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用一个字,概括钗黛。
黛玉的性格,一个字,真。绝对的纯真。没有一丝杂质。她嬉笑怒骂都不掩饰,才惹得那么多人不喜欢。这正是她的真。这样真的少女,是不容同样真纯的少年不爱的。世界上最昂贵的是什么,是真。年少的我们,可以为真性情而死。黛玉不也是如此吗。所以她最宝贵,最可贵。在年少的我们眼里。
宝钗的性格,一个字,淑。中国传统的贤惠。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结果,不是人性的真实和本来。贤惠的人,大度容人,体恤他人,当然让所有人都喜欢。尤其成熟的男人更喜欢。贤惠,她的一个隐藏的贬义就是装。掩藏真实的自己。虽然不喜欢,她也会装成喜欢的样子。贤惠,至少是有城府的。我们不能轻易知道她的真性情。对于少年,当然不会爱上一个不容易了解的人,一个有城府的人。
所以宝玉会爱上黛玉,不会爱上宝钗。
用传统文化观点形容黛钗,黛是义。一切从性情出发,意气用事。不管其他。钗是理,一切从人情世故出发,掩藏性情,割舍性情。存天理,灭人欲。显然,单独的黛钗都有缺憾。这正是曹雪芹人物塑造的匠心独运。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呢,只要个性鲜明,那就是大大的完美了。
曹雪芹的伟大之一,就在于塑造了两个经典的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一个那么真,一个那么淑。这两个形象放进世界文化长廊里,也熠熠生辉,灿烂夺目。
我曾经想,如果世间有女子能同时有黛玉的真宝钗的淑,那该多好。
那会令天下所有男人倾倒。少年也好,成人也好。
不过,宝钗终究是少年。虽然受传统文化熏陶,有些世故,可还是有真的,只不过掩藏很深,一般人不容易发现。年少的宝玉更不曾领会。象宝玉熟睡时宝钗为宝玉摇扇一节,看了就令人心暖,令人心悸。说实话。我原先是不喜欢宝钗的。但每想到这个细节,就不能不心软。这个细节,正符合宝钗的性格,她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可是宝玉睡熟了,看不到了,她反倒可以不受拘束了,于是不小心又很自然的流露出对宝玉的关爱。只这一个小细节,泄露出宝钗深藏的真。可惜,宝玉不知道啊。
只这一个小节,也俘虏了我,从此也喜欢宝钗了。而且,随着年长,渐渐喜欢宝钗多一些,喜欢黛玉少一些了。
宝钗是淑女,是人间的,黛玉是仙女,是天上的。黛玉正象我们的童年和少年,虽然纯真美好,近乎天堂,却很短暂。宝钗正是我们后来全部的梦想人生。
我们毕竟生活在人间,所以我们选择宝钗。所以,曹雪芹让黛玉早早便去了。
可是回过头来,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我们把心掏出来,我们会交给谁。内心深处,我们是交给黛玉的。因为她早把心掏出来了啊。这或许是爱和喜欢的区别吧。也是我们的无奈和心痛。
这也正象人间的感情和婚姻。感情是纯真的,无法用世俗的斤两去计较。婚姻却是复杂的,包含了太多世俗的计较。我们往往是和我们喜欢的人结婚,不一定能和爱的人结婚。
我们是为了感情结婚,还是为了婚姻结婚,看起来不成问题,其实却在每个人身上存在。而且,很少有同时娶到兼有钗黛美德的。我们的婚姻,美满的婚姻,大多是必须娶宝钗才会有的。如果娶了黛玉,往往婚姻就成了感情的坟墓。
我是说,我们对待婚姻,必须如同宝钗。多一些世俗的计较,少一些感情的纠葛。多一些生活的艺术,少一些感情的拼搏。
当然,也有婚姻和感情统一的。完美的。那毕竟是极少数。就象很难找到钗黛合一的人。
曹大师是中国心理描写第一人。以前的中国小说写人物,象画京剧的脸谱,只做表面文章,从来不深入到人物内心去。只有曹大师,着眼于内心,从内而外的琢磨人物心理和表现。所以他的人物才丰满多面,栩栩如生。所以中国从此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以前那些可以叫做话本。民间艺人说唱用的。不是用来看的。可以说,心理描写和刻画是曹雪芹的看家法宝。
曹大师着力心理刻画的两个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黛玉。所以,我读红楼,多在意宝黛两个人,其他的没怎么留意。
宝钗么,初读不以为然,读得遍数多了,不知不觉觉得是那么回事。其中有真味。我对宝钗就是这样,从来没用心过留意过,可细细一想,还是有些耐人寻味。
曹大师为什么从来不写宝钗的心理。宝钗是大师沥血经营的又一个经典形象啊。这是由宝钗这个人决定的。宝钗这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工于心计。描写一个有心计人的心理,那这个人不是透明了吗,还有是么耐人寻味的。所以,大师让宝钗做了很多事,也从心理刻画出发,写了宝钗的表情动作,就是对正面的心理不着一字。让你去寻味。
显然,宝钗乍给人的感觉是心有城府。我们对心有城府的人是有偏见的,我们不知道她那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我们往往就下意识的认定卖的不是好药。曹雪芹利用人们的下意识,故意不写那葫芦里的药。让人物形象在读者心理展开一个曲折的历程,一开始被误解,然后随着大师对人物形象的展开,渐有所悟,不知不觉自己把自己改过来了。这样曲折的历程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大师没有强迫你,他用自己的匠心自然引领着你走了这么曲折的路,让你不得不叹服!
就说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吧。本是宝钗藏得最深的心思。有两个细节暴露了她的真心思。一个是前面说过的摇扇一节。先是替丫鬟照看睡熟的宝玉,自己边做着针线活。做着做着,不觉拿起扇子替宝玉扇了起来,这一不自觉,自己内心的秘密再也无处躲藏。
还有一个是黛玉丫头当众拿环肥燕瘦的话,来消遣她和宝玉两个,黛玉取笑他人是惯了,众人一笑了之。可宝钗却了不了。她一听到自己和宝玉编派到了一起,不觉脸腾得就红了。要不是心里有鬼,要不是心里藏着宝哥哥,怎么会脸红。别人其实没在意,可宝钗可不这么想。她本来心里有鬼嘛。所以,为这事,宝钗着实懊恼,着实记恨了黛丫头。难得她一向容人,这回却不管不顾,拔刀相见了。越恼恨说明她越在意。真是越描越黑。把一个痴心女子活脱脱刻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