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I'可艺术,是运用一定的 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所塑造的静态的 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彖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 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正确理解这个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也就是说要进行美术活动,不仅需 要运用人体的某些部分,如眼、手等,而且还需借助人体以外的物质材料,如绘画 需要运用笔、纸、黑、颜料、布、绢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
其二,美术形彖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其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其四,感知美术形象要通过“视觉”,也就是说美术活动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 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 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美术教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 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 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 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 看待美术教冇,以美术作为教冇的媒介,追求一般教冇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 美术教育冇冃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木素质和 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这一观点为不同层血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 供了较明晰的导向。
19世纪德国与美国美术教育差异
19卅纪来看,徳国与美国对美术教冇的理解就差异很人。作为近代美术教冇发 源地的徳
国,从19世纪开始就比较重视美术对人的素质的影响,而将美术教冇视为 一种文化哲学的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纠正科学理性主义给社会及人们带來的负血 效应,以完善人格,表达个性,陶冶情操,捉高民众的审美趣味。而美国的美术教 育从一开始则带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其目标主要是为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 培养冇一定技艺的劳动者,同时也帮助人们从美的角度选择LI常生活用品和服饰, 陈鹤琴指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冇方血说是儿童的 优良教师,他从游戏小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 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儿童从2岁左右起,受英 内在动机的驱使,开始在平而上涂鸦,以其自身创造的视觉符号系统表现自己,以 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自由创造活动没冇社会功利冃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视活动 的过程而不重视活动的结果。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美术游戏,具冇在游戏中发展 和教育儿童的一般价值,乂具有美术游戏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冇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 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一般来讲,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取向的普通美术教育为主,但又和中、小学校的普 通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住命活动。儿童的美术活动就 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木身为目的、为满足。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学前儿童的美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纯艺术的领域,它的着眼点是 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的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因此,以教育为手
段,对学 前儿童传授一些基本的、简耍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文化的意义上进行发展和 延续也是必要的。当然,在教冇的过程屮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和意志 去规范和扼杀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和绘画热情,使儿童的绘tai失去儿童特有的天 真、稚拙和淳朴。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 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 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于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 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 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鹿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徳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 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 术渗透整个教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hl健康成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 学媒体的使用。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 貝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 活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学前儿童在绘tai活动中要认识各种绘曲工具和材料,了解其性质活地使用绘画工 具和材料。并能灵活的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学前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可直接握在手中、运用简便的铅笔、 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还有需要和水粉笔、毛笔、排笔、铅画纸、宣纸、卡 纸等多种材料一起使用的较复杂的水粉颜料等。这些工具材料具冇不同的性质, 如油应棒的油性和固体性、水粉颜料的水性和宣纸的渗透性等。
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具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 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线描一一笔和纸发生摩擦产生的线状痕迹, 由此派牛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外轮廓、结构和肌理、疏密等。幼儿通常喜爱用铅笔、 水彩笔画线条,也喜欢用油画棒、蜡笔画出浓浓的、鲜丽的色块。
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
从儿童绘画的内容来看,有反映个别物体的物体画,有反映一定情节内容的情 节画,还有图案画等。我们根据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教育作用, 开展以下四种类型的绘画教学活动:
第一类,临募画。在范本的帮助下,加快幼儿对图形的关注和表达能力,并在 临摹的过程中把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鮫快地获得成就感,提高绘画的兴趣。
第二类,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 生活屮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第三类,命题画。这种血是由教师出题冃,提要求,幼儿根据要求作画,着垂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视觉表达能力。
第四类,意愿画,又称自由画。它是由儿童H己出题目,按照白己的愿望和要 求口由地作画;教师需做出适当的启发,充分活跃幼儿的情感思维和视觉经验。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学的内容
1.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工具和材料的便用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丁•具主要有剪刀、胶水、泥工板、料包括点状材料、线状 材料、面状
材料和块状材料。
点状材料可用于作品完成后的装饰,如珠了、纽扣、果仁、瓶盖、豆了、女十、 沙子等,也可通过串连、拼贴、镶嵌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线状材料主要有细子、线、纸条、橡皮筋、吸管、树枝等。线状材料可通过编织、 盘绕、拼贴、插接等方法制作成平而和立体的作品。
面状材料主要有幫料片、纸、纸盘、布、花瓣、木板、树叶等。面状材料可通过 撕、剪、折、卷、粘贴等方法制作成平而和立体的作品。
块状材料主要有各种材质的盒子、瓶子、球体,还有水果、蔬菜、泥块、石块、 纸杯等。块状材料'可通过幫造、雕刻、组合、挖、剪、拼接等方法制作成立体的 作品。
2.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泥工。以黏土、橡皮泥、面团为主要材料,用手和简单工具制成各种 物体(包扌舌人物、动物等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
第二种,纸工。以纸(图画纸、蜡光纸、马粪纸等)为主要材料,通过折、叠、 撕、剪、贴等各种手段制造出图样和形状。山于纸质不同和处理手段不同,可有 各种各样的纸工活动。用较薄的纸通过折、叠手段成型的称为折纸;用彩纸通过 撕、贴成型的称为撕纸;通过使用剪刀、粘贴成型的称为剪贴。
第三种,综合材料。用泥、自然材料、废II」物品等综合材料,使用综合技能制成各 种玩具。 学前儿童欣赏教学的内容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对象的类型
学両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以下儿类:
第一类,绘画作品。画种包括油彩画、水墨画、水彩画、粉画、丙烯画、蜡笔 iini等。绘価题材包括人物、风景、静物、动物等。绘iini的表现形式包括情景画、 装饰画、卡通画、漫画等。绘画根据作画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成人画和儿童画。
第二类,雕塑作品。雕塑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圆雕,它是占有三度空间的实体, 不用背景,从四周观看,有如现实中真的人物或形体;二是浮雕,即浅凸雕。浮 雕又有鬲浮雕、浅浮雕Z分。古代雕塑多取材于神话、宗教题材,近代雕塑的取 材极为广泛。我们在公园里、小区景观中都能见到雕塑的身影。
第三类,实用工艺品。实用工艺品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 的生活用品或牛活坏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实用工艺品的范围极具广 泛,主要包折三种:一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漂亮的绣花枕套、精 致的床单、美观的玻璃器皿等,这些用品多是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二是民间 工艺美术晶,如竹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既实用,又具有观 赏价值;三是特种工艺美术晶,如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它们 采用的原材料比较珍贵,工艺非常精细,价格也比较昂贵,主要供观赏和珍 藏Z用。特种工艺品实际上已不具冇实用价值,而是主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 术价值。
第以类,建筑艺术。建筑艺术可分为宫廷建筑、宗教建筑、军事建筑、公共建筑、 民居或园林建筑、陵寝建筑等。
第五类,口然景物。口然景物是以地理、物彖、水文、天彖等为主的口然造化。 口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日常生活屮可供学前儿童欣赏的自然景物有 很多,如动物、花草、树木、山谷、河流、星空、高山、海滩、冰雪、晨霜、霞 光、贝壳等。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前儿莹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美 术欣赏方面的简单知识,如冷色、暖色、变化、对称等;二是川自己的语言对欣 赏对象作出适当的描述;三是用各种“语言”表达H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如口头语言、形体语言(如动作、舞蹈、
戏剧、哑剧等)、美术语言(色彩、造型、 构图等)等;四是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口.己的感受和体验,如绘画、泥塑、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 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现代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以里徳和罗恩菲尔徳为代表的,具理论基础 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工具论者认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耍顺应幼儿 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二、 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罗恩菲尔徳极力主张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他明确地说明了自己 的观点:“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 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 何处。”美术教育除了具备其他学科教育所具有的一般儕育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学 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给儿童提供一种冇别于抽彖思维形式 的肓觉思维,这种肓觉思维是感性的,但积淀着理性述表现为引导儿童对感性形式 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这种引导有益于形彖想彖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 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 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忖己的审 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在教师的引 导卜-学前儿童学习如何积累内在图式,如何牛成绘画所需的心1里意象,如何使用美 术工具和材料,如何组织画而等形式语言和技能。这和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 和实际操作,促使学前儿童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 致,同时也使他们对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伺用逐渐变得游刃有余,艺术审美经验 逐渐丰富
四、 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 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五、 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彖,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 彩响作用。如通过淫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吊去影响社会文化氛I韦I, 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冇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的社会公冇被家庭 承担学前儿童教育所取代,尤其到了春秋末年,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私学大兴,学前 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孔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对艺术教育有精当 的论述。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仁人君 子修身的完成是通过艺术的学习达成的,因此,儒家十分强调礼、乐的美育作 用,认为礼能使外在行为得到规范,乐能使内在精神得到修养。
在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奉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对以物质性 为特征的工艺采取了綁视的态度,使工艺的传授只能以世代相继的方式进行, 这就是所谓的“世业”。于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 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 的美术教冇。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重“艺”为特色的。重 “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 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木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 是师徒授受式。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屮属于“匠”的一类人身 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亥
I」、雕、磨、贴等,技 艺特色浓郁。
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清末维新运动屮,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人同书》屮第一次提出在 我国实丿施幼儿教育,教育包括从胎儿到六岁的教育,妇女怀孕应入“人本院”, 婴儿在育婴院养育,三至六岁儿童则进慈幼院。康有为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 有进步意义,但以大同理想改良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 1940)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 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 构,以代替家庭教育。他还提出以儿童为根木,在审美教冇中让儿童个性得到 口然、口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养育。同吋提出出生后为儿 童提供优美的环境,人幼儿园后,更要重视儿童的美感发展。他还设置美术馆, 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召开儿童艺术展览会审查会,编印《全国儿童艺术 展览会纪要》和《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报告》。
现代意义的艺术教育是从20世纪开始的。辛亥革命以后,按照西方模式, 学习西洋绘画和西洋音乐的艺术专科学校相继成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探索和 开仓>J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
陈鹤琴--一儿童游戏的理论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对包括造型游戏在内的儿童游戏 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他在《儿童童心理Z研究》和《家庭教育》中都设专 章论述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玩具,对儿童游戏发展的价值、游戏的学说和种类 等理论作了阐述,并进行儿童游戏发展的实验。他捉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我 们应当依儿童的年龄,给以各种游戏工具,使他有适当的游戏”等观点,主张“游 戏性的教育”,“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 成他的习惯”。他还提出优等玩具的标准和手工制作表现的教学要求:可以引起 儿童发生兴趣,质料坚固不易损坏,可以刺激儿童想象力和发展儿童创造力,儿 童自己玩弄而能拆开,能适应儿童能力、发展儿童智力,能抒发儿童美感,有变 化而活动,这些观点就是在现在也是冇价值的。他主张课程应以大自然、以社会 为小心,实施单元教学,并且强调尽量在户外进行造型性游戏活动。他还以白己 的孩子为研究对象,调杳研究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关于艺术教冇中技能技巧 训练和儿童的个性、创造性培育的关系问题,他在《创造的艺术》一文中说:“从 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 童的创作。但是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耍教儿童,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 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断呦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一定要教的,我们人类所 有的经验,是应当利用的,不然让儿童己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辈了顶多不过像 初民时代的作品罢了。但是技能应当么时候开始教,应当怎样教,这是我们研 究教育的应当解答的。”经过研究,的结论是:“大概九岁、十岁以前,要注 意想象的一面,就是注重儿童犬真作品,就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也就是说, 陈 鹤琴先牛认为,至少在幼儿教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是 更重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相比较而言应是第二位的。1923年幼儿教冇家陈鹤 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稚园,提侶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他将艺术纳入幼稚园学内容之内,在造型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围绕某个主题(例 如“六一”儿童)来展开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及图画活动。由于他的研究在当 时影响很,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就参照了他的研究成果。
陈鹤琴主要观点:
(一) 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涂鸦期(1岁〜2岁)。波形图,从左下方向右上方重复画弧线;丝图, 画着不同方向的曲线和直线;圆形图,顺时针方向画圆圈。
第二,象征期(2岁一3岁)。普遍性的象征阶段,圆圈可代表物,又可代表人; 类别性的象征阶段,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的象征阶段,能表现事物 的“我”。
第三,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 有生
气,并有时间、空间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來分辨性别与年龄,还能 用语言来解釋自己的曲。
第四,写实期(7岁以后)。能以绘画技术反映客观现实。 (二) 对陈一鸣的绘画发展过程作出了概括性总结
笫一,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陈鹤琴先生认为: “图画是一种表情达意,反映客观现实的冇效工具。我看了一鸣从涂鸦期到写实 期的十年中所画的图画,就町以知道一鸣的认识在开始时是模糊的;随着生活经 验的累积,他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等就逐渐发展起来了;通过与周围环境的 接触,他的语言也丰富起來了,他的思维能力包括一切的高级神经活动也相应 地得到了发展。这证明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的收集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图画,対 了解儿童的心理Z发展是有帮助的。”
第二,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陈鹤琴认为,从陈一鸣 的绘画发展可以看出儿童图画的发展体现出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 积累表现为感知、绘画技术和主活经验的增加;质的变化表现为儿童绘画在不 同时期所能表现的事物的特征。陈鹤琴认为,他对儿童画发展的四个时期的划 分与麦卡徳、古徳纳等人的划分方法大致是相同的。“这说明世界各国的儿童 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绘画时期划分的年龄是各有不同的。”
第三,儿童先会画线,后会呦圆,然示才会曲点。陈鹤琴首先用物理学原理 和儿童绘画时的坐姿、画姿来解释儿童为什么先会画线。其次用弧线与圆的联 系來解释为什么从画线发展到画関。最后用儿童手臂的大肌肉的发展比手腕的 小肌肉的发展早,來解释儿童为什么不是先会画点,后会画线;而是先会画线; 后会画点。
第四,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从一鸣的整个绘画的过 程看来,他的绘画技能在早期是远远地落后于他感知水平的,到后来,他的技 术水平为认识水平逐渐接近,到最后二者间的距离就更加缩短了。”在涂鸦期, 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 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呦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上他实际 所看见的。到了定型期,他的绘価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 在这个时期,他常常画他所知道的而不画他所看见的。这也说明在这个时期, 儿童的绘画技能还赶不上他的认识水平。这种现象到了写实期就基本上消灭了 在写实期他的技能和认识就更加接近,渐渐地能画出他所实际看见的事物。
第五,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儿童首先是注意会动的 东西,其次是有声音的东西,再次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的东西。所以在儿童 的人形画中,首先出现的是会动的眼晴,其次是嘴巴,再次是鼻子。” “山于 儿童身体矮小,看到高大的成人时,总是先看见他走动着的腿,所以虽然手在 人身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儿童的人形画屮,人的脚还是比手先出现。” 许多儿童的图画都冇这种主次分明的现象,但是儿童的选择是根据他们的主观 卬彖来决定的,因此常有某些东西在逻辑上有很大的意义,但由于儿童认为不 重要而被忽略。事实上,这些不重要的小节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却占了重要的 地位。这就是有时候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的图画十分奇特的原因之一。
第六,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陈一鸣从小 与自然界接触的机会很多,家里有多种动物和植物。3岁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 经常在园地上种菜、种豆,到附近的名胜去远足。再大一点,陈鹤琴就带他去看 电影、看戏和展览会。到十多岁,陈鹤琴还带他到镇江、黄山、普陀等各地游览, 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为鼓励他iiniiini,陈鹤琴给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使他的绘画技术得到了提高。
第七,对完形心理学以唯心的观点来解释知觉的固定性的意见。对于儿童的 绘画,心理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完形心理学对知觉固定性的看法是比较突出 的。陈鹤琴先生坚决反对用完形心理学中对知觉固定性(这里所说的“固定性” 实际上就是知觉心理学中所说的“知觉恒常性”)的解释来说明儿童的绘価。他 评论说:“下次“对于物体的形状、方向、颜色,照完形
心理学来说都是有固定 性的,这种固定性,我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但是他们对这一种知觉固定性的解释 是唯心的,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完形心理学派认为物体的各种固定性不是靠住活 经验和教育实践得來的,也不是知识思想的产物,乃是'最原始、简单、天真、 口然的现彖'。”陈鹤琴先生认为,物质的固定性是儿童多种感知和联想及思维 的结果,是在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而不是什么“最原始、简单、天真、 自然的现象”。 (三)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
“天赋说”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这种观点流行多 年,至今尚有影响。“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喜欢绘画是为了满足手动的生生里 需要,并通过绘画活动产生一种动觉刺激和动觉快感。
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涂鸦期(1岁半〜4岁)。这一阶段属于无目的的乱画,反映在画面上的 是杂乱的线条,缺乏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1=1的,但不 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第二,彖征期(4岁〜5岁)。凭主观直觉印彖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彖,以彖征 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 和意图。
第三,概念画期(5岁〜8岁)。这一阶段又称为知觉写实期,以自我为屮心观 察现实生活,用価来传达各种意念,多半用线条勾出平面的二次元轮廓,形象 较完整,并注意用相应的色彩表达。
第四,写实期(8岁〜15岁)。进入自然描绘阶段,并出现“三次元期”的立 体性体验。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涂鸦现象含义
一般,两三岁的幼儿,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爱拿他们能接触到 的工具,如蜡笔、铅笔、粉笔、钢笔,英至是树枝、木棍等,在能留下痕 迹的平面就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这就是涂鸦现象。
涂鸦线条的四种水平
一、 朵乱线。朵乱线是幼儿最初画出的线条,朵乱线中很少有重复画出的 线条,一次画出的线条中包含着横线、竖线、斜线、弧线,述有点、锯齿线、 螺旋线等掺杂在一起,线条长短不齐,也极不流畅,手的动作显得毫无把握, 不过,这却是人类的一个新生命最早画出的线条。
二、 单一线。经过一段时间的涂画以后,幼儿能重复地画出长短不齐的螺 旋线。这表明,幼儿对手已经有所控制,知道用同样的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 条,但把握不人,主要是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所以有些外国学者又称这种线 条为“控制线”
三、 鬪形线。随着幼儿在涂1丽中对自国作和结果逐渐力餘了解 他们尝试M出图形结果, 重复地画出各种大大小小、封口不封口的圆形。
四、 命名线。幼儿在不断涂画的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 地从中认出某形状,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给自己 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白言白语地进行注释和说明,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线条 为“注释线”。
幼儿涂鸦的原因
从生理方面來看,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骼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 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Z间的协调关系基 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冇所控制和调节,于是幼儿开始了新的动作练习,尝试 控制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重复地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等, 涂鸦即是这一时期的动作练习之一。
从心理方而来看,幼儿涂鸦与他们这一吋期总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 处于这一阶段
的幼儿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Z间的关系,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 构成形彖。这样,幼儿在涂血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 而仅仅关注当前的动作和动作留下的痕迹,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既不成形也 不代表任何事物。但是,在不断涂画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 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 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
象征期含义
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人约在3岁左右,幼儿开始产生 表现的意图,能用所掌握的极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由于这 时幼儿使用的形状有限,类似的形状在每个幼儿的作品中或同一个幼儿的不同作 品中可能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事物。
象征期不稳定表现
第一,动笔后构思。幼儿常常在涂着涂着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呦的动作 痕迹与某物酌外形相似,于是想起要画这一物体。
笫二,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乂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不同张的画,有些画是幼儿事先想好了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画的。 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张画上,有的东西是幼儿事先想好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 抹的。
第三,绘画内容转移。绘画内容转移的表现是幼儿正画着某样东西,突然 就停止不画了。 第四,形象含义易变。幼儿画出的形象含义经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往往在 画好的形象上再加上儿笔就说成是别的东西。第五,易受他人影响。幼儿画什 么,受他人影响比较大。
概念画期含义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乂有捉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 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冇,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木特征,小 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但是,该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韧 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対象,画侍 比较概念化。
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的两个阶段
1、早期
在早期图式阶段,述保留着象征期的绘曲特点。
2、晚期
晚期阶段儿童已能用流畅的线条來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一些细节來 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太阳
2岁的儿童已能画出直线和Illi线,这些直线和Illi线都可以成为儿童画“太阳” 的组成成
分。虽然“太阳”的结构看上去简单,但儿童在会画复杂的集合体之 前是不会画出“太阳”的。
凯洛格将儿童所画的各种类型的“太阳”进行了分类。其中,她所谓的“中 空的太阳”明显地表示了是由曼陀罗或某种圆的集合体分离出来的特征,而这 种分离须经过一段时日。而凯洛格所谓的“太阳的脸”和“太阳人”,原是“太 阳”和圆的集合体。“太阳的脸”和“太阳人”中的五官及头发、胡须、睫毛 等,多出于成人的想法,儿童也将它们称做五官和毛发,只是出于对成人说法 的认同。在儿童美术发展的过程中,由成人命名的线条不能算是儿童画的,因 为成人所命名的这些线条在以示儿童曲“人物”时并不经常出现。这就是说,儿童之 所以tai这些线条,是由于儿童受到了白己以前描绘的“太阳”的刺激所致。
蝌蚪人
常见的题材之一。儿童早期画的“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袋上长 着长长的尾巴,于是人们便称之为蝌蚪人。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 有其合理Z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 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的 知觉屮,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图形的象征意 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含义。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 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岀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 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 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如果要求儿童在蝌蚪 人身上画上肚脐或衣服的纽扌II,儿童有时会不假思索地在蝌蚪人嘴的下部画上 小圆圈,有时则会在两条竖线Z间画上小圆圈。在前一种情况下,儿童所画的 圆既代表了头部,乂代表了躯干;在后一种情况下,两条竖总的线条既代表 了躯干,也代表了下肢。
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阿恩海姆的主要兴趣是美术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联系在一起的。他提出, 画并不是它所耍表达的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原事物的等同物,这意味着在画面上出现 的东西仅仅包含了原事物的某些性质。儿童对图形的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于原事物 的“结构”,这些图形表达的是原事物的形式的基木方面。
凯洛格认为,儿童对图形的组织秩序和平衡的追求是十分重要的。儿童在 绘画发展过程中所保留并经常重复画的都是一些有良好视觉形象、有秩序、衡 的图形,如同心圆、“太阳”等。
布斯感兴趣的是儿童图案的样式。她通过研究线和点这两种最简单的形, 探索儿童如何通过重复、对称、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等方式将这些最简单的图 形转换成较为复杂的图形。
重复、对称、旋转等常常是儿童组织和安排图形的方式;追求图形的组织 秩序和平衡,对有秩序的和平衡的图形的偏好和选择,将简单的图形转换成复 杂的图形,将前阶段形成的复杂图形转换成后阶段更复朵图形的组成部分等这 些都是儿童美术表现的原则和方法。
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1、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儿童表现某一孤立的物 要闲难得多。这就跟儿童理解一辆汽车比另一辆汽车开得快要比理解汽车个物 体更困难一样。年幼的儿童常将事物看做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纸上画的物体往 往是一个个的单独存在物,与其他事物缺乏联系,而且还常飘浮在空中,与地 面也没有关系。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儿童在绘tai时开始使一个事物与另一个 事物发主相互的联系。
儿童在绘画时,所画人物的肢体残缺不全是常见的事。当儿童在画人时不再出 现缺胳膊少腿的现象,能根据所画的人和坐骑Z间的关系有意地不再画上那条看不 到的腿,这就说明儿童已经能进行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因为儿童若耍完成这个任 务,就必须摆脱将各种事物仅作为单独存在的实体看待的方式,要能从整体上把握 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在绘画时将这种关系表现出来。
2、 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处理
年幼的儿童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知觉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知 觉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这一特征会 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即年幼的儿童在绘画时不能将水平一垂直系作 为稳定的参照构架,阳是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平一垂直关系。
一旦儿童能够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构图,他们的画就比较忠实于它所表 现的事物的视觉概念,与成人的构图方式相统一。从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 体的水平一垂宜关系,到能够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构图,这一发展 过程虽说儿乎是一种跳跃式的过程,但
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 系统进行构图时还似乎有些呆板和模式化。然而,随着儿莹认知的发展,他们 会逐渐地对自己的那种过多地使卅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构图表现出不满,试图运 用倾斜关系來表现复杂的事物,使构图向更为高级的阶段发展。当儿童不仅能 够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里运用水平线和垂肓线表现事物,而且还能够熟练地在此 系统里运用不同倾斜度的线条表现事物时,儿童表现的能力就大大增加了。
3、多视点构图
在一幅幼儿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有时有三四个英至众多的形象。 拟某种方式将这些形象组织起來,我们称之为构图。形象排列方式的发展变化 是幼儿构图发展的重要方面。所谓排列方式,是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形 象和互ZI'可的关系。不同的排列方式都有着鲜明的直观特征,反映着幼儿空间 概念的不同水平。
多视点构图发展顺序:
第一,零乱式。第二,平行式。第三,并列式。第四,散点式。第六,遮扌当式。
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而同在。第三,单一而。笫四,多而变形。
动态的表现
儿童在绘血时,表现人的行走和跑步的动态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年幼 的儿童所也的人,即使是在行走或跑步,也常以正而肓立的方式加以表现。有 一些5岁〜6岁的儿童,开始能用动态的方式表现人的行走和跑步的动作了。但 是,这种表现的手法仍然是十分简单的,只是将正面直立的人物的下肢的位置。
选色
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 阶段。
1 •涂抹阶段。年幼的幼儿,在约4岁之前,属于涂抹阶段,他们喜欢摆弄画笔, 用颜色涂涂
抹抹,但这'大都与再现事物的客观色彩和表现主观情感无关,幼儿 是在探索和认识色彩。
2. 装饰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Z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达到一定程
度,于是,进入色彩运用的第二个阶段。
3. 再现和表现阶段。人约在幼儿期末,第三个阶段开始了。有些幼儿会发出表现 事物的客观
颜色的愿望,也就是说,一些幼儿有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
幼儿在涂色方面的发展
第一,涂色面积的变化。第二,涂色质量的变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特点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注意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感知、审美情 感、审美创造
等基本能力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总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日标是相互
联系、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它的中心任 务就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及其分析
1. 欣赏
(1)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一些粗浅的美术知识,了解对称谐、均衡、节奏等形式美 的初步概
念。
(2) 引导儿童初步感受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的表现性以及周围事物的运 动变化,
并产生与之和一致的感觉和情感。
(3) 引导儿童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内容的意义,帮助他们了解美术作 品如何表
现现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引导儿童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引导儿童初 步学习评
价成人和同伴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评价能力。
(5)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评价成人和同伴的美术作詁,培养他们的市美评价能力。 2. 绘画
(1)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理解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并学习人胆 地运用这些
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其绘画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
(2)
引导儿童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形成 良好的绘画习
惯。
3. 手工
(1)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并学习大胆地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创 造性地塑
造和制作多种平而的和立体的手工作品。
(2) 引导儿童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木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 的手工活
动习惯。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的特点
1. 学前儿莹美术教育分类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在三个分类中的具体要 求和不同的
侧重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冃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其审美感 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冃标则使这一总 目标在欣赏、绘画和手工三个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但在不同的领域中,具展 开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欣赏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绘画和 手工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审美情感的体验能力则在欣 赏、绘画和手工三个领域都能得到培养。但是,这样的侧重并不是说在绘画、手工 领域中不盂要或不可能促进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同样,也不是说欣赏领域 不需要或不可能促进儿童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事实上,儿童在绘画、手工操作 前,教师在引导他们积累内在图式的过程屮,就已经促进了具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同样,儿童在美术欣赏小,从來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因为, 任何审美对彖的呈现,都只是为他们提供了 一种审美欣赏的nJ*能性,审美感受和审 美经验的获得,仍在于儿童口身的主动建构。
2. 学前儿童美术教冇分类目标反映了三种教育活动各自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儿童面对美术作品或周I韦I景物时所进行的带有情感 色彩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致包括感知、想彖、理解等心理过程。学前儿童 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运用笔、墨、颜料等绘画工具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 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 状、线状、而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 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对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彖的一:种造型活动。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分类冃标,正是反映了欣赏、绘画和手工三者不同的性质特征。欣赏强调的是 外在审美对象内化的过程,其内化的内容是审美对象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以及由内 化而提升的对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敏感性和评价能力。绘画和手工则不同,绘呦强 调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要素来进行平面表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手工 虽然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但是它强调用塑造和制作形体來表现。
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休现了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启蒙性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虽然是以美术这门学科为依托來进行分类的,却没 有完全照搬美术的学科框架结构,而是考虑到学前儿童发展的逻辑和经验的逻辑, 因阳在冃标的表述中较多地使用了 “初步”、“粗浅”、“基本”等限定用语。 如不论欣赏、绘画还是手工,祁强调的是“粗浅的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 它不同于成人职业美术教育中深奥的美术知识与精巧的技能学习。又如在欣赏、 绘画、手工活动屮都强调要让儿童休验这种活动的快乐,关注的是
儿童情感的健 康发展、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主动性,它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儿童人格的 完善。
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 欣赏教学目标
第一,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白己的感受。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 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教师必须给 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讣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作站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 表达出來。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H然景物、 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对培 养幼儿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
笫二,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随着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 提高,教师应逐步要求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美术作品的形式 美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对欣赏对象的简单描述。
(2) 绘画教学冃标
第一,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 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笫二,通过手的活动、脑的思索和眼手的协调,由模糊笼统的感知提高到具体明确的 形彖记忆,由简单的模仿提高到创造性的活动。
第三,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和纸等基木绘画工具和材料木使用方法, 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第四,引导儿童学会画线条(直线、Illi线、折线)和简单形状(圆形、方形等), 并用于表现H常生活屮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的轮廓特征。
第五,以临摹画作业为主,培养儿童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彖•实物形彖沟通起来。 第六,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基本颜色并选 用多种颜色作画。
(3) 手工教学目标
第一,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使他们喜爱各种手工活动。
第二,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纸折出(按照中心线折、双正方折、双 三角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
第三,引导儿童用比小班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如木屑、纸屑、泡沫屑等) 粘贴出简单的物象。
第四,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彖,并学 习用泥册造平面的物象。
第五,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和废I口材料制 作玩具。
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 欣赏教学目标
第一,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 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笫二,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彖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 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第三,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和同伴的美术 作品及FI常牛活屮的玩具、牛活物品、节H装饰、环境布置等,产牛与作品相一 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冇美感的事物。
(2) 绘画教学目标
第一,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等),体 验绘画的快乐。
第二,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 征。
第三,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 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第四,引入写生血,使儿童将图血形彖与实物形彖沟通起來。 第五,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3) 手工教学冃标
笫一,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根据需要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 第二,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衣现简单的情节。
第三,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组合成 整体物彖。 第四,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开、折叠,并将 它们拼贴成平面的物象或制作成立体的物象。
笫五,引导儿童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 彖;表现其主耍特征和简单细节。
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欣赏教学目标
第一,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 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第二,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 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引导儿童欣赏并感受作品屮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 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韵律与和谐美。
第四,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2) 绘画教学目标
第一,培养儿童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第二,引导儿童使用蜡笔或油画棒,结合使用彩色铅笔和毛笔,开始采取直 接涂色画法作画(以后对以结合勾线),在6〜12色蜡笔内选用颜色(以后可以选用 几种水粉、水彩及水墨颜色),并要求他们将画面涂得浓、涂得满,逐步能涂匀和 涂出浓淡,培养儿童掉换颜色作画的兴趣习惯。
第三, 以意愿画作业为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儿童曲意愿画的 欲望,开始引导儿童完全由自己选题材,自行构思、构图作価。
(3) 手工教育目标
第一,儿童能较熟练地自己选择,使用相应的手工工具和材料。
第二,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材料,将多种形象组合成整体作品,表现简单 的悄节,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第三,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各种有使用价值的作 晶.如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环境布置等,并注意装饰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特点
1、 对3岁〜6岁年龄学前儿童捉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2、 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 为单元目标和教学活动FI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及其分析
总目标是一种方向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结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各种活动类 型等形成分类1=1标;分类目标再结合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成为年龄 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的某一部分乂可具体化为单元目标;单元目标结合美术 这一学科的、儿童经验中的内容即成
为教学活动目标。 行为目标
(1)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2)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3)行为表现 的公
认的准则。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冇活动屮,“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是指儿童自 身表现出的美术行为反应,如“画出”、“折出”、“剪出”等; 展开性目标
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 定的hl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也就是说, 展开性冃标不像行为冃标那样关注结果,而是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在学前儿童 美术教学活动屮,儿童在具体操作中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它用行为目标來陈述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借助于展开性目标却能很好地解决 这一问题。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它所 关注的是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 规定的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所以,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儿童行为结果的开放性。 (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猪,它规定了美 术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结果,为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学前儿 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只有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冇的目标来选择,才能达到为目标 服务的目的。 (二)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1.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 2.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
(三) 系统性原则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系统化了的内容才有助于儿童心智结构的建构。但 耍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逻 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它不同于美术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是指美术教冇内 容在帮助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 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 幼儿园学前儿童欣赏的教学内容
1. 欣赏对象及具类型
(1) 绘画作品。从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是那些所用工具材 料和表现
手法简单、清晰、明了的绘画作品。从作品的题材内容看,学前儿童可欣 赏的是那些内容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接近、表现手法为学前儿童所理解的作品, 尤其是人物画的主题与情节。
(2) 雕蠟作品。从制作T艺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雕幫可以有“雕”和“赠” 两类。雕是
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的部分删削掉、挖带掉,如石雕、木雕 等。
(3) 工艺美术作品。从实用性为陈设性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工艺美术作品有 FI用工艺品
和陈设工艺品。
(4) 建筑艺术。学前儿童可以欣赏的建筑艺术作品人致可以有以下几类:纪念 性建筑类,
如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宫殿陵墓建筑类,如故宫:,宗教建筑类, 如天坛;住宅建筑类,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圆楼、云南竹楼等;桥梁建筑类,如 南京长江大桥;公共建筑类,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
(5) 儿童美术作品。教师在选择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作为学前儿童欣赏的对象 时要注意选
取那些同年龄孩了的、有童趣的作品。
(6) 自然景物。教师在选择自然景物作为学前儿童欣赏的对象时应注意选取学 前儿童可以
观察到的景物,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并注意自然景物 的不同的美的形态。
(7) 周围环境。学前儿童可欣赏的周围环境大致有宗内环境和家外环境两类。 前者如家庭
环境、幼儿园教室环境等;后者如广场、园林等。
2. 欣赏知识与技能 美术作品知识和技能包括: (1) 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 (2) 作品主题的分析,如艺术家的意图。 (3) 对作品的联想。 (4) 对作品的表达。
⑸作品的背景知识,如艺术家的生平等。 幼儿园学前儿童绘画的教学内容
1.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1) 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如油画棒的油性,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的 水性,宣纸
的渗透性等。
(2) 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从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看,学前儿 童可学习彩
笔画、水粉画、蜡笔水彩画、水墨画、印画、纸版画、吹画、喷洒画、 吸附画等。
2. 绘画的形式语言
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 的手段。在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所要学习的绘画形式语言主耍有线条、形状、色彩 和构图。
(1) 线条。有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
(2) 形状。形状是由线条构成的轮廓和结构,也是造型的基木要素之一。学前 儿童对形
状的学习主要包括基木几何形状、基木几何形状的组合以及自然形体等。
(3) 色彩。学前儿童对色彩的学习主要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的辨认和色彩的 运用。学
前儿童学习运用色彩的内容主要包括主体色与背景色关系的处理、色彩的 装饰和色彩的情感表现等,这类学习主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进
(4) 构图。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问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 局部的形
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简单地说就是 形彖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如单独构图、并列构图、 均衡构图等。这需要把握整体的能力和预先构思的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有一 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他们逐步学习。
3. 绘画的题材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 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学前儿童绘画的题材往往来口于学前儿童 的生活。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题材有自然呆物、H常用品、人物、植物与水果、 动物、交通工具与生产工具、建筑物、简单的生活事件、自己想象中的物体与事 件以及简单的装饰画。 幼儿园学前儿童手工的教学内容
1. 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1)手工工具。相对于成人的手工制作,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较为简单的操 作活动, 因
此所用工具也较为简单,主要有刀、剪刀、笔、泥工板、牙签、切 片尺、糙糊、胶水等。
(2)手工材料。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可以分为点状材料(如沙子、小珠子、 纽扣、谷
物、果核、种子等)、线状材料(如绳、棉线、毛线、麦秸、橡皮筋、高 粱秆等)、而状材料(如纸、布、树叶、羽毛、刨花等)、块状材料(如泥、而I才I、 萝卜、瓶子、纸盒等)四种形态。
2. 手工材料的基木制作技法
学前儿童可学习的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有串连、粘贴、剪(如目测剪、 沿轮廓剪和折叠剪)、撕(如目测撕、沿轮廓撕和折叠撕)、折(如对边折、对角折、 双正方折、双三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 染、盘绕、编织、塑(如搓长、团圆、拍压、捏、挖、分泥、连接、伸拉)、插接 等。
3. 手工的题材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题材有:玩具(如折纸、泥塑)、节日装饰物(如拉花、窗花)、 游戏头饰(如帽饰、面具、纸花)、日常布置用品(如染纸、点线面状材料贴画、蔬 果造型、瓶盒造型)和贺卡等。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 (一)欣赏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幼儿的年龄不同,思维习 惯、接受能力会冇很大的差异。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欣赏对彖,以符合幼儿的欣赏 习惯,被幼儿接受,达到教学的要求。
第二,选择合适的欣赏手段(多媒体、实物;挂图等)。欣赏手段的多样化,既 能调动幼儿欣赏的兴致,提高幼儿欣赏时的注意力,也能给幼儿多感官的刺激, 加深和强化欣赏效果。
第三,教师需熟悉所要欣赏的作品,设让欣赏的重点和描述内容。每件作品从 形式、技法到内容,所表达出的东西是多方位的,欣赏时要选择其中适当的、幼 儿能理解的内容作为欣赏重点。
第四,如冇可能,可根据欣赏作品的内容布置相应的环境,以增加欣赏的 效果。 (二)绘画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 力上相差很人,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 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哽笔(铅笔、蜡笔、油 画棒等),不宜用毛笔。
第二,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日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对教学过 程中的难点及幼儿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要,心里有数,作好应对解决的方案。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如这次作业 要用几种颜色?用什么笔?画在什么纸上?工具是每人一份还是小组共用?
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牛实物等。 (三)手工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 第二,准备教案,确定教学重点。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包括收交作业的容器),并注意工具的安全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一)欣赏
根据淫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各阶段,结合美国美术批评家费尔徳曼的美术 批评程序,我们可以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甜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站 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 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彖的,则要指出主要的 形状、色彩及具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捉问的方式來进行。在描述阶段, 教师应首先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不要操之过急,或讲得太多,要 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其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 的形式给予他们线索启辿,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2.形式分析阶段
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 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 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视觉形式语言在美术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从传统 的具彖写实艺术到纯粹的抽彖艺术,无论其外观形式有多大区别,它们所使用的 无一例外都是上述基木元素。这些元素在二维平血和三维空
间屮以各种不同方式 的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心理力”的样式,唤起人们内心千差万别的情绪和感 受。因此,这种抽彖的形式语言并不仅仅服务于抽彖艺术,而月•具有普遍意义, 在具象写实作品里,这些抽象的元素通过隐藏在被再现的事物中也在发挥作用。 加徳纳也认为:“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层血恰当地理解了以后,他们的情感生活才会 受到影响。随着欣赏成熟起来Z后,他与鮫多的经验熟悉了,于是就有了鮫细腻的 情感。这样,他便能与创作者的兴趣及含义发生共鸣。”可见,形式分析是加深审 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的必经Z路。同时,我们 认为,对形式欣赏木身的兴趣也应该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目标之一,因此形式分 析册段的指导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教帅除了要提高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美术欣赏知识外,还要适当 地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教给学丽儿童一定的美术欣赏的 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儿童 能初步理解这些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为此,教师应选择相应的美术 欣赏的材料,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地进行感知、体验。
3. 解释阶段
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站所蕴涵的意义。山于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原 因,他们主要还是一个“印象的批评”者,还需要在教师的教冇引导下才能进行“分 析的批评”和“综合的批评”。为此,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 此,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 1900—2002)提出了 \"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即 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来理解美术作品的整体, 同时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 整体来理解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单纯地从部分岀发或 单纯地从整体出发都不能完整地理解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为解决幣体与部分之 间的对立矛盾,加达默尔乂提岀运用“对意义的预期”这一手段。他说:“……我 们对于流传给我们的文本的理解,是以对意义的预期为基础的,这种预期是从我 们B己与题材的先行联系中获得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小,“对意义的预期” 也就是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育之前对美术作品预先设计一种意义, 这种意义是教师个人对美术作品的解解,同时,在引导儿童欣赏的过程屮,又不 停地被修正。因此,教师口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 基础上,引导儿童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 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对整体的理解乂反过来加强儿童对作 品各个部分的理解。
第二,虽然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Z前,已冇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 这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这种预期,儿童仍然可以有自己 的理解。而且,作为教师还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其至不必拘泥 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根据自己対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 分发挥想彖力、创造力,发表口己的见解。 评价含义
所谓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 (一)美术角活动
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这两类作 品应力求在风格上多样化。如绘画作品,从所用工具和材料看,可以有水墨画(中 国画)、汕呦、水粉画、水彩画、版湎等;从题材内容看,可以有年曲、连环画、 宣传画作品等。实物工艺品可以是L1用工艺品,如餐具、茶具、玩具、服饰等, 也可以是陈设工艺品,如壁挂、地毯、陶艺、玉石、染织、剪纸、脸谱、风筝、 花灯、刺绣作品等。一些现代工艺作品如工业产品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如商品包 装、广告、招牌、标志、贺卡)等也可以布置在美术角中,当然,这些作品应是幼 儿容易理解而又喜欢的。
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类有铅画 纸、宣纸、厚
纸等;笔类有油画棒、皓笔、水彩笔、毛笔、油画笔等;用于绘画 的其他工具和材料,如画水墨画的水墨,画水粉画的水粉颜料和调色盘,做纸版 画的汕墨、滚筒,做喷洒画的牙刷、雪糕棒以及洗笔桶、抹布等。
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 布、垃圾桶等;材料如沙、石、纽扣、种子、线绳、麦秸、小棍、布、纸、树叶 等。
(二)美术室活动;(三)FI常环境布置活动;(四)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小的美术活动; (五)节LI活动中的美术活动;(六)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七)随机性的美术活动 ;(八)家庭中的美术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一) 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屮,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 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即活动目标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 构的建构为主,活动的内容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在活动实施中应注意审美环境的 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与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审美性原则是由美术的 性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审美性质所决定的。 (二) 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 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每个学而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学両 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所显示的创造力不同,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文化等 方面带來某种具冇质的变革意义的思想或产品的能力,而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指 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 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第一,引导学両 儿童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第二,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 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一一对话法
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 相互交流。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加达默尔认为“艺术作甜本身就是那种在不 断变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 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因为艺术作品中不仅仅冇创作者自觉 意识到的东西,还有由于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淀于创作者意识深处的那些无意识或潜 意识的东西,这些东西即使创作者没有意识到,它仍然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因而艺 术作品的意义远非创作者本人的意图所能限制。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被创作出來以后, 不仅存在于当代,而且在今后的年代里继续存在着。这样,在不同的吋代、不同的场 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的新的意义。艺术文本口身就成 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艺术文木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屮,才可能生发 出来。对话法的主要特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流;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 互交流。 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 口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口己的探索。二是教师口己要首先学会与文 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Z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三是教师耍为儿童提 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 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白 己的审美感受。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
1. 临摹画(对照着一张范画來作画叫做临摹。);
2. 写牛画(写主画就是对着实物,把一纽物体或一个场景画下來,分为写牛画和 默画两
种);
3. 命题画(命题画的题材范用是由教师规定的);
4. 意愿画(幼儿口选题材意愿画的特点是教师不规定范围,完全由幼儿口己选题 材,自行构
思、构图作画);
5. 装饰画(装饰画是给生活中某些LI用晶、T艺品(如手帕、花布、脸盆、阳伞、 枕套、花
瓶等)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人喜爱。装饰画要求 按照图案规律作画,图案规律要单纯,装饰花样要简单) 2岁一 3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 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通过手的活动、脑的思索和眼手的协调,由模糊笼统的感知提高到具体 明确的形象记忆,由简单的模仿提高到创造性的活动。
•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和纸等基本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棊本使 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引导儿童学会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状(圆形、方形等), 并用丁•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以临摹画作业为主,培养幼儿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 起来。
•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基本颜色并选用 多种颜色作画。 •引导儿童学会在画而的屮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 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 画的快乐。 •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木结构和主要特征。 •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
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 的兴 趣。
•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來。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4岁一 5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方法表现自己独特的 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引导儿童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彖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 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 当地使用颜色表现B己的情感。
•引导儿童学习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命题画为主,以“题”弓I,导、鼓励儿童用形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受,引导幼儿更好地观察口己周围的坏境和事物。
5岁一 6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培养儿童的形彖概念,使图画形彖M实物形彖沟通起来。
•使用蜡笔或油血棒,结合使用彩色铅笔和毛笔,开始采取直接涂色画法 作画(以后可以结合勾线),在6〜12色蜡笔内选用颜色(以后可以选用几种水 粉、水彩及水墨颜色),要求涂得浓、涂得满,逐步能涂匀和涂出浓淡,培养 儿童掉换颜色作画的兴趣和习惯。
•以意愿画作业为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儿童画意愿画的欲望,开 始引肯儿童完全由自己选题材,自行构思、构图进行作应。 命题画
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 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冃的。根据其内容的不 同,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彖为单一的物体,侧重 于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 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对儿童的造型能丿J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对儿童的构 图能力的培养。 幼儿画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宜接的(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亲身感受的)或间接的(幼儿在电影、 电视、图帖上看到过的)生活经历;二是图価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三是幼儿冇 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所以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 了解他们的生活,选择那些儿童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來作为 绘画豹题材。 意愿画
是指由儿童白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 绘血。由于意愿血需要儿童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头脑中想彖的 东西进行独立的加工和改造,因而,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操作表现阶段,教师的指导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 (一) 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 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川方法 (三) 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而表达 (四) 提供游戏化的练习
诱发学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一)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二) 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坏境 (三) 引导儿童进行想彖和体验,教师耍注意以下几方而: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体验时要注意H身审美情感的表达,要用白己对对 象的情绪表现来感染儿童,便儿童在不知不觉屮进入审美状态。其次,教师耍利 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最后,可以引 导学前儿童通过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加深对对彖的体验。通过动作来进行心 理上的想象、思维等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一人特征。 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在学前儿童的绘画屮,表象起着描绘和符号功能,因而学前儿童的表象主要 有个别表彖和概括表彖两种类型。个别表象是记忆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它 是某一具体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多次地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人脑皮层上留下 的卬记。因此,它虽然是个别的,但却有概括性,是貝•体对彖多种形彖信息的概 括。正是个别表象的这种概括性,才保证了艺术的立体性与生动性。概括表象是 记忆中的某一类事物的形彖,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审美本质特征的概括,它保证了 艺术的理性成分。教师要注意帮助儿童获取这两类表象,因为人不可能把握人干 世界瞬息万变的千万种姿态的事物。
所谓表彖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 种种新表彖。这是因为凡是表彖都具有概括性和对塑性,它可以像一块黏土一样 被捏成各种形象,而黏土的基本特性不变。表象的变形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 不口觉的。口觉的变形是创作者为了某一口的而有意追求的变形,如把鹅的脖子 拉得很长。不自觉的变形通常是无意识地、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在人的头脑中进 行的,艺术中所谓的“灵感”即类似于此。在学前儿童的绘画里,既有口觉的表 象变形,也冇不自觉的表象变形。正因为冇了这些变形,才使得学前儿童的绘画 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教师要允许这种变形了的表象的存在,鼓励并帮助儿童进行 表象的变形。
所谓表彖的分解是指把某一表彖因素从表象中突出出來,割断它与其他表彖因 素的暂时联系,使它获得独立的表象意义。
所谓表象的组合是指把不同的表象或表象因素按照一定的n的组合成一个新 表彖或表彖体系的过程。表彖的组合也包括变形表彖的组合,而这些变形表彖依 据一定的主观冃的组合起來,就形成了神奇莫测的艺术想彖世界。学前儿童的绘 画创作中就充满了这种变形表象的组合。通过粹细的分解和巧妙的组合,画而上 的形象虽然利用了 “山材料”,却认不出这材料来自哪里。
所谓表象的联想是指由一个表象联想到另一个或更多的表象。在齐白石的《蛙 声十里出山泉》里,一道溪水,几只蝌蚪,即是视听表彖的联想。表彖的联想可 以通过学前儿童的眼、耳、手、鼻、肤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多通道参与操作来进行, 在此基础上,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比喻的方法来联想。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一) 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彖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來自现实牛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 的知觉材料远比 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 前儿童的日常牛活经验,扩人他们的知识面,让儿童积累丰富的审美心理意象。教 师可以经常带领儿童走出教室,通过参观、旅
行、散步等方式接触田野、山水、公 园、动物园、商店、街道、展览馆、节日活动等学前儿童能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教师平时可以为学両儿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 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教师还可以与学前儿童谈论他们的住活状况、他们的家 庭、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验。通过这样一些途径, 來丰富儿童的审美表象。 (二) 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艺术活动屮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屮的感知。科学活动屮感知的目的在于 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而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各个不同 的特征一一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彖的整体性把握, 是一•种区别于H常'感知的,能够揭示事物的表现性(或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具 有非实用功利性、完整性、超越性、情感性等特点,强调的是“美”。教师在引导 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时,要注意有距离的感知,即其内容要有别):科学感知屮 那种追究事物的属种、用途、习性等科学概念的做法,而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形 状、色彩、空间等形式因索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 模式,事物的主题、情节、形象等内容冃素,以及这些形式和内容所表现出的情感 因素上。例如:对柳树和松树的审美感知,就不能像在科学教冇屮那样要求儿童说 出柳树是一种落叶树,松树是一种常绿树,而应该引导儿童观察柳树为松树的树冠 形状的不同、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差异、肌理的变化。微风吹来时,柳树与松树不 同的动态;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松树的伟岸挺拔等情感彖征性。又如:对下南天 的感知,在科学领域屮,儿童需要了解用的形成过程,用对植物、人的作用及影响 等科学知识;而在艺术领域中,儿童就要观察下雨的吋候,天空是灰白的,雨从天 空落下来时大用、小雨的不同线条,以及风儿一吹,用线飘动的样子,雨屮人们的 行为、装束形态等。
(三) 注意感知过程屮方法的合理性
如前所述,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 体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儿童感知时,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顺序:首先从远处感 知事物的整体及其背景,让儿童获得整体印彖,其次到近处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征以 及相貌,最后回到整体的感知上,让儿童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例如,感知节口的 广场,可以先从远处整体感知节日广场上的热闹与喜庆气氛,再让儿童思考:这种 热闹与喜庆的气氛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來?让儿童带着问题从远到近地观察:远处的 天空飘着各色气球,近处的树枝上挂着大红灯笼,插着彩旗,广场中央和四周都摆 放着各种鲜花,这些气球、灯笼、彩旗、鲜花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身边的人们 玩着各种游戏,脸上挂着笑容。总Z,这些鲜艳的颜色和喜悦的笑脸表达了一种热 闹与喜庆的气氛。
(四) 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时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启发 性的语言。这类语言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学前儿童开阔思路、卅辿智慧。教师可以 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的开放性言來向学前儿童提问, 而不是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來提问,因为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儿 童思维的惰性。在实践中,我们有吋会看到教师问儿童:“这朵花很漂亮,是不是 啊?”而儿童也漫不经心地眼看着别处、拖着长腔说:“是一一”这类做法应该避 免o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一、2岁〜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岁一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以纸张的折叠、粘贴为主,后期可增 添泥等软性材、料,重在“动手”,不在造型、创造。
•引导儿童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 兴趣并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培养儿童安全、卫牛、整洁的手工活动 的习惯。
•引导儿童学习用梅糊、胶水等粘贴沙子、种子等点状材料。 •引导儿童学习撕、拼贴、折(对边折、对角折)、印等操作,训练手的控 制能力。 •引导儿童体验可塑性材料(泥、橡皮泥等),学习用搓、团、压、黏合的 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二、 3岁〜4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3岁~4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在折叠、粘贴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工 具。结合绘画的学习,进行简单的造型练习。
•引导儿童正确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和多种材料,使他们喜爱各种手工活 功。
•引导儿童用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如木屑、纸屑、泡沫屑等)粘贴出简单 的物象。 •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纸折出(按照中心线折、双正方折、双三角 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
•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彖,并学习用 连接的方法组合对象。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线状、而状和块状的口然物和废IH材料制 作玩具。 三、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 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彖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彖,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幣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H测的方法将纸等而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而的 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 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四、5岁一6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5岁一6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冃标是儿童能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合理运用 多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立体表现力、创造力。
•儿童能较熟练地自己选择、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能尝试使用各种新 的工具与材料。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材料、多种形象组合成整体作品,表现简单的情节, 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各种冇使用价值的作品。 平面手工活动 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手工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 工作品的活动。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冇粘贴、的贴、撕贴、染纸等形 式。 立体手工活动
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立体手工作品 的活动。学前儿童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冇泥塑、折纸、厚纸制作和废山材料及果 蔬等的制作。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审美感矢口
第一「儿童的审美知觉具冇完形性。无数的实验表明,儿童在观看时,面对他一无 所知的世界,并不像由一般的经验逻辑所推演的那样,将繁复的对象细节巨细无遗 地尽收眼底,而首先是高度概括地“发现”对彖的基木结构。儿童把握这种视觉整 休完形和结构性的倾向乂特别表现在:一是对轮廓块面的强调夸张性的专注。二是 对引起注意的特征部分的异常敏感。
第二,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主动性。儿童审美知觉的主动性是指学前儿童总是 主动选择那些对于他们來说富冇审美意义的形彖及其结构特征的对彖作为自己的 审美对象。这种选择不受客体的局限,也不受外来律令的强迫,只取决于儿童自身 的审美兴趣、市美理想和生活经历,换言之,只是按照儿童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和内 在结构去选择。这种选择完全是H主的、白由的,谁也没有强迫他们去选择什么、 舍弃什么,一切都収决于儿童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
第三,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多通道性。儿童审美知觉的多通道性來自于儿童的 通感。与成人相比,儿童感官的发育还不A成熟,因而他们常常用多种感官來帮助 自己进行审美知觉。 审美理解
第一,儿童的审美理解具有直觉性。审美直觉是指直接从审美对彖的形式 猛然地把握了它的理性意蕴。由于儿童原先的视界与成人具有差异,因而我 们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标准来要求儿童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在儿童的眼里, 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
第二,儿童的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一是指儿童在进行审美欣赏吋的那 种全身心沉浸在审美对象屮的倾向,他们那全神贯注的神态让人多数成人自 愧不如。二是指儿童常常以口己的情感爱好为标准来进行审美判断。
第三,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外显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儿童手舞足蹈、 呜哇有声地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对彖的感受。
第四,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弥漫性。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 带人其他活动中,俨然口己就是这个形彖本身,沉浸在角色Z中。
一、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木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 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 二、 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 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 相应的美感体验。 三、 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他们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 有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 然风光和景物。但他们述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 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 四、 5岁一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邑,并冇了一定的审美标准, 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即他们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 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 影响。这也表明,他们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 发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一、2岁一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冃标
•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 注奇力欣赏fl勺习惯0
心•引学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晶,使他们能对 这类形象感兴趣。
•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
二、 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冃标
•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人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 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教师必须 给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把H己对所欣赏对象的感受用语言、肢体 动作等表达出來。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 白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 学习。这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
•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随着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提 高,教师应逐步要求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美术作品的形式 美角度分析作品屮的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并用口头语言表达白己的 感受和对欣赏对象的简单描述。
三、 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彖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 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屮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 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的美术作品、 同伴的美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置等, 产牛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
四、 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冃标
•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呦、工艺、雕幫、建筑等艺术作品,培 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美的能力。
•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 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 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作好如下准备:
(1) 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 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 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 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 儿童的兴趣。
(3) 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 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4)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 置,能经常冇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冇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可以透过下列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 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木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 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 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2) 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冇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 学习的。在儿莹观看欣赏以后,要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 方面进行冇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 形式及其内涵。
(3)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帅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 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小视觉元索的特色,作者是 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 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 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4) 创造性的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 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儿童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 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 是儿童直觉地血対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这种印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把 儿童带入神秘的艺术世界之门。为了使儿童产牛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在观看作 品以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例如:读齐口 石的画以前,教师让儿童观看在水里活泼地游着的金鱼、虾,给孩了们讲齐白石小 时候的故事;看傅抱石的山水画吋,让儿童先看录像,看三峡风光,感受崇山峻岭 z美。
(二) 形式分析阶段: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品 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 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 美理解能力,因而形式分析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对美的形式的感觉与理解,儿童似乎有一种犬性的流露。在色彩方面,从单色 到多色,从红色、黄色到绿色、蓝色,从暖色到冷色,儿童对色彩的偏及应用, 遵循着人类对色彩偏爱的演变规律。这说明儿童是有可能理解和接受艺术家用激悄 和生命所描绘的色彩的。
(三) 解释阶段: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 握具彖艺术形式所再现的东西,或抽彖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 义或意味。在解禅阶段,教师的指导应 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为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即 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来理解羌术作品的整体,同时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整 体来理解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作 品之前,可以对作品的意义有预先的设计,这种意义是教师个人对作品的解释,在 引导儿童欣赏过程屮,又不停地被修正着,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教师为了 扩大儿童对作品的文化底蕴的积累,还可以适当地介绍有关作者的小故事、作品创 作的背娥等,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蕴涵的意义。
第二,虽然教帅在引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Z前,已冇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这 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这种预期。儿童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而月•教师还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冇的 创作意图,而是要求儿童根据口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 象丿J、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画家为什么要这 样画?” “这幅画使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说出这幅画的画
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吗?” “你想为这幅画取个什么名字?”
(四) 评价阶段: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品作判断需要综合艺 术创作、艺术背景知识、艺术欣赏和美学的各方面知识,是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按照美国美学家比斯莱的看法,判断艺术作品主要按照统一性、复杂性和强烈性 标准进行。
统一性可以从作品的完美程度、内在结构和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评价;复杂 性指作品的丰富、变化、粕细、微妙等方而;强烈性则可以根据作品的新奇性、 新鲜性,是否冇震撼力来评价。美学上的活力只冇在被承认是属于真正的创造时, 才能维持。以上三种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需要灵活运用。
对学前儿童來说,评价作品阶段不是重点。如果儿童能够对优秀作品说出自 己的喜欢之处,说出自己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 行自己的创作,应当说就已经达到目。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一、讲究合适的方法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对话法。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 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Z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 育中提出对话法,是针对长期以來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单纯采用灌输法所带來 的遗憾。灌输法也就是高支配低统整的直接指导法。它以教师为屮心,将教师掌 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五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 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儿童丧失H我感受、白我加工信 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运用协 同合作式的对话法,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 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儿童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 极参与,他们的潜力在不断的对话碰撞屮得到新生和成长。
对话法的主要特征是主体与主体Z间相互交流。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家有一 种向亲密的人倾诉口己深切感受或强烈卬彖的愿望:而欣赏者则是从口己的心灵 世界出发,与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独特的对话活动。可见,欣赏者与艺术作品 的对话,是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即艺术作品对欣赏者说话,欣赏者对艺术作品说 话。
欣赏者与艺术作品Z间的相互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审美体验和领悟而进行的 非语言的信息沟通。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通过幻想來交流和沟通生命的情感 和艺术意味,它在直觉过程中把人的诸力激活,使其丰富、充实、秩序化。艺术 欣赏屮的对话是欣赏者在审美心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欣赏者 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 艺术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弥散、渗透、融人白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一 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口我交流。维果茨基(LevVygotsky, 1896一 1934)① 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对话:“读者从两个方曲观察悲剧:一方而他通过哈姆雷特的 眼睛察看一切;另一方面,他又用自己的眼睛察看哈姆雷特,所以每个观众既是 哈姆雷特,又是他的观察者。”正是艺术欣赏者在这一过程屮的巨人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才给他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丰富深刻的审美愉悦。
二、 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吋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 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 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耍注意欣赏坏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 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维果茨 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 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重要 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 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界的花朵,在各种随 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 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 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冇足够的活动 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
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 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站和名画复制站条件的幼儿园 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莹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 化,使Z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 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屮,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 操作,这冇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冇意识地用一些优美 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H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 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三、 进行有效的设问
对话的基木结构是问和答。在美术欣赏的对话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问。也 就是说,当欣赏者面对艺术作品时,他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该美术作品究 竟要告诉我什么?”但是,作为欣赏者的学前儿童,由于其心理发展、生活经验、 艺术经验等都决定了他们的视界不可能迅速、有效地与作为文本的美,术作品的 历史视界相融合,因此,需要教师作为中介来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和美术作站进 行问和答。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里实施对话法的过程小,教师应注意以下儿 点: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这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儿童乐于 对话的前提。作为引导儿童与美术作站对话的中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 儿童,而应承认,在作为文木的美术作吊面前,师生双方均有说话的权利。
(2) 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吋间。
(3) 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4) 教师不应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因为,美术作品作 为文本是开放的,每个人的艺术经验也是有限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掌握美术作品的 全部意义。而对话可能引发对话双方意想不到的新东西。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不 需说出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相反,教师也应该阐述自己的观点。
(5) 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视角
(一) 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美术教学过程中 的新问题、新情况,以验证教师制定的美术教育冃标、选择的美术教育内容、活 动的组织过程等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从而对教育活动的各个坏 节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一个 持续不断的过程,与活动本身是联结在一起的。
(二)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有 赖于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根据对幼儿 以往发展水平的了解和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经验來预测儿童未來的发展,并进一步 制定新的教育冃标以及与Z相适应的教育方案,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 术教师教学水准的发展。 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一)美术教育冃标:
美术教育忖标是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教师通过对美术教育 规律、幼儿美术活动特点的研究,以及对美术教育方法的改进来提高美术教育质 量,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冃标。因此,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第一步就 是要对美术教育冃标进行恰当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二)关注实际情况
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帅、幼儿环境、物质条件是各不相 同的,所以在制定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时不要单纯追求统一的标准,忽视实际情况, 因为这样会挫伤教师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便于操作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蝕终必须具体化,成为便于操作的评价工具。在评 价工具中,各项评价标准应该能够体现方向性。评价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要求 过高。评价标准应尽量具体,描述明确,为操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否则便失去了 存在的意义。
(四)评价信息来源
评价信息即來白儿个方面,如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幼儿在活 动中的具体反应、幼儿审美发展的需求等。评价者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 取活动实施的信息,为确保观察所获取的信息的真实和全面,可采川自由式的事 项记录法和行为II录法。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行为过程的评价视角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可从八个方面进行评价,每方面又冇四种 水平的行为表现。
(一) 用心思考
用心思考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创造Z前对创造的主体和内容的把握方式 或能力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事先构思出主题和主要内容,动手之后围绕主题构思进行创作。 笫二,先想出局部内容,完成后再作新计划。 第三,先动笔后构思, 由动作痕迹出发,想到什么呦什么。
第四,只有动作活动,没有形象创造,表现为在纸上随意涂抹或反复掰泥、撕 纸。 (二) 兴趣
兴趣方而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发起和投入美术活动时的情况,评价幼儿是否情 愿投入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是否感到愉快和满足的标准,幼儿在这 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由自身兴趣、愿望支配,自动进行美术活动;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默 默无语。 箱二, 由特定材料引发进行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会自言自语地流露出愉 快Z情。
'第£,看到别人从事美术活动,白己跟着做;不主动,活动中企图离开或经常 张望别人在做什么。
第四,在成人的要求下开始美术活动,共至拒绝参加美术活动。 (三) 持续性
持续性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的程度的标准,幼 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能较长时间持续从事已选定的活动,不受外界的影响,有时其至第二天 接着干O 第二,能在同年龄幼儿一般可维持的时间内持续从事活动,中途偶有离开的现 彖发生,但还会口动回来,直到活动完成
第三,需要鼓励,才能把活动进行完毕。 第四,不能把活动进行完,中途改变活动。 (四) 自主性
口主性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能否口己决定活动任务并完成任务的标准,幼儿 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口己决定活动任务,解决问题,拒绝别人干涉,独立完成任务。 第二,主动请教他人,考虑别人的建议,然后自己完成作品。 第三,模仿他人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四,接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五) 创造思维方式
创造思维方式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是否具有独创和表现意识的标 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笫一,别出心裁地构思与利用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第二,重新组织以前学过的美术式样、方法与技能进行美术活动。 笫三,重复以前学过的美术式样、方法与技能进行美术活动。 第四,只按教师当时传授的美术式样、方法与技能进行美术活动。 (六) 对工具的把握 对工具的把握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时操作是否灵活、准确的标 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掌握工具姿势止确、轻松,操作动作连贯、迅速、准确,一次完成动作, 作品质量好。
第二,掌握工具姿势正确,操作动作平稳,但欠准确,中途修改,作品质量较 好。
第三,掌握工具动作正确但笨拙,操作动作迟缓、准确性差,有失误Z处却不 知道修改,
作品显得粗糙。
笫四,掌握工具的姿势笨拙有误,只有重复性动作,不能完成作站。 (七) 成就感
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対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 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卜-四种类型:
笫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站,并讲解作詁的含义;能慷 慨地将作品赠人。
第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 望保留作品。
第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第四,感到沮丧,对別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 品。 (八) 习惯和秩序养成
美术活动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习惯可以指个人的习惯做法,也可指大家都要 口觉遵守的惯例和秩序。这里讲的是后者,包括丄作的顺序性和保持丄具材料的秩 序,目的在于判断幼儿在美术活动屮能否有步骤、有秩序地工作。
第一,工作的顺序性。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是有 顺序、有步骤地完成作品;二是弄错步骤,发现后主动纠正,完成作品;三是想到 什么就做什么,在混乱中完成作品,作品有缺陷;四是只完成局部,作品半途阳废。
第二,保持工具材料的秩序。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保持工具材料的固定位置,用吋取出,用后放回;二是大致保持原位置,放错 后能找到;三是一片混乱,用后乱放,取时找不到;四是不会取放,拿到什么用什 么。
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在幼儿 美术学习评价中,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美术发展的特征,及其在美术活动中所反 映的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如果这种评价是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连续进行的,则 可以总结出幼儿美术与其身心发展方面的规律及一般特征,从而为今后美术教育 活动的进行提供幼儿发展的依据。
第二,对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幼儿美术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可以 促使教师对口己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第三,促进幼儿的发展。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的授根木冃的还是根据 评价的结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制定下一步发展的新冃标,并制定与 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一)学前儿童与自我
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这种比较冇利于教帅了解 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同时対于幼儿來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 立其自信心,激发其更强的学习美术的动机。为此,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 价的个别差异性。
(二) 学前儿童与团体
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一团 体中幼儿Z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但如果是在幼儿面前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幼儿 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因此,教师对这种评价应持谨慎态度。教师应注意把这种 评价与其他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幼儿的美术行为。
(三) 学前儿童与标准
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埜地把握 幼儿在具所处的发展阶段屮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 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的视角
在对幼儿的美术学习的结果一一美术作品的评价上,罗恩菲尔徳将美术 作品中所反映的幼儿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 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标准,制
定了一般评量表,并结合不同美术发展 阶段中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把七个层而的成长情况具体化。罗恩菲尔德在 分析和解解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智 能的成长、身体动作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 造性的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其视角的出发点是儿童的发展 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这种发展既包括-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 包括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 从五个方面來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 价时值得注意的方而:
第一,幼儿tai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 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绘画的生命在于 表达属于口己内心心彖的感受以及宣泄情感,也就是强烈地表现出口己的内心 心象。例如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的感受通过绘tai明确而强烈地表现出来。
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口我的表现。绘画对幼儿而言, 是一种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H我、主张白我的手段。因此,只要属于幼儿白 己的感受,对幼儿本身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而且值得重视。
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各种绘画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用 法和不同的风味、特性,幼儿能够把握其特性,充分地活用它,描绘出生动的画 面,才是发挥特质的作品。
第五,幼儿的图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幼儿在大画纸 的介落描画出小小的形象,或把整个形象描绘得连上下左右的空白都没冇的话, 是不会令人感觉舒适的。
潘元石提出的这五个方面对评价幼儿作品很有意义,不仅对绘画适用,对手工 制作方而的评价也适用,如第四方而关于对材料特质的发挥和活用的内容,笫五 方面关于构图和比例的内容。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辨认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辨认色彩的三要 素,即色相、纯度和明度。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也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色 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在鲜艳的色彩中加黑、加 白、加灰纯度就变低了。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二)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 比、渐变、重复等变化來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前儿童在色 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了按物择色、通过颜色变化來处理画面上的色彩、 色彩的情感表达三千过程。不同的色调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表达不同的画面 气氛
(一) 线条的基本形态
线条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直线与||||线: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以及折 线;曲线包括根据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
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垂直线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 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 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直折线则给人有力、果断、起伏不定的感觉;绕成 一个连续线,有清楚界定、包容、把持住形式的趋势;断续线比较能够表现开放、 H由、柔顺司变的形式;边缘线描述一个形状或颜色终止而另一个开始之处;体 积能经由轮廓线、阴影线、纲目状阴影线、边缘线与曲线表现出來;清晰确定的 线条通常寓示前进;模糊不清、暗淡的线条往往寓示后退;不可见的线条包扌舌形 式的内在结构、眼晴的诉求点以及视线和姿势所依循的途径。 (二) 线条的变化
直线为曲线有长短、粗细的变化,线和线Z间可以交叉、并列、重叠、穿 插等,线条的变化无穷。线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形式美感,它能用无穷的变化 表现出不同物体形象的特点。同时,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也会产牛不同 的痕迹,形成不同质感的线条因此,只耍熟练、合理地运用,即使是简单的线 条,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一) 规则形
在形状中,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 形等都由肓线构成,较为简单明确,所以称为规则的几何形状。这类形状常见于 人造物,如屋顶、彩旗、门窗等。 (二) 自由形
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口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口由形状。 这类形状常见于人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三) 规则形与自由形相结合的形状
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旋涡形、月亮形、心形等,基本上是由曲线、弧线 构成的形状。这类形状'既简单又复朵,是一种特殊的形状,在口然界与人造物 中均常见到,如白然界小的太阳、月亮、海星、卵石、果仁、螺壳等,人造的车 轮、扇子、弹子、皮球等。它们是自由形和规则形相结合的形状。和色彩、线条 一样,形状本身也具冇很强的“表达”能力,不同的形状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 理影响,如正三角形给人“稳如泰山”的感觉,倒三角形则让人觉得“大厦将倾”、 “岌岌可危”;方形的“四平八稳”、圆形的“珠圆玉润”……这些特殊的“性 格”,在人们的心里有极深的卬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不太规则 的形状靠近这些基木形状,以帮助记忆和识别,这种情况在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 明显,虽然因为生活经历的缺乏,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在形状的归纳上 却远远强于成年人。 一、 刮画
刮画就是利川硬物刮出的痕迹來进行绘画造型的美术活动。可以用破物(铁 笔、刀尖等)在较厚的色纸上直接刻血,刻去色纸表面的颜色层,需出底色,形 成画面。也可以用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油価棒等根据盂要在纸上涂出大 块的色块,再用硬物(铁笔、刀尖、牙签、竹签等)在上面用线描的画法进行刻绘。
刮画要注意材料和工具的配合,如在油画棒涂绘的色块上可以用竹签、牙签等 进行绘应,但在水粉颜料涂绘的色块上这种方法就不一定能行得通,因为水粉颜 料干后,很难用竹签刻出痕迹,效果不好。油画颜料虽然刻画效果不错,但因干 得太慢,容易被粘得到处都是,又不易清洗,所以也不适宜低年龄段幼儿使用。 二、 版画
版画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授后完成作品,所以版应兼冇绘画、设计和制 作的特点。由于版画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培养学 生动手动脑、启发思维创造力和进行美育教育,都具冇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世界各国小小学的美术课中都被广泛引入。由于版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形 式、审美价值和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制作手段,因此近年來,少儿版画在我国各地 蓬勃地开展起來。
版画根据制版方法的不同分为平版、凸版、凹版、漏版等儿种印制形式,较适 合幼儿L制作的常见形式有对折印画、纸版画、实物版画。
(一) 对折印画
对折印画就是将一张纸对折后,在纸的折痕的一边,川水性或汕性的颜料画出 图形,趁颜料未干,将纸对折压印,就可在另一边印出同样的图形,由此得到一 幅对称的图形。
对折印画可以根据颜料性质的不同,将不同的颜色分儿次涂绘、压印,可制得 一幅彩色的作品:如果是汕性的、不易干的颜料,绘制在不吸墨的材质上,可 以一次性绘制后压印;如果是水性颜料或绘制在易吸墨的材质上,则需在绘制一 色,其至一笔后,趁颜料未干马上压卬,逐步完成绘制。
(二) 纸版画
纸版画是用各种纸做版材制作卬刷的版画,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且具有独特 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得到迅速广泛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和儿童最喜爱 制作的一种版画,在各国的儿童版画教学中被普遍运用,也是我国儿童 版I出i创作中的主要品种。
纸版画的方法多样,可以剪贴、刀刻、手撕、镂孔、揉捏等,能制作凸版、lul 版、孔版、综合版,无论黑白、套色、汕印、水印、拓印、漏印均可。纸版画表 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口然情趣。制版用纸可根据需耍选择,如白板 纸、卡纸、图画纸、草板纸、市纹纸、滤纸、铜版纸、牛皮纸、废]口画报、挂历 纸等。
纸版画可分为剪贴纸版画、吹赠纸版训、镂刻纸版画、漏印纸版画、凸印刻纸 版画、凹印刻纸版画、凹凸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等。这里只介绍剪贴纸版画和吹 教纸版画。
1. 剪贴纸版画
剪贴纸版画是纸版画中较为简便和普及的一种,尤其适宜儿童制作。方法是依 据画稿轮廓分别剪刻出各种图形,再按照前后上下层次关系,重叠粘贴成完整的 图像,制作出具有高低厚薄的凹凸版,一般贴二三层纸为佳,类似布贴画、剪贴 画。在贴好的纸版上着色,铺纸对印便完成一幅剪贴纸版画。由于贴纸的高低厚 薄不同而出现黑白浓淡的墨色变化,纸版上凸起部分墨色授深,轮廓边缘低凹部 分呈白色和灰色调。剪贴纸版画的造型淳朴稚拙、简洁夸张、口由随意,别有一 番纯真自然的情趣,具冇拓片的印刷效果。
剪贴纸版画的制作步骤
先准备工具材料:纸版材(稍厚光洁的纸面,废II」应报、挂历纸均可),襁 糊或胶水、剪刀。
(1) 画稿。首先用铅笔画出轮廓,检查画面正反效果,因为版画与印刷作品 是反方向。其次对画稿复写分形:用复写纸把画稿的各部分分别转移到纸版」:, 如脸、头、发、眼、眉、鼻、嘴等。
(2) 剪刻。用剪刀把各部分形彖轮廓分别剪出(也可用手撕或刀刻)。
(3) 粘贴。准备一块稍厚的纸做底版(纸基),如不用底版可粘贴成单独图形(没 冇背景)。按照画稿形象的前后关系逐层用胶水粘贴在底版上,粘贴的一般规律是 先大后小,先下后上,先次后主,先外后内。如粘贴一个头像的顺序是首先贴面 部(笫一层),其次贴头发、眼、眉、鼻、嘴、耳(第二层),最后贴眼珠(第三层)。 为丰富画而的效果,在纸版的基础上还可拼贴一些实物材料,如树叶、纱网、粗 纹布、线绳等。
(4)滚墨。在纸版上用黑滚均匀上黑。
(5)移 版。 即把滚 好墨 的纸版转移到干净的底版 1:(只冇单 独 图 像 的 纸 版 才 要 这 步 骤, 而背景 是 A z 色O
印 刷 在 纸 上 铺 对 印, 以 马莲、 木 蘑 )菇 等 工 具 磨 (6)
压 印 纸 检 查 印 刷 果 下 印纸 作品70 成 O
用 不 同 的 纸 张 制 因 纸张 厚度、 的 不 同 产 生 不 同 的 印 制 效 料或彩 印 制 纸 O JIJ 水性
多 效 o 贴制版 也 能 制 imi 这 样 能 产 生 —
单 幅 版 1出(独幅版画) 种 颜色 纸剪贴 再 薄
油 墨 滚 上 —i层即 成 为 —单 幅版 画 ,或称 为拼! 贴Ei ・• ; 吐 o 2 . 吹塑纸版画
用 吹 塑 纸 做 版 材 制 作 的 版 画称 为 吹塑纸 版 画 吹 塑 纸 是 种 美 术 装 潢 材 料 性 质 松 软 属于 软 性版材 刻版极其容易, 亳 不 费 力 因 此 很 适 合 儿 童 制 作版 画 。制作 时 不 需 用 刀 刻 只 要 丿铅笔、 圆珠笔等工具在吹塑纸版上写、画、压、刻,便产牛阴 若以手揉捏、卷的白线和点折则产生变化莫测的纹理效果,丰富微 另外,用梳了能在版曲上任意刻IJ o 妙,趣味无穷。 出平行线,人块空白也
可用刀剪刻或手撕,十分随意口如。吹塑纸版画同样适合油印、水印、 黑白、彩色制作。
O
9
'1
O
9 9
a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
(1) 画稿。先用铅笔在纸上起稿,检査有无正反方向问题。 (2) 上版。用复写纸把画稿转移到吹塑纸上。如有把握在吹塑纸上直 接画,可以省去这一步骤。
(3) 刻制。用铅笔或圆珠笔在吹塑纸版上按照画稿“刻制”,即在纸 版上“画线”,画过的地方版面呈凹线。刻制时要注意点、线的粗细疏 密变化,粗线可用各种笔杆、筷了等物压呦。
(4) 印刷。为便于印刷应先将刻好的吹塑版用胶水平贴在厚纸版上。 印吹塑版画的汕墨要适当调稀,加入少许调色汕或松节汕。用汕墨滚筒 在版面上均匀滚上油墨,铺纸轻轻压印。
(三)实物版画 1. 实物版画的特点
用手掌沾墨捺印在纸上,便是最简易的实物版画。如果将一条鱼均 匀地沾上墨汁,铺上白纸对卬,整条鱼的形貌和鳞片、鳍尾等细节都可
清晰地转印在纸上,这种实物拓印乂称为“鱼拓”。捡儿片叶脉明显的 树叶,放上白纸,再用铅笔、蜡笔等轻轻磨拓,便nJ-fPill树叶的纹理形状。利 用生活中各种实物的自然形状、肌理、花纹图案,将它们巧妙地组织拼合成画面 并粘贴在厚纸版上,着墨印刷便成为一幅具有新颖意念和印刷美感的实物版画。 在现代版画中,许多版画家也运用实物版拼贴创作更为丰富、复杂的创作版画。 如采用实物版1叫凸印法,常能产生丰富的肌理变化并取得妙趣横生的特殊效果, 从而大大增强了版画的表现力。
生活中可供拓印的实物很多,如树叶、树皮、细树枝、蔬菜、线绳、 布料、编织物、粗纹
纸、纱网、砂纸、鱼骨、梳子及具冇凹凸肌理纹样的 器物等(如压花玻璃)。
2. 实物版画的印刷方法由于各种实物的形状大小不一,材料质地厚薄 不同,凹凸起伏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印刷。常用的方法 冇压印法、拓印法、捺印法,同时又分油印和水印两大类。
(1) 压印法 ① 在实物版上用墨滚均匀地着上 油墨。 ② 把白纸平整铺放在实物版上。
③ 用洁净的另一只滚筒或拓包、瓶盖、毛巾及手掌等均匀用力擦压印 纸,使油墨转印于纸上。
④ 轻轻掀起印纸的一角检查黑色是否印黑,如不够可再补液油墨继续 压印,达到满意为止。
(2) 拓印法 拓印法又分为擦拓法和捶拓法。擦拓法,即把印纸铺放在实物版上, 用蜡笔、软铅笔等在纸上按画,实物的图形纹理便拓印于纸上。
捶拓法,是我国传统的拓印碑文字帖的方法。 ① 在实物版上刷一遍稀薄的襁糊水。
② 把宣纸铺放在实物版上,将纸轻微喷湿。
③ 用毛刷子轻轻打纸人版,使纸平整紧贴版面并呈现清晰的凹凸形 状。
④ 用拓包、笔刷等团墨与颜色在凹凸的纸面上拓印成形,由浅人深达 到满意为止。也可用墨滚在凹凸的纸而上滚卬油墨,称为油色液拓法。
(3) 捺印法
捺印法即在实物上刷墨后直接往纸上捺印,如同盖图章印法,不适宜 粘贴制版的实物便可用捺印法。
3. 实物版画的制作步骤
(1) 选择实物材料,组织Mffio
(2) 用乳胶将材料粘贴在厚纸版上,即成实物版(有条件可在实物版上 涂刷稀释的清漆或漆片液,便于印刷和清洗)o
(3) 用汕墨滚在实物版上均匀滚动上墨,汕墨厚薄要适度(除黑色汕墨 外,也可调制数种色彩让学生口由选用,增加色彩效果)。
(4) 在实物版上铺放印纸,用洁净的滚筒或马莲、拓包等印刷工具在 纸背磨压,使油墨饱满清晰地转印于纸上。
(5) 掀起画纸一角检查印刷效果。
(6)揭下印纸,作品完成。签写画题、姓 、年代、编号。 汕墨,使汕印工具材料:松节汕或调色汕用来调 黏度适屮。
印油墨、油画色、油 菇汽油或煤油用 墨清洗印刷工具、胶印油墨或 、调墨
等。 滚子、玻璃 刀、马莲、拓包、木
三、泥 塑
搓(柱体)、压(扁、平、坑)、连接(局 泥幫是通过团(球体)、
与主体、局部M细部)、 拉(拉!1!细小结构)和捏(方体、加固、细 加工)等手段,册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 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泥塑是立体的艺术形象,讲究概括集中,依靠|叫 凸造型,注意稳定牢固。泥塑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粘泥、橡皮泥、面团、泥工板、 竹刀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泥塑的题材,应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结构要简单,形象特征要明显, 塑造的技能耍简易,便幼儿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功。中、大班的泥塑作业,耍求 逐步塑造稍复杂一些的物体形彖,达到“冇几分像”就可以了。
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教师述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帅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粘泥经 济方便,但需去除杂质,和泥吋加水耍适量,也可加少量的盐和油,和好的泥攒 熟后需封存在塑料口袋里备用;橡皮泥干净、使用方便,市场有售,是幼儿泥塑 的常用材料,但橡皮泥冬季易发破、夏季易发黏,因而适宜在春秋两季使用;面 团制作简便、干净,但夏季容易馒,经济上负担较重。另外,考虑到儿童操作 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 进行。
(2) 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 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站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站。具体操作方法是:待作站干透 后,用水粉色上色;选择颜色时,可以用形象的固冇色,也可以只考虑美观而用 装饰色;着色的顺序是光涂白色作底色,干后再上其他颜色。着色时不宜來回反 复涂,否则颜色易浑浊而不于净。
(3) 泥教材料的特点决定了泥嫂作晶追求的是其质朴、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 童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 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 体的稚拙感。
(4) 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 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屋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 他们的积极性。
泥塑作业的难易程度,以物体形状的简单与复杂、塑造技法的容易与困难作为 依据。一般來说,物体结构简单,形象特征明显,能用一块泥和一种技法或两种 技法塑造的,就比较容易。如团一只汤圆,在汤圆上插上小棒成为小果;用一大 一小两块泥,团成两个圆球,上下连接粘牢,底部压平摆稳,成为泥娃娃等。物 体形状比较复杂,需要幼儿自己分泥,将一块泥分成大小儿块和儿种技法塑造的, 就比较难,如塑枇杷,一块泥由幼儿自己分成人小两块,人的团成果实,小的搓 成梗,连接后成为枇杷。物体形状更复杂一些,需要表现细部特征,分泥更多, 要用多种技法塑造的,就更难一些,如犁造卡车、军观、小鸭、熊猫和有手脚、 戴帽子、有动作的人等。
泥塑作业的范例,应塑得大一些,多作几件,可分放几处,让幼儿看得清楚。 其屮最好有一件彩塑(泥塑半干后,用水粉颜色着彩),使幼儿知道黏土泥塑后可 着上颜色,使它变得更加漂亮。
泥幫主要是临摹作业,也可有意愿作业。临摹作业的教材基本上应按照单元编 排,一般每单元安排两次作业。同时还应安排部分意愿作业,命题的和口选题材 的意愿泥塑都可以。
泥塑作业的讲评与图画作业的讲评一样,达到基本要求的为良好;对有创造性 的泥赠作业应表扬。好的保存,有的述可着色展览,作为鼓励。
泥塑作业可以从小班笫二学期开始。开始时,应先引导幼儿欣赏泥塑作品。教 师捏鴉几个给幼儿看看,让幼儿玩玩黏十,跟教师一起搓搓团团,熟悉黏十柔韧 的性质,引起兴趣。同时告诉幼儿耍注意清洁,在泥工板(或塑料布)上作泥塑, 爱护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作业上交到规定的盘了里,作业后要洗手等。
四、贴笔(油画棒)画
蜡笔、汕画棒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绘画工具,绘制效果也还不错。去文具店选购 时,先买一盒当场涂一涂,能作大而积平涂而又涂得浓的是上品。在涂过薄薄一
层蜡笔的上面,还能把别的颜色画上去,并能涂得浓的,是最好的蜡笔。蜡笔、 油画棒最好对半截断使用,拿笔吋,上端不要超过幼儿小手的虎口,使笔完全握 在掌心中。蜡笔用纸要洁白干挺,比油画棒用纸要求应高一些,没冇好纸 便显不出蜡笔的颜色。
蜡笔是透明色,深色可以勉强遮掉淡色,而淡色却不可以把深色遮掉, 因此,绘制吋要适当考虑涂色的先后顺序。
幼儿应拿住満笔的笔头,手腕要抬高,腕关节与指关节应松动灵活, 教师耍定时检查。幼儿蜡笔画色彩不浓艳,往往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 蜡笔质量太差;二是不够用力;三是处纸太多。如能采用塑料染板,又硬 又平滑,就要女了得多。
蜡鲁画若有差错要作较大的修改,可用小刀将蜡全部刨干净,再用橡 皮细心地擦去。凡需要重叠涂色而又血不上去的,均可用刀去蜡,然后重 叠作画(不要让幼儿知道这种修改的方法,免得幼儿用指甲刮去画面的颜 色,弄脏画面及手)。
油画棒材质松软,色彩鲜艳浓垂,容易出效果,很适合儿童作画。为 了容易上色,画油画棒的纸张以粗糙厚实为宜,甚至可以用细砂纸來画, 效果很不错。
油画棒的技法很多,可以勾线、填色,可以单色平涂,可以晕染过渡, 可以和水粉、水彩结合运用,也可以涂好颜色后用硬物(小刀、竹签等)在 颜料上刻画,二次造型…… 五、水粉曲
水粉画的颜料就是文具店里可以买到的宣传色,水粉颜料里面冇很多 粉质,色彩鲜艳,容易作大面积的平涂,只要水不是太多,就很容易涂平。 如果第一层深色已经于了,那么再涂较稠的淡色时,不要來回多涂,就可 以做到用 淡色遮住深色o
宣传色以买小瓶为好,价廉量多(有锡管装也有瓶装,瓶装可以见到上层是胶 水,下层沉淀着色粉)。选购时应选色粉多,而胶水略高出一些的。使用时,将上 面多余的胶水倒去,用一只小汤匙加点水搅一搅,调成适当稠稀,分到每只荷花碟 子中去。最好当天调当天用,否则水蒸发后会变干。分给幼儿月的颜色,数量不可 过多或过少。在荷花碟小放人两三种颜色Z后,还要放入一格清水,当幼儿感到笔 头中颜料太厚、太T,涂不开时,就可去蘸一点清水。每一支笔只用一种颜色。教 师在设计作画步骤时,应考虑到水粉色涂上去后,有一个干燥过程,湿的纸上是不 便作画的,因此在这段吋间中,要让幼儿去画别的部分或全体暂时停止作业。
水粉色对纸质要求不是太高,也纸最好人一些,一般16开比较好。为了适应汕 画棒与水粉合用,还是选用厚实些的纸为好。
六、线描働
线描就是用线条勾画出物休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的绘画技法。线 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是幼儿常用也是最喜欢的绘画方法Z
一。线描画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可以用铅笔、蜡笔、汕画棒、水笔等各种工 具画;可以用单色,也可以用多色;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画不同物体,也可以用 不同的颜色画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
线描画耍求用线肯定,一个物体可以被分成几段线条来画,但每段线条都 要一笔画成,宁可呦错,也不能涂改。
七、国 iwi
画是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绘画。
毛笔掌握起来比硬 画某困难,但画111的线条变化丰富,用习惯后, 笔容易,三五些东西时要比其 能得到意想下就能曲一张曲,很干脆, ,是很适合幼儿的绘画技法。假若不到的效 ,可以在人班安排条件允 单元,或在用蜡笔的单元中,最后一张用 几 笔来画。
幼儿的手小, 握毛 省 力,也可以尝试 用写 中 、小三支毛笔, 药在 于 孩子辨认。上课 借用O
国画刊先以黑 色为 。所以笔要分为专蘸 ,述需要有一支画红
笔的方 毛笔字 每支笔 耍用温
与握铅笔的方 法相同, 这 样比较 势。教师耍给 每个幼儿配 备大、 涂上一小段颜 色不同的 油 漆,便 泡开笔头,这 一套毛笔各 班nJ'以
用墨
的与 ,作 色的浓淡、干 湿渗透等 专蘸浓墨汁的 ,假如画 画时毛笔要交 jzi 1 丈 /T],
法来表 鱼鹤顶 样,不
笔也可以作画。 淡墨 水,教师要预 先调好试 ,再分 Iffl面 每只荷花碟中去 。有 墨水 中掺一点水彩 色,效果 是很不 的。
国画用的纸要选择会渗透的,那样才能显示出国画的特点,如毛边纸、生 宣等。画面不可太小,要根据画的题材来决定纸张的大小,一般可用8开纸左 右。每张纸下面要用回形针夹訥上一张IU报纸,否则湿纸会粘在桌面上以至 破损。
每张桌上放荷花碟一只,由几个幼儿合用。用硬纸做的笔架每人一只笔 杆横放。切忌将笔尖伸出桌外,免得坐在丽而的幼儿往后一靠,弄脏衣服。 湿抹布每桌一块,笔尖含水过多时,可以在湿抹布里揩左一些。幼儿的毛笔 不洗不甩水。教师必须教会幼儿平整毛笔头,手心朝上,大拇指朝下,转动 笔杆,在碟边理尖。涂色采用“拖”的笔法,笔毛不易蓬乱。
八、撕纸
撕纸是以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盂形象,再贴成平 面的画面,也是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
撕纸活动的垂点在于“撕”,让儿童进行撕纸造型的冃的,就是授大限度地 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具控制能力。川手撕出來的形象,其轮丿鄆线蓬松、 柔软、毛茸茸的,具冇自然、浑厚、稚拙的独特美感,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无法 比拟的。而且,受手撕的局限,撕纸的造型不可能很精细,这也有助于训练儿童 对整体“棊木形”的把握。一般
來说,撕贴的材料是较薄的软纸,但其韧性不能太强。撕贴的形式有自由撕、 沿轮廓撕和折證撕儿类,开始学习撕纸吋,可进行自由撕。逐渐地,教师可引
导儿童学习沿轮廓撕和折叠撕,也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纸撕出不同 的形进行拼贴、组合。
学前美术教育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_________ 0 2、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 o
3、 2()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 的幼儿教育思想及—的教育思 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LI木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 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 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捉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 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__________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6、 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 冇 _______________ 、单一线、 ______________ 、命名线四种水平。
8、 以画面色彩•再现客观事物或农现主观怙: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 、 、 _____ 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__________ 和 _______ 的归纳,是学
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 ____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 三大方面。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O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绘tai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约经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与 _______ 、 _______ 这样一个流程。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冇中 、教师与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 交流。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工教学屮,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儿童美 术 _____ 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 、 和 ________ 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冃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两个方而。
16、 学前儿童参少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 是将幼儿 ________ 的学习与幼儿自己 _______ 的学习相比较、将 __________ 幼儿的美术学习 与 ________ 幼儿进行比佼、将幼儿的 _______ 与理想中的评价 _________ 进行比鮫,这种比 较使教师能清塑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吋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 色彩的三要素是 、 、 。 18>色念的明度也指色彩的 程度,在七种基本色诂中,最亮的色彩是 _________ o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 美术也称 _________ 、 _________ 或 __________ O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內容涉及 ______ 、 ______ 和 ____ 三大板块,它们各口独立但 乂相互联系。
A素描、B设计、C绘画、D手工、E色彩、F欣赏 3、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______ : A. 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4、 1923年幼儿教育家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侣屮 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5、 《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 。 A.加登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徳 D.阿恩海姆 6、 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 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A. “ 涂鸦概念B. “ 象征 C. “ 7、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8、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_____________ o A、对话 B、讲述 C、临舉 9、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__________ 、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 B、设计 C、临摹
10>命题画「J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O A.物体inti B.写生iai c.情节呦 D.临聚画
11、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彖Z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
有的
。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1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 ________ ) A、 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 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 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简答题:(毎题10分) 1、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2、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3、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冇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4、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5、 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6、 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H标是什么? 8、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9、 命题画的三个基木条件是什么? 10、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tai基木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1、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12、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屮冇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13、 在IT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3()分) 1、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2、 美国及口木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3、 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具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4、 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5、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儿个层次?
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空间 2、 线条形体结构色彩 3、 福禄倍尔 蒙台梭利 杜威 福禄倍尔 4^创造 5、 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 《通过艺术的教冇》 7、 杂乱线圆形线 8、 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9、 1=1的要求 10、 欣赏绘画手工
11、分步练习整体练习 12、知觉体验反思表达 13、儿童美术作品 14、原理步骤
15、结果儿童美术发展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活动效果 16、当前 过去 某一其他 学习 标准 17、色相明度纯度 18、明暗 黄色
二、选择题 1、 C D F
2、 C D F 3、 A 4、 B 5、 B 6^ A 7、 A 8、 A 9、 C 10、 A D 11、 B 12、 B D
三、简答题(参考)
1、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 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木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 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 眼教冇,以美术作为教冇的媒介,通过美术教冇,追求一般幼儿教疗的价值。具体地说, 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白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 的道徳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 按其木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來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 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 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 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 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丿IJ。有利于捉高幼 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口可以口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小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 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屮,主要作为一种捉升道徳、陶冶性情 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帖法,主耍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 征,包括画、塑、铸、剪、亥9、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4、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人幅度改造之 后的形彖,因而看上左极为简约。这种现彖不能完金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 较低,而是归Z于儿童知觉小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 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 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5、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 界
事物的刺激,在他脑了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価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 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止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 就不会冇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血的本源。
6、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 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也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 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 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 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 美术
教育其他层次冃标的依据和基础:
(1)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屮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 的敏感性。
(2) 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 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 表现口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忖的、美术木身的特性以及学前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屮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9、 ①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②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③ 幼儿冇初步想象作価的习惯。 10、 ①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②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③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1、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 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 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 幼儿的个别差开,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而询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 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冇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 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2、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 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 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曰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 幼儿的绘应作品,要和应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3、 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 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简单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
四、论述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萤能在这种具 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屮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了”通 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冇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 展。而学前阶段是対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 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 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彖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口 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而儿童美术教 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內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 冇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 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 述)
2、美国: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捲,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 术
教冇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人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人的热情对视 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対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 亨过程小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 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屮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 的交流。他们的白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FI本:在当代,H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 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 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美术教育赋予幼儿口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 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LI本学前儿童美术教 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3、 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 下,
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 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咅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 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 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 和制造产晶吋,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儿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 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牛全血素质发展的质量观、 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 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4、 该题有较人的白由度,可围绕学前儿童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 简
述自己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
5、 (1)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木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 望,要求他们用白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H己预定 的
期望去影响儿童。
(2) 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 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冇意识的观察, 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3)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 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 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 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4) 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 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