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建与反思
作者:柳水平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08期
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人的成长方向与质量。近几年,我校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激励教育特色理论体系。学校依托激励教育文化内核,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课程开发几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激励教育的文化内核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一以人为本,即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以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为理念,以调动人的自主性、积极陛和创造性为途径,培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创造能力为目标。 一、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生成、任务和内容
学校文化就是在校园这一交往与交互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意义生成方式与生成结果的构建。它不是校长的单向意志,也不是政治口号,是源于师生生活又高于师生生活的精神理念和智慧创造。
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下,培养与每个时代发展相一致、相适应,具有现代性的合格公民,具体体现为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追求真理、知行合一的—代新人。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文化对于人自身的意义生成,反映在师生的精神特质、内在涵养、行为方式、生活学习方式、自我觉醒和存在意义等方面。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关注文化外在的教育性、传承性外,更应该关注文化在交互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二、创建新激励教育文化
第一,传承与创新办学理念,培育内涵丰富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总结提炼出了“激励学生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大力倡导激励教育模式,全体干群牢固树立激励育人的核心价值观,自觉遵从“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校训。学校根据激励育人理念,提炼形成了相应的德育和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问津求真,励志育人,崇尚卓越”的学校精神,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求,设计了独具学校特色的校歌、校徽、校旗等。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适时提出了新激励教育,由传统的“他激”核心精神转变为“自激”为主的核心理念。这种办学理念的传承创新,是课堂改革的需要,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新激励教育所倡导的“自激”理念,催生了“容”字育人文化、“自励德育”文化和“串学并展”课堂文化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加强两个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一切课堂教学改革,都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完成。所以,学校必须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造具有感召力、激励性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让师生相互包容、彼此激励、共同进步,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共生的场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感受从教的幸福;建立激励性管理与评价机制。对过程管理从实不从严,让教师轻装上阵,对结果重扬不重贬,让优者更优,不足者迎头赶上。 第三,扎实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培育特色鲜明的自励德育行为文化。
学校大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网络教育功能,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强化了家校协同教育功效。通过“一日常规”检查、“卓之声”读书节活动、“卓之韵”艺体节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展示了师生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 学校秉承新激励教育理念,倡导用德育反哺智育,用情商开发智商的教育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宗旨,扎实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作,并结合学校新激励教育特色,构建自励德育模式文化。自励德育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生德育”理念,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激励为法、自主为魂”的原则。强调德育内容的生命性、生活性、生态性,强化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德育活动的体验性,以励趣容知、励验溶情、励身熔意、励思融行、励爱荣长为培养目标和途径,进行一系列的德育创新和实践。
第四,加强串学并展课堂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培育人文、个性化课程文化。
学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程,营造平等对话、尊重个性、关怀生命、促进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文化,构建了串学并展大课堂。该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课堂主张满足学生对话、倾听、想合作、能探究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的快乐情绪,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让学生产生自我激励的自觉意识,并把这种激励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程育人、以课程成人。把国家课程、重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才能最终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才能使学校、师生彰显个性、充满活力。三级课程的有效有质开发,无非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情意等诸多方面,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机会。同时使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学校的办学价值追求,由理想、理念转变成现实。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风向标,既要注重选择性,适合多样化与差异化发展,也要考虑整体性,满足社会对每个人核心价值的要求。 第五,大力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师研究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文化除了有浸润之效,更应该有震撼之力。“立德树人,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就是教师文化的标杆,更是教师做好一切工作的本质要求。
我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把研究作为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倡导反思性教研、互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撰写教育教学个案,体现并生成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第六,加强人文生态环境建设,培育励志向上的浸润文化。
校园建设及环境布置应集绿化、美化、育人为—体,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这样的校园就能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光辉。
学校不断优化激励教育乐园,升级校园文化,成功创建了市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环境文化建设日益彰显品质。墙壁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不断完善,书吧、班班通建设、阅报栏、广播、图书馆的开设等,都彰显出十分浓郁的新激励教育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沉淀,一个校长如何克服短期效益与学校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坚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始终遵循教学固有规律,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都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最后,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少主体性,师生参与不足;缺少连接性,物化的“文化”与师生行为脱离;缺少目的性,为文化而文化,为特色而特色;缺少整体性,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理念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探索。
(责任编辑 杨晶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