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鲁迅小说《药》的艺术特色

2023-05-27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15卷第3期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No.3 V01.15 2013年3月 Journal of Tianj 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Mar.2013 谈鲁迅小说《药》的艺术特色 杨 波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摘要: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优秀作品。文章从独特新颖的情节、深刻的主题、 生动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几个方面探讨了《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小说;药;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3)03—0054—03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五号上,后 收入小说集《呐喊》。小说以“药”为题,意味深长。它不仅揭示了主题、概括了情节、连接了线索,而且它启 示读者,从不成其为药的人血馒头被落后群众当作药的悲剧里,探索什么才是医治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 的“药”。下面,笔者就小说《药》的艺术特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情节安排独特新颖 《药》的情节安排是独特新颖的。茅盾早在1923年《读<呐喊>》的文章中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 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形式,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以极 大的影响。”《药》写了华、夏两家的悲剧故事,情节安排采用了明暗双线的形式。一是华老栓这条明线(主 线);一是夏瑜这条暗线(次线)。作者巧妙地用一个人血馒头来连结这两条线索,使并行的两个故事自然 地融为一个整体。 小说如此安排情节,是由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决定的。从作品内容看,明线突出描写了群众的愚昧麻 木。革命者被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华老栓让儿子小栓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众茶客对革 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打幸灾乐祸。这些情节的安排都充分说明民众的愚昧麻木。暗线 突出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国为民,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宣传革命,却遭到毒打;被杀后,只招 来一帮“看客”;甚至死后鲜血被吃;就连母亲来上坟还感到“羞愧”。革命者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冷清;群 众又是何等的愚昧、无知、麻木!如果把华、夏两家的故事都用明线从正面写,就得“话分两头”,说完一家 再说一家,这样会使作品冗长,内容松散,不能集中有力地表现主题。但是用明线暗线的形式安排情节,既 能简明地表现各种人物,反映社会事件,又能以尽量简短的篇幅,概括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从而使小说情节 集中,结构严谨,主题深刻。可见,鲁迅先生如此安排情节,真是匠心独具! 二、艺术地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以文学为武器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感 到不启发群众起来斗争,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他认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国民的精神”,使广大民 众觉悟起来。鲁迅是辛亥革命的拥护者和参加者,他对真诚革命的革命者胸怀敬意。辛亥革命失败后,鲁 迅曾陷入长期的沉思。那时,鲁迅先生有感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的中国社会现 实,想到先烈(徐锡麟、秋瑾)的牺牲,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便以“药”为题写了这篇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探 索小说的作品。 收稿日期:2012—11—05 作者简介:杨波(1972一),女,天津市人,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字 学研究工作。 ・ 54・ 小说《药》以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华、夏两家的悲剧命运为内容,表现了民众的愚昧和 革命者为民众献出了生命还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反映了时代的悲剧。悲剧在于,封建统治者对革命者惨无 人道的暴行,对人民长期施行政治高压和思想毒害的罪行;悲剧在于,革命者夏瑜为国为民奋斗牺牲,群众 不但不理解,他死后“血”反被当作治痨病的药吃了;悲剧在于,华老栓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但 “药”最终没能留住儿子的命…… 革命者夏瑜的死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只是给无知的看客鉴赏了一次“杀人的盛举”,给贪 婪的刽子手提供了一次诈骗的机会,给愚昧的群众带来一剂假药,给无聊的茶客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给自己的母亲带来了悲哀和羞愧。可见,悲剧中的人物愈平凡,情节愈切合生活常轨,也就带有更充 分的普遍性、深刻性和警醒作用。这是一种最有生活的悲剧,这种悲剧正是对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 社会的剖示和探索。 小说结尾夏瑜坟头出现的那个花环,正是对“寂寞奔驰的猛士”的慰藉。这个结尾韵味悠然,余味不 尽,透露出一种意味深长的追求,使人在正视以往的教训时不忘未来的努力。 三、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人物 《药》这篇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是小说侧面描写的人物。夏瑜在小说中一直没有出场,但通过刽子手和 茶客们的谈话,却不难看出他胸怀革命理想,无私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在监牢里,他“劝牢头造 反”,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不畏惧、不退缩,反觉得打他的阿 义“可怜”,最后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鲁迅先生热情地赞扬了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但同时指出了他 斗争的悲剧性。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 了”;他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甚至他母亲都不以他为荣,反而因他的死感到“羞愧”。更可 悲的是,他为革命所喷洒的热血,竞成了华老栓给儿子治病的“药”。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这个人物可敬更 可悲,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改变群众在封建愚民政策下所形成的麻 木愚昧的精神状态,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华老栓是《药》中正面描写的人物,是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华老栓勤勤恳 恳地经营着小茶馆,点的是“遍身油腻的灯盏”,盖的是“满幅补钉的夹被”,生活在艰难困苦中挣扎。他唯 一的儿子患了痨病,为了给儿子治病不得不倾其所有,拿出省吃俭用积攒的血汗钱给儿子买“药”。可是, 当他看到滴着人血的“药”时,手发抖又不敢去接。这些都突出表现了华老栓俭朴、勤劳、善良的性格特点, 是华老栓性格的主要方面。然而,华老栓的儿子有病不去求医,反而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华老栓天不 亮就去买“药”,一股希望的力量使他“跨步格外高远”。买“药”回来,“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 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他只关心儿子,关心人血馒头能否救儿子的 命,不关心是谁的血,对革命者的牺牲更是无动于衷。这又表现了华老栓迷信落后,愚昧麻木的一面。鲁 迅先生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并通过华老栓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统治 者毒害人民的罪行。 康大叔是小说重点描写的反面人物,他阴险狡诈、凶残狠毒、贪得无厌,是封建阶级的忠实走狗。鲁迅 笔下的康大叔“满脸横肉”,“眼光像两把刀”,衣着是“浑身黑色”,“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 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些肖像描写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野蛮、凶残、杀气腾腾的刽子手形象。他在刑 场上大喊大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接着就“抢”灯笼,“扯”纸罩,“裹”馒头,“塞”与老栓后“抓”过洋钱, “捏一捏”走了。这些语言、动作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他凶残贪婪的性格特征。他把夏瑜的革命宣传诬蔑为 不是“人话”,辱骂他是“小东西”、“贱骨头”,反动气焰十分嚣张。鲁迅先生刻画了他丑恶的外貌,野蛮的行 动和卑劣的灵魂,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 鲁迅先生在小说中通过朴实、凝练的语言,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进行了准确、深刻的刻画, 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正是当时中国社 会现实的产物。 ・ 55 ・ 四、典型环境渲染悲情基调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善于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小说开头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渲染了沉寂肃杀、阴森可怕的气氛。小说结尾处的 环境描写更是凄惨悲凉,寒冷的清明时节,荒凉的坟场,支支直立的枯草,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构成了一 幅触目惊心的悲剧画面,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气氛,这种气氛与夏瑜牺牲的冷落、寂寞、悲哀是一致的。 它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悲剧故事打动读者,而且深化了主题: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封建统治者残 害民众和镇压革命的滔天罪行令中国社会暗无天日! 小说中,无论是买到“药”后感到爽快与幸福的华老栓,还是那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 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看客;亦或是茶馆里那些为革命者挨打叫好,认为革命者鲜血被吃是好事的 茶客,他们在封建阶级的政治高压与思想毒害下,要么愚昧落后,要么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成了封建秩序不 自觉的维护者。这些人构成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小说中的社会背景。 革命者是那么孤独和凄凉,民众是那么愚昧,统治者是那么凶残,典型环境为小说渲染了悲情基调。 这些环境描写构成了《药》所需要的悲剧气氛,形成了作品的基调,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 作用。 鲁迅先生的小说以内容厚实和主题深刻著称。他善于把思想形象化,以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重大的 社会事件,以普通人物概括典型形象。在《药》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通过独特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典 型的环境,艺术地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所以,《药》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优秀小说。 参考文献: [1]蒋家骧.语文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赵贝.语文教学参考书[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LU Xun's Novel“Medicine” YANG B0 (Tianjin Railway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China 300240) Abstract:Lu Xun's novel‘'Medicine”is outstanding both in ideology and artistry.The article ex— plor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from a unique and novel plot,a profound theme,vivid characters and typ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ovel;medicine;artistic features ・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