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旧称打界炉,地处青藏高原东麓的门户,清初政府在此设关收税,茶业勃兴,汉藏商人云集,四十八家锅庄也应运而生,边茶的兴盛给康定带来繁荣,逐渐成为汉藏贸易的总汇。
千百年来,在藏汉贸易中,运输边茶等货物的骑驮,历尽艰难险阻,逐渐开辟了川藏大道,因此历史上人们习惯地把川藏大道称为“茶道”,即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分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两路。南路边茶以雅安为起点,经天全、泸定、康定、雅江、里塘、义敦、巴塘、宁静、察雅、昌都、恩达、硕督、嘉黎、太昭等地至拉萨,全长2700余公里;西路边茶以灌县(今都江堰市)为起点,经威州、茂县、松潘至川西北、甘南、青海等地藏区。一般茶包由汉商运至康定、松潘,再由藏商转销藏区,所以康定、松潘成为边茶的集散地。
清代以来,打界炉成为川藏交通的枢要,汉商贸易迅速发展和繁荣,汉藏商人云集,因而在汉藏民族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中介商人,沟通商业信息和汉藏之间的贸易,在康定被称为“锅庄”(松潘则被称为“歇家”)。锅庄类似内地的货栈,供藏商食宿,其主人是藏汉贸易的经纪人。历史上以边茶为大宗的汉藏贸易,都是通过锅庄中介得以完成。
历史上四川的边茶生产和贸易,主要实行“官府专卖”和“茶马交易”,达到统治者“以茶治边”的作用。清乾隆年间,对边茶贸易制度进行了改革,即改“官营”或“官商合营”为“商营”,改单纯的“茶马贸易”为“茶货交易”,推行一种产、销对口的茶叶“引岸”贸易制。所谓“引岸”制的“引”是茶引,“岸”是口岸。凡是商人经营各类茶叶都须纳税请领茶引,按茶引定额在划定的地区范围内采购,卖茶也要在指定的专岸销售或易货。一张茶引,可购销茶叶100斤,另附茶14斤不纳引税。嘉庆年间,四川边茶引额159026张,以每引114斤计,销量多达18万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