cm。

(5)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脚手架、接料平台、物料提升机及外用电梯等相连接。

4.5.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以每一构件为一个实测点,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同一层只要有一处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4.6模板起拱高度

4.6.1指标说明: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挠曲变形;模板在施工荷载作用下也会挠曲变形。为减少这些变形对使用功能(观感)的影响,在施工时以模板起拱起抵消这种变形。

4.6.2合格标准: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4.6.3测量工具:水准仪或拉线、钢尺 4.6.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6.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同一层有三处不合格,则该层起拱记为不合格。

4.6.6图示:

起拱高度:跨度的1/1000-3/1000帽木斜撑立柱帽木斜撑立柱帽木斜撑立柱垫板木楔垫板木楔垫板木楔模板起拱高度示意4.7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允许偏差

4.7.1指标说明: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4.7.2合格标准:

表4-2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及检验

项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预留螺栓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尺寸 允许偏差/mm 3 3 5 +10,0 2 +10,0 10 +10,0 1 2 3 检查位置 4 …… n 总包签字 劳务签字 (图纸)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7.3测量工具:钢尺检查 4.7.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7.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钢尺检查,具体见表4-2。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4.8现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4.8.1指标说明:反映现浇模板安装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8.2合格标准:

表4-3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层高垂直度 基础 柱、墙、梁 不大于5m 大于5m 允许偏差/mm 5 ±5 ±10 +4,-5 6 8 2 5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8.3测量工具:钢尺检查 4.8.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8.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钢尺检查,具体见表4-3。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同一层有三处不合格,则该层记为不合格。

4.9预制构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4.9.1指标说明:反映预制构件模板安装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9.2合格标准:

表4-4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板、梁 长度 薄腹梁、桁架 柱 墙板 宽度 板、墙板 梁、薄腹板、桁架、柱 板 高(厚)度 墙板 梁、薄腹梁、桁架、柱 侧向弯曲 梁、板、柱 墙板、薄腹梁、桁架 板的表面平整度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对角线差 翘曲 设计起拱 板 墙板 板、墙板 薄腹梁、桁架、梁 允许偏差/mm ±5 ±10 0,-10 0,-5 0,-5 +2,-5 +2,-3 0,-5 +2,-5 l/1000且≤15 l/1500且≤15 3 1 7 5 l/1500 ±3 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拉线、钢尺量跨中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 检验方法 注:l为构件长度(mm) 4.9.3测量工具:钢尺检查 4.9.4检查数量:

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

4.9.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钢尺检查,具体见表4-4。每一自然层为一实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4.10模板拆除

4.10.1指标说明: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 4.10.2合格标准: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5的规定。

表4-5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2 板 >2,≤8 >8 梁、拱、壳 悬臂构件 ≤8 >8 —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100 ≥100 (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预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4.10.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10.4测量方法:混凝土强度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达到拆模条件后方可拆模,形成统一拆模记录。其他用观察法。

5.钢筋工程

5.1基本原则

钢筋安装完成以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进行全部钢筋隐蔽工程验收。 5.2板钢筋间距偏差(钢筋工程)

5.2.1指标说明:反应层高范围内板所配钢筋间距与设计图配筋的偏差。 5.2.2合格标准:钢筋网的长、宽[-10,10]mm,网眼尺寸[-20,20]mm 5.2.3测量工具:目测,钢尺

5.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每一层的板作为一个实测区,每一个自然间的板作为一个实测点。

(1)在板平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拉1、2尺,检查单位长度内受拉钢筋数量是否与应有数量一致。

(2)在贴近梁的位置,分别拉3、4、5、6、7、8、9、10尺,检测单位长度内负弯矩筋数量是否与应有数量一致。

当房间的某面墙上无梁时,其对应的测负弯矩筋间距的两尺应取消。 5.3梁、柱、板钢筋数量尺寸偏差(钢筋工程)

5.3.1指标说明:反应层高范围内梁、柱、板位置所配钢筋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与设计图配筋的偏差。

5.3.2合格标准:钢筋的数量、尺寸不允许有偏差;梁、柱钢筋骨架长允许偏差[-10,10]mm,宽、高允许偏差[-5,5]mm;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10]mm,梁、柱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5,5]mm,板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3,3]mm

5.3.3测量工具:目测,钢尺,塞尺 5.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目测梁、柱、板钢筋的数量、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用钢尺检查尺寸,精确至毫米。

(2)同一层的所有梁、柱、板构件作为一个实测区。每一个构件作为一个实测点。每个实测点目测所配钢筋的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用钢尺检测所配钢筋的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间距是否符合要求;用塞尺检测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每一个实测点所有检测项目均与设计图纸一致,则该测点记为合格,有一处与设计图纸不一致,该实测点记为不合格。

5.4钢筋位置偏差

5.4.1指标说明:配筋位置、弯起钢筋、箍筋设置与设计图的偏差。 5.4.2合格标准:一些悬挑结构,钢筋应该设置在构件的上方,承受拉力;弯起钢筋应在同一截面中与梁轴线对称成对弯起;梁、柱的箍筋及加密区应根据梁的尺寸设置,并且均应符合相应规定。

5.4.3测量工具:目测

5.4.4基本要求:1.在进行板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在钢筋上放置钢筋支架,施工垫板直接放置在活动支架上,保证板内负弯矩筋不被踩踏变形。

2.梁中箍筋的直径:对梁高≤800mm,不应小于6mm,对梁高>800mm,不应小于8mm。

3.在梁下部或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在该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承担。

4.柱箍筋加密范围:底层柱的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以后的加密区范围是按柱长边尺寸(圆柱的直径)、楼层柱净高的1/6,及500mm三者数值中的最大者为加密范围。

5.梁箍筋加密范围:加密范围从柱边开始,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为2倍的梁高,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为1.5倍的梁高,切均要满足大于500mm,如果不满足大于500mm,按500mm长度进行加密。

加密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加密的规定也不同。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区长度一般区1/6每层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1/3的高度。对于特别情况下的柱子还应全部加密。

5.4.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目测梁、柱的箍筋尺寸及加密区是否符合要求。每一自然层为一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5.5钢筋连接

5.5.1指标说明:全数检查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5.5.2合格标准: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程的要求。 5.5.3测量工具:目测,钢尺检查 5.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5.5.4.1检测项目:接头位置和数量

合格质量标准: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数据记录:每一自然层为一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5.5.4.2检查项目: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 合格质量标准: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未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 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应大于50%;

(2)接头不应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应不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应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应不大于50%。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小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数据记录:每一自然层为一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5.5.4.3检测项目: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和最小搭接长度 合格质量标准: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应不小于钢筋直径,且应不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应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应大于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应不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小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数据记录:每一自然层为一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5.5.4.5检测项目:直螺纹套筒连接方式的套筒与接头

合格质量标准: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采用套筒连接前,必须进行工艺检验,接头钢筋应用砂轮锯割断材料,以保证断面整齐、平整。钢筋机械连接套丝应牙型饱满,连接规范,接头套筒两端的外露丝不应超过一个完整扣。

检验方法:目测,检查钢筋接头连接工艺检测报告

检查数量:按批验收,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别、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一个验收批随机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数据记录:每一自然层为一测区。每一测点为一记录点,合格记为合格,不合格记为不合格。

6.混凝土结构工程

6.1.基本原则

6.1.1.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确定已拆完模板的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

6.1.2.根据选取楼层结构平面图,实测实量选点考虑每层结构 4 个角和中间砼剪力墙、柱。当实测砼结构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时,根据自然间划分实测区。

6.1.3.当实测同一楼层内顶板水平极差时,每个实测区实测 5 个点,每个点均作为 1 个计算点。 6.2.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6.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6.2.2.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6.2.3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6.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和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6.2.5.示例

6.3.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6.3.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6.3.2.合格标准:[0,8]mm

6.3.3.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6.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2)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 米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3)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 米时,除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4)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6.3.5.示例:

6.4.垂直度(砼结构)

6.4.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6.4.2.合格标准:[0,8]mm 6.4.3.测量工具:2 米靠尺 6.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2)当墙长度小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3)当墙长度大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 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 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4)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 1 次垂直度。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6.4.5示例:

6.5.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6.5.1.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 5 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6.5.2.合格标准:[0,10]mm

6.5.3.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 5 米钢卷尺(或 2 米靠尺、激光测距仪)、带刻度的1米支架。

6.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 1 个实测区。

(2)测量方法:方法一: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 50CM 处位置选取 4 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 1 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方法二:在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50CM 以内各选取 1 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在5个点放上支架,使用激光扫平仪,在支架上标记出来,分别测量砼顶板与这5个标记点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3)合格率计算点: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 时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10-20mm 时,5 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 0 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20mm 时,5 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6.5.5.示例:

6.6.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6.6.1.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6.6.2.合格标准:[-5,8]mm

6.6.3.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6.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同一跨板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 1 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该板跨的三分之一区域。

(2)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6.6.5.示例:

6.7.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

6.7.1.指标说明:反映砌筑、抹灰、装修尺寸前期控制的偏差,以便控制砌筑、抹灰和装修的尺寸精度,为砌筑、装修房集中加工等提供控制条件。

6.7.2.合格标准:每面砌体正手墙要求设置砌筑控制线(对剪力墙则为抹灰控制线)、线管定位控制线、水平标高控制线。

6.7.3.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6.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每一个卫生间、每一个厨房各作为一个实测区,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每 1 个实测区只取 1 个实测点,其实测值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方法,检查同一个实测区是否设置三线,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数据记录:每一实测区未设置三线(如无线管,可不测线管定位线),则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合格。

6.7.5示例(1 套房、14 个实测区):

7.砌筑工程

7.1.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选取处于砌筑阶段的房间作为实测套房。

7.2.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7.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7.2.2.合格标准:[0,8]mm

7.2.3.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7.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

(2)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2 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3)当墙面长度大于 3 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 次水平测量,3 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4)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 45 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7.2.5. 示例:

7.3.垂直度(砌筑工程)

7.3.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体垂直的程度。 7.3.2.合格标准:[0,5]mm 7.3.3.测量工具:2 米靠尺 7.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

(2)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 1 米靠尺。

(3)当墙长度小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 30C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 30CM 时测 1 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4)当墙长度大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 30CM 时测 1 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 次垂直度。这 3 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7.3.5.示例:

7.4.方正度(砌筑工程)

7.4.1.指标说明:考虑实测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砌体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测量阶段:在砌体完成后,抹灰前。

7.4.2.合格标准:[0,10]mm

7.4.3.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吊线或激光扫平议 7.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砌筑前距墙体 30-60CM 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2)同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

(3)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 5 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测量 3 个位置(两端和中间)与控制线之间的距离。选取 3 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7.4.5.示例:

7.5.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筑工程)

7.5.1.指标说明:反映洞口施工与图纸的尺寸偏差,以及外门窗框塞缝宽度,间接反映窗框渗漏风险。

7.5.2.合格标准:[-5,5]mm

7.5.3.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7.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对于平外墙面的门窗洞口:同一外门或外窗洞口均可作为 1 个实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各测量 2 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外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 2 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7.5.5.示例:

7.6.重要预制或现浇构件(砌筑工程)

7.6.1.指标说明:反映墙体砌筑中,控制墙体裂缝和渗漏的重要节点构造的实施情况。 7.6.2.合格标准:

(1)门窗框预制块: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实心砖;预制块或实心砖的宽度同墙厚;长度不小于200mm;高度应与砌块同高或砌块高度的1/2 且不小于100mm;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混凝土块中心距洞口上下边的距离为 150~200mm,其余部位的中心距不大于400mm,且均匀分布。

(2)砌体墙空调孔:须用预制混凝土块安装,无倒坡。

(3)现浇窗台板:宽同墙厚,高度≥120mm,每边入墙内≥400mm(不足 400mm 通长设置);

(4)现浇构造柱:底部、顶部各预留 4 根钢筋,砼一次浇注至梁板底; (5)洞口(大于 600MM)的过梁:同墙宽,入墙不少于 250mm。 (6)U 型砌块:给水管出口、电气开关、插座位须用 U 型预制砼块。 7.6.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 7.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面砌体墙作为 1 个实测区。每 1 个实测区取 6 个实测点,分别检查门窗框预制块、空调孔预制块、现浇砼窗台板、洞口预制过梁、现浇构造柱、U 型预制块 6 项内容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2)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放滚珠方法???。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内,只要有 6 个实测点有一个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7.6.5.

示例:(1 户、15 个实测区,15 个实测点)

7.7.砌筑工序(砌筑工程)

7.7.1.指标说明:反映墙体砌筑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重要控制工序。 7.7.2.合格标准:

(1)无断砖、通缝、瞎缝;

(2)墙顶空隙的补砌挤紧或灌缝间隔不少于 7 天;

(3)不同基体(含各类线槽)镀锌钢丝网规格为 10×10×0.7mm,基体搭接不小于 100MM;挂网前墙体高低差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补;

(4)砌体墙灰缝须双面勾缝。

7.7.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水泥钢钉、铁锤 7.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面砌体墙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分别检查合格标准中的 4 个实测点是否符合合格标准;一个实测区有 4 个实测点。一个实测区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放滚珠方法;对于瞎缝,则每一个测区随机选取 3 个灰缝点,如有两点或三点用铁锤和水泥钉钉穿,则该测项不合格。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内,只要有 4 个实测点有一个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7.7.5.示例:(1 户、15 个实测区,15 个实测点)

7.8灰缝

7.8.1指标说明:灰缝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既是对砌体表面美观的要求,尤其是清水墙,又有利于砌体均匀传力。每步脚手架施工的砌体,每20m抽查1处。

7.8.2合格标准:

(1)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

(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3)水平灰缝垂直度:清水墙允许误差为7mm,混水墙允许误差为10mm。

7.8.3.测量工具:用尺检查

7.8.4.检查方法: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折算,

8.设备安装

8.1.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选取处于抹灰或装修阶段的房间作为设备安装工程的实测套房。同一套房内具备条件的设备安装工程实测指标需全部检测。

8.2.座便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设备安装)

8.2.1.指标说明:本指标实测值为墙面装修完成面与座便器预留管外壁的距离。通过控制此指标,避免因距离过小,造成座便器安装困难;或因距离过大,造成座便器水箱等与装修完成面的缝隙过大,影响观感。

8.2.2.合格标准:[0,15]mm 8.2.3.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8.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本指标在墙面抹灰完成或装饰面完成阶段,且管孔填嵌固定后测量(根据实地情况而定)。把每一个座便预留排水管孔作为一个实测区。

(2)实测前,通过图纸确定座便器预留排水管孔距,并将其管孔中心距换算为管外壁距墙体装修完成面距离。如墙体装修面还未完成,现场测量值要减去 2cm(墙面瓷砖铺贴预留厚度),以此作为偏差计算的数值进行合格性判断。 (4)每 1 个座便器预留排水管孔距的实测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8.2.5. 示例:

8.3. 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设备安装)

8.3.1.指标说明:该指标为同一房间内,各墙面相同标高位的电气底盒与同一水平线距离的极差。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8.3.2.合格标准:[0,10]mm

8.3.3.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 米钢卷尺 8.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本指标原则上在抹灰阶段或底盒标高调整并固定完成测量。 (2)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 1 个实测区,在所选套房的某一功能房间内,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墙面打出一条水平线。以该水平线为基准,用钢卷尺测量该房间内同一标高各电气底盒上口内壁至水平基准线的距离。选取其与水平基准线之间实测值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 个计算点。

8.3.5. 示例:

8.4. 并列面板高度偏差(设备安装)

8.4.1.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同一类型并列电气面板上边平直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8.4.2.合格标准:[0,0.5]mm

8.4.3.测量工具: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平直且刚度大)、塞尺

8.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内选全数同一类型并列的面板,以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并列面板上边。以 0.5mm 钢塞片插入钢尺与各面板之间的缝隙,如钢塞片能进入任一面板与钢尺之间的缝隙,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每个实测值都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 1 个计算点。

8.4.5.示例:

8.5.砼楼板和砼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

8.5.1.指标说明:反映砼墙面、地面给水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破坏结构、产生空鼓裂缝的重制节点。

8.5.2.合格标准:

(1)线槽形式:线槽采用预留方式,严禁人工打凿;砼楼板和墙面的给水管预留线槽不得损坏结构钢筋。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砼面齐平;地槽用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实,并做出保护坎。

(2)线槽尺寸:砼楼板和砼墙面预留槽深≤15 mm,槽宽≤dn+60mm。

8.5.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游标卡尺 8.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户设 2 个实测区,其中冷热水主管为一个实测区,冷热水支管为一个实测区。1 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2) 测量方法:未采用压槽工艺可不测此指标。采用目测检查其线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同一个实测区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线槽形式或线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合格。

8.5.5. 示例:(节点构造尺寸示意图,实测区参照第 7.6 节砌筑节点)

8.6. 砌体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

8.6.1.指标说明:反映砌体墙面给水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节点。

8.6.2.合格标准:

(1)线槽形式:采用预留、预埋或机械开槽和开洞,严禁人工打凿;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砌体墙平;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竖向管线应随墙体砌筑埋设在孔洞内,并在安装完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灌实。

(2)线槽尺寸:砌体墙槽深度≤dn+10 mm,槽宽≤dn+60mm;空心砌块外墙水平沟槽长度大于390mm。

8.6.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游标卡尺 8.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面暗埋给水管的墙面作为 1 个实测区。1 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2)测量方法:未采用砌体内暗埋工艺可不测此指标。每一面砌体墙面暗埋给水线槽全检。采用目测检查其线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同一个实测区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线槽形式或线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合格。

8.6.5. 示例:(节点构造尺寸示意图,实测区参照第 7.6 节砌筑节点) 8.7.砌体墙电线管暗埋(设备安装)

8.7.1.指标说明:反映砌体墙面电线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节点。

8.7.2.合格标准:

(1)线槽形式:砌体墙面电线管应采用预留、预埋或机械开槽与开洞,严禁人工打凿;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砌体墙平;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竖向电管线应随墙体砌筑埋设在小砌块孔洞内,并在安装完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灌实;

(2)线槽尺寸:砌体墙槽深度≤dn+20mm,墙槽宽度≤dn+60mm,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空心砌块外墙水平沟槽长度大于390mm。

8.7.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游标卡尺 8.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面暗埋电线管墙面作为 1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2)测量方法:未采用砌体内暗埋工艺可不测此指标。每一面砌体墙面暗埋线槽全检。采用目测检查其线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同一个实测区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线槽形式或线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合格。

8.7.5.示例:(节点构造尺寸示意图,实测区参照第 5.6 节砌筑节点)

9.抹灰工程

9.1.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选取处于抹灰阶段的套房作为抹灰工程的实测套房。测量阶段:抹灰阶段。 9.2.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9.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9.2.2.合格标准:[0,4]mm

9.2.3.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9.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 个实测区。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 次,在距离地面 20CM 左右的位置水平测 1 次;当墙面长度大于 3 米,在同一墙面 4 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 1 次,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 次水平测量,在距离地面 20CM 左右的位置水平测 1 次;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

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 45 度斜测一次;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 1 个计算点。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9.2.5.示例:

9.3.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

9.3.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9.3.2.合格标准:毛坯房交付垂直度≤4mm;装修房交付垂直度≤3mm 9.3.3.测量工具:2 米靠尺 9.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当墙长度小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

当墙长度大于 3 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 次垂直度。

具备实测条件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9.3.5.示例:

9.4.室内净高偏差(抹灰工程)

9.4.1.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 9.4.2.合格标准:[-10,10]mm

9.4.3.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9.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 1 个实测区。 (2)测量方法: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计算出理论室内净高值。

各房间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50CM 附近各选取 1 点(避开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的 5 个垂直距离,即当前施工阶段 5 个室内净高实测值。

(3)合格率计算点:用图纸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判断该房间当前施工阶段设计理论室内净高值。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在[-30,30]mm之间时,5个偏差值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 个计算点。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30mm或﹤-30mm时,5 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9.4.5.示例:

9.5.顶板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9.5.1.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顶板腻子完成后,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 5 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9.5.2.合格标准:≤10mm

9.5.3.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 5 米钢卷尺(或 2 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9.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已完成腻子的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 (2)测量方法:方法一:同一实测区内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板绪已完成腻子施工;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 50CM 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 1 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

方法二:在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50CM 以内各选取 1 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在5个点放上支架,使用激光扫平仪,在支架上标记出来,分别测量砼顶板与这5个标记点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3)合格率计算点:以垂直距离的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 0 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9.5.5.示例:

9.6.阴阳角方正(抹灰工程)

9.6.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9.6.2.合格标准:≤4mm 9.6.3.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9.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同一个部位,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位置分别测量 1 次。2 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9.6.5.示例:

9.7.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

9.7.1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

9.7.2.合格标准: [-10,10]mm

9.7.3.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9.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分别各作为 1 个实测区。

(2)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各得到两个实测值,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小于等于 10MM 时合格;大于 10MM 时不合格。

9.7.5.示例:

9.8.方正度(抹灰工程)

9.8.1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内同一垂直面的墙面与房间方正度控制线之间距离的偏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方正程度。

9.8.2.合格标准:[0,10]mm

9.8.3.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吊线或激光扫平议 9.8.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距墙体 30-60CM 范围内弹出方正度控制线,并做明显标识和保护。 (2)同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

(3)在同一测区内,实测前需用 5 米卷尺或激光扫平仪对弹出的两条方正度控制线,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测量 3 个位置(两端和中间)与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如果现场找不到控制线,可以一面带窗墙面为基准,用仪器引出两条辅助方正控制线)。选取 3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9.8.5.示例:

9.9.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9.9.1.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

9.9.2.合格标准:毛坯房交付地面平整度≤4mm;装修房交付地面平整度≤3mm。

9.9.3.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9.9.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 2 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 45 度平放靠尺测量 2 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 3 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 1 次。

(3)同一功能房间内的 3 或 4 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或 4 个计算点。

9.9.5.示例:

9.10. 地面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9.10.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与同一水平线距离之间极差的最大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水平程度。

9.10.2. 合格标准:[0,10]mm

9.10.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 5 米钢卷尺(或 2 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9.10.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测量方法:方法一: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50CM 以内各选取 1 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方法二:在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50CM 以内各选取 1 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在5个点放上支架,使用激光扫平仪,在支架上标记出来,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这5个标记点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3)合格率计算点: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 时,该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 0 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9.10.5. 示例:

9.11.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9.11.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门洞尺寸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程度,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实测前户内门洞口侧面需完成抹灰收口和地面找平层施工,以确保实测值的准确性。

9.11.2. 合格标准:高度偏差[-10,10]mm;宽度偏差[-10,10]mm;墙厚偏差[-3,3]mm

9.11.3.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9.1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户内门洞都作为 1 个实测区。 (2)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门洞口尺寸。

(3)实测应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户内门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 2 次。高度 2 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 1 个实测值;宽度的 2 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 1 个实测值;墙厚则左、右、顶边各测量一次,3 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墙厚偏差的 1 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一个测区有三个实测值,一个实测点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9.11.5. 示例:

9.12.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抹灰工程)

9.12.1. 指标说明:反映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偏差程度,避免大小头现象,影响交付观感,同时提高收口面瓷砖集中加工的效率。

9.12.2. 合格标准:[0,3]mm 9.12.3.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9.1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任一樘外门窗都作为一个实测区。

(2)实测时,外墙窗框等测量部位需完成抹灰或装饰收口。

(3)户内门洞,在两侧墙体及顶部各测量 1 次墙体厚度,3 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4)外墙平窗框内侧墙体,在窗框侧面中部各测量 2 次墙体厚度和沿着竖向窗框尽量在顶端位置测量 1 次墙体厚度。这 3 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5)外墙凸窗框内侧墙体,沿着与内墙面垂直方向,分别测量凸窗台面两端头部位窗框与内墙抹灰完成面之间的距离。2 个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9.12.5. 示例:

9.13. 降板(防水工程)

9.13.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降板情况,间接反映渗漏风险。 9.13.2. 合格标准:

(1)厨房地面完成面应比相邻厅/房完成面低 10~20mm。 (2)卫生间地面完成面应比相邻/厅房完成面低 20mm。 (3)根据图纸要求,误差标准为[-3,3]mm 9.13.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 米钢卷尺 9.1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各降板自然间作为 1 个实测区。 (2)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激光扫平仪等方法,检查实测区内的降板高差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如无标高差,或标高差不符合设计要求,则该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值合格。

9.13.5. 示例:(1 个户型、4 个测区、4 个实测点)

9.14.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

9.14.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9.14.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空鼓 9.14.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9.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 1 条裂缝或 1 处空鼓,该实测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

9.14.5. 示例:(共 1 户、7 个测区、7 个实测点)

9.15. 同户型同厨卫间管井尺寸极差(抹灰工程)

9.15.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管井尺寸精度,确保瓷砖集中加工效率。

9.15.2. 合格标准:[0,5]mm 9.15.3.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9.1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一户型同一位置厨卫间的管井作为一个实测区。每户型所有厨房、卫生间的管井位全选。相邻四层作为一组测量计算。

(2)分别测量所选相邻四层套房同一厨卫间同一位置管井的截面长度L1-L4和宽度W1-W4,分别计算L1-L4之间的极差 A1、宽度W1-W4之间的极差 B1,作为该实测区的 2 个实测值;一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3)按第(2)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他实测区的长度和宽度极差,分别作为相应实测区的 2 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9.15.5. 示例:(1 个户型、2 个实测区、4 个实测值)

9.16.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底框标高极差(抹灰工程)

9.16.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瓷砖墙面窗框预留位精度,提高集中加工效率。

9.16.2. 合格标准:[0,10]mm

9.16.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 米钢卷尺 9.1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户型所选4套房同一位置厨卫间的瓷砖墙面窗口作为一个实测区。每户型所有厨房、卫生间的瓷砖窗口位全选。

(2)首先使用激光扫平仪作出建筑水平标高线,记为L1;测量窗底框与水平标高线的距离,记为L2。

(3)记该套房窗框底的相对标高 A1=L1-L1’,作为一个实测区的 1 个测量值;

(4)重复第(2)、(3)步骤,分别测量其他3套房同一测区的窗框底相对标高值A2、A3、A4;计算同一实测区A1、A2、A3、A4四个测量值的极差;一个实测区的极差值作为该侧区的 1 个合格率计算点。

(5)重复第(2)至第(4)步骤,分别计算其他实测区的相对标高极差值,作为对应的相应实测区的合格率计算点。

9.16.5. 示例:(实测区划分参考第 7.15 节,A1 值的测量和计算参考图如下)

9.17.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侧框墙距极差(抹灰工程)

9.17.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窗口在墙面相对位置的精度,提高集中加工效率。

9.17.2. 合格标准:[0,10]mm 9.17.3.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9.1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户型所选4套房同一位置厨卫间的瓷砖墙面窗口作为一个实测区;每户型所有厨房、卫生间的瓷砖窗口位全选。

(2)测量同一实测区同一厨卫的瓷砖墙面窗侧框居中位(未抹灰收口阶段)或窗框抹灰收口侧边居中位(已抹灰收口阶段)分别与所处墙面左、右第一条垂直阴角线的距离,分别记为 A1、B1;

(3)重复第(2),分别测量其他 3套房同一实测区同一厨卫的瓷砖墙面窗侧框居中位的 A2、B2,A3、B3 和A4、B4值;计算4套房同一实测区 A1、A2、A3、A4四个测量值的极差 A;计算 4 套房同一实测区 B1、B2、B3、B4四个测量值的极差 B;A、B 值两个极差值作为同一实测区 2 个合格率计算点。

(4)重复第(2)至第(3)步骤,分别计算其他实测区的 2 个极差值,作为对应的实测区的合格率计算点。

9.17.5. 示例:(实测区划分参考第 7.15 节,A、B 值的测量和计算参考图如下)

9.18. 柜体嵌入位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9.18.1. 指标说明:反映嵌入收纳系统的预留洞口精度,提高集中加工效率。

9.18.2. 合格标准:[-10,10]mm 9.18.3. 测量工具:5 米钢卷尺 9.18.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户内柜体嵌入位洞口都作为 1 个实测区。

(2)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柜体嵌入位洞口。实测前洞口需完成抹灰收口和地面找平层施工,以确保实测值的准确性。

(3)实测应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 2 次。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就只能检测户内门洞口宽度 2 次。高度 2 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 1 个实测值;宽度的 2 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 1 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区的高度、宽度的 2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区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9.18.5. 示例:(1 个户型、1 个测区、4 个测量值、2 个计算点)

9.19. 同户型同厨卫间开间/进深极差(抹灰工程)

9.19.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平面尺寸的精度,提高瓷砖集中加工效率。

9.19.2. 合格标准:[-5,5]mm

9.19.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 米钢卷尺 9.19.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户型所选4套房同一位置厨卫间作为一个实测区。

(2)测量同一实测区同一厨卫的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各得到两个实测值 L1/L1’、W1/W1’,比较 L1/L1’、W1/W1’ 四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或现场控制)尺寸 L、W 比较,找出偏差的最大值 LM1=Max{ |L-L1 |、|L-L1’ |}、WM1= Max { |W-W1|、|W-W1’ | },分别该实测区的 2 个测量值。

(3)重复第(2)步骤,分别测量其他3套房同一实测区的 LM2、LM3、LM4值和 WM2、WM3、WM4值;计算4套房同一实测区 LM1、LM2、LM3、LM4四个测量值的极差 A;计算4套房同一实测区 WM1、WM2、WM3、WM4四个测量值的极差 B;A、B 值两个极差值作为同一实测区 2 个合格率计算点.

(4)重复第(2)至第(3)步骤,分别计算其他实测区的 2 个极差值,作为对应实测区的合格率计算点。

9.19.5. 示例:(1 个户型、3 个测区、6 个测量值)

10.外保温工程

10.1.基本原则

进一步加强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选取所有处于保温工程施工阶段的实测墙面。

10.2.保温板表面平整度

10.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保温板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10.2.2.合格标准:保温层≤4mm,防护层≤4mm 10.2.3.测量工具:2m靠尺、楔尺 10.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层的外墙墙面作为1 个实测区。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在同一实测区内内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 次,在两层标高线中心位置处水平测 1 次。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 45 度斜测一次;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 1 个计算点。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10.2.5.示例: 10.3.保温层立面垂直度

10.3.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保温板墙体垂直的程度。 10.3.2.合格标准:保温层垂直度≤4mm;防护层垂直度≤4mm 10.3.3.测量工具:2 米托线板 10.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层外墙的墙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C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在每层外墙的顶端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在每层外墙底端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 次垂直度。

具备实测条件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10.3.5.示例: 10.4.保温板阴阳角方正

10.4.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保温板的阴阳角方正程度。 10.4.2.合格标准:保温层≤4mm,防护层≤4mm 10.4.3.测量工具:2m托线板、楔尺 10.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面墙上的保温板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同一个部位,从层高线向上 300MM 和 1500MM 位置分别测量 1 次。2 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0.4.5.示例: 10.5.护角垂直差

10.5.1.指标说明:影响外墙保温系统墙体垂直的程度。 10.5.2.允许偏差:≤2mm

10.5.3.测量工具:5米拉通线和水平线 10.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面墙上的任意一个竖直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在护角的两侧分别用拉通线进行测量。2 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0.5.5.示例:

护角垂直差测量示意图

10.6.护角的阳角直度

10.6.1.指标说明:影响层高范围内外墙保温系统的阴阳角方正程度。 10.6.2.合格标准:≤2mm 10.6.3.测量工具:2米靠尺板 10.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面墙上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在同一角的两测位置分别测量 1 次。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个计算点。

10.6.5.示例:

护角的阳角直度测量示意图

10.7.翻包网格布

10.6.1.指标说明: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聚合物砂浆覆盖聚苯板表面形成防护层,并反映饰面效果。

10.6.2.合格标准:

(1)网格布左、右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上、下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平整压实,不得起皱褶,严禁网格布外露。

(2)首层墙面必须加铺一层加强耐碱玻纤网格布。 (3)大阳角加设加强网格布,总宽度400mm。

(4)门窗洞口、四角处必须加铺400mm×200mm的加强网格布。 10.6.3.测量工具:目测、5m钢卷尺 10.6.4测量方法:

(1)观察在设翻包网格布处的聚苯板边缘表面,点抹聚合物砂浆,将预贴的翻包网格布伸紧后粘贴平整,注意与聚苯板侧边顺平。

(2)检查首层墙面是否铺设加强网格布。

(3)在网格布铺设时,用卷尺测量搭接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当遇到大阳角、门窗洞口、四角处,观察是否加设了加强网格布且测量其尺寸是否符合各项指标要求。 10.8.防火分隔

10.7.1.指标说明:反映建筑物的耐火性和保温性能 10.7.2合格标准:

建筑类型 建筑物高度 大于等于100m 大于等于60m非幕墙式建筑 其它 住宅建筑 小于100m 大于等于24m小于60m 小于24m 大于等于50m 保温材料燃烧等级 A级 不应低于B2级 不应低于B2级 不应低于B2级 A级 每层设置 每两层 每三层 设置防火离带 大于等于24m小于50m 小于24m 幕墙式建筑 大于等于24m 小于24m A级或b1级 不应低于B2级 A级 A级或B1级 每两层 每层 每层 10.7.3测量工具:目测

10.7.4测量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情况查看建筑物内部是否根据要求设置了防火离带。

11.防水工程

11.1.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选取所有处于防水工程施工阶段的实测套房。

11.2.卫生间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11.2.1.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涂膜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11.2.2.合格标准:卫生间地面、墙面(非附加层部分)防水涂膜成膜良好,无分层。涂膜防水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80%。

11.2.3.测量工具:游标卡尺、5m 卷尺

11.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 1 个卫生间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个实测值作为 1 个计数点.

(2)测量方法:

涂膜施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选择 1 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 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保护层完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随机选取一点(不同测区选取不同位置,如地面、浴室墙面不同高位等),剥离防水保护层,采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 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3)数据记录:当一个测区防水涂膜切片发现无成膜或分层现象,实测值不合格;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 80%时,实测值不合格;既无分层且厚度符合要求时,按合格计。

11.2.5.示例:(共 1 户、2 个实测区、6 个实测点) 11.3.外门窗框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11.3.1.指标说明:反映外门窗框涂膜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11.3.2.合格标准:防水涂膜成膜良好,无分层。涂膜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80%。

11.3.3.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11.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 1 个外门或窗作为 1 个实测区。所选套房其中每套房应选择 3 个外窗、2 个外门。每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个实测值作为 1 个计数点。

(2)测量方法:涂膜施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选择 1 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 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保护层完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随机选取一点(不同测区选取不同位置,如地面、浴室墙面不同高位等),剥离防水保护层,采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 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3)数据记录:当一个测区防水涂膜切片发现无成膜或分层现象,实测值不合格;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 80%时,实测值不合格;既无分层且厚度符合要求时,按合格计。

11.3.5.示例:(共 1 户、1 个实测区、3 个实测点)

11.4.卫生间附加防水层(防水工程)

11.4.1.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附加防水层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11.4.2.合格标准:

(1)设置部位:卫生间的侧排口、落水口、管道周边、阴阳角、烟道反坎、管井反坎、门框底等部位须设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材料与防水层相同;

(2)设置尺寸:防水附加层应从阴角开始上反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 250 mm。附加层四周上返高度超过地面完成面 300mm,过门框向外延伸 200mm。

(3)涂膜厚度:切片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 150%。 11.4.3.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 11.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 1 个卫生间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内附件层设置部位设一个实测点,取 1 个实测值。所有实测值全部合格,则该实测区合格;一个实测区作为 1 个计数点。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涂膜施工阶段,分别在侧排口、落水口、管道周边、阴阳角、烟道反坎、管井反坎、门框底 7 个附加防水层部位,分别在附件层范围内选择 1 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用卷尺测量附加层范围(长、宽、高);保护层完工阶段,在 7 个设置附加层的边缘部位,分别剥离防水涂料保护层,采用针测法或割取 20×20mm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用卷尺测量附加层范围(长宽、高)。

(3)数据记录:当同一个测区内,7 个实测点的防水涂膜切片无成膜或分层,或范围不符合合格标准、或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 150%时,该实测区不合格;以上各条均符合合格标准,该实测区按合格计。

11.4.5.

示例:(共 1 户、2 个实测区、7 个实测点)

11.5.防水反坎(防水工程)

11.5.1.指标说明:反映砌筑阶段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设置防反坎水构造,以降低渗漏风险。检查应在主体施工阶段进行。

11.5.2.合格标准:

(1)空调板、雨蓬板、凸窗上部、卫生间和厨房周边后砌墙根部等部位须设置砼反坎;厚度同墙厚,高度不小于 200mm;

(2)沉箱式卫生间烟道和管井根部设置两道反坎,底部反坎宽200MM,高与装饰面层基层平,上部反坎宽不小于 50MM,高出装饰完成面不小于 100MM;

(3)非沉箱式卫生间烟道和管井根部设置一道砼反坎,宽不小于 50mm,高出楼地面完成面不小于 100mm;

(4)如砼反坎未与主体结构砼一起浇注,则底部须凿毛。 11.5.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 11.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各应设反坎部位分别为 1 个实测区,如卫生间、厨房间、空调板或飘板等。每一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 1 个实测值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目测各实测区是否按要求设置防水反坎,采用卷尺测量有关反坎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数据记录:当实测区未设防水反坎,或防水反坎尺寸不符合合格标准时,该实测区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11.5.5.示例:(共 1 户,6 个测区,6 个实测点)

11.6.卫生间地漏(防水工程)

11.6.1.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地漏洞口施工与图纸的尺寸偏差,间接反映渗漏风险。

11.6.2.合格标准:沉箱式卫生间必须在降板最低处设侧墙式地漏。侧墙式地漏底边低于进水口底部的高度不小于 15mm;垂直式地漏可以与地面完成面(装修房或毛坯房)齐平。

11.6.3.测量工具:目测、5 米钢卷尺 11.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一个卫生间为 1 个实测区。卫生间地漏全检,1 个卫生间地漏的实测值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目测和尺量地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所选实测点出现任意一不符合项时,则该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值合格。

11.6.5.示例:(共 1 户、2 个实测区、8 个实测点)

11.7.蓄水试验

11.7.1.指标说明:反映屋面、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防水层施工质量合格程度。做完防水层后,待干燥到材料规定时间,做蓄水试验。

11.7.2.合格标准

(1)坡屋面在雨后目测观察检查,不应渗漏;坡屋面的檐沟及平屋面分别蓄水24h后应无渗漏,蓄水深度不低于20mm。

(2)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等地面经蓄水试验后无渗漏,蓄水深度不低于20mm,蓄水时间不少于24h。

11.7.3.测量工具:目测 11.7.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一个屋面或一个卫生间为一个实测区,每一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 1 个实测值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

a.做完防水层后,待干燥到材料规定时间,做蓄水试验:把有防水层的房间门口用黄泥土、低标号水泥砂浆等材料做个30~50高毫米挡水条(坎),把地漏等堵塞严密。地面放水形成深度20~30毫米深的小水池。

b.水存蓄24小时后,检验下层楼板是否否渗漏。

c.当后续工序装饰地面铺砖完后,再按上述顺序,做蓄水试验以及检验验收。

(3)数据记录:蓄水试验必须形成记录(须留存相关照片备查),所选实测点出现不符合验收标准时,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11.8.淋水试验

11.8.1.指标说明:反映外墙及外窗的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11.8.2.合格标准:

(1)外墙(含与住户相关联的地下室、车库的外墙)应经不少于1h持续淋水试验或雨后观察无渗漏。

(2)外窗及周围应经不少于1h持续淋水试验或雨后观察无渗漏。 11.8.3.测量工具:目测 11.8.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一个外墙或一个外窗为一个实测区,每一个实测区取 1 个实测值,每 1 个实测值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2)测量方法:

a.宜选择镀锌钢管或PPR管等具有较好刚度的材料制作引水和淋水管件,引水管从屋面或外窗引出,并做好有效固定,保证淋水管不变形(每2米设置不少于1个引水管或固定管;

b.淋水管管径宜为15-20mm,距窗(墙)表面距离宜为100-150mm,喷水孔可用手枪钻等工具加工,喷水孔成直线均匀分布,喷水方向与水平方向角度宜为30o左右,孔径4-5mm,孔间距100-150mm,用于外墙淋水试验水量可为自来水正常水压下最大量;用于外窗淋水试验应采用增压取水,确保在外窗(淋水管两端长度应比窗洞口外伸不小于100mm)表面形成水幕;

c.淋水1小时后拆除至下一个淋水层,并记录该淋水带范围内外窗(墙)及周边的渗漏情况,淋水范围应覆盖所有外墙及外窗。

(3)数据记录:蓄水试验必须形成记录(须留存相关照片备查),所选实测点出现不符合验收标准时,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合格。

12.涂饰工程

12.1.基本原则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选取所有处于防水工程施工阶段的实测套房。

12.2墙面表面平整度(涂饰工程)

12.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12.2.2.合格标准:[0,3]mm

12.2.3.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2.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一测尺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当墙面长度小于 3 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 4 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 次,在距离地面 20CM 左右的位置水平测 1 次;当墙面长度大于 3 米,在同一墙面 4 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 1 次,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 1 次水平测量,在距离地面 20CM 左右的位置水平测 1 次;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 45 度斜测一次;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 1 个计算点。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12.2.5.示例:

12.3.墙面垂直度(涂饰工程)

12.3.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涂饰墙体垂直的程度。 12.3.2.合格标准:[0,3]mm 12.3.3.测量工具:2 米靠尺 12.3.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具备实测条件的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12.3.5.示例:

12.4.阴阳角方正(涂饰工程)

12.4.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涂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12.4.2.合格标准:[0,3]mm 12.4.3.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12.4.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在同一个墙面阴角或阳角部位,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位置分别测量 1次。2 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2.4.5.示例:

12.5.顶棚(吊顶)水平度极差(涂饰工程)

12.5.1.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顶棚(吊顶)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极差的最大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顶棚(吊顶)的平整程度。

12.5.2.合格标准:≤10mm

12.5.3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 5 米钢卷尺(或 2 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12.5.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 1 个实测区。

(2)测量方法:方法一: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房间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顶棚(吊顶)内距天花线 50CM 位置处选取 4 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 1 个测点),分别测量出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方法二:在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50CM 以内各选取 1 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在5个点放上支架,使用激光扫平仪,在支架上标记出来,分别测量顶棚(吊顶)与这5个标记点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3)合格率计算: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 0 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12.5.5.示例:(注:当吊顶仅周边设置时,图示第五点可取消,其余四点离墙距离可为吊顶宽度的一半。) 12.6.裂缝/空鼓(涂饰工程)

12.6.1.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和室内天花裂缝的程度。 12.6.2.合格标准:涂饰墙面无裂缝、空鼓 12.6.3.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2.6.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 1 个实测区。所选套房内所有墙体和天花全检。1 个实测值作为 1 个实测合格率计算点。

(2)测量方法:墙面检查裂缝/空鼓指标,天花则只检查裂缝指标。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和天花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或天花发现 1 条裂缝或 1 处空鼓,该实测实测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

12.6.5.示例:(共 1 户、7 个实测区、7 个实测点)

13.墙面饰面砖工程

13.1.基本原则

13.1.1.选取所有处于装修中期或后期阶段的套房。

13.1.2. 所选套房的检测指标为: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 13.1.3. 所选套房需根据可操作性调整检测数的指标为:接缝高低差。 13.2. 表面平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

13.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饰面砖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13.2.2. 合格标准:≤3mm

13.2.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3.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台的同一面墙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 各墙面顶部或根部 4 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 1次。2 次测量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3.2.5. 示例:

13.3. 垂直度(墙面饰面砖工程)

13.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饰面砖墙体垂直的程度。

13.3.2. 合格标准:瓷砖墙面≤2.0mm;石材墙面≤3.0mm ;外墙面砖≤3.0mm ;内墙面砖≤2.0mm。

13.3.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 13.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的同一面墙都作为 1 个实测区。

(2)实测值主要反映饰面砖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柱子突出部位。 (3)每一个实测区测量 2 个点,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3.3.5. 示例:

13.4. 阴阳角方正(墙面饰面砖工程)

13.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饰面砖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13.4.2. 合格标准:≤3mm 13.4.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13.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露台的每一个阴角或阳角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一个阴角或阳角实测区,按300MM、1500MM 分别测量 1 次。2次测量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3.4.5. 示例:

13.5. 接缝高低差(墙面饰面砖工程)

13.5.1. 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墙面两块饰面砖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13.5.2. 合格标准:内墙面砖≤0.5mm ;外墙面砖≤1mm

13.5.3. 测量工具: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平直且刚度大)、钢塞片 13.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该指标宜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每一套房内厨房、卫生间、阳台或露台的墙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在每一饰面砖墙面,目测选取 2 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饰面砖接缝。用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饰面砖跨过接缝,用0.5MM 钢塞片插入钢尺与饰面砖之间的缝隙。如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2 条接缝高低差的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3)为数据统计方便和提高实测效率,不合格点均按 0.7MM 记录,合格点均按 0.3MM记录。

13.5.5. 示例:

13.6. 裂缝/空鼓(墙面饰面砖工程)

13.6.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厨房、卫生间等墙面饰面砖工程裂缝/空鼓的程度。

13.6.2. 合格标准:饰面砖墙面无裂缝、空鼓 13.6.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3.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有饰面砖墙面的厨房、卫生间等每一自然间作为 1 个实测区。所选套房内所有墙体全检。1 个实测区的实测值作为 1 个实测合格率计算点。

(2)测量方法:实测时,需完成贴砖工程。通过目测检查裂缝,空鼓锤敲击检查空鼓。

(3)数据记录:所选同一实测区只要发现有 1 条裂缝或通过空鼓锤敲击发现有 1 处空鼓就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 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

13.6.5. 示例:(共 1 户、3 个实测区、3 个实测点)

14.地面饰面砖工程

14.1. 基本原则

11.1.1. 实测前,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从图纸中选取所有处于装修中期或后期的作为实测套房。

14.1.2. 所选套房的检测指标为: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累计实测实量 6个实测区。

14.2. 表面平整度(地面饰面砖工程)

14.2.1. 指标说明:反映饰面砖地面平整程度。 14.2.2. 合格标准:≤2.0mm

14.2.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4.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地漏的汇水区域不测饰面砖地面表面平整度。 (2)每一功能房间饰面砖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3)每一功能房间地面(不包括厨卫间)的 4 个角部区域,任选两个角与墙面夹角 45度平放靠尺共测量 2 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 1 次。这 2 或3 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或 3 个计算点。

(4)每一个厨/卫间地面共测量2次,其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14.2.5. 示例:

14.3. 接缝高低差(地面饰面砖工程)

14.3.1. 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地面两块饰面砖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14.3.2. 合格标准:≤0.5mm

14.3.3. 测量工具: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平直且刚度大)、钢塞片 14.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该指标宜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每一功能房间饰面砖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3)在每一饰面砖地面,目测选取 2 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饰面砖接缝。用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饰面砖跨过接缝,用0.5MM 钢塞片插入钢尺与饰面砖之间的缝隙。如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2 条接缝高低差的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4)为数据统计方便和提高实测效率,不合格点均按 0.7MM 记录,合格点均按 0.3MM记录。

14.3.5. 示例:

14.4. 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

14.4.1. 指标说明:反映户厨房、卫生间、走道等地面饰面砖工程裂缝/空鼓的程度。

14.4.2. 合格标准:饰面砖地面无裂缝、空鼓(单块砖边角局部空鼓,且每自然间不超过总数 5%可不计)。

14.4.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有饰面砖地面的每 1 个自然间,如厨房、卫生间、走道等,都作为 1 个实测区。1 个实测点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个计算点。

(2) 测量方法:实测时,厨房和卫生间户内墙面测量部位需完成贴砖工程。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空鼓锤敲击方式,检查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所选同一实测区只要发现有 1 条裂缝,或空鼓不符合第(2)条要求,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 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

14.4.5. 示例:(共 1 户、4 个实测区、4 个实测点)

15.室内门安装工程

15.1. 基本原则

15.1.1. 实测前,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栋楼的进度,选取处于装修中期或后期阶段的套房作为实测套房。

15.1.2. 每个套房的五个实测指标为: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门框正/侧面垂直度、门扇与侧框间缝隙、室内门门扇与地面留缝高度、厨卫门扇与地面留缝高度。

15.2. 门框正、侧面垂直度(室内门)

15.2.1.指标说明:反映室内门门框正、侧面垂直程度。

15.2.2.允许偏差:普通木门2 mm,高级木门1mm;钢门3mm;铝合金门2.5mm;塑料门3mm;彩板门3mm

15.2.3.测量工具:2M 靠尺或1M垂直检测尺

15.2.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每一樘门框作为 1 个实测区,分别测量一樘门门框的正面和侧面垂直度,共有 2 个实测值。选取其中数值较大的,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5.2.5. 示例:

15.3.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室内门)

15.3.1. 指标说明:指室内门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留缝宽度大小,反映加工精度和观感质量。

15.3.2. 合格标准:普通[5,8]mm;高级[6,7]mm 15.3.3. 测量工具:楔形塞尺

15.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户内每一扇门(不含厨卫)作为 1 个实测区,关上门后,目测该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的 1 个疑似最大留缝处,用楔形塞尺插入后读出的 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5.3.5. 示例:

15.4. 门扇与地面留缝宽度(厨卫门)

15.4.1. 指标说明:指室内门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留缝宽度大小,反映加工精度和观质量。

15.4.2. 合格标准:普通[8,12]mm;高级[8,10]mm 15.4.3. 测量工具:楔形塞尺

15.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户内每一扇厨房或卫生间门作为 1 个实测区,关上门后,目测该门扇与地面完成面之间的 1 个疑似最大留缝处,用楔形塞尺插入后读出的 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5.4.5. 示例:

16.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16.1. 基本原则

16.1.1. 实测前,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栋楼的进度,选取处于抹灰阶段的套房作为实测套房。

16.1.2. 套房中的五项检测指标为:型材拼缝宽度、型材接缝高低差、窗框正面垂直度、窗框对角线长度差。

16.1.3. 塑钢门窗由于型材采用焊接方式,不检测“型材拼缝宽度”指标。 16.2. 型材拼缝宽度(铝合金门窗)

16.2.1. 指标说明:指铝合金门框型材拼接缝隙大小,反映观感质量和渗漏风险。

16.2.2. 合格标准:小于0.2 mm 16.2.3. 测量工具:钢塞片 16.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该指标在窗扇安装完、窗框保护膜拆除完的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户内每一樘门或窗作为 1 个实测区,在同一铝合金门或窗的窗框、窗扇,目测选取 1 条疑似缝隙宽度最大的型材拼接缝。用0.2 mm 钢塞片插入型材拼接缝隙,若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1 条型材拼缝宽度的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6.2.5. 示例:

16.3.型材拼缝高低差(铝合金-塑钢门窗)

16.3.1. 指标说明:指铝合金门框型材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16.3.2. 测量工具: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平直且刚度大)、钢塞片 16.3.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该指标在窗扇安装完、窗框保护膜拆除完的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户内每一樘门或窗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铝合金门或窗,在其窗框、窗扇部位,目测选取 1 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型材拼接缝,用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个拼接型材并跨过接缝,以0.3 mm钢塞片插入钢尺与型材之间的缝隙。若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1 条接缝高低差的实测值作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6.3.4. 示例:

16.4. 铝合金门或窗框正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16.4.1. 指标说明:反映铝合金(或塑钢)门窗框垂直程度。 16.4.2. 允许误差:2.5mm 16.4.2. 测量工具:1M/2M 靠尺

16.4.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户内每一樘门或窗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用 2M 靠尺分别测量每一樘铝合金门或窗两边竖框垂直度,取 2 个实测值中的最大数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6.4.4. 示例:

16.5. 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

16.5.1. 指标说明:反映外门窗框固定牢固程度。

16.5.2. 合格标准:角部固定片距门窗洞口四个角不大于200MM;中间各固定片中心距离不大于450MM;以 1.5mm 厚的镀锌板裁制,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或射钉固定,应根据预留混凝土块位置,按对称顺序安装。

16.5.3. 测量工具:目测、5 米尺 16.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扇外门窗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1 个实测区作为 1 个实测合格率计算点。同一套房内的所有外门窗全测。 (2)测量方法:在同一实测区选取 4 个框边,采用目测、尺量方法。 (3)数据记录:若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不符合第 16.5.2 条标准,可以认为该实测区的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

16.5.5示例:

16.6. 边框外表面防水层(铝合金-塑钢窗)

16.6.1. 指标说明:反映门窗主框四周与墙体抹灰面之间塞缝处防渗漏程度。

16.6.2. 合格标准:

(1)采用 JS 防水涂料Ⅰ型产品;洞口外侧四周分多遍涂刷 JS 防水,防水必须压门窗框不小于 5mm 且涂刷到过门窗洞阳角 50mm 处;

(2)墙身为砌体时应先抹底层灰,对洞口四周粉刷收头,不能直接在砌块上涂刷JS防水;底灰不得空鼓、裂缝;涂膜无分层、起泡、裂缝现象。

16.6.3. 测量工具:目测 16.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一套房内任何 1 个外门窗洞口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取 1 个实测点,实测值作为合格率 1 个计算点。同一套房内的外门窗需全检。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选 4 个框边,目测、手撕、尺量,检查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若同一测区有一处不符合合格标准,该实测区的 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 个实测点为合格。

16.6.5. 示例:

16.7.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

16.7.1. 指标说明:反映外门窗边框收口与塞缝处开裂和空鼓程度。 16.7.2. 合格标准:

(1)窗框与洞口间无缠绕保护膜,临时固定木楔需取出;

(2)门窗框底边及两侧边上翻 150 mm,在其范围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塞缝,上边及两侧边可采用发泡胶或干硬性水泥砂浆塞缝;填缝须密实; (3)超出门窗框外的发泡胶应在其固化前用手或专用工具压入缝隙中;严禁固化后用刀片切割。

16.7.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6.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一套房内任何 1 个外门窗洞口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同一实测区取 1 个实测点,实测值作为合格率 1 个计算点。同一套房内的外门窗需全检。

(2)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选取 4 个框边,目测或尺量,检查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数据记录:若发现同一测区有一处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 1 个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 1个实测点为合格。

16.7.5. 示例:

17.木地板安装工程

17.1 基本原则

17.1.1. 实测前,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栋楼的进度,选取处于抹灰阶段套房作为实测套房。考虑工艺特点,强化复合地板不检测“地板接缝宽度”、“地板接缝高低差”指标,实木及实木复合地板个实测指标全部检测。 17.2. 表面平整度(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2.1. 指标说明:反映室内地板平整程度。 17.2.2.合格标准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mm)

项目 表面平整度 实木地板面层 松木地板 硬木地板 3 2 拼花地板 2 实木复合地板、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竹地板层 2 检验方法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17.2.3. 测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 17.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功能房间木地板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 2 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 45 度平放靠尺测量 2 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 3 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 1 次。

(3)3 或 4 次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或 4 个计算点。

17.2.5. 示例:

17.3. 地板接缝宽度(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3.1. 指标说明:指地板两个地板条之间拼接缝隙大小,反映观感质量。本指标适用于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

17.3.2. 合格标准:

版面缝隙宽度允许偏差(mm)

项目 版面缝隙宽度 实木地板面层 松木地板 1 硬木地板 0.5 实木复合地板、中密度(强化)拼花地板 复合地板、竹地板层 0.2 0.5 检验方法 用钢尺检查 17.3.3. 测量工具:钢塞片(钢尺) 17.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该指标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每一功能房间木地板地面都可以作1个实测区。

(2)以不同地板材料所对应的接缝标准,选择相应厚度的钢塞片。 (3)在同一实测区的地板面,目测选取 2 条疑似接缝最大的地板条接缝,分别用钢塞片插入钢尺与地板条之间的缝隙。若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同一功能房间内选取 2 个实测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7.3.5. 示例:

17.4. 地板接缝高低差(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4.1. 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两块地板条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本指标适用于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

17.4.2. 合格标准:

相邻板材高差允许偏差(mm)

项目 相邻板材高差 实木地板面层 松木地板 0.5 硬木地板 0.5 实木复合地板、中密度(强化)拼花地板 复合地板、竹地板层 0.5 0.5 检验方法 用钢尺检查 17.4.3. 测量工具: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平直且刚度大)、钢塞片 17.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该指标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每一功能房间木地板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在同一实测区的地板面,目测选取 2 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地板条接缝,分别用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地板条跨过接缝,以0.5mm厚度的钢塞片插入钢尺与地板条之间的缝隙。若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同一功能房间内选取 2 个实测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17.4.5. 示例:

17.5. 地板水平度极差(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5.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用同一房间地板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线的极差,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地板水平程度。

17.5.2. 合格标准:≤10mm (控制在每平方米为2mm) 17.5.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钢卷尺(或靠尺、激光测距仪) 17.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功能房间木地板地面都可以作为 1 个实测区。

(2)在同一实测区地面的 4 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 30CM 以内各选取 1 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 1 点,在5个点放上支架,使用激光扫平仪,在支架上做好标记,分别测量地板地面与这5个标记点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 (3)合格率计算点: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 时,该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 0 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17.5.5. 示例:

17.6. 踢脚线与面层间缝宽(强化复合、实木复合、实木地板)

17.6.1. 指标说明:本指标指出在直线段范围内,踢脚线与地板面层之间缝隙宽度的最大偏差值。反映观感质量。

17.6.2. 合格标准:≤1mm

17.6.3. 测量工具:钢塞尺(楔形塞尺) 17.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该指标在装修收尾阶段测量。每一个连续的踢脚线直线段,作为一个实测区。若属节点构造原因,测量方法失效,可不实测此指标。

(2)在同一实测区内,目测选取 2 个疑似最大缝隙的部位,以1mm厚度的钢塞片逐次插入 2 个的缝隙。若有一个点能插入,则该测量段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段合格。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17.6.5. 示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