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茶马古道

2024-08-01 来源:小奈知识网
 茶叶入藏

 

    云南是公认的“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最早饮用茶并培植茶树的地方。川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远扬的名声。大叶子普洱茶早在唐天宝年间就在澜沧江两岸大量种植,其味苦中回甜,在当时就闻名于世。宋代在云南、四川就已有“茶马互市”市场。

 

    而茶水是藏族人民离不开的主要饮料。随着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逐渐兴起,向东发展的一支到达喜马拉雅山南麓、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据藏族典籍载,他们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顿使它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的生活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于是,系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应运而生。

 

    近现代茶马古道兴盛的早期,大约在1930年代以前,云南的地主兼商人组成马帮,每年形成几千匹骡马的运力,将茶叶贩运到西康和西藏。四川的商人则雇佣大量廉价的背夫,把数量更巨的川茶背运到当时的西康首府康定,再由马帮和牦牛帮转运至西藏各地。

 

    就是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茶叶,造就了一条道路,塑造了这条路上丰富多彩的文化。

 

 

    响亮的马帮

 

    马帮拉成一条直线逶迤盘桓在山路上,挂在骡马脖颈上的铜铃随着骡马的迈步而有节奏地叮当作响,宁静的山间回荡着清脆、悠远的铃声。马蹄铁踏在石头上的声响则沉闷而厚重。这铃声和马蹄的”得得”声几乎就是茶马古道的标识。世界上恐怕再没有别的商路像这样走的全是马帮。马帮们那种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的生存方式,赋予了他们浪漫而传奇的色彩。

 

    在茶马古道上,专门从事大宗货物长途运输的马帮,骡马多者有数百匹,有的甚至多达数千头。在一些小范围区域之间,更有无数小马帮营建起蛛网般的运输线,将物资的运输交流几乎覆盖到每一个村寨。于是,马帮形成为有特定组织形式和营运管理制度的专业化运输集团。

 

    一队马帮一般来说由“锅头”、赶马人和一定数量的骡马组成。“马锅头”即马帮首领的俗称,他既是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大多属于家族式的马帮组织,骡马全为自家所有,而且就以自家的姓氏命名,头骡身上就插有自家的旗帜,人们望之即知道是某某家的马帮。赶马人一般一人负责七八匹骡马。在茶马古道上,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马脚子”(藏语叫“腊督”)。每个马脚子都必须要具备全部赶马人应该具备的本事和能耐:要懂天时地利,会看天气变化,要会选路,还要会选宿营的地方,同时还要通各民族语言;要识骡马的性情;要会各种马帮生活的技能,诸如支帐做饭,砍柴生火,上驮下驮,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

 

    就是这些马帮,千百年来贯穿起了茶马古道。

普洱茶之家   axkxtea/   axkxtea/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