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化解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基于个案管理视角

2024-03-31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21年3月第42卷第3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Mar. ,2021Vol. 42 No. 3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化解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基于个案管理视角—

何晓红,刘新(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摘要: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复杂问题、多样需求”的特点,通过传统的个案、小组方法介入,不 仅耗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文章聚焦于具体的实务案例,通过对X市困境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分析,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存在照护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家庭互动风险以及社会排斥风险, 以个案管理模式为切入点进行干预,搭建政府、社会联动框架,在患者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上拓展 外在性资源,试图化解精神障碍患者危机,帮助其获得有尊严的生活,同时为社会工作者介入精

神障碍患者提供实务参考。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化解;社会工作干预;个案管理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4476(2021)03 -0021 -06近年来精神障碍患者伤人事件频发,导致社会大众对精神障碍患者产生恐惧、排斥心理,在日常生活中 具体表现为拒绝与患者产生直接的互动。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社会、社区要为精神障碍患 者打造有利于其康复、融入的环境,但仍困难重重。文章通过分析精神障碍患者面临的风险,以个案管理模

式为切入点,搭建政府、社会的联动框架,在患者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外在性资源,化解其危机,使其获 得有尊严的生活。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精神疾病是指在体内外各种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 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⑴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或精神神经病,是一组精神障

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病 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⑵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16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比

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人数超过1 600万,而各类精神心理障碍人群数量在1亿以上,其余大多数是抑 郁症、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障碍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受情绪、环境、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高发作 性和高失控性,同时对社会的常态化运行提出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卫生计

生委、中国残联起草的《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

“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出家庭、机构、社区、医院等多个主体间应当如 何配合的需求,个案管理模式正好回应了此种需求,通过内生性发展+外生性资源+机构社会工作者干预 来建立综融性服务体系。以“精神障碍患者”为主题,在知网上共搜索到5 613篇相关文献,万方搜索到32 220篇相关文献。以 “个案管理”为主题,在知网上共搜索到2 135篇相关文献,万方40 644篇文献。以“个案管理”“精神障碍患 者”为主题,在知网上共搜索到16篇相关文献,万方47篇文献,其中仅有10篇与社会科学文献相关,即运用

个案管理模式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文章。由此可见,我国虽强调发挥社会工作在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和 社区康复中的重要支持作用,为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料提供支持与帮助,⑶但通过文献 梳理发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介入精神障碍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收稿日期:2020-11 -23;修订日期:2021 -01 -25基金项目:湖北省省级教研项目(2017418)作者简介:何晓红(1967-),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刘新(1995-),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硕士硕士生。21第42卷第3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目前专家学者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精神障碍患者相关的医学研究,主 要是对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严7二是对精神障碍患者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对精神障

碍患者的心理诊断,并运用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和治疗;[7勺三是针对精神病障碍患者权益、隐私、知情同意等

进行立法保护;⑷⑼四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介入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且大多集中在医务社

会工作方面,主要聚焦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研究o[1°-11]也有部分学者聚焦个案研究,但多采用赋权理论、优 势视角理论进行研究o[12_13]由此可知目前研究多从社会整体和某一社会工作理论分析角度入手,对于精神

障碍患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个案、社区、医务研究,而精神障碍患者因具有“复杂问题”“多重需求”特点,使

得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无法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因为个案工作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 间的个别工作关系,注重服务对象内在思考的改变。武艳华等学者也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对精神障碍患者进

行风险预估,并提出理论性的介入方式。[⑷因此,文章基于个案管理视角,通过“全貌”的工作方法和个案管 理的“双重功能”特点,致力于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整合、有效的服务。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辅以案

例研究,在搭建政府、社会联动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服务对象外在性资源,激发其内生性发展,从而促进精神 障碍患者的社会融入,为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实务参考。二、研究资料与问题综述小A,女,50岁,患有脑瘫,伴有言语听力一级残疾、智力三级残疾,经X市精神医疗机构评估其具有多 重精神疾病,且等级为二级。目前瘫痪在家,无法自理。其父亲79岁,是一名退伍军人,除听力下降外,身体 健康,主要负责生活用品的采购;母亲77岁,身体较差,腿脚不便;小A姐姐与其丈夫离婚,身体状况较差, 现居住外地,有一子在外地打工;小A妹妹的丈夫已去世,与丈夫没有孩子,现在外地居住。因小A身体缺陷,加之性格内向、怯懦导致与同事交往不畅,工作期间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受刺激后发 生破坏性和攻击性等精神异常行为。家人在无法控制小A的情形下,采取强制性措施送往安定医院治疗。

治疗结束后,小A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爱吃垃圾食品,导致其营养不良,再次送往医院治疗时发现其患有 乳腺癌,现已手术切除,需每三个月做一次复查,服用抗癌药物。现小A身患多重疾病,瘫痪在家生活无法 自理。由于小A病情的特殊性、危险性,导致其自身面临着经济、照护、家庭互动和社会排斥的风险,不利于其

身心发展、家庭和谐、融入社会。(-)精神障碍患者的照护风险小A患病已有14年,患病最初几年其父母刚刚退休,精神、身体各方面良好,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服务 对象的照护需求,但是最近几年其父母身体状况较差,照顾患者比较吃力,对于患者的需求常常心有余而力

不足。“今年她已经50 了,我和她爸爸也快80 了。我现在有三高、腰椎间盘突出,腿脚也不利索,她

爸爸虽然身体还可以,但是耳朵不好,需要大声和他讲话,平常他就负责家庭生活用品的采买以及 在照顾女儿的事情上给我打打下手,主要还是我在照顾女儿。现在我们两个年龄也大了,抱不动 她了,给她翻身也比较吃力。趁我们现在还能做,她还能享享福,等我们走了她就要吃苦了。”(文本摘自20200707DBXM访谈资料)小A患病时间较久,长期以来都是父母悉心照料,但现在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照顾自己都比 较困难,更别说照顾患者了。此外通过访谈,父母也表达了对患者未来照料的担忧。(二)精神障碍患者的经济风险小A由于需要长期服用镇定类药物维持病情稳定,现有的政策仅能满足小部分的用药需求,剩余部分 的用药支出仍需要家庭垫付,导致患者用药支出费用较大,需要家庭的帮助才能基本维持。加之社会大众 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以及精神障碍患者自身的病耻感使得他们无法获取就业渠道以寻找合适的就业 机会。“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已经很多年了,早年具有较强的攻击性,送往安定医院治疗,病情稳定 后需要长期服药,加上又患上癌症,在吃药这方面的开销特别大。虽然她享有低保、残联等相关政

策补贴,但是低保只能住院报销,残联一年500元的用药补贴也不能满足她一年的用药支出。现在22何晓红,等: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化解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我们老两口退休工资的一大半都要花在她吃药上面,剩下的钱用于家庭的基本开销。”(文本摘自20200707DBXM访谈资料)从访谈资料看出现有的政策无法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平常的用药支出,加之服务对象长期卧床无法自

理,表达能力障碍,既没有获得合适工作的渠道,也无法参与工作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三) 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风险小A由于脑瘫、表达混乱、行动障碍导致社会交往受挫,遭人嘲讽、歧视,加之工作不顺,几经治疗后长 期卧床在家,被社会所隔离、抛弃,无法向他人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忧愁,只能选择将负面情绪压制,从而 出现了封闭、自卑、沮丧、哀愁等负面情绪。(四)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互动风险由于小A表达能力障碍,长期卧床,导致出现了猜疑、思维混乱、胡言乱语、情绪不稳定的现象。与父母 沟通主要依靠多年来培养的默契,但这种默契主要体现在照护方面。除此之外,平常的沟通互动较少。“她出生时由于缺氧导致脑瘫,行动障碍,在成长过程中受尽他人的嘲笑,比较自卑。自从发 病后她就思维混乱,整天躺在床上胡言乱语。半夜的时候会咿呀、大笑,白天的时候躺在床上不知

道在想什么,我们虽然也很想和她说说话,但是不在一个频道上,沟通起来特别费劲。”(文本摘自20191017DBXM访谈资料)父母表达了与患者沟通的意愿,但由于患者表达障碍、思维混乱,导致父母无法与其有效沟通,与患者 互动较少,不利于家庭良性关系的建构。在后期社会工作者介入过程中,需要尝试非语言沟通增加家庭成 员交流,增强亲子互动。(五)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排斥风险小A由于病耻感、自卑、表达等因素拒绝与家属、外界社会产生联结,生活在她自己所构建的意义世界 中,不仅不利于社会融入,也不利于精神疾病病情的稳定。“她每天醒了就睁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时候邻居串门聊天、社区工作人员查看家庭 情况,她也不会看人家。白天大多数时候看着天花板。”

(文本摘自20191017DBXM访谈资料)虽然社区工作人员、邻里会前往小A家中了解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但由于小A自身原因,社区工作

人员、邻里主要是与其父母进行沟通,父母成了小A的“代言人”。三、研究框架与路径对策(―)个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个案管理,亦称“综融性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困境和需求,有针对 地采用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等包含多种服务的专业方法,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⑸在长

期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由于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对个案管理的理论内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一 是服务团队合作取向,即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是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寻求资源,协调助人活动的过程,重 视团队协作能力;二是服务对象获取资源及能力取向,美国学者巴鲁和明克特别强调服务对象的多重问题

复杂性,认为必须发展服务对象的网络资源,重视服务对象使用资源的能力,[16]注重服务对象获得和利用资 源的能力;三是注重专业关系建立取向,瓦雷克斯和格林指出个案管理服务的关键是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

象人际关系沟通的过程,服务计划的制定和目标的达成均建立在专业关系基础之上,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 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四是服务对象的参与取向,英国学者奥莫和格拉斯堂伯瑞认为个案管理是服 务对象选择参与服务的过程,在经过建立专业关系、评估得到服务对象的同意后,为服务对象设计并组织包

裹式的专业服务,[⑺强调服务对象主动参与的意识。根据不同学者对个案管理内涵的不同理解,可以归纳出个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不同专业人员从各自

本专业视角出发,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协调性服务,强调团队协作式的“全貌”工作方法;搭建和拓 展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重视服务对象资源的可获性和利用性;服务初期,明确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

各自对角色的期待,在服务对象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建立专业关系;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 协调者、监督者、管理者、中介者的角色,注重服务对象需求反馈和团队的资源输送。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面临的经济风险、照护风险、心理风险、家庭互动风险、社会排斥风险进行详细分23第42卷第3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析,以及对个案管理模式取向进行详细论述。下文将阐述个案管理干预精神障碍患者的框架、实现路径以

及案例具体干预过程。(二) 干预的框架思路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成员由于经济、照护、心理、身体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加之对疾病的病耻感,使得患

者和家庭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被排斥和边缘化。个案管理模式的出现正是为服务 “多重问题、多样需求”的弱势群体应运而生的,其强调服务高效、团队协作、资源整合、多元一体化的特点, 适用于精神障碍领域。社会工作者通过联动家庭、社区、残联、医疗、康复机构等正式和非正式系统,为精神 障碍患者建立稳固可依赖的社会支持网络,拓展医疗、照护、经济、社会等多方资源,以化解精神障碍患者的

风险与危机。(三) 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模式干预的实现路径1・以内生性发展为主要务目标 小A目前存在自卑、沮丧、郁闷、哀愁等多重负面情绪,行为主要表

现为拒绝与外界沟通,沉溺于自身的意义世界,而内生性发展强调的是患者个人心态、意识、观念向积极方 向的转变。社会工作者在干预过程中以小A自身的内在性发展为主要目标,关注的重点在于对小A进行增 能赋权,鼓励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增强抗逆力,摆脱负面情绪对自身的不良影响以及导致的不良行 为,打通意义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的通道,使其建构的意义世界与外在现实相联结。2. 拓展外展性资源促进内生性发展 个案管理模式强调“多元一体” “全貌”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不仅需

要关注患者内生性发展,还需要外展性资源的拓展以支持、促进患者内生性发展。在外展性资源拓展过程 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资源链接者、协调者、关系协调者、行政管理者的角色,链接社会资源。在本文案例

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小A链接正式资源,主要包括医疗资源、政策解读和申领资源、残疾鉴定资源等;以及

非正式资源,主要包括照护资源、经济资源、志愿者资源等。3. 社会工作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个案管理视角在介入精神障碍患者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相应

的角色,运用个案工作专业知识结合个案管理的“多元一体化”的特点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专业干预。在个

案工作通用过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个案管理的服务模式、患者自身的特点、优势与资源,为患者提供个别 化的服务,促成服务对象有效使用不同资源的能力,培育、重视服务对象改变的潜能。(四) 个案管理的具体干预过程1 •接案与建立关系 前期通过入户探访了解小A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政策宣传倡导,其母亲遂向社

会工作者寻求帮助,表达出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为其解决家庭经济困窘的情况,同时表达了日后对小A个

人养老的担忧。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机构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后,与小A母亲澄清期望,正式接案, 将小A确定为服务对象,在其母亲的代表下与小A建立专业关系,取得小A母亲的信任。2.收集资料与问题诊断 社会工作者与小A母亲深入访谈,了解其个人生命中突发事件对疾病的影响

以及疾病发展历程等更详尽细致的资料;观察家庭成员互动频次、互动话题以了解家庭内部结构;走访服务 对象周围邻里,再次拜访社区居委会了解服务对象的周围支持系统等。经过前期资料收集汇总,社会工作者同小A家庭共同确定了其所面临的风险:小A面临经济风险,家庭 经济困难,难以维持其治疗费用;小A面临照护风险,家属年事已高,照护力不从心,且负面情绪流露明显;

小A面临家庭互动、心理风险,由于小A表达障碍,家庭成员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导致小A伴有封闭自我、 沮丧、哀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小A身心健康发展;小A面临社会排斥风险,小A家庭支持系统薄弱,无法从

现有的系统中寻求有效的可利用资源。表1 小A面临的风险因素层面风险因素身体因素

个人层面①瘫痪;无法自理;表达障碍;服用多重药物②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需长期服药②半封闭状态,担忧、绝望、痛苦、悲伤心理因素①封闭自我,自卑、沮丧、哀愁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小A表达障碍,与家属无法进行除照护外的沟通;小A的姐妹均已退出原生家庭,无法为其提供家庭支持社会交往社会支持①因自身病耻感,外界污名化,拒绝与外界产 生联接②家属与夕卜界保持基本且必须的联系,以满 足日常生活用品采买、邻里互动的需求社会支持系统薄弱,与周围邻里互动少,向社区寻求基本的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大部分完善24何晓红,等: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化解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3•确定服务目标,制定服务计划 在了解小A个人、家庭、周围生态系统等有关信息后,社会工作者与

其母亲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确定了服务目标:直接目标暂时缓解小A经济、照护等困境;中间目标协助其

进行残疾鉴定、补助申领以从政策上着手解决其面临的经济问题;终极目标拓展小A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

系统,增加家庭内部互动频率,打破以往的不良沟通模式,建立新的家庭沟通机制,促进家庭成员形成良好

的沟通、互动机制,有利于小A从外界获得支持,化解其心理风险、家庭互动风险以及社会排斥风险。根据目标确定小A的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有针对分计划地暂缓其经济压力和照护风险;社会工作者

协助其精神鉴定,进行补助申领,直接化解其经济风险;社会工作者协助其家庭内部建立新的沟通机制,从 而化解其心理风险、家庭互动风险以及社会排斥风险。4. 整合外部资源 在了解小A面临的风险,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后,链接和整合机构内外资源,主要涉

及医疗救助、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精神鉴定、家庭治疗等资源。链接爱心资源,包括金钱和物资以暂时缓解

服务对象经济、生活问题;链接护理资源,募集同质性志愿者定期上门为其提供康复照护服务,让家属获得

喘息时刻,小A护理也可得到保障;链接医疗资源,联合残联工作人员、精神鉴定机构、社区工作人员解决小

A精神鉴定困难问题,为后期“肇事肇祸”补贴申领做准备;链接心理资源,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以及同

质群体的引领示范,使其逐渐打开心扉,愿意与外界接触,搭建家庭内部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新的互动、沟 通机制。5. 克服内部障碍 在实施服务计划过程中,由于小A瘫痪在床,表达障碍,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

次跟进探访,待其及家属接纳和信任社会工作者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引入外界资源以解决服务对象

目前面临的风险与危机。6. 协调资源 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计划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资源提供者进行沟通协调,保证资源输送渠

道的畅通,充分调动残联、社区居委会、医院、志愿者团体等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积极性,同时密切联系精神 障碍患者的周围系统,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更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帮

助与支持。7. 监督与评估 整个服务期间,社会工作者就服务过程中精神障碍患者自身的阻碍以及外在资源整合

的困境,定期持续的向督导寻求帮助,化解内外面临的阻碍,同时灵活处理服务过程中遇到的计划与实际偏 离的情况,保证服务质量。服务后期,通过访谈、量表和观察的方式对服务成效进行评估,获知小A和家属对社工及其所提供的服

务较为满意,同时也了解到除经济风险外,小A前期的风险基本得到化解。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小A及其 家属表示在社工的协助下已经完成精神鉴定,后期的补助申领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基于在前期目标基 本达成的情况下进行结案。表2 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小A风险的化解情况层面风险因素入x戸斗 身体因素 ①瘫痪;无法自理;表达障碍;服用多重药物 个人层面心理因素 ①半封闭状态,接纳、融入、喜悦、生机②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需长期服药②开放状态,希望、宽慰、轻松家薛戸面 小A虽表达障碍,但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其家庭成员愿意倾听小A的诉求,并试着尊重、理解,给予更 豕庭居回 多的耐心与支持,小A与其家庭成员关系得以重建,家庭结构得以重建社会交往①尝试且愿意与外界产生联接 ②礬与外界保扌翅繁的联系,以满足自身而’社会层面

菇厶古堆 社会支持系统拓展,与周围邻里、同质群体交流互动,愿意参与社会工作者联合社区开展的政 社k文持 策宣传、小组活动,并从周围环境系统中得到情感和社会支持8•跟进 在结案之后,社会工作者以一个月为周期,通过入户、电访等方式定期关注小A近况,同时持

续为其提供照护、融入服务,以巩固和维持服务效果,避免在结案后服务对象回归原来未介入的生活状态。个案管理介入,虽满足了小A及家人的大部分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成效,但类似小A这样患有多

重疾病且精神障碍等级较高的群体,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整合资源的力量有限,无法为精神障碍患者

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全人”服务。同时由于服务实行周期购买制,使得服务的持续性和质量无法得到充分

保证。因此在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为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大力培育相关的精神障碍患25第42卷第3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者托养机构,为其老年生活保驾护航,也需要中观系统的支持,长期购买服务以使服务延续,出台“联动”

措施,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链接资源更加高效和快捷。此外基层部门也需要积极配合社会工作者 和社会组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的社会支持下,相信不久的将来,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充分地享受高质量 且持续性的服务。参考文献:[1] [2] [3] [4] [5] [6] [7] [8] [9]

姜德利•精神病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 1.高建忠,于晓强,王平•三仁汤方证研究与临证发挥[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 171.焦佳凌•社会工作在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和社区康复中的支持作用[J] •社会福利,2019(5) :46-47.李蕾,王丽萍•抗抑郁药物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5)=2340

-2343.刘珍,董鲜苗,谢继群,等•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干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9) :247 -249.孙姗,王秀芳,李强•阿立哌輕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 :114-116.刘颖华,李梁生,陈淑燕•心理干预与语言沟通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 :150-152.李留芝,张龚,杨秋兰•团体心理治疗对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13) :1 -4.夏海森,孙业桓,程林,等•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安徽医学,2016,37(2):147 -151.黄丹琪,程明明,徐韦云,等•社区康复精神障碍者就业现状与个案干预——以上海市H区阳光心园为例[J].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18 (2) :66-84.梅真,李滨,朱学文,等•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研究[J] •社会与公益,2018(9) :29-31.胡思远,杨锂•赋权视角下的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康复困境研究——兼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可能性[J] •都市社会工作研 究,2019(1):29 -59.[10] [11] [12]

[13 ]周晓凤•优势为本的社区精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7.[14] [15] [16]

武艳华,李同,刘杰•老年精神障碍照顾者风险化解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视角[J] •社会工作,2019(1):64 -

71,111.0. WILLIAM FARLEY,LARRY L. SMITH,SCOTTt W. BOYLE.社会工作概论[M].9版.隋玉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57 -358.JULIUS R. BALLEW,GEORGE MINK.个案管理[M].王坯,李开敏,陈雪真,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5.黄耀明•失独家庭重建的个案管理实务与反思[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 :86-91.[17]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for Risk Mi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A Perspective of Case ManagementHE Xiaohong, LIU Xin(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Xiangyang 441053 , China)Abstract: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complex problems and diverse needs”. Tradi­

tional case and group intervention are not only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but also of less effective. Focusing on specific practical cases and aiming at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X City, the study finds that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have nursing risk, economic risk, psychological risk, family interaction risk and soical exclusion risk. The interven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e management, and the linkage framework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s built to expand external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of patients, trying to resolve the crisi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to help them get a dignified life,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future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Key words: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 risk mitigation ;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 case management(责任编辑:徐杰)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