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刘丽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中的第四课。本课紧紧围绕《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主线,主要讲述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消费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跟随父母或自己独立的进行过消费行为了,但是他们对商品的价格变动,商品的质量以及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自我维权意识还比较薄弱。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知识,知道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学会看包装中的有
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优劣。 2、通过调查、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购买商品时应注意的事项,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3、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合格的产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点
1. 了解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
2. 学会看懂包装袋上的学问。
五. 教学难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买适合自己的价格合适、质量合格的产品。
六.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 教学准备:
教师:做课件,准备几样商品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完成课本59页的“我的调查记录”这个表格,搜集几个商品包装袋
八.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本课共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看商品,猜价格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以及实物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几种商品,让同学们猜价格。 1.教师拿出一个足球,让同学们猜猜价格。经过同学们讨论回答后,再通过课件展示两张不同商店中足球的不同价格,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足球价格不同。
(教师得出结论:同一商品在不同地方的价格可能不同。)
2.老师拿出一种水果,让同学们猜猜价格。经过同学们讨论回答后,再通过课件展示两张不同季节此水果的不同价格,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这水果的价格不同。(教师得出结论:同一商品在不同季节的价格可能不同。)
3.教师拿出一种蔬菜,让同学们猜猜价格。经过同学们讨论回答后,再通过课件展示过节与平常此蔬菜的不同价格的图片。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这种蔬菜的价格不同。(教师得出结论:同一商品在过节时价格可能高出平常的价格。)
环节二:作调查,知差异
教师让同学们通过自己在课前作的调查记录,与小组同学讨论自己所调查的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己得出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同学们得出商品的价格会因地点、时间等原因不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么做呢?此时,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环节三:看包装,得信息 在此环节,教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到的包装袋在小组中讨论自己通过包装袋看出了什么信息?教师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出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该注意看包装,包括看上面的保质期、注意事项等等。
接着,教师再让同学们看课本61页上的图,让同学们仔细看这包装袋的图品,让同学们看看上边缺少哪些说明,并说一说为什么必须要有这些说明。 (教师得出结论:当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看它的包装袋上的说明。)
九.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品的价格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也知道了我们在购买商品之前应该要看包装袋上的信息,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买过假冒商品啊?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回去想想,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十. 板书设计 价格变动
买价格合适的商品 物
美 价
看商品包装 买质量合格的商品 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