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题库及答案

2020-11-23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4.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15.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16.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1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18.对于学生的写作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19.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20.第一学段,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写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第一学段写字的基本要求。

22.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3.( 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5.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26.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27.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 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基本方法)。 28.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 ),帮助学生( 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2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0.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2.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

33.对于学生的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4.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5.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6.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7.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8.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39.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0.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 41.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42.在选择学生评价方式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43.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4.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4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6.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47.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48.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49.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0.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5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5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5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56.(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7.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58.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59.在评价工作中,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特点。

60.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二.选择题

1.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

2.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2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第二学段) 3.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语文素养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朗读和默读)。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8.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

9.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恰当的评价 )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 11.“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第(第二学段)学段的要求。 12.语文学习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3.“写作”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第三学段分别被称为(“写话”和“习作”)。

1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15.(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6.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6条是(第一学段)提出的,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7.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8.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9.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性。

20.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1.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2.5至6年级要求学生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3.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24.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会写(2500)字。

2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6.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7.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29.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 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和游戏)

30.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 ) ”。

3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 。 32.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 (多读多写),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33.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34.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5.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36.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37.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8.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9.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4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1.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交融与整合。 4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3.在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

结合)相结合。

4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45.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关注(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46.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7.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48.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些方面的有机联系。 49.阅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50.朗读的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1.对学生古诗文的评价,重点考察(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52.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是否有创意性的表达)

53.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情意态度 ) 三、简答题

1.谈谈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答:语文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好语文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阅读教学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价?

答:朗读.默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略读、浏览的评价;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8.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应注意什么?

答: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9.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 答:(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0.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答:(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答:(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答: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13.古诗文阅读的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14.谈谈你对写作的理解?

答: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15.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答: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16.写作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答: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17.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答: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18.如何指导学生识字教学?

答: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19.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答: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0.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1.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答: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2.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答: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3.写作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4.第三学段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 答: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⑥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5.第三学段对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要求?

答:①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②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③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6.第三学段对学生习作的要求?

答: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④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⑤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个学段习作教学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几项评价建议? 答:(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三)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9.第三学段对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有哪些要求?

答: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0.第三学段对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有哪些要求? 答: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31.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评价?

答: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2.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答: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3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答:(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35.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

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36.在识字.写字评价工作中要关注什么?

答: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37.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考察?

答: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