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淀粉生产生物燃料可以减少污染,但限制了粮食的产量,使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但亦会殃及其他生物,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也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得不偿失。
答案:C
2.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协调与平衡原理失调 B.整体性原理失调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失调 D.系统整体性原理失调
解析:在人们利用某些自然资源的时候,往往由于缺乏整体调控,从而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同时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题目中所说的现象就是由于整体调控不当造成的。
答案:B
3.“1+1>2”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B.系统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只有比例适当,才能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答案:B
4.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1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解析: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投入少,污染少,同时产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B
5.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解析:生物多样性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越不易受到破坏,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易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A
6.下图是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简单的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和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
解析: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改善和优化了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的
2
效果。
答案:C
7.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果,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C
8.“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 (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 (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解析:引种时必须要注意引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因此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B
9.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3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由图可知,该图突出了“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C
10.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实现“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的原则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解析: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二、综合题
11.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根
4
据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来源外,各种生物要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效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的作用可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_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要解决该题,首先要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每种成分的作用,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以上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多级利用 (3)分解者 硝化细菌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5)系统结构决定功能 1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5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首都北京等地频繁出现了“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在西北植树造林方面依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要注意树种不要过于单一。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及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应用。“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植被具有的特殊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随之体现,改善了西北气候,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答案:(1)水
(2)物种多样性原理 自动调节能力 (3)防风固沙 物种多样性
13.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________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人工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容易爆发松毛虫虫害,是因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数量少,营养结构单一。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以菌治虫等措施叫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优点;而常规农药防治,一是带来环境污染,二是达不到持续长久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随农药使用会越来越强。松毛虫吃马尾松的叶,位于第二营养级,灰喜鹊吃松毛虫,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6
答案:(1)生物治理(生物防治) 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2)次级 二
(3)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1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请分析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至少写2种)。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该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开始的,因而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
7
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消费者是蚕、禽、畜等。
(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 (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5)该生态系统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可利用蚕沙碎屑养鱼,鱼塘的塘泥还可用做肥料。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2)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蚕、禽、畜 (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
(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