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导学提纲编写

2024-02-18 来源:小奈知识网


如何编写导学提纲

一、定义

导学提纲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等同于教案,教案是从教师角度出发,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教。导学案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二、内容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学习反思等环节。

三、作用

导学提纲由同一个组的老师共同研究讨论编写而成,一方面能调动教师集思广益,另一面也能极大地减少教师备教案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学习教育论文、文摘,或搜集本学科的课外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

际的上课安排,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打算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1)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要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同时要强化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交流讨论学会看书。

设计问题需注意事项: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浮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进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以为是怎样的”“你判定的

根据”“你的理由”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提纲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进步人人参与的能力,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掘。

4、方法化原则

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提纲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5、层次化、递进行原则

导学提纲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

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混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门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五、书写格式

1.页眉设置:________学校校本课程◆______年级________学科_______教材◆导学提纲

编写:__________ 校审:____________

2.页脚设置:

班级: 姓名:

3.基本环节:

学习目标——具体而明确(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涵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重点难点——把握要准确: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

题的信心。

知识链接-------简明并相关: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

学法指导——精到且适用: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点拨。主要体现在问题设计的“知识问题化化,问题层次化”上。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水平,与传统学案有根本的区别。

问题探究——编写要精心

学习反思-------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

目标检测

作业布置--------课堂上完成。要体现层次化(梯级上升),题组化。

归纳小结

4、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5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特点,这样,课上问题就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识记级,B为理解级,C为应用级,D为拓展级)

六、使用方法

可以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精讲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案例:

所有学案必须提前一周印刷完毕,本节课必须带好下节课所用学案,并于最后10分钟发下。

1、当堂后十分钟发下节课的导学案,进行“点火预热”。老师引领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学法指导、点破重难点、师生共同参与预习。

2、上课前一天由组长收齐学案,老师批阅自主学习部分,以了解学情;上课前的课间发学案,由科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利用课间在黑板上写板书。

3、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展示方式为阅读、板演两种方式。

4、学生可以提出质疑,进行交流,个别知识点老师做总结点拨(不是点评),学生用双色笔(自学一支,订正一支)修改订正学案。

5、35分钟内完成学案订正,小组长收齐学案,老师课下审阅。

七、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