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金融对支撑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04-29 来源:小奈知识网
摘 要

国际金融海啸尚未完全消散之时,人们已经开始反思金融业的发展,似乎海啸之巨大与金融业之发达不无关系,甚至一些人指责金融业就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我国率先逃离了海啸漩涡,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把金融发展作为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那么,从国外对金融的惧怕或怀疑,到我国的坚持发展和改革,金融与经济关系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对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众多研究,这些文献大多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普遍把研究对象定位于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而且常因研究方法的差异使得研究结论不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以新的视角就成渝经济区这一特定区域研究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为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区域金融发展的调查分析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推动成渝经济区金融业的整合,有助于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便利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也将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 区域金融 路径选择

I

Analysis of regional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eng Yu Economic Zone

ABSTRACT

Facing a world financial crisis which is the biggest one in 100 year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has aroused public concern again in \"the time after financial crisis\"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will be in peri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ning development. So how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long-term economy with smooth and quick, is a problem cannot ignore the financial role and influence. Therefor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is need to be research at present.At home or abroad, many scholars research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n behalf of these relations. Because research objects, methods are different,the conclusion is different. And they often research more than one country or one big regions range. Then, this paper will take Cheng Yu Economic Zone as the object to research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se conclusions, we can make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ing of Cheng Yu Economic Zone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tudy the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as China's important economic growth pole in the futre, the world will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spe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f Cheng Yu Economic Zone, which will help to financial resources in the wider convenient flow and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heng Yu Economic Zone,and also push for important strategy deployment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eng Yu Economic Zone;Regional finance;Methods selection

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一、文献综述 .................................................... 1 (一)国外学者关于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 .................... 1 (二)国内学者关于成渝经济区金融业的研究 ...................... 2 二、成渝经济区经济金融的基本情况 ................................ 3 (一)成渝经济区基本情况 ...................................... 3 (二)成渝两地金融业发展现状 .................................. 4 三、成渝金融合作初见成效 ........................................ 6 四、成渝经济圈区域金融发展的瓶颈 ................................ 8 (一)整体竞争力偏低 .......................................... 8 (二)基础设施薄弱,限制协作进程 ............................... 9 (三)区域内经济、金融双核特征明显,两级分化严重 .............. 9 (四)思想观念保守,阻碍协作形成 .............................. 10 (五)体制问题突出,减慢协作进程 .............................. 10 五、加强成渝金融一体化建议及措施 ............................... 11 (一)高度重视规划工作 ....................................... 11 (二)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区域金融资源 ................... 11 (三)统筹两地的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 ....... 12 (四)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跨区经营 ............................. 12 (五)促进区域内金融界加强交流、沟通和协作 ................... 12 (六)完善统一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13 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13 (一)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13 (二)建立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 ........... 13 (三)建立农村金融生态修复机制,解决政府越位问题 ............. 14 (四)推动保险业充分发挥现代保险功能 ......................... 14 (五)稳步推进诚信服务建设 ................................... 15 七、推动建设与成渝经济区配套的金融业发展 ....................... 15 (一)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 15

III

(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 ........................... 15 (三)构建适应成渝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 16 (四)鼓励风险资本参与川渝两地建设 ........................... 16 (五)提高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6 (六)加大金融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和流动 ..................... 17 参考文献 ....................................................... 18 致 谢 ......................................................... 19

IV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关于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在中观领域的延伸,国外学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通常以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涵盖,且对其认识和研究经历了较长的过程。通常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早期思想来源于经济学者对货币的认识。例如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著名的货币面纱观,即是最早的有关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学说。从最初认为金融和经济是无关的观点逐步发展,进而研究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在国外也已有了较长的时间。现阶段,国外的大多数学者对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和金融是相互影响的,经济的增长可以有效的带动金融的需求,而金融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外众多经济学家坚信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且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在 1921 年任私营皮达曼银行经理时承认金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功能健全的银行可以对企业家进行筛选,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刺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休·帕特里克(Hugh T. Patrick,l966)提出了“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两个概念。前者是指经济主体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继而推动了金融不断发展,后者指金融供给先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存在“需求遵从”,即金融发展应附属于经济增长;希克斯(John R. Hicks,1969)则认为英国的金融体系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工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戈德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th,1969)在对 35 个国家 1860—1963 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金融结构理论”,首次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做出比较,并阐释了金融相关比率这一重要指标。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1973)和爱德华·肖(Edward S. Shaw,1973)在吸收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哈罗德-多马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压抑理论”,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认为 “金融自由化政策”可以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国外经济学家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的实证分析已经较

1

为成熟。古普塔(K. L. Gupta,1984)和荣(W. S. Jung,1986)使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帕加诺(Marco Pagano,1993)使用 AK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推导出金融体系能够以改变储蓄-投资比、居民储蓄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这几种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拉詹和津加莱斯(Robert G. Rajan, LuigiZingales,1998)通过对不同产业成长效应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分析,证明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均衡的因果关系;世界银行的列维和泽尔沃斯(RossLevine, Sara. Zervos,1998)对 1976-1993 年 47 个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银行发展水平、股票市场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卢英特和奥萨德(Kul B.Luintel, Khan Osahid,1999)通过 10 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运用多变量 VAR 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而列维和贝(RossLevine, Thorsten Beck,2004)运用 1976-1998 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股票市场以及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股票市场和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国内学者关于成渝经济区金融业的研究

具体到成渝经济区,我国也有一大批学者在对金融在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结果,并提出大量具有建设性和实用性的意见。张仁枫 就成渝经济区金融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建设“成渝模式”西部金融中心的构想。认为成渝两地应抓住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成渝经济区规划》加强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采取“成渝模式”的发展方式,共同构建西部金融中心。所谓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成渝模式”,就是指在《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指导下,通过成渝两地的金融合作、金融市场开发和金融资源的共享等途径,在成渝经济区内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一种新构想。不管建立在成都或重庆,这种模式的金融中心都具有战略上的绝对优势。雷曜 金融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分析了了成渝经济区存在的几个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经济、金融“双核”特征明显,“双核”与“腹地” 的金融发展空间结构差异巨大;金融支持在产业转移和统筹城乡作用的两大重

2

点领域尚无明显突破,银行信贷仍占融资绝对优势;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地方金融发展的基础和质量尚需进一步改善。并对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杨绪萍 在论成渝金融协作中,论述了金融协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成渝金融协作的障碍并提出了观念创新,确定共赢意识;市场创新,促进协作;制度创新,实现金融协作;机制创新,加快金融协作等成渝金融协作的措施建议。

二、成渝经济区经济金融的基本情况

(一)成渝经济区基本情况

成渝经济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包括重庆市的31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5个市。该区域2011年末总人口接近1亿,当年GDP总量3万亿元左右,分别占全国的7%和6%左右。

根据《规划(初稿)》,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被初定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或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成渝经济区抓住历史机遇,推进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总体上,该区域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农业人口众多,但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城乡二元和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就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中心辐射优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很有可能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增长区之后的重要增长极。同时,金融对成渝经济区社会经济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多元化、多功能的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增强了金融机构活力。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业务转型,大力推动地方性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重组、增资扩股、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不断拓展新型金融业务,金融机构成为更加市场化的主体,增强了服务经济的能力。二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发挥了较突出作用。例如,四川成立了注册资本800亿元的四川发

3

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的成都投资控股集团以及规模为6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三是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重庆在2010年底推出了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金交所作为重庆市政府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一开始就被允许交易“信贷类资产、“各类应收账款、债权债务产品”,以及“开展组合金融工具应用、综合金融创新业务”等。还新组建了地方财产保险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稳步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四是在统筹城乡综合试点改革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家赋予一些金融政策支持,增强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成渝两地金融业发展现状

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成渝两地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以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都提出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这样一个奋斗目标,各自的定位有所不同,成都是要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重庆则是要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不管各自定位怎么样,至少它是要把成都和重庆打造成为吸纳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成长、实现经济发展的中心。

1、成都金融业发展现状

下面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成都金融中心时间表里大致了解成都市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情况: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认为“西南金融中心”; 2007年省政府明确提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 2008年成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 2012年成都成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

2015年成都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2010年,成都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3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5.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3%,金融业已经初步成为了成都市的支柱产业。截至2010年9月底,成都市共有保险机构5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45家,外资金融机构31家,已有独立的第三方金融服

4

务外包企业近30家。目前成都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的余额,均居中西部城市首位。成都将采取与北京、上海等全国性金融中心实行错位发展的形式,其提出,2012年金融后台服务中心达到30家,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并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最多、配套服务功能最完善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同时还将促进西部金融服务外包中心的建设。此外,深圳独立研究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第三期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报告对全国29座城市进行了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成都成为升幅最大的城市,从2010年第二期第19位上升到第9位,并位居西部之首。在此基础上,《规划》首次提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时间目标:到2015年,成都将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再用5-10年时间,建成具有国际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金融中心城市。

2、重庆金融业发展现状

自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以及自身的快速发展下,目前为止,重庆市的金融产业已出具规模,金融业发展与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议题进入了政府决策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五个层次体现了该市今年来金融业的快速崛起:

第一层次是传统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重庆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8家,证券营业部90家,市级以上保险公司36家。目前,重庆的商业银行金融生态良好,不良资产率1.08%,居全国前列。此外,2010年末全市存款余额为13454.98亿元,同比增长23.1%,贷款余额为10888.15亿元,同比增长24.2%,贷款与GDP 的比率为1.4:1。

第二个层次则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等。这一层次上重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保险业尤为突出,2009年重庆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4.7亿元,同比增长 22%,增幅较全国水平高8.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直辖市第1位,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目前已经有美国利宝、中美大都会人寿和中新大东方人寿三家大型外资保险机构在重庆设置地区总部,其中美国利宝更是将中国总部设于此。重庆的保险机构以27家的数量在中国大陆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第四。同时,担保体系逐步健全,全市纳入备案管理的融资性担保公司131家,注册资本金125.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已达96家,其中开业84家、资本金57亿元。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加速聚集,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

5

司35家,其中备案23家、预备案12家,已设立基金投资能力超过200亿元,实现投资24.5亿元。信托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信托资产余额896.5亿元,同比增长了47%。昆仑金融租赁公司已开业,年内租赁资产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境内上市公司30家,总股本 116.11亿股,比上年增长33.1%,股票总市值1593.14 亿元增长2.1倍。境内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 26.37亿元,增长80.3%。

第三个层次则是要素市场的设立。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开市,7家企业成功挂牌。依托股份转让中心建设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目前登记托管的信贷资产达249亿元。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农畜产品远期交易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前三季度共实现交易额151.7亿元。重庆航运交易所挂牌,重庆药品交易所进入试运营阶段。

第四个层次是结算中心,目前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0年12月,全球最大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美国贝宝在中国的首家全资子公司——贝宝结算服务(重庆)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美国贝宝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国际电子商务结算平台,这个平台将让重庆跨越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障碍,给予重庆发展成中国国内首个电子商务结算中心的条件。

第五个层次则是从法治、政务、人才环境上保障金融中心的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在肯定重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定位的同时,出台了含金量极大的相关措施,给重庆的发展带来厚积薄发的机遇与动力。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保增长、促消费”的措施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庆会将获得更优厚的政策,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前景更加广阔。处在长江上游经济开发前沿阵地的重庆作为整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凭借强大的政策及区位优势,在城市发展的崛起和升级过程中,成为我国长江上游的战略枢纽和西南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国际都市,这将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渝金融合作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成渝两地联系紧密,合作广泛,尤其是拓展金融领域合作、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等,更是双方共识。这两年,重庆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成都则发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双

6

方你追我赶,相互竞争。业内人士认为,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将给成渝两地金融合作带来更多可能。事实上,不少金融机构早就开始了两地间的金融交流与互相渗透。

经过多个月筹备,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日前正式开市,为成渝地区广大企业提供了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成渝两地应加强合作和交流,不断拓展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携手实现跨越式发展。早在2004年2月,四川省与重庆市就签订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川渝合作开启了新的征程。2007年4月,四川省与重庆市达成《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确定了以“成渝经济区”作为两省市的合作平台。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成渝经济区成为一个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成渝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越来越多的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始内联外引,走向全国,区域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融资金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有力推动了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2009年5月,成都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成都市锦江区翰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在成都业务发展迅速。该公司是由重庆等地的几家知名法人机构和自然人共同出资组建,之前重庆市渝中区瀚华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立。2009年1月,重庆银行选择成都作为其全国首个分行所在地,迈出跨区域经营的第一步。2010年2月,重庆银行成都分行崇州支行隆重开业,主要担负了落实、结算重庆对口援建资金的重要职责,开业后将向崇州市授信10亿元作为首批援建资金。2010年3月,成都银行首家省外分行在重庆开业,成为推动成渝两地金融机构交流合作、成渝经济区发展建设的又一重要渠道。四川首家经审批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的国资担保企业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成都金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其重庆分公司组建不到半个月,即诞生第一单。据了解,该公司将为重铁巨龙储运有限公司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提供担保。目前,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生效手续。金控担保总经理万福江透露:“还有10多个重庆项目正在洽谈,担保总规模预计超过2亿元。”

7

区域金融融合推动了成渝金融业的发展。从2009年的情况看,四川省和重庆市非金融企业融资增量(包括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分别为4987.5亿元、2843.6亿元,均为上年的2倍左右。其中,贷款快速增长,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979.4亿元、8856.6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除了股票融资快速增长外,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债券融资额均翻了一番。

在区域金融融合和金融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川渝两地经济迅速发展,活力大大增强。2010年,四川和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5.1%、17.1%,分别高于全国增速4.7、6.7个百分点,也高于西部地区平均增长率。广安、泸州、自贡等城市主动承接重庆产业转出,加速融入重庆都市圈,成渝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增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连接成渝两地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益于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信心继续增强,加之家电下乡、减免征收车辆购置税、购房契税减免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移等金融财政政策措施释放了居民大宗商品购买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0.0%、18.6%,均快于全国增速。

总体来看,区域金融合作的加深,有助于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便利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四、成渝经济圈区域金融发展的瓶颈

(一)整体竞争力偏低

影响协作发展城市金融竞争力是指为城市所拥有,控制或可利用的金融资源数量,获得的便利性成本及城市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金融人才的竞争力以及其制度环境因素和开放程度。成都、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其金融业发展程度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城市。无论其区位力还是资源力 ,甚至科技力,设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整体竞争力的低程度,使区域金融业发展难以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联合。要扭转该局面,需形成共赢意识,把对方作为自己的经济腹地,相互利用优势资源,

8

发挥各自实力,共建金融规章制度。鼓励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机构的收入,使资金能够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自负盈亏,金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整体竞争力得到普遍提高。

(二)基础设施薄弱,限制协作进程

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有形的物资投入和无形的金融监管,信息传播,同时它还包括规则和体制。具体来说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基础设施,如电话拥有人数、网络普及率、交通运输等。 二是监管。成渝地区交通、通信网络发展落后,结算渠道畅通程度不够,限制了支付清算系统的覆盖面以及运行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征信体系建设尚未完成,提高了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成本;金融信息网络的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区域金融信息的互联共享性。金融服务与监管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该行业的从业人数少,服务效率低是主要的弊端,金融网点分布少,自动化的金融设施贫乏,加剧了该问题。同时现阶段监管机构设置与运行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派出机构主要是按行政区划设置,央行大区行的设置并非以区域经济的联系程度为标准,而是以区域经济问题的平衡为原则,因此央行大区行的设置与经济区域范围的相悖必然导致在金融运行过程中出现政策协调难度和信息传播成本的增加。

(三)区域内经济、金融双核特征明显,两级分化严重

经济、金融“双核”特征明显,“双核”与“腹地” 的金融发展空间结构差异巨大成渝经济区内大中城市之间、各中型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够,中小城市发展不足。与成都、重庆(双核)相比,成渝经济区内其余各地(腹地)的金融市场发育、金融体系建设、金融规模总量等均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哑铃”式空间差异分布特征。从三次产业构成比重来看,虽然成渝经济区整体上已经进入“二三一”结构,但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三产业低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优势不明显。成渝经济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经济抵抗风险能力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大,乡镇负债重。同时,区域内经济支柱产

9

业单一,主要依靠烟草制品业、电力、有色、机电、重化工业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难以形成对农业的有效反哺机制。

(四)思想观念保守,阻碍协作形成

由于成渝两地处于内陆,人们与发达地区接触较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教育经费增长快,但总额仍然偏低,文盲率低,但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城市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 但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人们缺乏一种独立的金融人格, 思想观念保守, 生活步伐较慢, 安于现状 , 惰于创新。虽然科研机构基于现状作出过许多研究成果, 但这些成果未与政府的政策实施相结合, 大多停留在一个理论探讨的阶段。基于这样一种氛围, 成渝经济区很难达到制度的成功变迁, 并由此获得金融业的发展。成渝两地人们的思想观念沿续了几千年的传统, 保守, 落后, 吸引新事物的速度慢, 目前还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现状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难题, 不利于双方合作, 市场化的推进, 也有悖于现代经济增长趋势。要使两地金融创造出另一高峰 ,解放思想是第一大要务。

(五)体制问题突出,减慢协作进程

2001年重庆与成都签订了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 ,2004年2月川渝签订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 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这些协议并没发挥出作用。究其原因为何? 地方个人主义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体制障碍严重限制了成渝发展,在金融行业中体现明显。在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经营体制下,金融机构之间的横向合作还面临较多的政策障碍和制度限制,由于激烈竞争的存在,使得各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往往较多地考虑地方和部门利益,金融合作和愿望不强 ,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是区域金融协作的瓶颈。金钱互动关系目前仍带有许多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缺乏统筹安排。成渝金融业发展要达到更高水平, 必须冲破现有的行政体制 ,建立市场化的金融自组织系统,促进经济区之间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遵循金融成长自发演进规律,进行金融协同与合作。

10

五、加强成渝金融一体化建议及措施

近几年来,成渝地区的金融合作越来越紧密,但无论是间接融资市场还是直接融资市场,基本上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接下来还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金融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加快成渝经济区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

(一)高度重视规划工作

针对区域经济在全国的代表性领域和事关金融运行、经济发展全局的典型问题和重大问题,准确把握金融中心建设、农村金融改革等区域金融业发展重点,两地政府应该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成渝经济区等地方发展战略及重大区域规划制定与实施,注重区域合作和联动,推动成渝两地金融融合。

(二)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区域金融资源

整合区内的金融资源目的在于合理规划金融产业的发展路线,促进区内金融业的平衡发展,最终在区内形成健康稳定的金融集群和金融中心。在培育金融集群和市场过程中,也应该突破地域的限制,培育跨省市的金融集群和金融市场。这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金融业发展,也有利于金融中心的形成。而要培育跨省市的金融集群,还必须融合两省市的金融资源,实现两地产业结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对应和衔接,最终实现区域内金融市场的融合,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做好准备。围绕成渝经济区的重大项目,改进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机制,做好项目咨询、信贷资金配套等金融服务,满足资金合理需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点,结合农村产权改革,提高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

11

(三)统筹两地的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基础和动力,开发金融市场则是金融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成渝两地应通过整合两地的金融资源,统筹两地金融市场,包括人才的流动和相互补充、资本的整合与交易市场的充实;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配置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金融竞争力,并在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的同时,充分凸显核心功能区金融资源综合优势,实现包括资金流、金融信息流、与金融相关的物流、金融人才流、企业流的互动与互通。为此,两地要强化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完善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两地应在《成渝经济区规划》下进行合理的金融发展规划,通过在重要的大城市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机构和体系、吸收国内和国际上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以及统筹城乡金融资源等措施,建立起金融人才充沛、金融资源丰富、金融业务广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型金融市场。

(四)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跨区经营

遵循因地制宜、选择多样、发挥合力的原则,以资本结构改革为重点,改善治理结构,丰富市场结构,大力推进本地法人机构的做大做强,同时通过金融机构业务跨区域发展,特别是在四川和重庆两地交叉开设分支结构,两地金融机构互相参股和控股,实现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和功能的拓展,促进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与融合实现辐射效应。

(五)促进区域内金融界加强交流、沟通和协作

搭建两地金融交流平台,形成政府相关部门、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商业性金融机构等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成渝经济区内金融业务联动。

12

(六)完善统一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支付体系建设,拓展支付体系服务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支付效率,丰富支付结算方式和渠道。继续加强征信系统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系统社会服务功能。

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地方金融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机构内部制度的健全完善,同时,还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的流入,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青睐,还能促进地方金融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各类资金的需要。因此,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发展壮大地方金融的前提条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成渝两地地处西南中心,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正在努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相似性。我们建议川渝两地积极牵手共同制定成渝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目标、发展任务、编制工作程序,统筹安排金融生态建设的全局性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完善以健全法规、源头防范为重点的金融监管机制,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地方金融法规;二是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比如,针对担保行业存在的资本金不充足、社会公信力不强、风险代偿能力较弱等问题,应从严格审查担保公司的素质抓起,从源头上防范和规避担保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是金融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法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

有效设计关于金融债权有效保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银企合作、经济

13

金融政策支持的一系列指标。一是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操作规范、激励有效、监督有力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优化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二是要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征信体系;三是要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建立金融债权维护的司法机制;四是要统筹协调,将建设诚信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建立农村金融生态修复机制,解决政府越位问题

地方政府要认真审视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积极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金融债权维护难题,解决金融机构包袱过重等政府欠债等历史问题,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少用行政干预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一是加强农村信用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信用村镇、信用农户建设,扩大信用覆盖面;二是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在推广企业征信建设的同时,力争试点推行农村个人征信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提供支撑平台;三是建立健全维护农村金融债权的法制保障体系。要从金融维权案件审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以及对乡村债务的化解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整肃农村法制环境;四是地方金融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等方面的协调和沟通,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基层分支机构要及时向政府部门如财政、税收、司法等反映金融机构运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发挥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农户等的沟通和交流,扩大信用宣传,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五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推动保险业充分发挥现代保险功能

一是服务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保障程度;二是服务于工业生产,充分运用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促进工业生产、商业物流和服务消费;三是服务于内外贸易,围绕继续增强外源型经济优势、加快内源型经

14

济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货物运输、出口信用等保险服务支持内外贸易发展;四是服务于基础建设,通过风险保障和资金融通,促进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建设;五是服务于社会管理,大力发展公众责任和意外、医疗、养老等保险,维护公共安全;六是服务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保险产业发展,服务于成渝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

(五)稳步推进诚信服务建设

推进监管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推进行业自律,推动完善公司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风险防范体系。

七、推动建设与成渝经济区配套的金融业发展

(一)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没有完整的标准答案或者标准定义,但是对世界上各种金融中心加以概括,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机构体系中心,第二是市场中心,第三是交易中心,第四是随着金融流程的整合,逐步形成后台服务中心,把金融的流程改造为前台中间后台。

根据现实状况,四川和重庆存款余额相加大约为全国存款总额的7%左右,而贷款余额只有全国贷款总额的6.3%左右。成渝两地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要想设立区域性的市场可能性很小,但成渝经济区可以做到突出一两个方面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如何能够使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成渝经济区,有更多的金融工具支持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有更多的金融巨头来推动成渝经济区现代化,这应该成为四川和重庆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

如何实现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第一要争取把成渝经

15

济区建设成为金融创新试验区,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服务方式,推动地方法人机构加快发展,同时更多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实现发展。

在间接融资方面,要让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商业银行来支持地方建设,改变大银行喜欢大企业的现象,把大银行的网点和项目包装、论证能力强的优势变成地方融资优势。

同时把四川和重庆的保险资金投放在重点领域,如介入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城市建设等领域,同时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商业保险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商业保险来弥补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

(三)构建适应成渝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因地方性小银行数量仍然偏少,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滞后等多种因素制约,成渝两地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境。结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增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降低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的门槛等。构建适应成渝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区域规划顺利推进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四)鼓励风险资本参与川渝两地建设

成都和重庆在科技科研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如何把风险资本引入到经济

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应该成为金融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成渝经济区还可以考虑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流合作一个重要平台。中国要向南发展,西部要更好地开发,必然会融入到东南亚,融入到南亚。而这些地区金融的发育应当说还需要各种力量的支持,成渝经济区完全可以争取在区域性的金融合作方面走在前面。

(五)提高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金融中心必须建立在金融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成渝两地的现状是,金融产业的发展是不足够的。重庆去年金融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

16

7%,成都也只有8%。一个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支柱产业的标准,它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应当达到10%左右。目前从成渝两地实践看,金融产业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领域,新兴的金融工具并不多,特别是通过金融业的发展来引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对四川和重庆来说是现在面临的一个任务。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快金融产业发展,使金融产业占GDP比重能够进一步提升。四川省提出来,到2015年,成都市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要争取达到10%。所以金融必须产业化,金融产业必须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应当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据更多的份额。

(六)加大金融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和流动

成渝经济区位于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滞后部分来源于人才资源的短缺,区位劣势同时又加剧了其人才短缺的程度。金融人才的充裕是构建金融中心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金融业务的发展更需要不同档次金融从业者的支撑。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聚集金融人才,并充分流动于区域内。同时,要致力于现有金融机构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打造属于西部金融中心特有的金融人才队伍。首先,可依托区内唯一重点财经院校——西南财经大学,加强与海内外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同时带动区内其他相关院校及学科的发展,积极为成渝经济区培养金融人才。其次,建设和完善区内认可的金融业从业准则和规范,提升现有金融从业者的素质,使区内金融业不断与国内发达地区靠拢,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再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环 境,吸引国内外优秀金融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集聚效应。

17

参考文献

[1]杜娟 双核结构模式与成渝双核城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2):19-22

[2]何雄浪,朱旭光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J].软科学,2010(6):74—79

[3]李扬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2009

[4]刘道明 “成渝经济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J] 中国四川省党委学报2008(1)

[5]彭小兵 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研究———以重庆为例构建区 [6]王明国 金融中心形成动因相关文献综述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10(19):130-134

[7]吴小渝 关于建设西部重要增长极的思考[J]探索 2008(3) [8]杨绪萍 论成渝金融协作 大众商务2009年8月

[9]杨芸芸 制约成渝经济区成长的非经济因素分析[J] 大众商务 2009(11) 域金融体系[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曾海洪 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与金融职能的发挥2010

[11]赵曦 川渝经济协作建设研究 [ M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年4月第 1版

[12]郑长德 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 民族出版社,2007 [13]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M]. 重庆:重庆 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39-47

[14]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http://www.chengdu.gov.cn/special/template/ClassID=021245 [15]大成网 成都金控担保在重庆“诞生”第一单2011年08月30日 [16]Ross

Levine,

Norman

Loayza,

Thorsten

Beck.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 causality andcaus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0

18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 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度过了。

首先,我要向王选庆教授对本文的指导和精心修改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王老师长期以来忘我的工作热情及审慎认真的教学态度致以崇高的敬意!

其次,我要向大学期间给我授课的全体老师,以及在校期间给予本人学术帮助的师兄师姐和同窗表示诚挚的谢意。你们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丰富的经验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文章撰写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再次,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所学专业金融学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最后,谢谢评阅、评审论文和出席论文答辩会的各位专家。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意见、建议和点评。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