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万象,谁主沉浮?作文1000字
阳光熹微的周末午后,时光的脚步似乎亦轻缓了几分……
忽而一条消息打破了这份静谧。那是一条关于“fast望远镜的设计者——‘天眼之父’南仁东逝世”的新闻。我先是震惊,继而又感到无比地痛心;他的项目让人类穿过了几千光年看世界,但他的生命却不肯等他十天。我点进那条新闻,却发现鲜少有人问津,这件事竟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而榜单上却是另外一番风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娱乐明星们的八卦新闻上,热烈欢快地各抒己见、争抢热门评论的一席之地;此情此景,只得感叹道:“戏子家事天下知,将军孤坟无人问。”——便是如此这般悲凉。
这一切不由得令我思考:身处的碎片化的生活环境,那么碎片化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碎片化生活有缺憾之处。
碎片化的特点在于多、快、种类多。以碎片化信息作例,我们在用手机接受信息之时,来源于内容常是鱼龙混杂,很大一部分不知其所谓,读来意味不明,落得一头雾水;更有甚者混淆视听,信息真伪难辨,前一刻的事实竟变成了这一刻的幌子——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再者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事例,人们关注的焦点无非就是娱乐明星们的八卦资讯,“金童玉女终成眷属”、“结婚生子家庭美满幸福”之类的标题竟可以久居榜上,“三日不绝”;而在伟人的逝世或是举世瞩目成就的纪念日的话题中,关注度仅可谓“门可罗雀”。碎片化的信息顺应大势之所趋,却并不是志士之所好,碎片化的信息易于引发过度娱乐,以致主次颠倒,沉溺于浮华喧嚣之中而不自知。
对于碎片化的社交也是相似的道理,一条条弹窗消息似乎是有着难以估量的吸引力,令人不自觉地去回复一两句——一次碎片化的社交就这样完成了,时间极短;而这看似只有刹那光景的碎片化时间在循环往复的社交中积累作了庞大的时段——穿插在每个瞬间;因此,碎片化的社交,易使得效率低而难以自觉,神分散却难以自持。
造成如此缺憾的根本缘由在于碎片化与传统的差异性。碎片化的事物往往有片面性,无法将事物的方方面面完整地展现于眼前,就像是一幅拼图的其中一片,我们无法根据这一小片的信息推断出整体的面貌,并且碎片化的传播速度极快,可以使我们在分秒之间洞悉事件的发生,但与此同时,偏差也会由此产生;而以传统方式描述的事物,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可考性,前因后果较为完整,准确性更高。
转念一想,碎片化的生活虽有缺憾,但对于它的优势,也可圈可点。
碎片化生活有闪光之点。
同样是针对碎片化的特点:多、快、种类多;再以碎片化信息为例,善于利用的人会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时政、伟人生平,择其善者而“读”之以拓宽自我视野,而对于那些千篇一律、无关紧要的娱乐新闻多是一笑了之。
再说到碎片化社交,关键之处便是做到不滥用,以防占据时间而不得自我约束;而聪明人总是懂得这个道理,当碎片化社交作为“相距千里之友”沟通的桥梁时,“天涯若比邻”之感得以实现,即使地理位置相距千里之遥,思念与问候总是可以跨越千里之远。
碎片化生活的闪光点也可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微博全景化图片令人仿若身临其境;碎片化的购物方式使物品价廉物美;碎片化的阅读使人得以在短时间内饱读多本书籍中的精彩片段……
大家身处同样的碎片化生活环境,而碎片化的生活也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那么导致不同结果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缘由在乎于不同人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正是因为碎片化所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我们更应该有选择性地接收,应当明了:碎片化是帮助自我以观瞬息万变,以应世事变迁之所在,主次分明。从而保留一份脱离碎片化之外的清醒,坚守自我的准则。
碎片化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之丰富,我们更应该有选择性地接收,“去”其表面浮躁浅薄之“糟粕”,“取”其日新月异之“善”,明了碎片化之优劣,真正将碎片化生活的优点为己所用;在合宜之时化“碎”为“整”,或是令“整”为“碎”,灵活应用以彰其善。
碎片万象,谁主沉浮?
——自然是我们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