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2020-03-23 来源:小奈知识网


说课《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江西师大附中 余晟

一、教学内容: 1、内容地位: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第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对之前学过的物质构成奥秘的量化总结,也是之后方程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承前启后,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协作和反思能力;定量研究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合作交流的集体意识;让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这三个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

“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

知识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能力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难点】

第1页 共7页

知识难点:定律的内在理解和实际应用;

能力难点:实践探究、体验守恒以及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对物质结构、化学变化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学习体验,具备了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活动的经验。在心理上,正在向理性思维过渡的他们,也渴望了解化学变化的量关系。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他们学习本课题最主要的困难: 内容相对空洞,比较难于理解; 应用比较广泛,缺乏应变能力; 过程缺乏体验,情感上难以感受。

三、教学策略:

我打算结合最新确定的《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科学史情境结合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及其他手段,实现教学。以历史情境引入问题,从穿越视角让学生探究,通过合作讨论解释分析,掌握知识和能力,既获得情感体认,也深刻理解知识会运用。

1、教法:

根据核心素养中,关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的论述以及关于“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的表述,我打算以培养以上素养为目标,采用布鲁纳(J.S.Bruner)的“发现教学法”完成教学。同时采用历史情境,适当辅以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讲述法、练习法,高效完成教学。

2、学法

在具体学法上,首先是通过观看化学史视频听老师介绍史实,“观察”。 引发对核心问题的“思考”

然后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分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计划,然后进行“实验” 完成观察记录。

再通过汇报展示“讨论”的形式,形成基本共识,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再次,通过回顾分析科学家为什么会犯错,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体会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做题实践,掌握定律的运用。再体会视频,“拓展”延伸。

第2页 共7页

四、教学过程设计:

因此,打算采取这样的教学流程:

1、“视频引入、史境引问”:以视频展现历史图景,用史实陈述问题,讲述施塔尔、波义耳和拉瓦锡的研究和结论,用历史情境突破理论的陌生和空洞,用事实唤起学生的亲近感和探究兴趣。

2、“穿越视角、自主探究”:让学生当一回历史上的科学家,分组探究,进行实验,通过“发现学习”,实现核心素养,了解定律知识。

3、“分析讨论、微观解释”:通过讨论,汇总结论。解释为什么不变?引导学生从反应微观实质角度思考原因,让学生自发自然突破理解的难点,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4、“回归情境,突破难点”:回到历史情境,让学生们分析“施塔尔和波义耳”为什么没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让学生理解定律,学会应用

再通过练习、小结,完成学习以及再放一遍最开始的视频,为教学的延伸和学生的终身成长埋下伏笔。 具体做法

1、引入:

本课采取的引入方法,是在背景音乐《征服天堂》中,使用视频手段展示了从德谟克利特开始的 对人类研究物质结构和质量守恒定律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哲学家的图片(入选了中国哲学家和化学家是王夫之、徐寿),用简要文字说明。在史诗般的音乐中,让孩子们看到一位又一位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和思想的巨人,让质朴的照片和真实的历史来震撼他们的心灵,感受科学的传承和人类的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既简约高效,又生动美丽超越了对课堂的理解,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审视自己的学习。

简述历史上施塔尔、波义耳和拉瓦锡三位科学家真实历史上的探究故事,提出核心问题:“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变化吗?”

2、穿越视角、自主探究:

就此,提出让学生进入穿越视角,“假如你是一位十八世纪的科学家,你会赞成谁,你会如何研究和解释?”

正如《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前言所明确谈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

第3页 共7页

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科学思维,培养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因此,让学生进入情境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进入实验探究: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历史条件),选择实验,分组设计。在三分钟时间内,让他们选择实验,讨论实验方案,为了确保大多数小组方案合理可行实验顺利。我不会马上让他们立即开始实验,而是先组织学生撰写实验计划,选择代表进行表述,然后再给时间进行修订,让学生充分体验核心素养中要求的“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

让学生模拟参与科学发展的过程,在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知识,建立理念,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以“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发现史为背景,实践探究过程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这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样一种“验证容易,解释能懂,动手可为,概念深刻”的理论课,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核心素养,完成重难点突破。

十五分钟的实验时间,我会让学生充分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并且记录有代表性的经验和问题。

实验结束后。成果讨论阶段,我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说出自己的结论。分析结果,讨论原因,征求意见。努力培育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中的相关核心素养。

反思实验、结论思考

让学生们由此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后,我正式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然后进一步发问,是否可以因为这些反应就确认所有反应都一定质量相等?怎么办?进而提示学生深入到微观领域思考原因。

建构定律、实质理解,质量不变,是因为原子不变。从而落实“能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这一核心学科理论。理解定律微观实质。

回顾历史、反思原因

回到历史情景下,分析科学家错误原因的目的,是为了借助化学史,突破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难点,即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解释生活的问题,从“为什么施塔尔、波义耳都没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角度来思考定律的意义。

第4页 共7页

施塔尔为什么错误,因为他没有称量反应的氧气,以及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波义耳为什么错误,因为他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拉瓦锡为什么成功了,因为他在密闭容器中称量,将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进行的准确的称量。

分析原因,落实理解

从而在知识上明确,必须是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而回顾同学们做实验时出现不相等情况的原因。自然突破“定律理解应用”这一难点,顺利实现素养目标。

然后探讨拉瓦锡的伟大之处。总结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科学方法、严谨态度、唯物思想、创新精神”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老师最后总结)从而实现“情感升华、精神体验”,落实核心素养。

适当穿插老师演示创新实验,讨论总结。

实践体会: 用习题实践体会

最后重放视频,要求孩子在有时间的条件下,了解其他科学家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发展的贡献,从而“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板书设计,核心问题,历史情境(这几个科学家),微观原因,定律及其理解。

作业布置:巩固练习:第95页1(1)、(2)2、3、4 拓展练习: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选题:

视频中出现的科学家们有什么故事? 这些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或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如何验证质量守恒、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质量守恒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今天的发展。

第5页 共7页

教学反思: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首先通过放映科学史视频和讲述问题情境,确立了核心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以穿越视角进行猜想假设、合作制定计划,再通过分组合作实验验证猜想假设,然后通过汇报讨论,得到普遍共识,进而认识和理解定律。其后再结合微观知识自由讨论分析解释实质,拓展应用。再然后,回到历史情境下分析原因,进而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实现教学目标。最后实践运用,加以巩固。

整个过程包括感性质问理性设想、感性实验理性思考、理性分析感性评价三个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阶段,一步步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欠缺和不足:

1、视频结束以后的转接不够成熟,没有考虑学生的心态。

看完视频以后,问学生们科学家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有点难于回答,可以直接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你们想不想也做一次科学家,这样就直接有效了。

2、应该可以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有一点变化

比如碳酸钠粉末与盐酸的反应中,可以让其中的一到两组没有气球,得不出相等的结果,可以让学生自己要气球或者事后自己形成争论。

3、可以增加一个教师的演示实验

由于时间和条件不足,通电电阻丝加热密闭白磷燃烧称质量的实验无法成功准备,使得时间有多,只要布置作业时再放了一遍视频作为作业的说明,这其实是一种浪费。趣味的教师实验是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的,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有,也是可能的考点。

4、个人形象和语言的规范性不足

肢体语言和说话的随意性比较粗糙。个人师表也不足。

第6页 共7页

第7页 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