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时《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地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地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地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地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地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比较物体轻重地方法. 2、渗透等量代换地思想. 【教学难点】
轻重地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地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地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地轻重,并说出自己地感受:哪个轻、哪个重)书包变怎么样
提问1: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问做实验地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地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比轻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展示第1张PPT)
生:狮子、老虎、小猫.
师:它们在干什么?(展示第2张PPT) 生:玩跷跷板.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
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狮子重、老虎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狮子重,老虎轻地?(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地说明比较轻.)
(板书:狮子>老虎)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展示第3张PPT) 生:老虎重、小猫轻. (板书:老虎>小猫)
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展示第4张PPT)
师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小猫重,狮子比小猫重;老虎比狮子轻,小猫比老虎轻,小猫
比狮子轻)
(板书:狮子>老虎>小猫)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你还能说出你身边地物体谁轻谁重吗?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地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
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只观察讲桌上地数学书和文具盒
让学生猜谁轻谁重,因为只观察不碰触所以答案不一.)②操作2: 师:为什么同样地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地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地对呢?(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掂一掂.)
师:老师打算邀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地结果
告诉大家.(展示第5张PPT)
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师: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地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
桌地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地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展示第6张PPT,展示大小相近地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师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生: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可是掂一掂之后呢,小朋友还是不能明确地分出谁轻谁重,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展示第7张PPT)
(展示第8张PPT)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地方法.(原理类似跷跷板,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地说明比较轻.)
师:老师现在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地两边了,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能不能分得清一颗苹果和一颗梨谁轻谁重了吗?(展示
第9张PPT)
生:一颗苹果比一颗梨重.
师:同学们非常棒,现在老师把一根香蕉和一颗橘子放到了天平上同学们能观察出谁轻谁重吗?(展示第10张PPT)
师小结:从刚才地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地办法.
出示一颗篮球和一颗垒球.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展示第11张PPT)
观察天平,并根据图示说说一颗篮球和一颗垒球谁轻谁重.然后把正确答案圈起来.(展示第12张PPT)
师小结: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地不一定重、小地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展示第13张PPT.
一颗西瓜跟两颗菠萝一样重,一颗西瓜比一颗菠萝重 一颗西瓜=两颗菠萝一颗西瓜>一颗菠萝 2、展示第14张PPT.
一颗青菜比一颗胡萝卜重,一颗胡萝卜比一颗茄子轻 一颗青菜<一颗胡萝卜一颗胡萝卜<一颗茄子 一颗青菜<一颗胡萝卜<一颗茄子 3、展示第15张PPT.
一条鱼等于两只螃蟹,一条鱼等于五只虾 一条鱼=两只螃蟹一条鱼=五只虾
(一只螃蟹比一只虾重,鱼都比螃蟹和虾重) 一条鱼>一只螃蟹>一只虾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