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细胞损伤,在冻干液和再水化洗涤液中需要加入稳定剂(冻干缓冲液、洗涤液中的大分子聚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红细胞冻干稳定剂文献报道各异,主要包括:
1、大分子聚合物,如PVP、葡聚糖、骨胶等;
2、聚阴离子化合物,如焦磷酸、磷酸化肌醇;
3、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木糖、甘露糖等;
4、磷酸盐缓冲液或钾、钠等金属离子。
其中大分子聚合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的选择及其分子量和在溶液中的浓度等因素,对细胞的回收率均有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证明,PV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受分子量和浓度的制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分子的增大而提高,随着水分的丢失(或在冻干体系中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冻干和保存生物样品应在保护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进行,以减少生物活性的丢失。
再水化过程中使细胞膜不受损伤 为了细胞的存活,冻干过程中细胞必须处于高渗状态,所用保养液的渗透压相当于3~5倍生理渗透压,在给人体输注前需要经过逐步洗涤。将细胞悬液的渗透压调整到生理水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流出的现象。
冻干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红细胞的冻干首先使细胞冰冻,由液态变成固态,然后使箱体内的细胞在抽气减压、升温的同时,水分升华,逐步达到干燥的目的。因此,冰冻、升温与真空度三者关系如何协调、控制,对冻干效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