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12-08 来源:小奈知识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 末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 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福建境内

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3.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

B.商

C.周

D.秦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春秋 B.夏

C.商

D.周

6.“他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这里“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的哪 一处( )

A.a B.b

C.c

D.d

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修建都江堰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令

8.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9.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10.公元前350年,一个叫张三的秦国人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 11.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半两钱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天下大雨 B.陈胜想称王

C.农民快饿死了 D.秦的暴政

13.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6.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 开辟有关的是( )

A.班超出使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佛教东来 D.春秋争霸

17.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 A.咸阳 B.长安 C.杭州 D.苏州

18.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 A.秦灭六国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19.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黄帝 B.张仲景

C.华佗 D.郦道元

20.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1.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2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3.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是( ) 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陈、梁、宋、齐 24.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氐族 C.鲜卑族

D.羌族

2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地理位置重要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26.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它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目》 D.《缀术》

27.生活于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苏轼 C.关汉卿

D.曹雪芹

28.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9.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请判断公元前 221 年属于( ) A.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30.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兰亭书法 B.阎立本画作 C.龙门石窟 D.赵州石拱桥

二、辨析题(5分)

31.小历同学认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在《道德经》一书。”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第34题8分) 32.(13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方法,只 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 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33.(14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和哪次战役有关?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 (2)该战役对当时中国的南方、北方各有什么影响?

(3)除图二所示的成语外,你还知道哪些和该战役有关的成语?

34.(8分)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BABAC AABAB DDDAB BBDBC DDCCD AACDC

二、31.不正确;理由:因为《道德经》记录了老子的学说;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三、32.(1)商鞅;法家。 (2)秦孝公;奖励军功。

(3)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3.

(1)淝水之战;前秦和东晋。

(2)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3)“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 34.(1)嬴政。

(2)观点:秦皇汉武共创民族辉煌。论述: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武帝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在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 中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其主要原因是( ) A.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元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

D.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与炎、黄部落结盟有关的一次著名战役是( ) A.涿鹿之故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6.“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7.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相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8.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9.“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迫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

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采用的最主要的造字方法是( ) A.形声

B.会意

C.象形

D.指事

10.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

一朝代的成就(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

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战国争雄

D.城濮之战

12.地处长江下游,曾经北上争霸的诸侯国是( ) A.吴国和越国

B.越国和秦国

C.齐国和吴国

D.楚国和晋国

1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夏朝

B.唐朝

C.秦朝

D.商朝

14.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15.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6.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7.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下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 A.儒立德

B.墨兼爱

C.道任性

D.法务实

18.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19.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 )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神权色彩较明显 C.按军功授予爵位

D.劳动人民的伟大

20.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都县制度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 B.法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战国时期的作用 C.统治者的残暴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2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22.西汉初年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把田赋最低降到了( ) A.十二税一

B.十五税一

C.三十税一

D.四十视一

23.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

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 A.农民起义 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统治者的腐败

24.张老师在讲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下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 C.汉武帝首创殿试

D.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25.“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孤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与这首诗相关的芳名人物是( ) A.霍去病

B.李斯

C.董仲舒

D.蒙恬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探究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词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礼记•礼选》

(1)由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经历了两种政治度的更替?西周时期确立了怎样的社会等制度? 材料二 如图

(2)A、B两处分别有何标志性事件?写出C事件的时间及人物名称。 材料三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竹帛娴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杜牧《阿房官赋》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3)“戍卒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戍卒”建立了什么政权?

(4)诗中的“项”自称什么?请分别写出他歼灭秦军主力及最后兵败自刎的战役名称。

材料四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从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些察制的不独立性》(5)请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7.(14分)探究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高、制作陶

(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伯禹”和“李太守”推动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材料三如图

(3)由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商鞅变法中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四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牛车。

﹣﹣《汉书•食货志》

(4)出现材料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最终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8.(18分)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文字之美】 材料一如图:

(1)请写出图1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2)图2将文字统一为哪种字体?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 【艺术之美】

最初作为食物器二,连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礼器,

直到成为国家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开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以饰明显增多。

一一据央视科教倾道《百家讲坛》

(3)图中青铜器有何历史地位?你认为它有可能采用的铸造方法是什么? (4)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思想之美】

评价1:(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评价2:(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

政治活动之外更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闪史大纲》

评价3:(他)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近

(5)“他”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6)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有主张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BDBCB ACACB BAAAD DAAAC ACCDA 二、

26.(1)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分封制。 (2)周平王东迁洛邑;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

(3)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张楚政权。 (4)西楚霸王;巨鹿之战;垓下之战。

(5)御史大夫;刺史;维护皇权(维护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等)。 27.(1)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大禹治理洪水;李冰兴修都江堰。

(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4)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措施: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8.(1)甲骨文;商朝。

(2)小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等。

(3)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泥范铸造法。

(4)史实:西周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意义: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5)儒家学派;仁。

(6)行动: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