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图l中,凸透镜焦距为lO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
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图1
图2
2、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3所示,图中支架上放置的M是_________.实验中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3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拟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那么光屏 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图3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4所示,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央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清楚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 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图4
5、如图5所示的弹簧秤〔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 牛, 最小刻度为 牛,被称物体M的重力为 牛.
6、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要注意测量前和测量时调节 天平平衡的不同方法;测量前,通过 使天平平衡; 测量时,通过 使天平平衡.
图5 7、用托盘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测量前应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动到最 端〔选填“左〞或
“右〞〕.天平调节平衡后,测量步骤正确, 右盘内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那么该金属块的质量 为 克.
图6
8、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 盘里,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主要观察 .
9、某同学用天平称一笔袋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有两个20g砝码,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所示.此天平标尺的最小刻度是 克,这个笔袋的质量为 克.
图7
10、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图中A部件的名称 是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那么应将A向 移
动〔选填“左〞或“右〞〕. 图8 11、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首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如果调节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那么应把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1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假设杠杆处于图9所示的状态,可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后,假设在A点挂上一个钩码,那么应在B点挂上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图9 图10 13、在图10所示“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装置中,用弹簧秤测得F1=2牛,F2=1牛;用刻度尺测得L1=5厘米,L2=10厘米.由此可以断定该杠杆 平衡〔选填“能〞或“不能〞〕,这是由于 .
14、如图11所示,某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在 〔选填“a〞、“b〞或“c〞〕点挂2个等重的钩码能
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图11 15、图12所示为小王同学在“研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时的一个情景,图中A为 的蜡烛〔选填“点燃〞或“未点燃〞〕.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 .
图12 图13
16、如图13是甲、乙两同学在合作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他们确定好似的位置后, 同学能看到两支蜡烛好似都被点燃了似的, 同学看到只有一支蜡烛被点燃了. 17、小王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4所示的〔a〕、〔b〕、〔c〕
三图:
图14
根据图中所示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 ;(2) . 18、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慢慢靠近玻璃板时,观察到玻璃板里蜡烛的像的大小 ,像离玻璃板的距离慢慢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9、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刘强同学在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蜡烛B.将蜡烛B移到某个位置时,从玻璃板前面不同位置看去,板后的蜡烛都好似点燃似的,这说明 .
20、如图15所示:李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火柴、夹子等.实验过程中他的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 侧进行观察.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测量物与像到 玻璃板距离的关系;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与像 的 关系.假设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进行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图15
2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主要器材是:一块玻璃板、 支同样的蜡烛 和 等.
22、如图16所示是一支体温计,其示数为 ℃,假设用这支体温计直接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那么它的示数为 ℃.
图16
23、如图17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 ℃,此时它的示数为 ℃.
图17 24、如图18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登上南极的最高点——冰穹A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这样的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当地的气温.
图18 25、如图19所示,体温计的最小刻度 ,它的示数为 ℃. 图19
26、请根据图20所示现象,完成有关要求.
〔1〕图12(a),测力计所测物体的重力_____牛. 〔2〕图12(b),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C.
a 〔a〕 (b)
b
图20
26.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16〔a〕、〔b〕、〔c〕、〔d〕所示.[图21〔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
水 〔a〕
水 〔b〕
图21
水 〔c〕
盐水 〔d〕
〔1〕根据图21_________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21〔b〕、〔c〕可验证: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21〔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在图21_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选.填“〔a〕〞、“〔b〕〞、“〔c〕〞或“〔d〕〞
28、某同学在物理课上学习了“热量比热容〞知识之后,为了验证物体吸收的热量是否真的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从学校实验室中借来了如图2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下表是他设计的表格和记录的数据,请根据实验目的把该表格填写完整.
图22
29、某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状态〔选填“闭合〞或“断开〞〕,在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连入电路电阻最 处〔选填“大〞或“小〞〕. 30、某同学做“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中,在闭合电键之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填“最大〞或“最小〞〕,测量时,该同学改变滑阻器滑片的位置是为了 .
31、把从图23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
图23
32、某同学利用图24中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该同学把金属块
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秤的读数及设法得到的浮力数据. 液体 实验 次数 1 2 3 4 乙 5 6 7 8 金属块A弹簧秤浸入体积示数〔牛〕 3〔厘米〕 0 10 20 40 0 10 20 40 5 4.5 4.0 3.0 5 4.6 4.2 3.4 B弹簧秤示数〔牛〕 5 5.5 6.0 7.0 5 5.4 5.8 6.6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牛〕 0 0.5 1.0 2.0 0 0.4 0.8 1.6 甲 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归纳出的实验结论是:
〔1〕分析比拟实验次数1与2〔或3、或4〕,或5与6〔或7、或8〕可知:A弹簧秤的示
数变化等于 .
〔2〕分析比拟实验次数2与3与4,或6与7与8可知:
. 〔3〕分析比拟实验次数 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
浮力跟 有关.
〔4〕分析比拟表中 和 的关系,还可知:
.
3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假设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2
但还有两组数据未记录入表格:〔1〕压力为9.0牛,受力面积为60厘米;〔2〕压力为12.0
2
牛,受力面积为40厘米.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拟,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 1 2 3 压力受力面〔牛〕 积〔厘米2〕 6.0 9.0 12.0 10 15 20 实验序号 4 5 6 压力受力面〔牛〕 积〔厘米2〕 3.0 4.5 10 15 实验序号 7 8 9 压力受力面〔牛〕 积〔厘米2〕 3.0 4.5 20 30 〔1〕分析比拟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7)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拟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拟表一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归纳得出结论: . 〔4〕根据这一结论,请将未填入表格的数据填写在正确的位置.
34、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得到如表中记录的两组数据:
这两组数据中,肯定序号为 的一组有错误.如果他的操作正确,砝码重和力臂值也没错,那产生此组数据错误的原因是 . 35、做杠杆平衡实验时:
〔1〕在挂钩码前,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原因是 . 〔2〕假设杠杆的右端向上翘起,这时应该调节杠杆左端或右端的螺母往 移动,才能
到达平衡.
〔3〕某同学在调节好杠杆平衡后,用弹簧秤和钩码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他把实
验数据分别填入下面表格内,结果发现 ,这说明了该同学在实验中犯的过错是 ,以至造成 . 动力〔牛〕 1 2 3 4.4 8.9 13.2 阻力〔牛〕 2 4 6 动力臂〔厘米〕 阻力臂〔厘米〕 2 2 2 4 4 4 36、李明同学为了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三根镍铬导线和一根锰铜导线做
实验,他将四根不同导线用AB, CD, EF, GH编号.实验中李明用仪器分别测出了四根导 线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值,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比拟表中导线AB和GH的实验数据,可以比拟电阻大小跟导体 的 关系,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短,电阻越小.
〔2〕分析比拟表中导线 实验数据,可以比拟电阻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拟表中导线AB和EF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7、根据“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完成以下要求:〔估计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5
欧左右〕
〔1〕根据实验要求,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假设已有的器材是:导线、电键、待测电阻、电流 表、电压表.那么还应当补充的器材是 和 ;
〔3〕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4〕根据电路图,用笔线代替导线把图25所示的实验器材组成实验电路;
〔5〕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在 状态,在闭合电键前,实物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
应处在 端〔根据连接的电路选填“A〞或“B〞〕;
〔6〕假设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下图,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为 安,电压
表的示数为 伏,所测电阻的阻值大小为 欧. 〔7〕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a〕 ;〔b〕 .
图25 38、根据“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完成以下要求.
图26 图27
〔1〕在图26所示电路中,只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使其成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2〕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需 ,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 位置. 〔3〕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7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伏,电流表示数 为 安.
39、图28是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电路图.
〔1〕在图28中标出电压表、电流表正、负接线柱的位置.
〔2〕在连接实物图时电键S应 ,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放在 端〔选填“左〞或“右〞〕.
〔3〕闭合电键后,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要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时要注意观察 . (4)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9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伏,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安,小灯抱的功率为 瓦.
图28 图29
40、如图30是某同学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在实验中至少要两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第一次调节是为了使 ,滑片P应该向 〔a, b〕端移动,然后接通电路.第二次调节是为了使 .在实验时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在整理数据计算功率时发现其中一次实验结果与其它两次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经检查,原来是有一个电流强度的示数读错了.该同学选用的电流表的量程是0-0.6安培挡.试分析:(1)数据表中第 次电流强度的读数错了,正确的应为 安培.(2)小灯泡额定功率P额= .
图30
42、下表中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时所测的局部数据,实验次数1、4、5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1、2、3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深度/cm 3 3 3 6 9 橡皮膜方向 朝上 朝下 朝侧面 朝上 朝上 压强计左右液面〔水〕高度差 /cm 2.6 2.6 2.6 5.4 8.2
43、图为奥斯特实验示意图.比拟甲与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比拟甲与丙可得出的结论是: .
44、
3、如下图的电路,电源电压6V,电灯L1,L2的电阻均为15Ω,当开关S闭合后,两灯均正常发光.在某时刻.电路出现故障,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出现异常.造成该现象的电路故障由多种可能,如下表中1、2所列故障.请分析写出可能出现的第三种由电灯引起的电路故障〔其中一盏灯完好〕,并填上与2、3相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大约示数. 故障序号 电路故障 电压表读数 1 2 3
L2灯丝烧断 L1灯短路 6V 0A 电流表读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