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丁晓庆 主治医师廖俊尧 硕士研究生曾清
秋季,这个充满变化的季节,中医养生追求天人合一,并对于秋季的养生之道有一定见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时值金秋,顺应季节变化,通过一些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秋季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1.保持规律作息: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渐长,因此建议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熬夜不仅损伤阳气,还可能影响第二天的精力。对于血液病患者,由于常伴有虚损和疲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尤为重要,以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秋季养生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即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
2.涵养神志,保持心态平和:秋季,五行属金,对应的五志为悲,人在秋季也容易引发消极、悲伤的情绪。因此,应保持心态宁静,血液病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或忧虑。一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如登高望远、赏秋景等方式开阔心胸,舒缓心情;另一方面,精神内守,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健康。对于血液病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尤为重要,五志过极皆可化火,情绪波动可引动体内相火,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加重病情。
3.注重静养,避免过度劳累:秋季养生主张“收养”,意味着应减少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出汗导致津液和阳气的流失。对于贫血等血液病患者,由于体质虚弱,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静养不仅包括精神上的宁静,也包括身体上的适度休息,以保护阴津,避免秋燥对身体的损害。
4.饮食调养:秋季气候干燥,易感燥邪,因此饮食应以清润为主,以润肺止咳。一方面,秋季属金,对应的五脏为肺,肺喜润恶燥,故应注重养肺护阴,可以通过食用梨、芝麻、蜂蜜等食物养阴润肺;另一方面,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应注意预防秋燥,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组织的出血。秋季应注重饮食的滋阴润燥,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效果的食物,建议多喝粥,多食润品,如百合、银耳、枸杞、山药、秋梨、莲藕、蜂蜜等;此外,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以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西红柿。酸能收敛固涩,可养护阴液。在饮食选择上,应尽量少食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影响脾胃功能。
5.注意保暖: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应适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这主要适用于初秋,其本义也只是建议逐渐增加衣物,而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物。但对于老人、小孩和血液病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弱,应特别注意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应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6.适度锻炼:血液病患者在静养的同时,也需要适度锻炼,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如散步、太极、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此外,适当的导引和漫步等舒缓运动有助于养肺,导引时,可以注重松肩扩胸、拔伸脊柱、外展等牵涉到胸部肌肉骨骼的锻炼动作,可增强肺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7.补充水分: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因此保持周围环境和身体的湿润至关重要。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内放置水盆可提高室内湿度,避免空气干燥诱发或加重皮肤黏膜出血。同时,血液病患者也当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机体水平衡,一方面缺水可能加剧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充足的水分补充也有利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养生的黄金时期。金秋已至,让我们一起顺应自然,调养身心,收获健康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