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年 4 月 25 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 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 2007 年 5 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 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当前, 全国新冠肺炎防控进入“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 的关键阶段, 及时发现、报告、 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 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是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一、 世界防治疟疾日由来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目前仍有 92 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 每年发病人数为1.5 亿, 死于疟疾者愈 200 万人。 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 尤其南方, 由于流行猖獗, 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药物治疗, 疟疾病死率也很高。解放后, 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 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 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近几年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 疟疾发病在局部地区尤上升趋势, 加强疟疾防治、 防止其卷土重来具重要意义。 2007 年 5 月,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 决定从 2008 年起将每年 4 月 25 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 。 我国结合实际情况, 决定将每年 4 月 26 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
二、 认识传染病-疟疾
01、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 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 把疟原虫注入人体, 10-20 天后就会发病。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 即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 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 三日疟、 恶性疟及卵圆疟。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 全身发冷、 发热、 多汗, 长期多次发作后, 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02、 疟疾的传染源是什么?
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 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03、 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 按蚊叮刺吸人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 再叮刺吸人正常人的血时, 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 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 繁殖关系密切。 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 雨量较多, 蚊虫能大量繁殖。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 当进人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 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人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 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另外还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贻儿伤口, 由母体传给胎儿, 造成先天性疟疾, 也可经输血传播。
04、 疟疾的高发区域
蚊子喜湿喜热,因此疟疾主要分布于整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非洲、东南亚、 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 在我国, 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 海南等南方省份,其他各地出现的患者主要为输入性病例。
05、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 口腔温度超过 37.8℃) , 称潜伏期。 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 一般间日疟、 卵形疟 14 天, 恶性疟12 天, 三日疟 30 天。 感染原虫量、 株的不一, 人体免疫力的差异, 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 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 可长达 8~ 14 个月。 输血感染潜伏期 7~ 10 天。 胎传疟疾, 潜伏期就更短。 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 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畏寒, 先为四肢末端发凉, 迅觉背部、 全身发冷。 皮肤起鸡皮疙瘩, 口唇,指甲发绀, 颜面苍白,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进而全身发抖, 牙齿打颤, 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 持续约 10 分钟, 乃至一小时许, 寒战自然停止, 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 面色转红, 发绀消失, 体温迅速上升, 通常发冷越显著, 则体温就愈高, 可达 40℃以上。 高热患者痛苦难忍。 有的辗转不安, 呻呤不止;有的谵妄, 撮空, 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 有的剧烈头痛、 顽固呕吐。 患者面赤、气促; 结膜充血; 皮灼热而干燥; 脉洪而速; 尿短而色深。 多诉说心悸, 口渴,欲冷饮。 持续 2~ 6 小时, 个别达 10 余小时。 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 颜面手心微汗, 随后遍及全身, 大汗淋漓, 衣服湿透, 2~ 3 小时体温降低, 常至 35.5℃。 患者感觉舒适, 但十分困倦, 常安然入睡。 一觉醒来, 精神轻快, 食欲恢复, 又可照常工作。 此刻进入间歇期。
06、 疟疾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虽有一定免疫力, 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性, 经反复多次感染后, 再感染时症状较轻, 甚至无症状: 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较易感染, 且症状较重。
07、 哪些人最容易感染疟疾?
到河谷地带从事经济作物开发的青壮年、 住在田棚或到森林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 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 出入边境留宿人员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
08、 患疟疾后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危害有哪些?
轻则延长病程并引起贫血, 重则发展为重症疟疾引起死亡。
三、 疟疾的预防
1. 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 冷、 发热和出汗。
2. 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 防蚊灭蚊, 在蚊子活动高峰期(黄昏后不久) , 要做好个人防护, 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 长裤。 在户外暴露皮肤可涂抹驱避剂; 在室内可使用蚊帐、 纱门、 纱窗, 睡前在卧室内喷洒灭蚊药。 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 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 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 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进入国内或国外疟疾高传播地区的人员, 应于传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 疟疾流行区经常夜晚室外作业与野外露宿者, 在传播季节也应进行预防服药。
4. 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 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 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5. 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 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 发 热、 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医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 佩 戴医用外科口罩。 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 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新冠肺炎和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 断, 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 (WS/T-485 -2016)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7. 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 足量服用抗疟药。
四、 世界疟疾日的宣传标语
消除疟疾, 共享健康
使用蚊帐, 远离疟疾
预防疟疾, 保障健康
全程服药, 根治疟疾
消除疟疾, 共建和谐
消除疟疾危害, 促进和谐发展
一顶蚊帐, 一份关爱, 远离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