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2024-07-16 来源:小奈知识网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 12 个字。

2.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 展示会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 .学生试读。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 b à) 绒球花 傣( d ǎ i )族 景颇( p ō)族

阿昌( ch ā ng )族 德昂(á ng )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 ji ā o )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 hu à ng )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 .学生写字。

3.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 19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 .第一自然段

a.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 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 配乐朗读这一段。

2 .第二、三自然段。

a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 .第四自然段。

a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板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2 金色草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 1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 .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 .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1 .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 .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 li à o )沙 绒毛 假装 钓( di à o )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l ǒ ng ) 手掌 有趣

读书感悟

1 .第 1 自然段

a. 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 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 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 .第 2 自然段

a.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 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 2 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 1 . 2 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 14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

1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 学生读课文。

b. 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d. 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 齐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2 .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 齐读第 4 自然段。

b. 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 朗读课文。

2、 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板书: 2 、金色的草地 玩耍 绿色 快乐 草地

3 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1 .认识“陡、链”等 6 个生字。会写“爬、峰”等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 12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 “ 我 ” 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 .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 . 按“爬山前 - 爬山时 - 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 .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 .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 .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 .把课文第 2 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认识“陡、链”等 6 个生字。会写“爬、峰”等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 12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 .(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 “ 我爬得上去吗 ?” 、感叹句 “ 真叫人发颤 !” 以及语气词 “ 啊 ”“ 哩 ” 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 8 至 10 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 3 到 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 、 7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 7 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 、 7 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 .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 、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 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 、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4 * 槐乡的孩子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 —— 《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 .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 .讨论:

a.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 槐米有什么用处?

c.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 .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 3 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 4 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 5 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 .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 、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捡 塞 快乐

满载而归

5 灰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桦、胸”等 5 个生字。会写“郊、散”等 12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 .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 s à n )步”、

“胸 (xi ō ng) 脯 (p ú ) ”、“白桦( hu 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 .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 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 1 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 .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 .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 .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 .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 .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 14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 .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 - 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 . 屏幕出示课文 3 . 5 . 7 . 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 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 . 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 4 . 8 . 10 段。

a. 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 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 . 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 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 - 10 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 . 学习课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 . 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 . 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 .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6 小摄影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摄、媚”等 8 个生字。会写“突、按”等 1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 .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sh 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 .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 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 、检查朗读情况

3 .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 15 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 1 自然段。

4 .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 .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 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 .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 12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 .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 .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 1—11 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 .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 .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 引读第 1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 .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 .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 .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6 、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

7 奇怪的大石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考、秦”等 5 个生字。会写“著、藏”等 13 个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 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 《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 .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 .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 .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 —— 李四光。

2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 .认读要写的字。

2 .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 .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考、秦”等 5 个生字。会写“著、藏”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 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 .完整地朗读课文。

2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 .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 、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 .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 ——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 .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 .讨论疏解:

a.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妈妈 小珍

c.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 .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 .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 .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 我不能失信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10 、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 1 )自读,互读。

( 2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 1 )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 2 )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 .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 “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 “ 我们 ” 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 “ 我最喜欢的部分 ” 。

1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 .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 1 )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 幸福鸟 ”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 感情朗读,读出 “ 快活 ” 的心情,强调 “ 依然 ” 。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 练习把 “ 虽然 …… 但是 ……” 加进 “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 幸福鸟 ’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 里去,进一步体会 “ 我们 ” 快活的心情。

( 2 )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 “ 我们 ” 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 感情朗读,读出 “ 快活 ” 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 3 )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 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 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 “ 我们 ” 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 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 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 “ 我们 ” 找到 “ 幸福鸟 ” 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 .四人一小组讨论。

3 .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 “ 我们 ” 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 10 风筝

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 难受

11 、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 “ 钥、匙、趁 ” 等 8 个生字。会写 “ 盒、扇、邮 ” 等 10 个字。能读写 “ 清凉、留意、扇子 ” 等 16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 .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 .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 .想象导学:

a 、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 、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 .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 .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 .品读第 1 自然段。

a 、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 、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 1 自然段:谁愿意把第 1 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 、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 、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 .品读第 2 自然段。

a 、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 、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 、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 、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 、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 .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 .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 .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拓展练习

1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 .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 “ 钥、匙、趁 ” 等 8 个生字。会写 “ 盒、扇、邮 ” 等 10 个字。能读写 “ 清凉、留意、扇子 ” 等 16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 .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 2 . 3 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 .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 .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 .品悟、想象第 3 自然段内容。

a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 3 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 、学生交流后,再围绕 “ 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 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 、出示 “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 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 、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 3 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 .品悟、想象第 4 自然段。

a 、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 4 自然段?

b 、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 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 、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 、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 “ 它告诉大家, _________ 。小喜鹊 ______ ,小松鼠 _______ ,小青蛙 _______ ,松柏 _______ ,杨柳树叶 _______ ,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 .指名朗读第 5 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 .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 、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 、然后集体交流。

3 .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板书:

11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丰收 欢乐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带来冬天的消息

12 、 《听听,秋的声音》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 、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 、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 、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检查

3 、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 1 )、 “ 刷刷 ” 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 ”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 2 ) “ 蠷蠷 ” 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 ” 朗读指导

( 3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 4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 ”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 1----4 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 …… 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 …… 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 ()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 、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 、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   闻闻,秋的味道 ————

板书: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田野 匆匆来去

13 、花钟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 认知目标:认识 “ 怒、燥、暮 ” 等 8 个生字,会写 “ 艳、内、梦 ” 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 ” 等 19 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 请学生读 1 、 2 两段。

4 、 评议。

5 、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 、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 、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 、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 、书写生字。

( 1 )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 2 )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 3 )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 1 )课件出示练习题。

( 2 )抄写 19 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 认知目标:会写 “ 艳、内、梦 ” 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 ” 等 19 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 1 )学生听写词语。

( 2 )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 、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 、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 、讨论交流。

3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 、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 、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 、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14 蜜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 10 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 20 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 .想一想。知道 “ 我 ” 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 .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 “ 试验 ” 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 .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 .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 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 .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 .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 、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 .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 .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 .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 .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 .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 、蜜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15 、玩出了名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 认识 “ 阅、固、调 ” 等 6 个生字。会写 “ 堂、镜、闲 ” 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 “ 名堂、浪费、镜片 ” 等 17 年词语。

② 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 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 学生交流。

③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 “ 玩出了名堂 ” 。(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 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 .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 学生自主读书。

③ 检查自学。

a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 .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 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 画出表示 “ 玩 ” 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 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 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 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 练习写 “ 堂、镜、闲、待、阅 ” 这五个字。

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 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 “ 玩出名堂 ” 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 认识 “ 阅、固、调 ” 等 6 个生字。会写 “ 堂、镜、闲 ” 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 “ 名堂、浪费、镜片 ” 等 17 年词语。

② 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 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 :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 听写生字词。

②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 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 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 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 .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 .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 .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 “ 小人国 ” 世界。

④ 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 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 “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 …… 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 ,体会感情。

a .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 .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 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 列文虎克看到的 “ 小人国 ” 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 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 .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 交流讨论: a. “小人国 ” 指的是什么? b. 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 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 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 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 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 “ 玩法大比拼 ” 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 、玩出了名堂磨镜片列文虎克 制作显微镜 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16 、找骆驼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自由读)

3 、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 、具体学习课文。

( 1 )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 1——7 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 2 )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 3 )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 10 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 4 )结果怎样,齐读第 11 自然段。

5 、小结。

( 1 )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 2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 、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17 孔子拜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 7 个生字。会写“闻、尘”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 14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 兼 程 风尘 仆 仆  纳 闷 风餐露宿  毫 无保留 传 授   佩 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 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 14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 、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 风餐露宿

总觉 不够 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18 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 10 个生字。会写“暗、降”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 1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 .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 1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板书:

18 盘古开天地

风 云 雷

太阳 月亮

东 西 南 北 美丽的宇宙

大地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19 赵州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 10 个生字。会写“县、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 2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 .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 .学生写字。

c .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 2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板书:

19 、赵州桥

悠久 1300 年

雄伟 长、宽 世界文明

坚固 没有桥墩

美观鲜活 图案精美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个 热闹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 10 个生字。会写 “ 蓝、赖 ” 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 “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 ” 等 21 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②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③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①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③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岛上儿女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融、汇”等 10 个生字。会写“汇、欣”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 15 个词语。

2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 —— 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一、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二、读书闯关

①闯第一关 ——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闯第二关 ——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①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②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①闯第三关 —— 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 .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 .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②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②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板书: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24 香港 璀璨的明珠

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 :  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 “ 东方之珠 ”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 一应惧全 举世闻名 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

25 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 16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 14 个字。

②重点指导 7 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 .引导学生观察这 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 .多媒体演示这 7 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 16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 7 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25 、矛和盾的集

矛 进攻 集合

盾 防守 坦克

26 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 3 个生字。会写“挖、鞋”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 15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 5 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 .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 3 个生字。会写“挖、鞋”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 15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 .找出左右结构的 9 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 .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 4 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 9 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 9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 .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 .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 .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

27 、 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 10 个生字。会写“陶、谦”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 1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 1 至 9 自然段,一人读 10 至 17 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 .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 .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 .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 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 10 个生字。会写“陶、谦”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 1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 .观察 8 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 .观察 6 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 .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板书: 27 陶罐和铁罐不敢 坚硬抗氧化 能保留 氧化 不存在各有所长 正确对待

28 狮子和鹿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板书:

28* 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 好看 坏处

四条细腿 难看 好处

29 、掌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会写“愿、姿”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 16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 5 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 13 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会写“愿、姿”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 16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 .学生自己先练读。

b .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 .学生齐读这段话。

b .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 29 、掌声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 3 个字。会写“育、瓶”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 1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 3 个字。会写“育、瓶”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 13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感悟

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 . 4 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井口小 有次序 获得成功

有了危险 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31 、给予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 10 个生字。会写 “ 予、担、宽 ” 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 “ 给予、试探、心意 ” 等 20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 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 .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 12 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 12 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 10 个生字。会写 “ 予、担、宽 ” 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 “ 给予、试探、心意 ” 等 20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 .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

布置作业

2 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 板书: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④讨论交流。

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 .查理有哪些变化?

b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

32* 好汉”查理

调皮 爱搞恶作剧

有礼貌 自信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