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二、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整体艺术特征随着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研究的日趋深入,它的整体艺术特征越来越明显和清晰,主流的交互方式越来越清晰,连接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也日益凸显。渊一冤互动性互动性是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有别于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的一大特征,国内对互动性的表述不一,业界和学术界也有人将其称为“交互性”。对于交互性的美学价值,可以参见姚斯接受美学对创作者和接受者的论述,即建立在以观众参与为主,以受众反馈为核心,某种程度上以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最大限度的一种艺术互动方式。互动在数字虚拟空间而言,计算机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与人进行互动。借助传感器、激发装置和计算机构成的自行系统,可以检测人的位置、动作、声音等,并做出反应。在艺术创作上,互动技术让观者得以参与到作品的创作、生产与传播之中,从而使观者产生参与感和共鸣;在影像叙事上,互动影像装置是一个双向交流的系统,不同观者的不同举动将会构建出不同叙事逻辑,从而达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当下的游戏或者互动电影之所以能够针对参与者的动作有所反应,是基于计算机所储蓄和编写的判定语言。理论上,当计算机数据无限大的时候,任何参与者的任何动作都将激活不同的结果,从互动影像装置的体验上来看,叙事逻辑会无限地重组并建立联系,无穷无尽地变化下去。但基于现有的技术而言,参与者的选择和装置本身所能做出的反应,还只能是在作者的有限预定逻辑内进行。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无限且绝对的互动体验是否是一种浪费和无用,需要时间来慢慢论证。因此,当下的互动尝试仅仅是广义互动的一小部分而已,随着技术水平与艺术创作能力的不断增长,未来的互动领域将会无比光彩绚烂。渊二冤连接性尼葛洛庞帝认为:“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它必须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它必须能够触动各种不同的人类感官体验。”①人类生活中,左脑和右脑需要神经进行连接,城市与城市需要道路进行连接,心灵和心灵需要语言进行连接,物体和人本身需要动作进行连接,同样,多种媒体之间也需要建筑学中桥一样的存在以建立连接。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连接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像与装置的连接。将影像的视听感染力与环境实物装置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计算机及外接硬件连接起来,便使得影像与装置融合共生出了全新的体验方式———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互动是串联观者、影像和装置的手段,观者置身于特定环境之中,环境辅助影像叙事,影像成为环境的延伸,连接性使得叙事空间变得既具体又无限。另一方面的连接则是指各种感官之间的连接。互动连接常常诉诸视觉、触觉、听觉、温感甚至味觉等诸多感官,各种感觉相互混合和连接,可能产生出极为复杂的心理反应,如联觉、通感、移觉等。心理学中的“统觉”用来形容人将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形成统一的整体。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中观者所形成的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事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所幻化出来的一种伪感觉,相较于单一的影像或者装置,互动影像装置艺术这一形式更加真实地还原了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形态,因此它的感染力自然也就更为强势。渊三冤虚拟性互动影像装置的虚拟性是指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各种感应器以及穿戴设备等技术支持形成的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视、听、嗅甚至味觉的人工环境。在此环境中,观者能以自己熟悉的、自然的方式与这一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沟通、交流,甚至对其施加影响,进行互动,产生等同于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②。虚拟现实有别于真实世界,但虚拟带给观者的沉浸感,实质上受限于观者感到自己作为主要实施者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当置身于逼真的虚拟场景,观者将“难辨真假”,从而全身心地沉浸于其中获得深度体验。这种审美感受广泛存在于艺术创作的众多领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放映的《火车进站》便是早期虚拟性成功打动观者的一次尝试。据史料记载,观看影片的观众误以为火车迎面而来纷纷做出了躲避的姿态,这便是艺术的虚拟性。虚拟性所表现出的艺术张力深深扎根于当代艺术之中,通过给予观者三维视觉形象、围绕整个环境的环绕式投影影像、环绕立体声、写实的场景布置和机械互动装置,可以无缝地满足观者对艺术欣赏的感官需要,创造出一个仿像”的世界。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感觉器官非常容易被欺骗,而“亦幻亦真”便是虚拟性的最大优势。三、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类型互动装置艺术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整体的艺术特征上,还体现在以整体艺术特征为核心的多种类型模式,而不同的类型模式传达的方式和感受亦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观感和体验。渊一冤选择型选择型的互动装置艺术并不是一种常见或是流行的方式,某种程度上是植根于电影艺术作者所尝试的非传统叙事手段,以发掘出电影叙事的无限可能。近年来,互动电影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国内众多平台也纷纷做了尝试,但其实将这种电影模式运用到装置艺术中早已不足为奇。捷克斯洛伐克导演拉杜兹创作的《自动电影》于196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中展出,受限于传统电影群体观看的特性和当时的放映技术,《自动电影》的选择与互动过程采取按钮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故事的最终走向。从社会学有关群体讨论过程的观察经验来看,不同群体的讨论所持续的稳定状态和时间差异很大,电影的观影群体成分相对复杂,很容易形成“沉默的螺旋”。在这样的选择模式和社会学背景下,《自动电影》很难形成大的影响力,而逐渐被人所遗忘。《自动电影》的失败并不能说明选择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不成功。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延续了这一新奇观感,并越来越与美术馆艺术产生某种程度的契合,进而达成了艺术呈现上的不同感受,配合影像的装置现场,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线索,从而助推装置艺术的表达。在国内,这类艺术类型的尝试也并非不存在,比如即将在798朗空美术馆展示的《现场》就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渊二冤感知型感知型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更倾向于人的不同动作、气味、语言、面部反应等的捕捉,以及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痛感、温感等感官的刺激,在捕捉与反馈的过程中与观者实现互动。雕塑互动屏幕(SculptureLens)是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互动空间GalleryOne中的一个艺术作品,这个互动屏幕分为两个互动游戏,一个是“做鬼脸”(MakeaFace),一个是腔作势”(StrikeaPose)③。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夸张动作的捕捉与识别,既定的运算程序将自动筛选博物馆内的馆藏艺术品,将参与者与艺术品连接起来,从而激发参与者对博物馆内艺术作品的观赏兴趣,参与者可以将与自己相像的艺术品的合影分享给朋友或者同事。2015年,纽约艺术家丹尼·罗金(DanielRozin)打造了一件名为毛球镜(PomPomMirror)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作品并非通过数字影像的方式来呈现,而是通过更加艺术化的形象表达来对应观众的动作。这件作品能通过顶部的Kinect捕捉到镜前人的动作,然后利用464个微型随动设备来翻转、调整928颗人造毛球,最终借由黑白色差,来即时反映出人的身形。除了上述作品,还有多种感知类的互动影像装置。两种类型的区别本质上在于是否讲故事,以及是否具有叙事性。随着人们对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探究及其自身的多元发展,未来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形态将会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样态。四、结语目前,对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概念界定虽尚未统一,但互动性、连接性和虚拟性作为其最为突出的三大特征已被大部分人所认可;而它的类型则主要呈现为感知型和选择型。在这个基础上,互动影像装置艺术还有着在场性、沉浸性、非线性等不同特征。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上特征并不能很好地代表这一艺术形式,并囊括它的全部特点,但未来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特点也绝不是简单地将这些特性相加;一件特定的作品身上有可能会突出呈现其中一种特性,甚至是多元特性的综合。未来,随着互动影像装置艺术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创作者关注、发现,甚至创作出来,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类型和特征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注释院口:海淤[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学学报于南出版刘世文社.,1997:89.论新媒体艺术的野虚拟沉浸冶审美[J].Gallery盂(张社One[J].丽会温州大.科克学版),2014(04):29-34.上利夫海文化兰美,2014(10):119-127.术博物馆的创新互动空间要要要(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硕士生)视听2019.12|
“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