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敲诈勒索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暴力、恐吓等手段索取财物,而诈骗是通过欺骗等手段获取财物。敲诈勒索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而诈骗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
法律分析
对方自愿给钱不算敲诈勒索,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当事人用暴力、恐吓等手段,或滥用法律、借助官方职权等,向他人索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财物的犯罪行为才会算敲诈。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其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有的学者认为,敲诈勒索罪的对象是复合的,包括人和公私财产。从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入手,敲诈勒索的客体只能是财产所有权,因而其犯罪对象只包括公私财物,而不包括人。
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拓展延伸
刑事法律中对敲诈勒索的界定及其适用条件
敲诈勒索是刑事法律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它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恐吓或其他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敲诈勒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敲诈者通过实施敲诈行为来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二是采取威胁、恐吓或其他手段,以迫使被害人履行交付财物的要求;三是被害人对敲诈行为感到恐惧,并因此履行了交付财物的要求。只有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在刑事审判中,法院将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评判各种证据,确定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结语
敲诈勒索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恐吓或其他手段强迫他人交付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敲诈勒索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威胁手段和被害人的恐惧感。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在刑事审判中,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判各种证据,以确定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