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的血成了少妇的脸
某高考复习资料,在《扩展语句》一节中,出了这样一个题目: 请根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意连贯,不少于40字。
这个题目看来不错,用毛泽东诗词的句子,让学生理解意境,扩展语句。而且这个意象壮阔,气势恢弘,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这两句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意境壮阔,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形成极为深邃的艺术境界,神韵悠然,回味无穷,不仅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而且引人产生深沉的思考。
但是下面给了这样一个答案,却让人无语:“这是一个夏末的傍晚。远处重重叠叠、高高低低的山丘,全都为苍翠的树木所覆盖,那一片曲折起伏的翠绿,犹如腾挪跌宕的海浪;夕阳正羞红着少妇般的脸,依偎在山林的怀抱里,不舍得离去。”如血的残阳竟然成了“羞红着少妇般的脸”。题目的原创者大概是躺在二奶怀里想起这个答案的吧。
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这样荒唐的答案竟然出现在许多本高考复习资料中,有些地方甚至把它作为模拟考试的标准答案。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高考复习的现状进行反思了。到底我们让学生怎样复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