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2024-07-16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一、 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坚持“以教师为本, 个性化发展, 差异性成长, 整体性提升”的思路, 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 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 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 名师工作室引领、 青蓝工程团队引导、 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 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二、 实施目标

1、 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 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 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 创建良好的学习性、 研究性、 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 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 形成一支“团结和谐, 合作和睦, 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 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 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 通过建立由校级领导、 教务主任、 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 省教坛新秀、 市“三坛”、 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 参与式工作坊、 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 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 指导、 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 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 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充满生机活力, 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 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 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 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 愉悦、 和谐的氛围, 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 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 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 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 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 爱生与敬业、 爱心与感恩、 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 谋求一种“自主自觉, 合作和睦, 开拓进取, 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 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追求卓越, 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 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三、 建设原则

1、 学校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原则: 根据《苍南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20**) 》 , 把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 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 “研究型”、 “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 自主修炼与团队集训相结合原则: 根据《苍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20**) 》 , 把教师自主修炼计划、 团队集训计划和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培养一支“既有学校特色, 又有教师个体发展优势”的教师队伍。

3、 个性发展与差异成长相结合原则: 根据学校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要求, 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成长相结合, 通过聚焦教师教学行为方式改革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课堂, 发挥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 主动实施“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方案,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教师个性特征和差异发展规律的多元梯级团队。

4、 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 根据《苍南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 的要求, 把教师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 特别在课堂变革、 校本教研、 教书育人、 课程开发、 选修课程执教能力和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苍中校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四、 强化学习组织系统

1、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 建设。 根据《苍南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若干意见》 要求, 以教研组、 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观课议课、 团队研课、 全员赛课、 探究冷课”的校本教研活动、 构建“先学后教 + 自主合作 + 问题评价”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 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 >》 (浙教师〔**〕175 号) 、 《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 》 (温教师〔20**〕 61 号) 精神, 引导各教研组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 方便并增加本校教师参与“读书、 实践、 反思”的机会, 推进我县校本教研、 教研联盟活动的深入开展。

3、 创立年教师书友会。 建立由热爱读书、 有志于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的年轻教师组成的群众性的“以读书和汇谈为主, 以实践和反思为辅”的年轻教师书友会(学习共同体) , 以“读书、 实践、 思考”为共同行动目标, 开展读书沙龙、 头脑风暴、 深度汇谈、 自我反思、实践磨练、 同伴互助等系列活动, 逐步形成“重读书汇谈、 重实践磨练、 重反思整改、 重互助提高”的浓郁氛围, 努力让“读书、 反思、 实践”成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一种习惯。

五、 建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1、 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 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 优化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责。 由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市名师、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各学科的县名师、 市“三坛”教师、县府级学科带头人、 教研组长代表担任学术委员, 负责全校的学术研究指导、 骨干教师(含优质课) 推选及论文评选的仲裁工作。

2、 组建市县名师和市“三坛”等工作室。 聘请工作室顾问(外聘省特级教师、 市名师或内聘校学术委员会成员) 、 学科领衔人, 建立工作室网站和博客, 签订学校和学科工作室, 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协议, 结合市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 出台学校学科工作室管理办法, 明确领衔人和成员的职责, 落实工作室和领衔人、 成员的考核办法。 实施市、 县、 校层级管理, 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省市县级课题研究, 确保各梯级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成长。

3、 组建参与式工作坊。 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团队, 组建青年教师参与式工作坊(即不同层级的学科研究小组或跨学科合作小组) , 并邀请老教师以嘉宾身份出席指导。 落实人员、 场地、 时间和召集人,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 在实践磨练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 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向上、 健康高雅的志趣和爱好。 建立工作坊博客或 QQ 群, 建立网络个人工作室, 方便所有教师参与网络交流、资源共享与个人信息资料的储存管理。

六、 保障措施

1、 学校成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杨道想校长任组长, 黄斯敏副校长、 林敏副校长任副组长, 林辉华、 庄传快、 林德祥、 陈庆锐、 叶怀欣为成员。 校长是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对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全面负责 。

2、 教科室作为负责本校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职能科室, 统筹安排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参加学习、 研究和培训活动, 负责做好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梯级团队考核评估工作; 教务处、 校办协助做好“读书、 实践、 思考”和“教学、 教研、 师训”的各项活动计划安排及评价工作。

3、 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 原则上梯级团队建设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