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因;杨志军;刘莉宁;程永波;安俊丽;贾小红
【摘 要】目的 观察“老十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老十针”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胃动素水平变化;比较2组疗效;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老十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可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素分泌,起到调理脾胃功能、培补后天之气作用.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6(038)007 【总页数】4页(P1043-1046) 【关键词】胃肠疾病;针刺疗法
【作 者】徐因;杨志军;刘莉宁;程永波;安俊丽;贾小红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康复科,河北邯郸056001;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康复科,河北邯郸056001;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康复科,河北邯郸056001;河北省邯
郸明仁医院康复科,河北邯郸056001;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康复科,河北邯郸056001;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康复科,河北邯郸056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70.5;R245.31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3312)
目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药物种类繁多,患者体质不同疗效亦不相同,使患者在选择用药方面存在盲目用药、滥用药现象,临床疗效欠佳[1]。2013-01—2013-1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老十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100例,并与常规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2]中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痞证的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岁;②在治疗前1~2周经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胃肠道疾病者;③能配合治疗、按时复诊的患者。
1.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有严重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腹部大手术等患者;③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重度焦虑、抑郁患者。
1.1.4 剔除标准 未按规定治疗,或治疗疗程不够,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200例均为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8~60岁,平均(45.64±5.8)岁;病程2周~3年,平均(1.34±0.72)年。对照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8~60岁,
平均(46.13±6.85)岁;病程3周~2.5年,平均(1.27±0.69)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禁食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吸氧,心、肺等器官监测,抑酸,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老十针”治疗。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均双侧),以上共10穴固定使用。各穴常规消毒,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0 mm×(25~50) mm毫针针刺,针刺前不可进食过饱。针刺手法用呼吸补泻法的补法。针刺同时加特定电磁波(TDP) 治疗仪[重庆蜀水仪器厂,渝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026号]照射脐周腹部。 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 1.3.3 疗程 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中医证候包括纳差、乏力、腹胀、便秘、懒言、恶心呕吐、肠鸣减弱、面色萎黄、水肿、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胃动素水平变化,D-乳酸应用D-乳酸检测试剂盒(上海纪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内毒素应用ToxinSensorTM显色法LAL内毒素检测试剂盒(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胃动素检测应用胃动素检测试剂盒(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比较2组疗效;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检测。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及其他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2.3 2组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胃动素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胃动素升高(P<0.05)。
2.4 2组安全性比较 2组患者均未出现断针、滞针、感染等针刺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水平未见异常改变。
胃肠功能紊乱是指胃肠神经官能症或胃肠神经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以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为主,多有精神因素。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4]。以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用抗酸剂、促动力剂、助消化药及精神心理治疗等,但仅能短期缓解临床症状,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学将胃肠功能紊乱归于胃痛、嘈杂、痞证、郁证、呕吐及泄泻等范畴,《素问·举痛论》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骨空论》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医学衷中参西录》述“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说明胃肠功能紊乱多与情志相关,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劳倦过度、寒温失调等, 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导致肝气郁结、脾胃升降失职,肝气郁结为本病关键。 “老十针”为针灸大师王乐亭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取穴:上脘、中脘、下脘、气
海,加双侧天枢、内关、足三里,因共取10穴,常固定使用,故名“老十针”。其中气海偏于调补先天;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偏于调补后天,针刺足三里有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功效;内关入血分,通血脉;上脘、中脘、下脘调理脾胃;天枢调理胃肠。全方调气疏肝,解郁宽中,健脾和胃,消导运化,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补先后天,着重胃肠之义,构思之巧妙,穴证之契合,无出其右[5-6]。针刺手法以呼吸补泻法的补法,待患者呼气时将针捻转刺入,腹部各穴刺入深度、方向、针力一致,患者无任何不适感。针刺同时加TDP治疗仪照射脐周腹部,可迅速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功能,提高机体内多种消化酶活性,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同时局部温热刺激还能上调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缓解组织粘连[7-9]。
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能够反映胃肠黏膜的通透性,胃动素水平可反映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说明“老十针”通过降低血浆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从而改善胃肠黏膜的通透性。2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老十针”治疗可提高胃动素水平,从而提高胃肠动力,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与相永梅等[10]报道“老十针”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后在改善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主要症状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一致。
综上所述,“老十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胃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胃肠动力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郜莉.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6(2):222-22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60-186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6-138.
[4] 刘晓玲,安丽.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5):565-566.
[5] 盛鹏杰.学习王乐亭老中医经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14-215.
[6] 陈鹏,刘存志,王桂玲,等.金针王乐亭“老十针”拾遗[J].世界中医药,2012,7(5):430-431.
[7] 孟凡征,李平,赵金生.电针治疗胆石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8):117-118.
[8] 电针足三里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50例[J].陕西中医,2013,34(6):744-745.
[9] 赵武,赵生华,付宇,等.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6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5):22-23.
[10] 相永梅,侯志鹏,王健,等.电针“老十针”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0):19-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