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马说》核心素养练习
【核心素养一练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伯乐( ) 骈死( ) 槽枥( ) ( ) ....
相马( ) 粟 ( ) 外见( ) 食马( ) ....【答案】lè pián cáo lì xiàng sù xiàn sì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不以千里称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不饱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策之不以其道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执策而临之 (9)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0)奴隶人之手 (11)食马者 (12)才美不外见 (13)不能尽其材
【答案】(1)并列而死 (2)著称 (3)吃一顿 有时 (4)吃 (5)等同,一样 (6)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7)通晓 (8)马鞭 (9)只是 (10)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11)通“饲”,喂 (12)通“现”,表现;显现 (13)通“才”,才能 3.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答案】①名词作动词 ②动词使动用法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 ( ) 其真无马邪? ( ) (1)策 (2)其
第 1 页 / 共 14 页
策之不以其道 ( ) 其真不知马也 ( )
食不饱,力不足(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 (4)之 策之不以其道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 策之不以其道 ( ) (5)而 (6)以 而伯乐不常有 ( ) 不以千里称也 ( )
【答案】(1)名词,马鞭 动词,驾驭 (2) 表反问,难道 表推测,恐怕 (3)吃 吃 同“饲”,喂养 (4) 助词,的 代词,代“千里马” 代词,代“千里马” (5)表修饰 表转折 (6)按照 拿或用
5.请划分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1)故 虽 有 名 马,只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骈 死 于 槽 枥 之 间 (2)且 欲 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3)策 之 不 以 其 道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鸣 之 而 不 能 通 其 意,执 策 而 临 之 【答案】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6.翻译下列句子。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第 2 页 / 共 14 页
(7)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1)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7)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核心素养二练习:思维发展与提升】
1.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答案】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案】点明文章主旨。 “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第 3 页 / 共 14 页
【核心素养三练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答案】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答案】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3.“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4.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答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6.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第 4 页 / 共 14 页
【答案】《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7.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 的对偶句。
有志 ;无才 。 【答案】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 方显 ; 无 岂有 。 【答案】伯乐 槽间千里马 刘备 隆中决策人
9.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 。 【答案】贤才无辜逢昏君
【核心素养四练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第 5 页 / 共 14 页
⑤
①
②
③
④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 ②嘘气:吐气,呼气。 ③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 ④感:通“撼”,摇动,震动。 ⑤汩(ɡǔ):淹没。 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⑵ 执策而临之( ) ..⑶ 云固弗灵于龙也( ) ⑷ 乃其所自为也( )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则 非 云 之 所 能 使 为 灵 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4.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
5.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有时(2)从高处往下看 (3)本来 (4)竟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则/ 非云 之 所 能 /使 为 灵 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虛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
第 6 页 / 共 14 页
⑥
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故停顿为:则/ 非 云 之 所 能 /使 为 灵 也。
3.(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其:难道。弗:不。神:形容词作动词。
4. 借物寓意。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甲文以千里马喻人才,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
5.①主观条件: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 ②客观条件:还要得到赏识,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要在理解甲文的基础上作答,答题要点在于“千里马的能力”和“得到赏识和认可”,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第 7 页 / 共 14 页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 (清)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ǚ)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是马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湘兰沅芷年年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1)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第 8 页 / 共 14 页
①
(2)平 江 远 山 极 目 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 ”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 ”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答案】1.(1)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2)这样 (3)通晓 (4)变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②这样的马。是:这样;
③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④湘水、沅水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绿:变绿。
2.(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同情和哀思。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且,尚且。欲,想要。等,同样。安,怎么。故译为: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死后。但屈原生前秦兵即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作有《哀郢》。楚人:后代居住楚地的人。哀:指对屈原的同情和崇祀。句意为: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同情和哀思。 3.(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 9 页 / 共 14 页
(2)平江远山/极目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划分停顿。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食马者”,在主谓之间断开。“而”是连词,在“而”前面断开。句子可断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平江远山极目回。”的意思是: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句子可断为:平江远山/极目回。 4.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判断句。 故选:B。
5.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及有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又蕴涵了悲愤及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未有庸人不忌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 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乙文中,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的原因是:“未有庸人不忌才”。 【参考译文】
【乙文】《三闾祠》此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第 10 页 / 共 14 页
三、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马也(这) 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 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评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案】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C项有误,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故可划分为:才美/不外见。 2.B
第 11 页 / 共 14 页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B项有误,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食:同“饲”,喂养。 3.B
【解析】本题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议与分歧。B项有误,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直接原因。
4.(1)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食:吃。或:有时。句意: (日行) 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重点词有:且:尚且。等:一样。安:怎么。能:能够。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5.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1)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2)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3)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要成为千里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主观条件:具有千里马的才能。②客观条件:遇到善于“识马”,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首先,必须具有千里马的才能,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有千里之能”。其次,文中提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食也”。因为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所以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美不外见“被人们当成是普通的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四、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 12 页 / 共 14 页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注】骥:千里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 若 千 里 之 权 不 操 于 已 而 听 于 人。
【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C.句意为: (千里马的)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部显现不来。见:显现。ABD正确。故选:C。 2.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
第 13 页 / 共 14 页
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例句,“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A项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 B项而:表示修饰。 C和 D项都是表顺承。 3.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项错误,乙文段阐述了人才应如何发展自己,并未洋溢着作者的不平之气,而是洋溢着作者对人才应培养自己才德的期望。ABC正确:故选:D。 4.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第一个“其”,表反诘,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恐怕。句意: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5.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旦日行千里的才能掌控不在于自己,反而听从于别人。根据句意和转折标志性词语“而”,断句为: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第 14 页 /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