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 阴阳的概念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上 外 左 南 天 昼 春夏 温热 干 轻 清 明 化气 上升 运动 兴奋 阴:下 内 右 北 地 夜 秋冬 寒凉 湿 重 浊 暗 成形 下降 静止 抑制 阴阳属性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
相对性:可相互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比较而划分。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互用:某些范畴的阴阳具有相互资生、促进与助长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
亢进衰退 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阴阳二气运动--相遇和谐—对立统一体—化生万物
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A.交感的动力与根源。B.互根互用的基础.C.阴阳消长与转化的根据 《素问.天元纪大论》:“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四)阴阳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 1.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2.阴阳皆消皆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 (五)阴阳转化
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与趋势。 阴阳平衡: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大体维持着消长动态平衡。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上 体表 背 腑 四肢外侧 三阳经 督脉 气 皮肉 阴:下 体内 腹 脏 四肢内侧 三阴经 任脉 血 筋骨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 (三)阐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衰阴偏胜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诊、证候 四诊:望、闻、问、切
症候:阴:里证、寒证、虚症 阳:标证 热证 实证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3.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
阳 阴
药性 温热 寒凉 五味 辛甘淡 酸苦咸 升降浮沉 升浮 沉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