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的注音是:ㄉㄤˇㄍㄨˋㄓㄏㄨㄛˋ。
党锢之祸的拼音是:dǎng gù zhī huò。词语解释是:⒈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党锢之祸[dǎnggùzhīhuò]⒈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辞典修订版是:东汉末,桓帝、灵帝之际,宦官干政弄权,朝纲大败,太学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构陷,被捕入狱者数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人均被杀。前后共两次,朝中贤良尽失,史称为「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党锢之祸详细内容】
⒈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党锢之祸[dǎnggùzhīhuò]⒈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二、汉语大词典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三、国语辞典
⒈ 东汉末,桓帝、灵帝之际,宦官干政弄权,朝纲大败,太学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构陷,被捕入狱者数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人均被杀。前后共两次,朝中贤良尽失,史称为「党锢之祸」。党锢之祸[dǎnggùzhīhuò]⒈东汉末,桓帝、灵帝之际,宦官干政弄权,朝纲大败,太学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构陷,被捕入狱者数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人均被杀。前后共两次,朝中贤良尽失,史称为「党锢之祸」。
四、辞典修订版
东汉末,桓帝、灵帝之际,宦官干政弄权,朝纲大败,太学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构陷,被捕入狱者数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人均被杀。前后共两次,朝中贤良尽失,史称为「党锢之祸」。
五、关于党锢之祸的成语
锢聪塞明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朋党之争 不偏不党
六、关于党锢之祸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