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通用)
一、 课内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诉说 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 安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选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用“√”画出来。
2.“如此抱负和胸怀”指的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 3.围观的中国人的心情是______的,从他们的表现“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他们无能为力,表面原因是(_____),实际则指(________)。括号里填序号。
A.这个女人和外国人谁有道理还没有分清楚。 B.中华不振。
C.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
4.魏校长为什么说:“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填序号) A.因为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很满意。
B.因为周恩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志向十分远大。 C.因为周恩来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5.想一想,你是为什么读书的呢?写清原因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20
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心窗
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在车祸中不幸撞断了腿,住进了医院。她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整日以泪洗面。与她同病房,靠近窗口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的腿病已经快好了,每天能够坐起来观赏窗外的景色。小女孩多么想看看窗外的景色啊!可她的腿上装着夹板,高高吊起,身子不能坐起来,又远离窗口。每当老太太推窗观景时,小女孩羡慕极了。
有一天,老太太又打开窗子,小女孩情不自禁地问:“奶奶,您看见什么了?能不能讲给我听听?”老太太爽快地答应:“行,行!”从此以后老太太每天给她细细地描述窗外美丽的景色,小女孩边听边想象,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渐渐化为乌有……
一个月过去了,老太太出院了,小女孩终于可以起来了,她迫不及待地起身,伸长脖子,朝窗外一望,她惊呆了:窗外能看见的只有一堵黑墙!这时,小女孩的心豁然开朗,原来老太太为她推开的是一扇心窗!
以后,每当小女孩遇到挫折,感到悲伤时,她就会想起这位可敬的老太太,想起她为自己描述的窗外的美……
1.“苦不堪言”的意思是_________,小女孩“苦不堪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小女孩车祸后情绪变化正确的是哪项?用“√”选出。 A.苦不堪言一心旷神怡一豁然开朗( ) B.度日如年一豁然开朗一心旷神怡( ) C.痛苦万分一开心不已一恍然大悟( ) D.心旷神怡一以泪洗面一豁然开朗( )
3.“小女孩边听边想象,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渐渐化为乌……此处省略号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语意未尽
D.沉默不语
4.为什么小女孩觉得同病房的老太太是一位可敬的老太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老太太为小女孩推开的是一扇心窗?
2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小女孩再次遇到挫折,感到悲伤时,请你用积累的一句名言警句或古诗词来勉励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塘江秋潮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
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开始,远处的江面( )。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 ),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 ),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画“____”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是:___________
3.下面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潮水的,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波涛起伏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4.《观潮》一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秋潮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20
四、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莱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文段中“向晚”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对文段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乡村的环境非常开阔。 B.头顶高高的天,脚踏宽阔的地,形容乡村居民胸怀坦荡。
C.指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
3.第①②自然段描绘了两幅图,如果给这两幅图取名字,第①自然段对应(______),第②自然段对应(______)。
A.瓜藤攀缘图 B.月夜睡梦图 C.门前晚餐图 D.鲜花轮绽图 4.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感情。 5.读完文段,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
4 / 20
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①络绎不绝:________。 ②巧夺天工:_______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5 / 20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乐山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芳草地。
①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②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蹿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站在机器旁等待着。
③先是一位年轻女老师手里攥着一卷白纸照了一张。照相时师傅将脑袋钻到布罩里,从里边发出许多瓮声瓮气的神秘指令,然后他就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手里攥着一个红色的橡胶球儿,高呼一声:“往这里看,别眨眼,笑一笑!好!”橡胶球儿咕唧一声,照相完毕,真是神奇极了,真是好看极了!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
④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我堂姐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机前,等待着照相师傅发号施令。这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蹿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照相师傅的头从黑红布里钻出来,说:“怎么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我们是一家的!”照相师傅的头在黑红布里说:“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胶球儿,咕唧一声,好了!
⑤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动。
1.请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20
2.第④段画“ ”的句子是____和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的心情。 3.仔细思考,选出下列对短文的批注采取的角度。 A解释字词句 B品味语言 C理解内容 D分析写法
(1)文章开头点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_______) (2)“历历在目”在本文中指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_______)
(3)第③段描写照相师傅照相的过程,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和神秘。 (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事为什么至今让“我”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溜冰
①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②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③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④我想,椅子真是好! ⑤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⑥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溜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呢!这回他走上冰来,yì yán bù fā( ),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⑦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我嚷着要那椅子。
⑧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zì lì gēng shēng( ),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
7 / 20
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不是吗?
⑨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⑩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中“椅子”的含义?( )
A.“椅子”就是“我”溜冰时可以扶着和坐着休息的用具。 B.“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8 / 20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9 / 20
1.比一比,组成词。
辉(_____) 透(_____) 坚(_____) 幻(_____) 晖(_____) 绣(_____) 竖(_____) 幼(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柔和──(____) 朦胧──(____) 仿佛──(____) 坚实──(____) 3.“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⑴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____)
⑵“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____)
⑶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____)
5.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外阅读。
鲁 班 造 锯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造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一次上山的时候,鲁班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 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huá huà)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10 / 20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砍来一支大毛竹,用斧头削(xiāo xuē)成一条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gēng gèng)换竹片。鲁班立刻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shěng xǐng)力。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1.把文中不正确的音节画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鲁班在建造宫殿时的烦恼是 。他从 和 那里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 。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读了《鲁班造锯》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十一、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桶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问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1 / 20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坚定(______) 欺凌(______) 反义词:崛起(______) 清晰(_____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
3.“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竞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短文阅读。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软 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zài zǎi)许多新鲜.的花(辫 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12 / 20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 陈旧——(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景物。 5.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自然段连用了几个“照亮了”,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清风明月 秋月春花 花好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课外阅读。
特殊的点名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集在他们敬爱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位慈父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把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呀!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来。教室里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 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13 / 20
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肖石、温天立、张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_)两种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场面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2.下课了,为什么同学们“谁也没有动”?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一自然段中,为什么“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马教授“捧起花名册”中的“捧”改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教授为什么要点出自己的名字?从这里你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下列课文(片段),完成后面各题。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
14 / 20
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波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看。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莱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文中第一自然段中两个“升起来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2.说说“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夜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一共出现了几次“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20
5.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 ),具有( )和( )的功能,能够使食物( )和蔬菜( )更长。有一种叫“( )”的神奇材料,比( )结实百倍,而且非常( ),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 )”到( )旅行。在( )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 ),能够把探测( )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3.有一种叫“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这句话用到的说明方法是(_____)的说明方法。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先进(______) 吸收(______) 神奇(______) 5.本段中介绍了(____)种纳米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哭诉 劝慰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 愤怒 紧握着拳头 C B 4.B
5.我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而读书,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16 / 20
2、
1. 痛苦到了极点,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她在车祸中不幸撞断了腿,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 2.A√ C√ 3.C
4.老太太通过-一个善意的谎言帮助小女孩度过了那段困难痛苦的日子,为她推开了一扇心窗,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女孩乐观地面对挫折。
5.因为老太太帮助小女孩摆脱了心中的郁闷痛苦,使小女孩对窗外美丽的景色充满了想象,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而这一切主要源于小女孩心态的转变,所以说老太太为小女孩推开了一扇心窗。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1.突然 一瞬间 转眼间 2.人山人海
3.水平如镜 波涛起伏 汹涌澎湃 4.时间 地点 人物 天下奇观 5.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秋潮的赞美之情。 4、
1.天色将晚,傍晚 2.C
3. C B
4.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总结全文 热爱乡村生活
5.乡下人家的景色是独特迷人的,生活是悠闲自在的。 5、
1.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2.B
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
4.横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
17 / 20
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6、
1.将近四十年前,小学二年级时,照相师傅来学校给师生照相时,“我”借了堂姐的光第一次照相。
2. 神态 语言 借了堂姐的光第一次照相时得意和愉悦 3. D A C
4.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5.和堂姐一起照相,既满足了少年的好奇,又留下了一份骄傲和纪念。 7、
1.一言不发 自力更生
2.①—⑧‖⑨—? 第一部分:一位体育老师用椅子教“我”溜冰。第二部分:学溜冰给“我”的人生启示。
3.因为起初学习溜冰,“我”感觉很困难,老师是想通过椅子让“我”慢慢掌握溜冰的技巧。
4.为了让“我”明白要想真正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自由滑行。 5.B
6.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7.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别人,而应该学会独立。 8、
1.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2. 比喻 气势 声音
3. 由远及近 一条白线 变粗变长的白线 一堵白墙 4.波澜壮阔 汹涌澎湃 巨浪翻飞 波峰浪谷 波涛翻卷 9、
1. 光辉 透明 坚强 幻想 余晖 绣花 横竖 幼小 2. 柔美 模糊 好像 结实 3.龙、森林、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4. √ √ √
5. 上游下窜 吞云吐雾 枝繁叶茂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
18 / 20
绘。 10、
1.画掉:huà xuē gèng xǐng
2.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野草叶子上的细齿 蝗虫的牙齿结构 锯 3.示例:一株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4.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 这不能长久使用。
5.示例: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思考和创造的大脑,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方便与收获。 11、
1. 坚决 欺负 覆灭 模糊
2. 有志向的人 周恩来 有志向的人就应该仿效周恩来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因为中华不振,人民备受欺辱,所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一个志存高远,有爱国精神的人。 12、
1.柔和 zài 瓣
2. 喜欢 新鲜 3.在月光下走
4. 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5.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夏天的夜晚,天空中有多少明亮的小星星啊,每个小星星都眨着自己那双可爱的小眼睛!
6.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7.清风明月:一个夜晚,四处都很安静,一轮皎洁的月光照着幽静的小径上,一阵微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 13、
1. A B
2.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放,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于相聚了。
3.因为他们被老师的幽默所震撼,而且也为最后一次点名的告终感到惋惜,留下了泪水。
19 / 20
4.不好,“捧”显示出了马教授的小心翼翼,而“拿”没有那种感情。 5.这代表着马教授将陪伴着他们,他把自己也算入班级的一份子中。马教授是一位热爱教学事业,爱学生的老师。 14、
1.高兴、兴奋
2.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3.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4.出现了4次。因为“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到那里的景色太美了,都感觉到很愉快,所以反复地说“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
5.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形象生动,写出了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15、
1.纳米涂层 杀菌 除臭 保质期 保鲜期 碳纳米管 钢铁 轻 碳纳米管天梯 太空 最先进的 纳米吸波材料 雷达波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3.作比较
4. 落后 排泄 普通
5. 三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