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表现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 四大特点:
网络舆论主体多样化 网络舆论内容复杂化 网络舆论形成迅速化 网络舆论影响难控化
表现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网站中的新闻报道 论坛中跟帖评论 虚拟社区聊天 博客圈讨论
舆论引导策略:
1.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用主流的声音引导网络舆论 2. 研究网民心理特征, 用艺术的方法引导网络舆论 3. 过滤不良信息, 用技术的手段引导网络舆论 4. 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 用评论的话语引导网络舆论 5.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用自律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刍议》李玲·2008年第2期·《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63-65 特点:
高校网络舆论伴随着现代化网络环境的成熟,发展迅速,呈现出网络关注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参与网络的人群几乎囊括高校所有师生、在追踪人物或者事件过程中的群内和群间交流几乎无所不在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 (一)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二) 发挥舆论管理作用 (三) 关注高校内涵发展 (四) 发挥辅导员作用
高校网络舆论的管理: (一)推行网络实名制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 (三)强化网站的监管职责
《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尚俊杰 2010.08《中国青年研究》89-92 研究方法:
从舆论领袖的相关理论入手,混合使用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
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策略和措施
舆论领袖的相关理论
在这些网络舆情事件中,可以看到少数人起到了重要的领袖作用,这批人勤于在网络论坛和博客 中笔耕,积累了较高的声望,每当有舆情事件发生的时候,这批人的言论和意见往往会影响和改变其他网友的意见,引导和推动事态的发展。这样的领袖型人物常被称为“舆论领袖”。 舆论领袖也称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是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两级传播”认为,信息常常是从广播与报刊流向意见领袖(大众传播过程),然后经由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其他部分(人际传播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在活跃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被称为“舆论领袖”[9]。与媒体报道相比,普通受众更容易相信舆论领袖的观点和意见[10]。
舆论领袖一般需要具备如下基本特征:首先,他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意即舆论领袖并不一定是大人物,而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普通人。其次,舆论领袖并非集中在社会的某一个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在任何阶层与团体之中;第三,舆论领袖并非在各个领域都精通,他们只在自己有专长的领域充当领袖角色,而在其他领域扮演被领导者的角色。最后,舆论领袖必须是知识丰富、社交广泛、公信力强、对大众传播媒介接触较多的人[11]。 至于舆论领袖在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本上也可以概括为加工与解释的功能、扩散与传播的功能、支配与引导的功能、协调或干扰的功能[16][17]
高校舆情的特点:
首先,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也就是话题) 呈现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 其次,高校网络舆情制造和参与的主体存在特殊性和少数性的特点。 第三,高校网络舆情的介体(载体) 主要是高校BBS。 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依然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他们的发言和探讨促使众多浏览者对热点事件和热门观点有所了解,如果善加引导,一个正面的舆论领袖可以改善讨论版面的风气,引导浏览者的思想向正面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优势舆论被少数人所把持,一旦这少数人思想不够理智,向受众传达出负面的影响,则十分不利于学校和人心的稳定。高校学生有热情但有时欠缺一些理智,网络带来的是鱼龙混杂的信息以及表达的匿名性。因此,一旦他们发现对学校或者社会某些现象的不满,很容易大肆宣扬自己的不满。经由舆论领袖之口所宣扬的不满,更容易造成大家对刻板印象的一致认同,引发强烈的批评浪潮,甚至可能造成群体事件的发生
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策略和措施 1. 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 2. 主动培养舆论领袖,把握话语权 3. 危机管理,重点监控
4. 以管理促发展,培养领袖型人才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程凯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 卷第3期 2 0 1 1 年9 月 37页
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一种是对校园网络舆论问题可能会引起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
另一种则是看不到网络舆论问题的特殊性, 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只相信封、堵等强制性的手段的作用, 造成网络舆论导向上的简单化。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1、 监管引导不力: 2、 学生运用不当 3、 建设力度不够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1、 牢牢掌握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
2、 及时全面提供网上舆论发展的正面参照 3、 建立应急协调机制
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漏洞:
对于高校管理人员来说
1. 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较为落后。
2. 网络运用能力不高,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 3. 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留下管理真空。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探析》雷铭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第26 卷第6 期 2011 年11 月 117-119
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
高校网络舆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高校外部社会舆论;二是高校内部舆论。
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网络信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二是校园饮食、卫生、住宿等关系到个人切实利益的事情, 三是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及行为举止, 四是校园突发事件等。
高校网络舆论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高校网络舆论追随社会主流话题,同时具有大学生鲜明特点; 二是展示个性、主体意识鲜明;
三是高校网络议题形成快、传播迅速,向多元化发展。
如何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1.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 2.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需要一支科学合理的工作队伍。
3.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需要掌握自身工作原则,这是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系统中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何进行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 2.队伍建设。
3.引导队伍的工作机制。 4.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 5.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 6.注重培养网络舆论领袖。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校园建设>陈树春<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年第8期 总第172期 53-55
网络舆论引导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的意义(作用) ( 一)黏合剂: 传播信息, 沟通意见, 达到校园文化整合
( 二) 减压阀作用: 消除校园中存在的焦虑、困惑及不稳定因素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
1. 大学生更加注重互联网的沟通交流媒介功能, 网络舆论行为获得较大认同。 2. 网络舆论特点符合大学生行为特点和思维、情感、心理习惯需要。
3. 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是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认同并接纳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等的行为和意
见, 反感以教训、防范为主的思想、行为教育和管理方式。
4. 尊重并赞同理性的思考和行为。大学生网络舆论以理性表达为主, 反感偏激、情绪化的思维和行为。
5. 尊重有序管理。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
1. 加强说服和议程设置等, 这也是基于校园网络舆论特点和舆论引导的一般原理得
出的结论。
2. 强化大学生政治实践。
3. 构建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体系。
4. 帮助大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网络舆论
<教育与职业>第35 期(总第639 期)《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调查与分析》任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分析 1. 集中精力推进主题网站建设。 2. 强化社会控制。
3. 积极引导网络道德自律。
4. 积极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
《高校学生组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作用研究_以学生会_学生社团为例》刘卫红,
周宇高等建筑教育 2013 年第22 卷第6 期(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数据实证分析等等)
研究方法: 数据
分析采用SPSS17. 0 进行频数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采用SPSS17. 0 求皮尔森相关系数,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验证,,其结果如下。
1. 网上沟通、网上信息发布与获取成为高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动机 2. 大部分高校学生网络舆论认知能力较为积极
3. 高校学生组织成为学生心目中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
调查结果对高校学生组织网络舆论引导的启示
( 一) 以学生为本,建立新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模式
二) 加强队伍建设,规范高校学生组织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组织构架 ( 三) 积极探索新思路,推动高校学生组织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制度化 四) 完善网络服务,搞好网络阵地设施建设
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
1. 网络舆论引导改变了以往单一信息传播模式
2. 网络正逐渐发展成为高校师生表达意愿的重要平台
2. 网络舆论的话题丰富、内容复杂,且观点个性化、多元化
《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难点与对策》张琳2011 年7 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28 卷第7 期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难点
根据以上所述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以及网络舆论具有“五性五化”的特征: “五性”即舆论的开放性、舆论的交互性、言论者身份的虚拟性、生成的自发性和散播的隐蔽性; “五化”即网民的平民化、言论的情绪化、观点的多元化、舆论的社区化和舆论审查的弱化。 网民常常会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其无所顾忌地宣泄情绪远比客观理智地分析探讨问题更富感染力,甚至会导致“不可控性”和“无政府主义”。这些均使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困难重重。
( 一) 网络舆论引导容易处于不易控制状态
( 二) 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律难以把握,主要有三个客观因素 三、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较大,是基于大众传播资源垄断被打破的大背景,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 一) 主体阵地的培养,用主流的声音引导舆论 ( 二) 重点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议程设置 ( 三) 掌握消除网络负面舆论的技巧 ( 四) 要完善机制,适时合理配音
( 五) 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法制、道德意识,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网络舆论
《培养理论视域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分析》志霞1,冷翠玲2,陶冶3第33 卷
第2 期2013 年3 月《大庆师范学院学报》150-153
研究方法:
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论”或“教养理论”,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期电视暴力内容泛滥的美国,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格伯纳等学者实证提出。他们认为,电视等传播媒介作为居于受众与客观世界中间的信息来源,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在人们认识和理解客观现实时会产生巨大影响、造成一定的偏离,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趋于相似或一致。因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大众的”[1]229。同时发现,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格伯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在培养理论视野下影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因主要有: 1. 网络主体多样化 2. 网络意识多元化 3. 网络公众情绪化 4. 网络环境世俗化 5. 舆论建设技术化
培养理论介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
1. 2. 3. 4. 5.
搭建网络舆论参与平台。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培养网络舆论结构的正面力量。 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大网络舆论引导投入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