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演唱、感受、表现等形式,有效的激发调动学生在歌曲中的创造活动尤其是它带有地域特点的衬词“吔依吔依吔”孩子们非常爱唱。以教师范唱《长江我的家》导入,引出三峡。简介三峡,与学生共同说一说对三峡的了解及其作用即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在歌曲的学习上。在学唱歌曲环节,我将其分为了聆听歌曲与学唱歌曲两大环节,并跟据学生的学歌特点分别细化为多个步骤。先通过三次聆听,先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情感、乐曲结构有一个较深的感受。再通过老师逐步的引导用图形谱感受歌曲。使学生循序渐进中掌握学会并唱好歌曲。通过视唱第一句乐谱和图形谱的方法很自然的解决了音准和大跳的难点。后面设计演唱形式对答式的演唱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机械的灌输,学生学唱很积极,参与度很好,演唱效果很好。
经过上课过程评课也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
1、对于学生的个别回答和同学们的集体表现有时评价不具体。 2、在划旋律线感受音乐起伏环节,不太仔细,没有照顾到全体,个别同学有些乱。或者启发学生自己创作更好。
3、个别环节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4、新授小学教材,面对小学生,教态略显生硬。 第二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及反思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介绍三峡及三峡工程。(多媒体展示) 三、学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请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具有设么样的音乐风格。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4、教师介绍号子的风格特点。 5、有感情领学生读歌词。 6、听音乐轻生哼唱歌曲。 6、指导学生练唱歌曲。 7、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五、学生交流对三峡的了解。
六、拓展:补充王之涣《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教学反思:《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尤其是它带有地域特点的衬词“也衣也衣也”孩子们非常爱唱。至于说兴趣,我不用特别的调动或精心的导入,只要简介三峡,与学生共同说一说对三峡的了解,及其作用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在歌曲的学习上,咬字、吐字需要教师特别强调。我认为咬字、吐字是学好本课歌曲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学习了歌曲,我请了几个同学演唱歌曲,效果不错,孩子们的齐唱效果也很好。这班孩子的演唱时我教学的这几个年级里歌唱得这首歌曲最棒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一是与我教学认真有关,另一方就是这班的学生的歌唱水平较高。几年来,我一直对这个班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功夫没有白费,这个班的整体歌唱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本课成功的教学让我坚定了合唱教学的信心,提高了我个人练唱合唱的能力与兴趣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设计 目 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重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设计意图: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会唱的、并和新课内容相关主题歌曲《长江我的家》做为导入歌曲,能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同时也起了课前发声练习的效果】
三、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都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复听,达到进一步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突出了音乐课程的核心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按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体验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美,同时解决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五堰小学的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设计意图:以激励学生、从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使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到歌曲学习中。】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态度得到老师的尊重,价值观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
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3、老师展示:演唱自创歌曲《武当汉水情》【设计意图:以老师的创作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使课题得以延伸,是一种创新能力的熏陶和培养。使学生感受到:精彩的源泉来与自己的创造!】
老师我们感受到了三峡的孩子以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王老师也创作了一首歌曲表达了对我们家乡十堰的赞美。今天我把她献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学生聆听:
老师:老师创作得怎么样? 学生: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同时也感受了老师的音乐作品,同学们一定也急不可待想进行自己的创作了。望同学们大胆创作,有机会我们下次交流!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合作吧!
【设计意图:
1、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为学生的创作热情进行了激励。
3、唱歌离开音乐课堂使一堂课的教学能首尾呼应。】 第三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篇一: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育仁小学音乐组赵世英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特点。
2、能用自豪的感情整齐有力的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以表达儿童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川江号子风格的感受及歌曲的学唱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与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三峡看一看。(出示课件)
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
在长江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欣赏《川江号子》。
生:(在听中感受)能说出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整齐有力、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师:过去江边没有公路,机械船又不是很发达,货物和人们的出行主要靠人工木船,这些船工们拉船运输,生活十分艰苦,为了鼓足干劲,驱除疲劳,他们在拉纤行船时唱一些歌谣,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川江号子。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看视频范唱:我们一起来听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风格?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哼着唱一遍,(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跟着音乐唱歌曲
2、跟琴哼唱旋律,速度放慢,强调休止符(li lu la) 3、只张嘴不出声,跟琴填词。 4、轻声跟琴唱词
5、学生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歌曲的最后一句,还有第三小节与第四小节的衔接,第二部分两句“听惯了”的音准等)
6、全班齐唱。(2到3遍) 三、歌曲情绪处理
1、师知识指导与板书: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
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演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是 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
生:有力、有节奏感。
2、师强化提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生:演唱歌曲2遍
3、师再提示:劳动号子在演唱中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4、学生分组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四、展示有关三峡的知识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在长江的中上游修建了三峡大坝。(播放课件)并介绍三峡大坝的作用。
五、师小结: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篇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教学重、难点: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用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节奏很简单但旋律进行中有一些上下六度的跳进,老师教学时可单独从曲谱中抽离出来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音准的准确性。 第四篇:《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护垭中心学校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师生对话交流,在交流对话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就我在《三峡》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一、教训――倡导探究性学习,一定可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我第一次执教《三峡》时(一班),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 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讨论热烈,查阅资料积极,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课后细思,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二、经验――倡导对话,千万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下面是我第二次(二班)在教学《三峡》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课后反思,觉得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
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我开始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第五篇:三峡精品教学反思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一、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
丰厚的糯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简明地作了一句文学常识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弄清字音,自行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由老师带感情朗读,配合优美的乐曲,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两遍三遍的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把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品读”的过程。因为我特别欣赏洪镇涛老师创导的“品读”教学法。所谓“品”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涵泳文意,才是学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别是如《三峡》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中力求立意高远,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记得在第一次给学生上文言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三、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
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课堂上对这四个字进行展开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扩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经过比较,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