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在我市广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面提高保定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现依据科技部《“十五”期间地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意见》和省市“十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制造业具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保定市制造业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制造业现状
保定市制造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创造过多项第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植发展了一批优势、特色产品,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已构成机械、冶金、纺织、化工、轻工、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电工电器、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纤、塑料及制品、精细化工、造纸、食品(乳制品、白啤酒)等行业及安国的中草药及中成药、高阳蠡县的毛纺业、容城的服装业、白沟的箱包业等区域特色经济,不仅在河北省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也颇具影响。
1
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市工业企业75628家, 高新技术企业232家,现生产40大类、5000多种产品, 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88.4亿元;制造业从业人员16.9万人;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984家,其中92% 为制造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工业增加值93 亿元,实现利税31亿元;大中型企业14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3.4亿元,工业增加值43.41 亿元, 分别占入统工业企业的45%、46.6%,主导作用明显。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制造业是我市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制造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我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市开展CAD/CAM及CIMS 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八十年代,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航空部向阳精密机械厂通过技术引进,率先在省内进行CAD/CAM 技术的应用,开创了我省制造业信息化的先河,许多部门行业、企业慕名而来,进行参观和学习。对推动我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的设计、制造、管理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八五”期间,我市开始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其中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开发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二是采用先进设计技术与制造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产品设计水平与制造水平。在此期间,我们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重点行
2
业、重点企业,着手进行CAD、CAM、CAPP等技术的应用探索。我们在机械行业,遴选了10家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及有关部委院所合作,在重点产品中,推广应用CAD技术、 产品优化设计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九五”以来,在科技部倡导和支持下,由省科技厅引导,我市相继启动了“CAD应用示范工程”和“CIMS 应用示范工程”。我们在机械、轻工、化工、纺织等行业,选择了20家企业为CAD应用重点单位,选择了 2 家企业为CIMS示范企业。其中天威集团(保变)、田野汽车厂、胜利客车厂、二机床厂等单位被列为国家863/CIMS、CAD 及省级应用示范企业。保定天威集团九八年通过国家863/CIMS主题立项,该公司遵循国家CIMS专家提倡的“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方针,采用软件购买与自主开发、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成功地实施了天威CIMS 一期工程。 天威集团生产的500KV变压器主要性能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0KV变压器至今保持着国内同类产品仅有的事故为零的记录,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生产的220KV、500KV壳式变压器、电抗器填补了国内空白。2001年的变压器产量、销售收入和利税指标均从全国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通过五年多的努力实践,我市CAD/CIMS示范工作,位居省内前列,部分企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起到了强大的示范、辐射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为“十五”时期全面推动制造
3
业信息化工程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为: 1)改造提升了传统支柱产业, 增强了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市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纺织化纤、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CAD普及率达到了55%以上,部分企业由CAD/CIMS应用,已逐步向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等系统拓展。 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提高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据统计,CAD应用示范企业及重点骨干企业的CAD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企业主导产品的CAD出图率达90% 以上。五年间,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40项。企业设计生产周期缩短了20%至40%,废品率下降5%,减少资金占用15%以上。
3)提高了全社会的信息意识, 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通过CAD/CIMS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了 CAD等信息技术的培训网络,举办企业负责人、总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类CAD培训班及系统演示7次,受训3200人次。全社会的信息意识,特别是企业、企业家的信息化意识明显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上网率已达60%以上。
4)示范工程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和软件产业的发展。CAD/CIMS
4
工程实施中,我市共引进200多套国产软件。在应用中与5家软件公司及18所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联系。围绕企业需求,开发出了适合该企业信息化的软件,并拓展到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同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也带动了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区的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52家。 二、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目标,立足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认真贯彻“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培育提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一个核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二层示范(特色经济示范县市区、示范企业)、三个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开放协作相结合)、四点切入(设计领域的CAD、先进生产过程控制、管理领域的ERP、电子商务),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有效推动我市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使我市制造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2111”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我市传统制
5
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装备、营销模式,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优势、特色产品及产业群的发展,实现制造业的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使保定成为信息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生产经营基地。
“2111”工程--两大体系建设,一业、一区、一县试点、示范。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两大体系,创造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在“一业”──机械行业,“一区”──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县”──安国各选择3-5家企业示范。到“十五”末,全市制造业企业上网率达90%,CAD推广应用率达70%以上,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应用率达到6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其中6个以上企业成为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有影响的信息化明星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三个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重点推进5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公司或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软件产品的产值超过1亿元。 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取得3至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成果和专利。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受训人员达到6000人次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应用示范工作力度。保定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工作重点是抓好一行业(机械行业)一区(保定高区)一县(安
6
国)示范企业的工作,通过行业示范、区域示范、企业示范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机械行业在“九五”CAD/CIMS推广应用的基础上,着重开展生产过程控制和优化及与ERP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在高新区离散企业中,深入开展4CPE单项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有“药都”之称的安国市,以ERP推广应用为重点,下力实施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技术攻关,建立符合GAP规范的数据库系统,研究为质量控制提供智能化服务的专家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制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健全共用平台,为电子商务应用创造环境和条件。
(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以网络化制造为龙头,在机械行业稳步发展,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电一体化及软件园初具规模,安国中草药及中成药、容城服装业、高阳蠡县毛纺织业等区域支柱产业已成特色的基础上,加大区域网络制造系统、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集成技术、流程企业过程认证控制软件系统、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等先进适用信息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其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体。优势行业的骨干企业,通过大力组织以CAD 、CAM、CAPP、PDM、ERP、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信息技术、以数控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和面向重点行业的网络化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按单元技术应用、企业集成信息化和企业联盟的企业间信息集成三个层次,组织不同类型企业应用示范。“十五”末力争
7
有20% 的企业实现集成信息化,10%的企业实现企业间集成信息化, 中小型制造企业CAD、CAM、CAPP等技术普及应用率达到70%以上, 使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的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建立和完善富有成效的技术服务体系。为了帮助广大企业解决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中的总体方案设计、规划、设备选型、软件配套、软件升级、系统集成、二次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控制和人才培训等问题,联合省内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组建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工作,推动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一些应用型研究开发机构转变为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培训和咨询服务中介机构,并引导他们逐渐向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研究建立企业信息集成应用平台和制造业住处化技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的制造业住处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创造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环境,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及产业群的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形成相应的产品或可以推广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针对电工电器行业特点,研究支持中小企业群体联盟的网络化制造技术与方法,开发基于互联网的中
8
小企业群体的协同制造系统;针对安国中药、容城服装、高阳毛纺、白沟箱包等区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强精细化工、医药等流程型企业的过程控制系统研究,大幅度提高我市感光材料、农药化肥、杀虫剂、中成药等产业的技术含量等。
(五)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在已形成的软件产品和企业的基础上,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以高新区软件园为基地,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国情、先进、成熟、实用的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CAD、ERP、PDM等方面的信息、咨询、资源共享等服务,提供网络化设计制造公共基础平台。重点抓好博瑞、双狐等5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公司,大力促进软件企业间的产业联盟与合作,培育和发展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产业群,使保定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建立健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在中小企业中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具体形式为行业信息化系统平台、企业间协作系统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平台的层次型结构。针对不同行业的行业特点,开发具有行业通用性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并提供二次开发手段,使之既能做到行业通用,又能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行业信息化系统平台中既包括企业内部的设计、生产、装备、管理的数字化,也包括企业本身的数字化,即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也同步上网
9
更新,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又打造了企业的信息化时代新形象,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力。为了打破企业信息化形成的“信息孤岛”,加强企业间协作的信息化进程,开发企业间协作系统平台,这样才能以点带面,在中小企业中迅速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后,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使企业间真正实现快速、准确、安全的电子化交易过程。这样,最终形成一个行业范围涵盖广阔、企业协作高效得力、信息资源紧密集成的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体系。成立保定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副秘书长、科技局局长任副组长,科技局、计委、经贸委、财政局、外贸局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协调、调度,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和专家组,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整体方案的设计、计划、资金引导,项目评估监理、宣传引导、政策保障等。努力创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一是宣传领导。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二是宣传企业。宣传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单位的典型事例,使广大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特别是
10
一把手不断提高对制造业信息化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深入开展信息化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同时编印制造业信息化简报,及时宣传关于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政策精神,报道先进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经验和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先进典型。四是邀请知名院士、专家举办制造业信息化专家论坛、讲座和研讨会,组织企业间互相交流学习,举办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果展示及交易会。动用一切手段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及人文环境。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本地、部门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在有关部委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深入机械、汽车、服装、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和咨询,集思广议,听取方方面面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的意见,根据发展和变化的情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使规划更符合保定市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工程示范县区和示范企业也要以市场为引导、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和阶段方案。
(四)强化投入,建立制造业信息化资金支撑体系,形成以政策为导向、市场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资金投入体系。在市科技计划中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在科技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贷款贴息等计划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平台”项目、试点项
11
目的资助、专业孵化器建设的投资和进入孵化器企业的创业资助。对提供咨询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广泛吸收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和海外资金,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加速保定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区的建设。
(五)完善政策,建立制造业信息化鼓励、激励机制。制定项目评估管理办法,根据保定市制造业及中草药、服装等区域经济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要求,鼓励企业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中引脑借智,积极利用国家863成果和国产化的技术产品,结合4CPE等专项技术,建立软件产品开发商、产品代理商、技术服务商、企业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做好CAD、ERP等技术产品本地化的二次开发,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充分利用制造业信息化的契机,促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
(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企业内部的各项机制都要适应和满足管理数字化的需求。通过设计的数字化优化企业内部的产品设计研发过程,通过生产的数字化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资源重组,通过管理的数字化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和运营体系,通过装备的数字化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企业的数字化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信息发布机制,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七)加强人才培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大量各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充分利用保定市大专院校人才优势和毗邻
12
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每年吸收一批相应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优惠条件和待遇吸引外地、外企的高技术人才,选送优秀人才去高校深造。在原保定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保定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依托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及京津人才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我市中小型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及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培养大批制造业信息化有用人才,同时制定利用和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探索股份制、期权制、期股制等形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制造业信息化有力的人才保障。要经常深入企业,为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地举行培训班,支持和协助省内一些大专院校和有条件的企业联合举办培训班,并在有条件的县区设立二级培训站,从而初步形成一个遍布全市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培训网络,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证。
二OO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