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功中学 王小英
一、小说的阅读方法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有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故事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中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
(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可以有所侧重。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一).概念:1说明文是介绍、说明客观事物的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式,以说明事物或剖析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一般要对事物的性质、特征、构造、成因、效能、用途等做科学的解释。
(二)、说明文特点概述: 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 A、说明文体的首要特点是知识性。 B、说明文体的第二个特点是科学性。 C、说明文体的第三个特点是说明性,即通过如实的解说,让人明事物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而不是像议论文通过逻辑论证,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也不像记叙文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示人以范。
(三).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为: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表达方法来分,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从写作目的来看,可以分为阐释性说明文、述说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
(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配图表等。有的说明文还使用做诠释、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五).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现象到本质 C、从原因到结果 D、从概括到具体 E、从整体到部分 F、从特点到用途 此外,有的说明文还使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六.说明文的
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七).说明文语言的语言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八)、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明确说明对象: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如果是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往往课题就点明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如果是阐述事理的,其说明对象一般则不是很明显,只有通读全文,再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阐述的是死海形成的原因。
2、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如何在说明文中找出事物的特征? (1)找中心句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开头就有一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文对假山的堆叠,池沼的搭配、树木的栽种与修剪,花墙和廊子的布局,角落的图画美的说明,都是围绕这一中心特点而来的。 (2)找关键性词语 如文言文《核舟记》,作者对“核舟”这件雕刻精美的工艺品各部位的介绍说明都是在“奇巧”二字上作文章,以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统观全文,提炼概括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乍看上去,会以为是介绍书籍演变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书籍形式及其特点,但如果我们在分析思考全文的说明内容之后我们不难知道本文介绍事物的本质特征是:书籍的演变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3、理清说明顺序: (1)、如何理清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以及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生产制作过程的文章。其语言标志就是表时间先后的词。 (2)、如何理清空间顺序 注意以下几点: ①看立足点 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在介绍最大的宫殿——太和殿时,作者先以下面的朱漆方台为立足点,再以殿顶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对殿内的陈设布局作了介绍。 ②看方位词 在对太和殿的介绍中,方位词交代得很清楚:有“正中”、“背后”、 “两旁”、“中央”、“周围”、“下面”等。 ③看先后顺序:上述介绍中,作者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依次对金漆雕龙宝座、雕龙屏以及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作了介绍。再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先周围,再向下对宝珠、龙头作了介绍。太和殿的重点在于突出龙,以显示皇权的威严,这一特点的突出,正是得力于空间顺序的安排。 (3)、如何理清逻辑顺序 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 ① 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主要到次要。④从概括到具体。 此外,还有由个别到一般,由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整体到局部等多种形式的关系。 一般说来,只要是介绍事理的文章,都要用到逻辑顺序;无论是阐述什么事理,都是在解说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无论事物的内部呈哪一种关系,其根本关系是一个因果关系。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4、归纳说明方法: 如何判定说明方法?要准确判定一篇说明文所使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A、要准确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内涵。如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把复杂的事物、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 B、找标志性词语 为了准确判定说明方法,找标志性词语比较简单可靠。如举例子,句首常用“例如”、“如”、“譬如”、“据说”、“传说”等词语;作比较,句中多用“比”“而”等词语;打比方,句中常可以看到“像” “似的”等比喻词;分类别时常有“一种……另一种”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句式;下定义一般用“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作什么”等语言形式来表达。 C、找
主要的说明方法 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内容的需要,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阅读时要注意从整体或局部的角度来判断所使用的方法,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从全文看,作者以作诠释和举例说明为主,从局部看,还综合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任何一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弄清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什么样的对象及特征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作者提到孔子“纬编三绝”的读书故事,经过分析,不难发现,作者不是想以此说明孔子读书勤奋,而是用举例子的方法来突出春秋时期“册”这种书籍形式的特点,还有《人类的语言》中提到鹦鹉学舌、猩猩能言,其实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人类语言“随机应变”的本质特点。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句子的修饰和限制成分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向沙漠进军》一文:①“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②“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③“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例句中“不断地”、“主要”“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②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对模糊语言的使用 模糊语言,就是表猜测、估计的词语,《中国石拱桥》①“(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②“《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是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③“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就大的方面而言表现为,平实用语和生动用语两种。平实用语和生动用语可以依据说明方法加以区别,一般说来,采用了打比方、摹状貌方法的就是生动说明、采用其它说
明
方
法
的
便
是
以
平
实
说
明
为
主
。
三、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一)、议论文教学的整体性
我们认识一个人,一定是认识他的全貌,而不会只认识他的某一部分。我们学习一篇议论文也应该如此。我们学习一篇议论文,首先应是全面概括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从整体上感知这篇文章,头脑中应有整体的框架,而决不是单纯了解字词以及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学习一篇议论文就要从论点、论据入手,尤其是让学生把握住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以议论文《谈骨气》而言。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据:①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②穷苦人不食嗟来之食;③闻一多横眉冷对敌人。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及论证方法。即使是对课文中的字词的理解,也离不开整篇课文,因为只有在具体的课文中才能领会真正的含义。
(二)、议论文教学的条理性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
从叶圣陶先生的话可以得知,要理解全文的直谛,就要纵观全局,抓住中心,切实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并循着特定的思路找出课文中各部分的联系。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反谓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只有把这条理理清了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议论文的条理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反映从几个方面论述 “首先,要循序渐进……希望你们热情的工作、热情地探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心写对青年们的希望。①要循序渐进。②要虚心。③要有热情。 2、反映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小结号召的“三部曲”。 “研究学问也是如此……采取自满的态度也是不行的。”——《说谦虚》 中心写研究问题也要谦虚,①提出论点。
②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为什么”。③小结不能自满。
3、反映逐层深入的层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新事物采取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说谦虚》中心写认识事物必须谦虚的好处。①需要一个过程。②先知先觉不存。③采取谦虚谨慎态度先于一般人。由此及彼,步步延伸,文末得出中心。 逐层深入的表现还有:A、谈论现象→挖掘本质。B、先提“是什么”,再谈“为什么”,最后谈“怎么样”。
4、反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 “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事事关心》 中心写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①从两方面总的提出论点。②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③总结上文,照应论点。
5、反映正反结合的论述方式。 “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们……这样,对于我们的共同事业只有好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心写要虚心。①从反映讲骄傲的危害。②虚心的好处。综上所述,议论文教学要注意文章的条理性。
(三)、把握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简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严密、准确。 例如《从三到万》中的“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一般地说”,表明说的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又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
的“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冲破”指战线上某一段被突破,它既突出了革命力量的锐不可当,又很有分寸地表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表明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如《俭以养德》中的“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的理解。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例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糖衣裹着的炮弹”,“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说理具体化,一般地阐述形象化。“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些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