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2期 宁技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V 24 NO.2 2002年4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Apr.2002 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陈萍萍 摘要: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美育对学生发展的良好作用,目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诵读、教师指导厦调动 学生想象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领悟作品中的美,以达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齐目的. 关键诃: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G63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2)02.叭l6.02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反 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极其丰富美学内容。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 中渗透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用适当的方式诵读,激发学生对姜的感受 叶圣陶先生认为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真正意义上的 诵 必须具有对 文章思想内容较深的理解,并善于从张弛有度的诵读中去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 传统语文 教学上的强调诵读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其独到的功效。《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中说: 吟 诵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昧,变成活的语气 。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受到感染,怡情怡性 诵 读不仅要求读出声、韵、情,还要将这种活动反复化,在反复诵读中更透彻地理解和领悟。《伐檀》 《项鼠》都出自《诗经》中的“国风 ,虽年代久远,但语言质朴,学生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不困难, 但两首诗所采用的重章罗叠的结构形式,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种形式的表现魅 力,在教学中宜采用反复吟诵法,让学生全面理解《伐檀)×<硕鼠》,也让学生感知回环复沓、~咏三叹 之美。对《炉中煤》的教学,可采取配乐朗诵磁带,唤起学生的情感,以 隋 再现读的意境和氛围,然 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再结合激情洋溢的分析,再现 五-四 运动时诗人热爱祖国、奉献~切的思 想感情,使学生在这双重作用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朗诵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 能激发美感。如《春》的语言清新秀丽,如诗如画。 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 然张开了眼。 以春的恬静调动了读者的听觉感受,转入视觉中把读者引入梦一般的境界,畅游在 繁花嫩草、柔柔轻风、绵绵细雨中,使人倍感亲切。《绿》的语言浓丽明亮,节奏明快,反映了作者热 爱新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用轻淡朦胧的语言描摹着淡雅、安谧、柔和 之景,抒发着自己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形成了《荷塘月色》优美的意境,多诵读古典诗词,给予 人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苏轼有诗云“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二、指导学生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以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刘勰说得好“著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见情。 可见,情是 文学作品的核 tL,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是作者 隋 的结晶, 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丑恶势力的愤怒鞭挞,有对生命的执著 追求等,这些浓烈的情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1、白然美语文教材中不乏以自然美描写见长的文章,既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收稿日期:2001-10—20 作者简介:陈萍萍,宁波第七中学(浙江宁渡315000】 I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陈萍萍: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7 的壮美,也有 晋柯流水如碧玉 的秀美,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气魄,也有 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的意境……让人读后真是回昧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学生如 能细心阅读诗文,认真品味诗文的气魄:绿如葱郁翠柏,清风拂面;急如暴风骤雨,残叶飞卷;静如宁 谧幽然,冷月当空;艳如瑰丽堂皇,气象万千……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提高了。语文教师要充分 利用作品中反映美的事物,加强审美教育,启发学生领会作品中美的韵昧. 2、社会美文学作品包含了作家的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等,抓住了这一点,往往可以起到提纲 契领、总揽全局的作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他高尚 品格的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体现了对建立一个无剥削、无压迫 无战乱的人人平等的美好社 会的向往。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是对 为了正义,人可死不 可侮 的讴歌。《最后一课》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散步 外婆的鞋》 、抄写员》中的亲情描写等等, 都闪烁着作家思想的光芒。此外,课文中感人形象处处可见,如追求真理的屈原,忧国忧民的杜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鲁迅等都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同时,课文中也有令人难忘 的悲剧形象,如不幸的闰土、可怜的窦娥 奥楚蔑洛夫、葛朗台等,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学生可以 领悟到作者寄寓其中的爱憎感情,认识到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激发对美的向往、追求。 3、艺术美艺术美是美的典型形态,它是艺术家按一定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对现实生活中 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选择、集中,概括后,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文字)和技术技巧将头脑中 形成的审美意象构画出来的结果。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不同。比 如散文中的形象美,如郑振铎的《海燕》;诗歌中的意象美,如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 等;戏 剧中的矛盾冲突美,如《陈毅市长》;小说中的社会画卷美,如《故乡》等。在议论性的作品中,则体现 为逻辑美和哲理美,如培根的《论求知》等。同一种文体,不同的作家表现也不同,如鲁迅的散文有 着智慧的光辉和战斗的力量。孟子的散文体现着理性前深刻和论辩的锋芒。 教师要用精彩生动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优美的艺术境界,这样,学生 所面对的就不再是一壁冰冷的黑板,一本静默的教材,周边也不再是一堵厚厚的墙壁,而是一片丰 富多彩的广袤景观,崇山峻岭,长江大河,松涛流岚……学生随着老师去欣赏、去感悟,所获得的知 识营养 审美愉悦、性灵陶冶,岂不比空泛的讲析要轻松愉快得多. 三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追求审美感受 没有想象,就不能把握作品的形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因此,教师要根据文章的描述启 迪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得到美的享受。 1、在课文讲解 阅读中培养想象力例如,在教授《听潮》一课时,可以一开讲就用诗意的语言 造成一种氛囤: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吗?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7……海啊,无边无际,神秘莫测,有 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号咆哮…… 老 师的诗意描述对于调动联想 想象实在是一种催化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通过老 师的分析点拔,学生读了这雄壮的诗句,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 展英勇奋斗的雄姿。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会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 还浮现出一条历史人物的丰富画廊,进一步鉴赏到诗句的意境美. 2,在作文训练中培养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此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缺 乏想象力,难以有新的创意,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皇 帝的新装》一课结束后,安排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结尾。也可用<<2050年的中国》使学生驰骋想象,展 示才华。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服睛,不是缺少美,而是 缺少发现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师应很好地利用教材,引 领学生去挖掘美,给学生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 (责任编辑欣欣)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