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021-03-14 来源:小奈知识网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所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的同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P13页)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其中包括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概念的建立;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层及电子能量层的概念;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概念;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层及电子能量层的概念;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寻找、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建立数学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原子的构成以及结构发展已非常熟悉,但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知识点还相当陌生,并且在熟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过程中易将本末倒置,规律弄混。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原子核外电子云的表示是电子出现的位置而不是电子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核电核数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率。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科学家对核外电子排布的探究历史,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 再进一步设问:原子结构的发展?在原子内“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道尔顿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

由此导入新课:(提醒翻到书13页)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今天我们来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板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运动的特征:随机、有区域。

【过渡】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运动轨迹随机但有一定区域,电子云的小点表示出现过的痕迹,不是位置。举例:学校内的学生分布随机但是都是在学校的范围内活动。

【提出问题】电子云的小点表示什么?运动的电子的位置吗?

【板书】2. 电子层:不同的区域=不连续的壳层

3. 电子的能量:较近区域—能量低 较远区域—能量高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过渡】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原子核外有七层):

K L M N O P Q „„ 1 2 3 4 5 6 7 „„ 举例:水往低处流,由下至上充满为止。

【板书】4.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提出问题】当最外层电子数不是稳定结构时,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什么? 【过渡】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会发生什么,我们就要了解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5.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过渡】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课堂练习】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检测题。

五、板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 电子运动的特征:随机、有区域。 2. 电子层:不同的区域=不连续的壳层

3. 电子的能量:较近区域—能量低 较远区域—能量高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4.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5.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不易得失电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