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01:54:19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转发到微博(64)
有20615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10月24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诉法草案首次设立了小额诉讼制度,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标的额人民币5000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昨天初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金额5000元以下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公众将可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等重要内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多处增加与现实情况相符合的数字化应用的方式,比如,证人如果不能出庭作证,可通过视频传输技术作证,“电子数据”也作为证据的一种等。
>>诉讼权利
法院不立案7日出裁决
【草案】 现在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起诉难,到法院去起诉但是遇到不给立案的情形。 针对这种情形,修正案草案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明确“人民法院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7日内做出裁决书,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生效判决书向公众开放
【草案】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同时,进一步明确判决书、裁定书都应当写明判决、裁定结果以及作出判决、裁定的理由。
【解读】全国人大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开制度是审判文书公开的重要内容,公开裁判文书对于提高审判质量,而且对于法的解释和对于判决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判决书中,将判决的理由、判决的结果要写明白,又可以查阅,这样当事人就可以监督法院,提高审议的质量。
首度增加行为保全制度
【草案】 草案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
【解读】 全国人大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现行民事诉讼法有财产保全的制度,但没有对行为保全问题作出规定,增加行为保全的规定后,比如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要在起诉之前禁止侵权人再进行某种行为,或者要求其作出某种行为,以制止侵权发生,防止损害过大,就是行为保全。行为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保全增加进民事诉讼法中,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制度和措施。无论是财产保全还是行为保全,当事人都可以提出,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的,法院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提出保全。
5000元以下拟一审终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