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分配、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增长
刘东皇 沈坤荣
*
内容提要:对收入分配与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多以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结果变量进行,这容易强调规模分配而忽视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模——收入差距———消费增长之间的链条机理。检验结果发现:(型,本文实证分析从要素分配—要1)素分配与消费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提升劳动者报酬率是构建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作用居民收入差距施加的,其中介效应的2()影响占到4要素分配通过作用于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消费增长的假设也显著成立。其政策3%;3含义是,优化要素分配不仅有利于消费增长也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消费增长视角的再分配政策工具可能并不如初次分配领域的政策调整有效。
关键词:要素分配 居民收入差距 消费增长
度进行分析,阶层间的消费倾向差异使得收入再分配成为引起社会消费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Ka-lecki和Weintraub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发
展了一条不同于主流学派的思路,收入差距扩大加导致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不足,使得社会总剧贫困,
消费需求不足。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也得到实证支()持,的实证结果表明,宏观消费函数的Stoker1986还决形式不仅仅是由微观消费函数的形式决定的,定于社会收入分配的状况。近些年来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很多研究(Hofman2001;Rahul&Rama -,)还发现收入分配领域劳动者报酬率并非固na2005
“,定不变(卡尔多事实”的适用性)也不存在使各国劳动者报酬率趋同的机制。由此,近期研究除继续关注规模分配外还集中分析要素分配和有效需求的如E和S关系,derer&Stockhammer(2007)tock -。相对主流消费理论而hammer&Ederer(2008) 言,从收入分配角度研究消费问题在西方其实并不受到重视,而我国有着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转型过程中呈现出要素分配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差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十二五”时期调整收入分配和扩大消费问题都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收入分配与消费增长也密纵观消费理论发展历程,主流消费理切相关。然而,
代表性消费者”的假设下分析消费增长,收论是在“
入对消费具有绝对的解释力,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关于消费问题的前沿研究一响受到冷落。近年来,
,,般属于预防性储蓄理论(Dnan1993;Wilsony
)的内容,国内学者这方面研究成果也较为丰2003)、)、)、富,如孙凤(周建(易行健等(杜200120052008)。“宇玮和刘东皇(代表性消费者”的假设排除2011,了阶层(个体)间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这种不合现()正如S指出,实的假设曾遭受学者质疑,toker1986主流消费理论忽视消费者“异质性”的假设是有问题的,这就一定程度肯定收入分配对消费的重要影响。
(基于消费者的“异质性”率先研Kalecki1971)究了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消费)的关系。循着Ka-()进一步从消费倾向角lecki的思路Weintraub1983
*
刘东皇,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邮政编码:电子邮箱:沈坤荣,南京大学经济213001,liudonhuan0844@163.com;gg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院,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210093,shenkru.edu.cn@nj()、(量研究”批准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批准号:71073076)、(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新增教授、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要素分配、规模分配与消费增长”批准号:的07&ZD009KYY11043)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当然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
—47—
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经济现象,研究收入分配和消费的关系确是个重大问题。
在理论分析方面,跟随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学者们试图从理论上论证收入差距与消费倾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军(2003)近些年来,学者们对收入差距与消费倾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提出置疑,如陈南岳(的“最优收入差2004、),距假说”杨天宇(的“倒U型关系假说”虽然2009但实证研究结论大多认同我国理论上观点有分歧,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限制着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因素方面,基于基尼系数的指标,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间存在。运用中国数据许倒U型关系,即“库兹涅茨曲线”王小鲁等,也证明“库兹涅茨曲线”的多研究(2005)存在性。根据传统观点,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也会随经济增长而缩小,政策调控收入差程永宏,对距的含义微弱。近年来大量研究(2007)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分解结果几乎表明城乡间收入差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由此缩小城乡差距对平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学者们(陆铭和陈钊,唐东波和张军,主要是从2004;2011)城市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此外也有学者从财税政策等等。基尼系数反映的角度研究其收入分配效应,
收入分配既包括初次是收入分配后所形成的格局,
分配也包括再分配,仅仅利用这个结果变量容易忽视对初次分配领域的研究。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白重恩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率持续下降的现象(),和钱震杰,李稻葵等,学者们(黄乾和魏2009;2009)下海,沈坤荣和刘东皇,认为提升劳动者2010;2011报酬份额是扩大消费需求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所在。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对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利用基尼系数(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结果变量进行的,人际间收入分配格局是收入分配后所形成的格局,我国的收入分配既包括初次分配也包括再分配,仅仅利用结果变量容易忽视初次分配领域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从当前收入分配现状和演变趋势以及中国特定的国情来看,对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再分配领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要研究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而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邹红),和喻开志,需要系统地探讨收入分配影响消2011费需求的作用机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初—48—
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的视角考察调整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
其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从理论上分析收入分配作用消费增长的机制,并设计实证研究的思路;第三部分实——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增长之证检验要素分配—
间的链条机理;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及相关的政策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学界对收入分配和消费关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探讨人际收入分配状况(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指标)对对要素分配作用于消费增长的研消费增长的影响,
究相对不足。庸勿置疑,根据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人际间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但从宏观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相对于居民素,
部门总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居民部门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而言,可能并不是主要因素。方福)前(就曾指出我国消费疲软并不是居民储蓄增2007加(消费倾向下降)的结果,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是中国近年来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诚然,要素间收入差距与人际间收入分配格局之间存在紧密的关初次分配领域要素分配的结果形成初次分配后系,
经过财政税收等再分配的政的人际收入分配格局,
策工具才最终形成再分配后的人际收入分配格局(。这就不难理解,见图1)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率)越低可能导致衡量人际间收所占比重(
入分配格局的基尼系数越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收入分配逐渐失衡,基尼系数也在逐步攀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图1 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收入分配影响消费增长的机理图
《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既然要素分配可能会对规模分配这个变量产生影响,而规模分配又是影响消费增长的变量,那么就可以推断,在要素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增长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链条式联系,这个链条实际上构成了一条从要素分配到消费增长之间的效应生成与传导机制。可以看出,在初次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增长三者间链条联系的机理中,居民收入差距实际上起到了传导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影响的()。中介变量”一个“Mediatorvariable
根据上述影响机理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要素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说:
假说一:我国劳动者报酬率偏低且持续下降(沈,由此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坤荣和刘东皇,2011)表现为初次分配后居民部门所占的比重下降,使得居民总体消费能力不足,因而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将越缓慢。
假说二:劳动者报酬率持续下降,主要依靠劳动收入的广大城乡居民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收入增长缓这将导致初次分配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初慢,
次分配后居民收入差距将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再分配后的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降低社会消费倾向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
基于上述逻辑和假说,本文将居民收入差距作并按照为要素分配影响消费增长的一个中介变量,中介变量的常规逻辑去实证以上假说。
(二)研究设计
根据图1所示的收入分配影响消费的作用机制图,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这也可能是学者们较少从这一方面深入研究的一个原因。依据Kristoherp()对中介变量的设计思路:本文把居民收入差2004
距(规模分配)作为要素分配影响消费增长的中介变以简化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假定要素分配为量,
自变量,消费增长为因变量,若居民收入差距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要素分配与消费增长显著相关;()要素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相关;(控制居23)民收入差距这个变量后要素分配与消费增长显著相关,则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被称为是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影响的中介变量。这样,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直接影响被定义为“总效应”见图Totaleffect 在图2的右侧控制了中介变量居民收入2的左侧,
差距之后得到的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被定义(),为“直接效应”通过居民收入差距对Directeffect (消费增长的影响则被定义为“中介效应”Mediating
)。effect
居民收入差距中介 图2 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效应
在实证模型的构建方面,由于涉及到多变量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设计一组回归方程:
方程一:CWt+μt=α1+tβ方程二:GiniWt+εγt=α2+t'方程三:CGinit=α3+t+∈tβWt+θ()1
()2()3
其中,C表示消费,W代表要素分配,Gini为居
民收入差距,t为时间标记,ε和∈都表示随机μ、干扰项。将回归方程二代入回归方程三,可得到:
'()CWt+σ4θ)t=α4+(tβ+γ')在式(中,系数β度量的是直接效应,而系数4
γθ度量的就是通过居民收入差距这个中介变量要
。由于在式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中介效应)()/中,系数β度量的是总效应,数值γ1θβ表示的则是通过居民收入差距这个中介变量要素分配对消费。中介效应/总效应)增长的影响占其总效应的比重(
三、实证过程与检验结果
(一)实证过程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在变量选取方面结合1.
中国实际情况,选取的变量如下。(。关于消费的衡量方消费(1)Consumtion)p式,主要包括人均居民消费及其增长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总量及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率等指标。本)文使用居民消费率(作为衡量消费的指标,即Cdgp居民消费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GDP)()。依惯例以基居民收入差距(a2Income gp)
)尼系数(作为衡量人际收入分配格局指标,基Gini尼系数数据来源及核算方法参见刘东皇和沈坤荣(),更新至22010010年。
()。本文选要素分配(3Elementsdistribution) 来衡量我国要素分配状况,取劳动者报酬率(W)1978~2006年W的数据转引自白重恩和钱震杰(),之后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省级数2009据进行测算得到,对于缺失的2008年数据我们用
—49—
2009年和2007年的均值补齐。
))。由于本文使用居民消(收入水平(4Income)费率(作为衡量消费的指标,由此对于收入水Cdgp平的衡量指标我们相对应地选取居民收入(使用城镇家庭居民和农村家庭居民的调查数据通过城乡加权而得)占支出法G用IDP的比重,dgp表示。
样本考察期为1考虑到使用的都978~2010年,是相对量指标,数据并不需要剔除价格的影响,使用除上述特殊说明的数据外其余原始数据名义数据,
。皆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检验过程。与中介效应的回归估计相比,检2.
验中介效应相对复杂,对要素分配影响消费增长的居民收入差距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本文参照温忠麟:的逐步回归法(图3)第一步,检验H0:等(2004)β若原假设被拒绝,则可以进行下一步中介效应=0,
检验;第二步,检验H0:若原假设被拒绝,则γ=0,第三步,检验H0:进行第三步中介效应检验;θ=0
'和H0:若原假设都被拒绝,则中介效应显著,β=0,
'若β则是完全中介效应;若第二步=0没有没拒绝,的H0:γ=0和第三步的H0:θ=0中至少有一个
①
()则需要进一步做S检验。被拒绝,obel1982
约53%是通过影响人际收入分配格局进而影响消费增长的。
考虑到上述的检验结果遗漏了收入水平这个影响消费的重要变量,为检验上述结果的可信度,我们进一步分别在回归方程(一)和回归方程(三)中加入控制变量对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进一步进行考察。选择居民收入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Idgp)为收入水平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图3 要素分配影响消费增长的居民收入差距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
加入控制变量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收入水平的因素之后,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仍然显著,说明前面的估计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但从中介效应的大小上来看,系数显著减少,为0.由于遗漏3115,了收入水平这个重要变量夸大了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但加入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出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约43%是通过影响人际收虽然夸大了中介入分配格局进而影响消费增长的,
效应但对通过居民收入差距这个中介变量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占其总效应比重的分析结果并未产生根本影响。
除通过居民收入差距这个中介变量外,要素分
(二)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检验过程,本文分三步对要素分配通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消费增长的中介效应进行考检验结果如下。察,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步骤一的回归系数在可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第二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步和第三步中的回归系数均显著,说明居民收入差距在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方面的影响起到了中介作要素分配和消费增长呈现显著正相用。具体而言,
),关性(回归系数为1.即提升劳动者报酬率能1912极大地提升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这种影响其中—50—
《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配影响消费增长的其他途径是什么呢?在理论分析部分我们假设要素分配可能还会通过影响居民总体依据同样的思路,本文收入水平进行影响消费增长,
对要素分配通过居民收入水平影响消费增长的中介效应也进一步进行检验。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约46%是通过影响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消费增长的,可见,除通过影响人际收入分配格局外要素分配还通过影响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消费增长。
表3 居民收入水平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要素分配对消费增长影响的效应传导机制,意味着要素分配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差距进而对消费增长施加影响。
()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通过运用改革开放以来2
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明显地支持了从要素分——收入差距———消费增长之间的链条作用机配—
理。要素分配与消费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联系,劳动者报酬率的提升是构建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约为4要素分配状况改善的收入差距缩减效应是3%,显著存在的,进而对消费需求具有扩大效应。
()进一步通过考察影响消费增长的关键要3
——收入水平,素—要素分配通过作用于收入水平进其中介效应占而影响消费增长的假说也显著成立,
要素分配通过影响居民收入水总效应比重为46%,平进而影响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再分配的政策工具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消费倾向进而扩大消费需求,要素分配也具有这种效应,此外要素分因配还能通过提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率,此基于消费增长视角再分配的政策工具其实并不如
综合分析,回归结果(表2和表3)证实我们之前的假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率偏低且持续下降,要素分配结构失衡使得居民总体消费能导致居民总体消力不足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费倾向下降)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则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将越缓慢。
初次分配领域的政策调整有效。
“十二五”期间政府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这需要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缩小收入差距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应着眼于“两个提高”方式转变的应有之义。由此,
破解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障碍,构建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特别是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并努力保持较高的社会消费倾向。政府除了注重从再分配层面缩小居民收入差——提升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提升总体距—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外更应从初次分配消费倾向—
——提高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层面优化要素分配格局—
——提升(和优化人际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消费——缓解投资消费结构失衡。通过着眼于“率—两个,建立和完善长期保证消费需求正常扩大并发提高”
保障居民总体消费挥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制度体系,
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改善居民间的人际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推进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注:
如果拒绝则中介效应显著,联①即对H0:γθ=0进行检验,()合检验的难度在于对γ利用Sobel1982θ标准差的估计,
ˊˊ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近年来,两个偏低”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消费占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GDP的比重偏低)
展,在调整收入分配方面政府也相应地提出“两个提(劳动者报酬和居民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高”
重)的方针。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分配、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然后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以居民收入差距作为要素分配影响消费增长的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要素分配、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的研究结论:
()收入分配调整是构建消费增长长效机制不1
可或缺的制度安排,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的考虑通过居民收入差距的视野切入,既可看到从要素——收入差距———消费增长之间的链条联系,分配—
也符合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关于收入分配对于消费增长重要性的规范推断。这个链条式的联系实际上是
—51—
一阶泰勒展开式得到一个近似的值,Sγθ=
ˊˊ
γ槡ˊ2
+θ并
ˊ2
《——周建,经济转轨期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2005:,《财经研究》第8期。1978-2003年实证研究》
,K.(,"H",DnanE.1993)owrudentareconsumersJour -ypnalofPoliticalEconom101:1104-1113. y
,,"WS.&E.Stockhammer(2007)aesandareEderer -ggg:A",:atedemandinFrancenemiricalinvestiationIn gpg(),M,E.Hein&A.TrueredsoneDistributionandEco -gy:A,nomicPoliclternativestoOrthodoxMacroeconomics yEdwardElar. g
,A.(,"E,rowthHofmanA.2001)conomicfactorshares gincomedistributioninLatinAmericaninthetwentiethand ",PresentedattheInternationalWorkshoon"centur py ,LrowthModerneconomicanddistributioninAsiaatin g,",MAmericaandtheEuroeaneriherarch16-18, pppyToko.y
,M.(),Kalecki1971SelectedEssasontheDnamicsofthe yy,EconomCambrideUniversitPress.Caitalist ygyp (),"Srocedures2004PSSandSASforestimatinKristoher pgp",indirecteffectsinsimlemediationmodelsBehaviorRe -p,:searchMethodsInstrumentandComuters(4)717- p731.
,,"DRahulS.&M.Ramana(2005)eclininshareofwaes gg :A inoranisedIndianindustr1973-97)Kaleckian gy(ersective",Industrialranization504020,Econ O 0ppgWPA.
,M.(,"ASobelE.1982)smtoticconfidenceintervalsfor yp",indirecteffectsinstructuraleuationmodelsSocioloical qg):1290-312.Methodology(
,,"DStockhammerE.&S.Ederer(2008)emandeffectsof ",EfallinwaeshareinAustriamirica35:481-the ggp 502.
,(),"ST.M.1986imletestsofdistributionaleffectsStoker p",onmacroeconomiceuationsJournalofPoliticalEcono -q):m4861-883.y(
,(,D,EWeintraubS.1983)istributionffectiveDemandand ,:MInternationalRelationsLondonacmillan.
,B.(,"TWilsonK.2003)hestrenthoftherecautionar gpy",rudencemotivewhenisheteroeneousEnrolledsavin pgg aerof37thAnnualMeetinoftheCanadianEconomics ppg Association.
/构造检验统计量Z=γ其中,SSθγθ,γ和Sθ分别为估计量γ和θ的标准差。
ˊ
ˊ
参考文献: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2009:,《经济研究》第3期。的故事》
《,陈南岳,中国过剩二元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2007:,《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分解》
《杜宇玮刘东皇,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及2011:,《影响因素差异》经济科学》第1期。
《——基于中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2009:,《国城乡分省数据》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黄乾魏下海,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宏观经济效2010:——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应—财贸经济》第4期。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2009: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经济研究》第1期。
《,《李军,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分析》数量2003: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9期。
《刘东皇沈坤荣,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2010:,《转变》华东经济管理》第11期。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2004:,《经济研究》第6期。差距》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2011:,《析》经济学家》第2期。
《,《孙凤,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南开2001:经济研究》第1期。
《唐东波张军,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与收入分配的2011:,《理论与经验》世界经济文汇》第5期。Kuznets进程:《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和增长2009:,《经济研究》第1期。的可持续性》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2004:,《心理学报》第5期。应用》
《,杨天宇,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中国经济出版2009:社。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2008:——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变化与地区差异—经济研究》第2期。
《邹红喻开志,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2011:,《民消费》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责任编辑:白丽健)
—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