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爽
来源:《语文课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04期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面向经济,服务地方,以专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机构,以其鲜明的特色、明确的定位、新颖的办学理念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军。如何关注并最大限度的释放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张力,提高育人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笔者在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基层第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必然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热切关注。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启发和推動下,如何关注并最大限度的释放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张力,开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提高育人的品位和质量,摆在了每一位高职教师的面前。实践证明课程改革与实施成败关键在于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的相关研究,能够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尽快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教学在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面对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毕业生创造性能力的要求逐日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需要逐渐完善之处。借助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改革要求审视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厚
一般来说,普通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学习底子过薄,对于一些高深专业知识接受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对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屡见不鲜。并且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方面不足,学习氛围不浓厚,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力不足,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对于所学专业知识不兴趣,客观认为这些专业知识过于陈旧,在就业过程中作用不突出,有些学生对于教师讲授课程手段及方法不适应,或是还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诸如学生对教师讲课过程喜好程度,课堂学习氛围环境等综合影响等。
(二)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意识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理论知识上,而对发展学生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上,发展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重视还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其教学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甚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就直接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够严重不足。同时,很多高职教师对于职业技能竞赛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应担当的角色。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持怀疑态度,有的教师认为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只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没有多大的用途。这样就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在学校学习了几年,但也所学的知识一到社会上就和实际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岗位的各种需求。
(三)学校不注重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导致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比例很少 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校转制或升格而来,教师实践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等都处于弱势,学校对于教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匮乏。“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的错位。高职师资的培养沿用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的时间占绝大部分,而实习、实践的时间很短。由于缺少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训练,很多新教师上岗前对自己即将工作的环境、工作性质知之甚少,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向学术性看齐,过分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与内容的专、精、深,忽视了应用性、实践性的技术知识,导致许多大学生到高职院校后无法适应教学。另一原因是高职师资引进上都偏重学历,甚至一味追求高学历,对经验和技能要求则次之,这样直接导致师资的严重质量问题。 二、完善高职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高职教育教学要进行教育创新,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真正把教育教学置于素质教育平台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借鉴基础教育的改革经验,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身特点和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完善高职教育教学现存问题应采用以下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应适时地、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理论及实践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使学生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就确有收获,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成就感,激发更高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着手,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以此来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同良好的学习氛围分不开。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的学习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但是完善个人人格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在打下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及时跟上科技的发展,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因此,应在校园里开设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文化节、各类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和富有活力的各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同时也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增强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转变参与职业竞赛观念,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特点,近距离地与学生讨论理论和实践中各种问题、手把手的操作,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动手能力考试,并加大动手能力考试成绩的比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提升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逐渐转变高职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竞赛观念,将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改变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现有尴尬局面,充分发挥技能竞赛教育功能,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带给他们的成就和荣誉,从心理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强化技能教学的效果,最终实现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目标。
(三)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自然有其自身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建设。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一专多能的“双师型”为目标。要培养出符合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者自身必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参加实践,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会讲课,而且会操作;不仅成为本专业的教学能手,而且要成为本专业的行家。一方面,高职院校定期为企业提供骨干教师挂职实践,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把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管理理念带给企业,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利用实践机会学习最新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其次,设立专项资金,为教师进修、培训、外出考察、出席学术会议、参加教研活动及教学改革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国内、外培训机会,开阔教师视野,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尽可能真实、全面和贴近生产实际的学习
情景和学习领域,与学生在一种新的关系中共同探索。这样使得我们的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对当代高职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基础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能在毕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等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培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突出的高职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规划,教学科研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同步进行,促进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单纯的知识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变,实现自上而下的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经济振兴和科技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20-21. [2]王东.构建我国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15,(1):15-16 [3]王榜军,张佩生等.对高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2011,(5):82-83. [4]李利.论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2):7-8. [5]黄东昱.新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6):125-127.
[6]张丹.试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5,8(6):90-91. [7]刘军.浅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3):198. [8]张光.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11):661-662.
[9]祝士明.双师制度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16,06:18-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