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透明质酸的制备及作为药用材料方面的 应用进展
王超,张明春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独特的线性大分子黏多糖,由葡萄糖醛酸和 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双糖单位反复交替连接而成。HA 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体结缔组织细胞间质中,在眼玻璃体、皮肤、脐带、软骨和关节滑液中含量较高,血清中含量最低。近年来,HA 作为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并因其高度的黏弹性、可塑性、渗透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药用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现本文就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1 HA 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HA 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各个组织间质中,如皮肤、脐带、眼玻璃体、鸡冠、关节滑液、软骨、卵细胞、血管壁等;另外,HA 也是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菌株荚膜的主要成分。虽然不同来源获得的 HA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它们之间却不存在种属差异,对人及动物均无抗原性[1]。在不同组织中 HA 的生理作用也有所不同:在皮肤中主要表现为保水作用;在关节滑液中主要表现为润滑作用;在血管壁中主要表现为通透性调节作用;另外,HA 作为聚阴离子电解质,分子上所携带的大量负电荷可调节周围正负离子的浓度,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天然 HA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组织中易被降解和扩散,体内存留时间较短,经修饰和交联后得到的 HA 衍生物则可弥补这一缺陷。近年来 HA 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得到了不断的开发与应用,如作为软组织填充剂、防黏连剂、组织修复材料以及缓释、靶向和控释药物的载体等等[2-4]。
2 HA 的制备方法
2.1 动物组织提取法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HA 常用的原料主要有眼睛、鸡冠、脐带和猪皮等,主要工艺过程包括脱水、磨碎、浸泡、提取、除杂、沉淀和分离。颜延宁[5]
用蒸馏水提取,氯仿去蛋白,乙醇沉淀和纯化方法成功地从鸡冠组织中获得 HA;秦乾安等[6]采用鱿鱼眼作为原料提取 HA,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鱿鱼眼初提取液的去蛋白酶解最佳条件为:中性蛋白酶浓度 1.0%,酶解温度 50 ℃,酶解时间 6 h,该条件下 HA 得率为 85.7%、相对分子质量损失率为 10.6%、蛋白去除率为 91.1%;Volpi 和 Maccari[7]则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原料,从软体动物贻贝中也提取获得了 HA。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适用于原料来源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但由于原料有限,且原料中 HA 的含量较低,同时 HA 与硫酸软骨素等
黏多糖共存于生物组织中,也导致其收率低、提纯难、成本过高、产品质量差,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2.2 微生物发酵法
2.2.1 菌株的选育与诱变 自发现链球菌可产生 HA 以来,这一研究结果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链球菌属的多种细菌都具有荚膜,这种荚膜的主要成分就是 HA。魏甲乾等[8]选用兽疫链球菌 CVCC1917,
将重离子束流应用于菌种的诱变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突变率,效果显著,而经过双重辐照诱变得到的 H-7 突变菌株发酵性能稳定,HA 产率基本稳定为 1.8 ~ 2.3 g/L;罗强和孙启玲[9]采用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菌种为兽疫链球菌 H-35,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后,发酵液中 HA 的含量从最初的 0.47 g/L 提高至优化后的 1.43 g/L;罗瑞明等[10]对兽疫链球菌进行紫外诱变,结果使 HA 的产量提高至 3.0 g/L,同时其相对分子质量也有较大提高;邓静等[11]分别以微波、超声波以及微波-超声波复合诱变选育 HA 产生菌,结果获得 1 株高产突变株,其 HA 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60%,且经过 5 次传代后,该突变菌株的遗传性状保持稳定。此外,目前最新的基因工程育种方法,不但可以完全突破物种间的障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缘杂交,而且这种远缘杂交既可跨越微生物间的种属障碍,还可以实现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杂交。
2.2.2 发酵液的预处理 预处理是在分离纯化前对发酵液进行灭酶、灭菌、除菌的工艺。对于一些非 HA 酶缺陷型菌株发酵获得的发酵液,通过预处理可以杀灭 HA 酶,减少 HA 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提高 HA 的提取率。
邓禹等[12]针对 HA 发酵液中菌体和蛋白质的物化特性,选用 25 g/L 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以发酵液质量为 1.2% 的混合硅藻土(粗、细硅藻土质量比为 1.5:1)作为过滤助剂,采用过滤温度 60 ℃、pH7.0 的发酵液预处理工艺提取 HA,再配以乙醇沉淀、气浮、造粒的后处理工艺,所得成品 HA 中葡萄糖醛酸的含量达 46.39%,蛋白质含量仅为 0.047%,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9 × 106,提取收率达 91.3%;史鹏等[13]比较了热处理和酸处理 2 种方法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提取的 HA 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影响,结果显示用三氯乙酸将发酵液的 pH 值调为 4.5, 作者单位:300134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 通讯作者:张明春,Email:zhmchun@tjcu.edu.cn 收稿日期:2009-08-28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9年12月第4卷第6期 Chin Med Biotechnol, December 2009, Vol. 4, No. 6 453
可更有效地防止 HA 的降解;周荣清等[14-15]通过测定过滤滤饼常数、透光率以及处理前后 HA 浓度的变化,分析讨论了用絮凝法预处理 HA 发酵液的合理性,实践证明 HA 发酵液经絮凝预处理后,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发酵液的固液分离效果,同时其滤清液中 HA 的纯度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在超滤过程中污染程度亦明显减少,且增加了渗透通量。 2.2.3 HA 的分离纯化与提取 HA 的分离纯化是生产 HA 的关键步骤之一,分离纯化方法的优劣不仅关系着产品质量,同时还影响到生产成本。乙醇沉淀是分离各种多糖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使 HA 有效脱水、脱色,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预处理时由于发酵液黏度较高,离心或过滤前往往要对发酵液进行稀释,HA 常因稀释而导致浓度较低,直接采用乙醇沉淀会消耗大量乙醇,而浓缩则可以减少乙醇用量。盛瑞堂等[16]采用超滤法对过滤后的发酵液进行浓缩,使 HA 溶液体积减少了 67.1%,相应的乙醇用量降低了 67.1%。可见,在乙醇沉淀前采用膜技术进行浓缩可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后期纯化。另外,周海东等[17]研究了利用膜技术分离 HA 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PVDF)材质的膜适合于发酵液的过滤分离,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膜工艺运行稳定;李润等[18]根据 HA 与蛋白质、核酸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别以及它们与离子交换剂的作用原理,以含多个氮原子的组氨酸修饰强碱型阴离子树脂,制得可纯化 HA 粗品的新型离子交换剂 —— 组氨酸-强碱型阴离子树脂,用于 HA 粗品的层析分离,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 HA 是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HA 的关键步骤之一,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提取工艺的开发,在完善传统沉淀、浓缩等分离工艺的同时,使用离子交换、膜过滤、亲和层析等新的分离技术替代传统工艺,从而促进发酵法生产 HA 的工业化应用和推广。
3 HA 作为药用材料方面的应用
3.1 HA 在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HA 是构成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主要成分,当发生骨性关节炎(OA)、类风湿性关节炎(RA)以及其他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关节疾病时,HA 在关节内的产生和代谢即发生异常,滑液中 HA 的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降低,软骨发生降解和破坏,导致关节生理功能障碍。Mendoza 等[19]用 Cu2+ 与过氧化氢反应模拟芬顿(Fenton)反应,称为仿 Fenton 反应(pseudo-Fenton reaction),进一步验证了 OA、RA 均与 HA 的降解有关。黏弹性补充疗法由此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补充外源性 HA,恢复滑液的润滑功能,以促进软骨修复,改善关节功能。迄今为止,大量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HA 对 OA、RA 等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2 HA 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
Kerimoğlu 等[20]研究了含有 HA 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的人羊水(human amniotic fluid,HA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作用,实验表明羊水中的 HA 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关节镜微骨折技术(microfracture)用于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可以促进骨髓干细胞生长,刺激软骨再生;但这种再生的软骨是纤维软骨,不是透明软骨,而且要薄于正常软骨。而 Kang 等[21]在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技术治疗兔关节软骨损伤的基础上应用 HA 凝胶,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再生软骨的厚度明显大于无 HA 凝胶组,且更接近透明软骨,表明 HA 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 3.3 HA 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黄建艳等[22]用环氧氯丙烷活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凝胶温度低的琼脂糖,与 HA 共混接枝制备成琼脂糖-HA 共聚物,再用该共聚物包载胰岛素,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琼脂糖-HA 共聚物制备成功,释药实验表明包载的胰岛素具有缓释行为;Lee 等[23]研制出一种 HA-紫杉醇结合物,它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纳米级胶束聚集体,且在酸性条件下紫杉醇可完整地从胶束中解离,具有靶向性和控释作用,作为特异性肿瘤拮抗剂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Kumar 等[24]研究发现,
Fe2O3 可以作为将 HA 与纳米粒连接的“桥梁”,并成功地研制出新型 HA-Fe2O3 纳米级脂质体,同时发现这种新型脂质体几乎能够全部将多肽药物输送至靶点。在此基础上,试想如果将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包裹于此类脂质体内,必将能够有效提高靶组织或靶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并可降低用药量。
HA 与多种聚合物在性能上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使得 HA 复合材料载体日益显示出更加优越的特性。但 HA 的亲水性也限制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广度,因此需要经过化学修饰改善其物理特性,并保持其生物相容性,使 HA 更好地胜任药物载体的角色。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 HA 作为药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在 HA 的研发方面,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着重对 HA 的修饰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进行研究,以解决纯 HA 易溶于水、吸收迅速和在组织中停留时间短等特性。因此,进一步探索 HA 衍生物的制备途径并扩展其临床应用也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Yamada T, Kawasaki T. Microbiol synthesis of hyaluronan and chitin:
New approches. J Biosc Bioeng, 2005, 99(6):521-528.
[2] Chong BF, Blank LM, McLaughlin R, et al. Microbial hyaluronic acid
production.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5, 66(4):341-351. [3] Jin Y, Ling PX, Zhang TM. Derivatives of hyaluronic acid. Chin
J Biochem Pharm, 2008, 29(6):427-429. (in Chinese)
金艳, 凌沛学, 张天民. 透明质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8, 29(6):427-429.
[4] Weigel PH, DeAngelis PL. Hyaluronan synthases: a decade-plus of
novel glycosyltransferases. J Biol Chem, 2007, 282(51):36777-36781. [5] Yan YN. Sep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from
cockscomb. Guangxi J Light Ind, 2006, (5):40-42. (in Chinese) 颜延宁. 鸡冠中透明质酸的提取. 广西轻工业, 2006, (5):40-42.
454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9年12月第4卷第6期 Chin Med Biotechnol, December 2009, Vol. 4, No. 6
[6] Qin QA, Zhou XM, Li JR. Study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hyaluronic acid's primary extract from squid eyes. Sci Technol Food Ind, 2009, 30(1):214-216, 218. (in Chinese)
秦乾安, 周小敏, 励建荣. 鱿鱼眼提取透明质酸去蛋白质酶解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30(1):214-216, 218.
[7] Volpi N, Maccari F.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from the mollusc bivalve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Biochimie, 2003, 85(6):619-625.
[8] Wei JQ, Lu D, Wang ZY, et al. Research on mutagenesis and
screening of hyaluron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 by heavy ion and UV treatment. China Brewing, 2008, (17):19-20. (in Chinese)
魏甲乾, 陆栋, 王治业, 等. 重离子和紫外线诱变筛选透明质酸生产菌的研究. 中国酿造, 2008, (17):19-20.
[9] Luo Q, Sun QL. Studies on the protoplast mut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producing strainand the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 J Sichuan Univ (Nat Sci Ed), 2003, 40(5):949-952. (in Chinese) 罗强, 孙启玲.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透明质酸菌株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3, 40(5):949-952.
[10] Luo RM, Guo MJ, Chu J, et al. Selection of hyaluronic acid producing
mould mutant strain NUF-036. J Wuxi Univ Light Ind, 2003, 22(2): 14-17. (in Chinese)
罗瑞明, 郭美锦, 储炬, 等. 高产、大分子透明质酸突变菌株NUF-036的选育.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3, 22(2):14-17.
[11] Deng J, Wu MX, Wu HC, et al. Mutation Breeding of hyaluronic acid
producing strain. Chin J Pharm, 2008, 39(5):344-345. (in Chinese) 邓静, 吴明霞, 吴华昌, 等.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 39(5):344-345.
[12] Deng Y, Du GC, Li XF, et al. A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hyaluronan
extrac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fermentation broth. Chin J Process Eng, 2007, 7(2):380-384. (in Chinese)
邓禹, 堵国成, 李秀芬, 等. 基于发酵液特性的透明质酸提取预处理工艺. 过程工程学报, 2007, 7(2):380-384.
[13] Shi P, Cai HB, Yang L, et al.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of fermentation
broth on decrease of molecular weight of hyaluronic acid. Chin J Pharm, 2005, 36(12):741-743. (in Chinese)
史鹏, 蔡海波, 杨利, 等. 发酵液预处理方法对透明质酸分子量降低的影响.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5, 36(12):741-743.
[14] Zhou RQ, Guo SY, Li L. The study on the pre-treatment of
fermentation broth containing hyaluronic acid by flocculation. Food Fermentation Ind, 2001, 27(12):16-19. (in Chinese)
周荣清, 郭祀远, 李琳. 透明质酸发酵液的絮凝预处理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 27(12):16-19.
[15] Zhou RQ, Guo SY, Li 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embrane pollution
for hyaluronic acid broth ultrafiltration with different pre-treat method. Membra Sci Technol, 2001, 21(4):35-37. (in Chinese)
周荣清, 郭祀远, 李琳. 预处理方式对透明质酸发酵液的超滤膜污染影响的研究. 膜科学与技术, 2001, 21(4):35-37.
[16] Sheng RT, Sun M, Tan TW.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hyaluronic acid
by filtration method. Chin J Process Eng, 2006, 6(2):285-288. (in Chinese)
盛瑞堂, 孙猛, 谭天伟. 过滤法分离纯化透明质酸.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6(2):285-288.
[17] Zhou HD, Ni JR, Huang W, et al. Feasibility of separ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by membrane technology. Food Fermentation Ind, 2005, 31(11):46-50. (in Chinese)
周海东, 倪晋仁, 黄文, 等. 膜技术分离透明质酸发酵液可行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31(11):46-50.
[18] Li R, Ni HS, Luo M, et al. A novel ion exchange resin for purific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Chin J Pharm, 2002, 33(1):16-18. (in Chinese) 李润, 倪杭生, 罗敏, 等. 一种分离纯化透明质酸的新型离子交换剂交换剂.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 33(1):16-18.
[19] Mendoza G, Alvarez AI, Pulido MM,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ioxidants on hyaluronan depolymerization. Carbohydr Res, 2007, 342(1):96-102.
[20] Kerimoğlu S, Livaoğlu M, Sönmez B, et al. Effects of human
amniotic fluid on fracture healing in rat tibia. J Surg Res, 2009, 152(2):281-287.
[21] Kang SW, Bada LP, Kang CS, et al. Articula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with microfracture and hyaluronic acid. Biotechnol Lett, 2008, 30(3):435-439.
[22] Huang JY, Bao L, Mao X, et al. Agarose-hyaluronan copolymer for
carrier of insulin. J Mater Sci Eng, 2009, 27(1):43-46. (in Chinese) 黄建艳, 包磊, 毛萱, 等. 琼脂糖-透明质酸共聚物作为胰岛素载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7(1):43-46.
[23] Lee H, Lee K, Park TG. Hyaluronic acid-paclitaxel conjugate micell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Bioconjug Chem, 2008, 19(6):1319-1325.
[24] Kumar A, Sahoo B, Montpetit A, et al. Development of hyaluronic
acid-Fe2O3 hybri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peptides. Nanomedicine, 2007, 3(2):132-137.
·信息站点·
关于报送“含氟氯化碳类物质药用吸入式气雾剂” 豁免申请材料等有关事宜的通知
按照我国签署加入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除必要用途可以申请豁免外,2010 年 1 月 1 日起完全停止氟氯化碳类物质(CFCs)的生产和消费。凡申请必要用途豁免的,必须每年向《议定书》缔约方大会提出申请,经缔约方大会批准后方可生产和消费。我国使用 CFCs 作为药用辅料的药用吸入式气雾剂(MDI),属于可以申请豁免的范围。为做好 2011 年豁免申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 11 月 23 日就有关事宜下发通知。详情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阅(http://www.sda.gov.cn/WS01/CL0055/43534.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