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监测(三)历史试题

2020-11-14 来源:小奈知识网


秘密★启用前

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2021.0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有经济、军事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还实行国家“专利”制度,对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征收专项贡赋。这些改革 A.废除了传统的分封制度 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加速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商代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名称,周代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节气的划分 A.源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B.历经长期实践不断完善 C.体现国家统治者的意志 D.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改变

3.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农民以人丁为主向政府交纳赋税;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变化基于

A.土地兼并严重 B.土地经营权的改变 C.商品经济发展 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4.元朝时,蒙古诸王、驸马及后妃等各级贵族把手中的资金交付“斡脱”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从中获取利润分成,政府还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斡脱”。这说明当时 A.实行国家垄断商业政策 B.出现商品经济的新形式 C.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产生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5.李贽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认为人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些主张 A.否定了孔孟思想的神圣地位 B.宣扬经世致用的思想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要求 D.开创中国民主思想先河

6.清朝初年,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上层贵族及八旗大臣组成。“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

1

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凡军国重务大多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议政王大臣会议 A.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呈现了近代议会雏形 D.蕴含了部落民主色彩 7. 表1 中英两国棉纺织品贸易情况表(单位:银两)

年度 1829—1830 1830—1831 1831—1832 1832—1833 1833—1834 表1可以用来论证

A.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影响 B.中英贸易互有盈亏 C.中国土布曾受英国的欢迎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8.1893年,日本大量的从军记者、政治家认为:清朝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封建性的军制、中国人无近代国家思想、吏治腐败、文弱的民族性情,可以轻易被日本征服。这些观点

A.加速了清王朝的战败 B.助长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C.推动清朝向西方学习 D.引发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9.《申报》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中华民族”一词于1912—1919年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1928年增加到183条,1939年达到372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B.政府加强民族观念教育 C.传统夷夏观被打破 D.《申报》强化爱国教育

10.图1事件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主要体

现在它

自英输中棉纺织品值 215373 246189 360521 337646 451565 自中输英土布值 355295 386364 115878 61236 16304 2

图1 农民分田图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摧毁了帝国主义根基 C.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D.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11.1950年1月,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决定帮助越盟反抗法国侵略;1950年11月,

法军配合美军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体现了

A.法国经济实力不断削弱 B.冷战背景下中法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调整 D.中法两国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12.罗马帝国初期,皇帝宣称自己受制于法律,法学家也极力宣扬皇权是法律赋予的,但法

学家又称“皇帝的意志都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

A.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法律权威至高无上 C.罗马帝国实施分权制衡 D.罗马法走向了成熟

13.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

君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这表明英国

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C.两党政治左右政局 D.确立了新型政治体制

14.18—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立的女性形象,最典型的是简·奥斯汀

的《傲慢与偏见》。这些作品表达了女性追求独立、增强自觉意识的情感。其可用来说明

A.女权意识开始觉醒 B.工业化社会的来临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现代主义文学发展

15.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

3

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16.政府开支体系包括国防、行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1965—1983年间,

法国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7.5%增至50%,英国从35.3%增至58.9%,意大利从32.9%增至56.6%。这一变化有利于

A.实现部分社会财富再分配 B.提高国家垄断资本经济效益 C.降低国家对税收依赖程度 D.发挥私人垄断企业社会价值

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表2

章节 标题 部分内容的陈述及说明 内容:日本大化改新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说明: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通常被称为“中古时期”。公元7世纪,日本的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是这一时期变革的典型代表,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1) 界 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说明: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逐步统而不治;随着议会改革的进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完善。 …… 第八单元 …… 20世纪下半叶(2) 世界的新变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参照第二、四单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内容的陈述及说明。(8分)

…… 5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图2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局部)

材料二

表3 北魏至唐初的民族交融进程(局部)

统治者 表现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士族联姻。 东魏掌权者高欢 是鲜卑化的汉人,其子高洋,废东魏皇帝,建立北齐。 西魏掌权者宇文泰 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统治时期进行反汉化的“胡化运动”。 北周武帝宇文邕 继续汉化改革,摆脱鲜卑旧俗。 其父杨忠被赐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隋统一隋文帝杨坚 后,一些少数民族名称逐渐消失,被称为“汉人”。 唐高祖李洲 其先祖被赐鲜卑姓大野,是鲜卑化的汉人。李渊的母亲为鲜卑人。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2反映的政局特点,并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

济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至唐初民族交融的原因。(6分)

6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至唐初民族交融的历史启示。(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原料 年份 农产品 (手工) (机采) 1893 1910 1920 1930 1936 15.6 39.1 36.4 45.1 44.1 —— 0.2 0.9 1.2 2.6 —— 0.5 2.8 3.4 1.6 28.4 13.1 8.2 3.5 15.6 0.1 11.9 12.3 12.2 5.6 53.4 28.3 31.2 27.1 32.4 2.5 6.9 8.2 7.5 7.1 矿产品矿产品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半制品 制成品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君主对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

7

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摘编自《韩非子》等

(1)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国家治理主张及主要依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商鞅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6分)

8

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题号 答案

1 D 2 B 3 A 4 B 5 C 6 D 7 C 8 B 9 A 10 C 11 B 12 13 14 15 16 A D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8分)

(1)示例一:内容:新航路的开辟。(1分)

说明:15—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

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3分) 示例二: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1分)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以暴力手段展开大规模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

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3分) 第八单元:

(2)示例一:内容:世界格局的演变。(1分)

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形成,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和动

荡。20世纪里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

示例二:内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分)

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和战争教训,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

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产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3分)

9

18.(20分)

(1)政局特点:民族政权并立;北方动荡,南方相对稳定(或北方多政权并立,南方局

部统一);政权更替频繁。(4分)

影响:北方经济破坏;人口大量南迁,加速江南地区的开发(或促进南北经济趋向

平衡);促进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互补交流;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原因: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统治者实行改革;

汉族文化的先进性;国家统一。(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启示:各民族之间既有冲突碰撞,又有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进步是主流;民族交融

是多边相互交融,体现为“多元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奠定基础;杰出人物对民族交融起推动作用;民族交融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本民族特色,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9.(12分)

论题一:20世纪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2分)

阐述:20世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工商,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912年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机器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机器生产的程度提高,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8分)

综上所述,20世纪早期,中国市场经济比较活跃,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2分)

论题二:民国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仍呈现半殖民地化的特点。(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

系。民国建立后,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从1920年到1936年,中国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原料及手工制品、半制品为主的基本格局没

10

有改变。中国仍然是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贸易受列强控制,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8分)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受列强控制,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民族独立是工业化发展的前提(2分) 论题三: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世界形势的影响。(2分)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

机。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一个“短暂的春天”。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机采原料矿产品、机器半制品、机器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下降。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掠夺中国经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矿产品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出口比重进一步下降。(8分) 综上所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民族工业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深受世界形势变化的影响。(2分)

论题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论题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评分说明:

论题2分(论题明确,只写论题,没有论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的论题,不给分); 阐述8分(必须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没有论题,有阐述,不给分,至少需要两个论据);

结论2分(国绕论题、论述进行提升,才可得2分;照抄论题,只给1分)

20.(12分)

(1)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调法治;打击旧贵族;施行严刑峻法;变法

革新。(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依据:维护国家统一;强化君主权威;法律面前的平等;人性本恶。(每点1分,

任答两点得2分)

(2)影响:

积极: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其变革、法治精神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是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1

消极:主张严刑峻法,施行的结果容易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暴政,引发统治危机;

君主本位的思想主张成为君主独裁、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每点2分,任答一点得2分)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